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三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某铅酸蓄电池企业中的适用性。方法 2018年对武汉市某铅酸蓄电池企业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铅烟、铅尘、硫酸等主要化学有害因素检测,分别运用定性风险评估法、半定量风险评估法(接触比值评估法和综合指数评估法)对其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定性风险评估法的评估结果大多高于半定量风险评估法(接触比值评估法和综合指数评估法),接触比值评估法的评估结果与综合指数评估法相近或相同,二者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加权Kappa=0.783,P=0.011)。结论该铅酸蓄电池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实践中,定性风险评估法高估了风险评估结果,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比定性风险评估法要更适合进行风险评估。当风险评估结果不一致时,可以根据血铅异常率来选择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更接近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几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评估某涂料生产企业职业健康风险水平,对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风险评估方法的采用和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法先调查某涂料生产企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和危害防控措施等情况;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岗位8 h平均接触浓度;使用定性法、半定量综合指数法、定量法、罗马尼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风险评估法、澳大利亚风险评估法和国际采矿及金属委员会、职业性化学危害风险评估优化指标体系对某涂料企业各岗位化学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用风险比值法对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评估结果进行验证。结果通过职业卫生调查和检测,企业存在的化学有害因素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苯、正己烷、苯、环己烷、二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正丁醇等。检测结果中乳化岗位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苯,AC反应岗位的正己烷、甲基丙烯酸甲酯,巡检岗位的甲苯、甲基丙烯酸甲酯、正己烷现场检测浓度高于职业接触限值,其他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定性法评估结果为2~4级(2.75±0.78),半定量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为1~4级(2.64±0.74),定量法评估结果为2~4级(3.93±0.37),罗马尼亚法评估结果为1~4级(2.51±0.95),澳大利亚法评估结果为1~3级(2.10±0.66),职业性化学危害风险评估优化指标体系评估结果为1~4级(2.71±0.98)。定性法和定量法评估结果偏高,澳大利亚法和职业性化学危害风险评估优化指标体系评估结果偏低;澳大利亚法和定量法评估结果较集中,罗马尼亚法评估结果相对较分散。结论半定量综合指数法、定量法、职业性化学危害风险评估优化指标体系、罗马尼亚法对不良后果的预测作用较强。应根据实际需要综合采用不同风险评估方法,以有效达到风险管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国际采矿和金属委员会(ICMM)第二版的定性评估法、定量评估法和《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GBZ/T 298—2017)接触比值法、综合指数法对深圳市5家石材加工企业矽尘作业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干磨岗位为极高风险,其余岗位为高风险和中风险。接触比值法和综合指数法的结果一致性中等(Kappa值为0.576,P值为0.000)。提示综合指数法考虑要素全面,评估更准确,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的定性评估法、半定量评估法、定量评估法,对铅酸蓄电池企业进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为优化其在企业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2家中型铅酸蓄电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方法,对关键岗位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定性风险评估法显示,接触苯的岗位均为高风险,接触铅烟、铅尘岗位均为中等风险;半定量接触比值评估法显示,涂板、刷片、分片岗位接触铅尘为极高风险,铸板、铸片岗位接触铅烟和配酸、充电岗位接触硫酸为高风险;半定量接触指数和综合指数评估法显示,接触铅烟、铅尘、硫酸岗位多为中等或低风险;定量非致癌方评估法显示,调胶岗位接触二甲苯、自动点胶机岗位接触二甲苯为不可接受风险;定量致癌评估法显示,包装岗位接触三氯甲烷为不可接受风险.非参数检验统计学结果显示,定性评估方法与3种半定量评估方法一致性较差(P值均<0.01),半定量3种评估方法一致性较好(P值均>0.05).结论 当可以获取铅酸蓄电池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现场结果和危害控制措施时,可优先采用半定量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国际采矿和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和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对电器制造行业化学有害因素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为电器制造行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区4家电器制造企业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岗位为现场调查点,应用综合指数法、ICMM矩阵法、ICMM赋值定量法和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4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评估电器制造行业接触化学有害因素岗位的健康风险,并比较评估结果。结果在8小时时间加权浓度(CTWA)与职业接触限值(OELs)比值(E/OELs)低于0.20时,甲苯、正己烷、环己烷、环己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丙酮4种风险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基本一致,风险等级均为2级;二氯甲烷综合指数法评估风险为3级,高于ICMM矩阵法和ICMM赋值定量法的2级、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的1级;苯乙烯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评估风险为3级,高于其他3种方法评估的2级;二甲苯E/OELs值在0.01~1.00之间时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评估风险为4~5级,高于其他3种方法的2级;二甲苯C_(TWA)≥OELs和正己烷C_(TWA)≥1/2 OELs时ICMM赋值定量法和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评估风险均为5级,高于综合指数法和ICMM矩阵法评估结果。结论当化学有害因素C_(TWA)1/2 OELs时4种方法均可用于评估电器制造行业职业健康风险,当化学有害因素C_(TWA)≥1/2 OELs时ICMM赋值定量法和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更适合。  相似文献   

6.
应用《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的综合指数法进行某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的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生产线岗位人员接触的主要化学有害因素为氨和硝酸,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不同于现行的标准限值比较法,应用综合指数法得出的结果更有利于企业进行职业健康风险分级管理,有针对性地降低风险水平,保护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铜陵某苯酐生产企业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探讨三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方法收集铜陵某苯酐生产企业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和职业卫生调查结果,应用接触比值法、接触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三种方法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氧化巡检岗位萘浓度达15.4 mg/m~3,苯酐包装和成品装车岗位苯酐浓度达0.19 mg/m~3,为职业健康中等风险岗位,三种方法之间的Kendall’Tb系数分别为0.632、0.447、0.7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较好。结论三种方法能客观评估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应优先使用综合指数法,对指导企业采取控制职业危害措施,降低职业健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在印刷岗位有机溶剂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GBZ/T 298-2017中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对肇庆市4家典型生产企业的印刷岗位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印刷岗位有机溶剂风险等级评估结果接触比值法为1~4级,接触指数法为2~3级,综合指数法为2~3级,接触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一致性较理想(Kappa=0.713,P=0.000)。结论在对印刷岗位有机溶剂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时,可根据调查结果的详尽程度选用不同的风险评估方法:接触比值法较简单,接触指数法较保守,综合指数法较全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3种不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为铅酸蓄电池企业更好的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某铅酸蓄电池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检测作业岗位铅烟/尘、硫酸浓度及铅接触作业工人血铅,采用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健康危害化学物控制要素法(COSHH Essentials)、综合指数法对铅酸蓄电池企业关键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比较标准化后的风险比值,以血铅异常率为参照,选择评估结果更准确的风险评估方法。结果当有害因素浓度在1/2限值~限值之间时,和膏与加酸岗位,3种方法评估结果完全一致,均为中等风险;当有害因素浓度高于限值时,铸板、磨片、分刷片与焊接岗位COSHH Essentials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为高风险;当有害因素浓度低于1/2限值时,球磨与涂板岗位评估结果不一致,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与血铅异常率的中等风险相对应。结论综合指数法适用于有害因素任意现场检测浓度情况下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两种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在木质家具行业木粉尘危害风险评估的适用性,为企业更好地进行职业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GBZ/T 298-2017职业健康半定量风险评估中的接触比值法和综合指数法,于2019年7-9月对深圳市某木质家具行业木粉尘危害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以及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分析两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深圳市某电子企业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健康危害进行风险评估,为电子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的风险管控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某电子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和主要化学有害因素,采用半定量综合指数评估法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该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甲苯、正己烷、甲醇、丙酮、二氯甲烷,SMT车间封胶岗位的苯,装配车间清洗擦拭岗位、点胶岗位(703胶)的二氯甲烷风险指数R值为4,属于高风险水平;SMT车间封胶岗位甲苯,装配车间清洗擦拭岗位正己烷、甲醇,装配车间点胶岗位(黄胶)甲苯、正己烷、丙酮,装配车间加工擦拭岗位甲醇R值为2,属于低风险等级。结论半定量综合指数法适用于电子企业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该电子企业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并根据各岗位的风险水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定性、半定量和定量风险评估法应用于家具生产企业中有机溶剂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为改进该行业有机溶剂健康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佛山市某家具生产企业为现场调查点,对该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现场浓度检测,应用并比较定性法、半定量法和定量法评估职工接触有机溶剂的职业健康风险。结果该企业职工接触到的有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正己烷、环己烷、二氯甲烷和苯乙烯。定性法评估各岗位中苯和甲苯的风险等级均为4级,二甲苯和乙酸乙酯的风险等级为2级,正己烷、环己烷、二氯甲烷和苯乙烯为1级或2级;半定量综合指数法评估各岗位中苯的风险等级均为4级,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正己烷、环己烷、苯乙烯的风险等级均为2级,二氯甲烷的风险等级为1级;定量法各岗位中苯、二甲苯、正己烷、环己烷和苯乙烯的风险均为不可接受风险,甲苯和二氯甲烷为可接受风险。该企业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下降至4×109/L以下4人。结论半定量法较定性法和定量法更适用于家具生产企业中有害因素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类比法与风险分级评估法对某废轮胎资源利用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 选用职业卫生类比法分析某废轮胎资源化利用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浓度(强度).采用化学物质吸入风险评估定性及半定量评价方法和化学物质皮肤接触/吸收风险半定量方法对本项目涉及化学有害因素进行评价.采用风险评估指数法对物理因素进行半定量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两种风险评估方法对粉尘工作岗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探讨其适用性。
  方法  分别选取广州市某汽车制造企业、某家具制造企业和某煤码头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的典型岗位为研究对象,开展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典型岗位粉尘浓度检测,应用国内《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GBZ/T 298—2017)中推荐的半定量综合指数法和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定量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ICMM定量法)分别对各企业粉尘岗位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并对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半定量综合指数法评估汽车制造企业二氧化碳焊岗位电焊烟尘、煤码头卸船、输送带巡检、堆料、清扫、装船岗位煤尘为低风险,汽车制造企业电阻焊岗位为中等风险,家具制造企业开料、铣边、开孔、水磨、加工岗位矽尘为高风险;ICMM定量法评估汽车制造企业焊接岗位电焊烟尘为潜在风险,煤码头卸船、输送带巡检、堆料、装船岗位煤尘为非常高风险,家具制造企业5个岗位及煤码头清扫岗位为不可容忍风险;ICMM定量法所得评估结果大部分高于半定量综合指数法。
  结论  两种评估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和预测粉尘的职业健康风险。ICMM定量法评估结果更为严格;半定量综合指数法综合考虑了粉尘的健康效应、接触情况及防护措施,对粉尘所得的职业健康风险结果更为全面、准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三种不同的半定量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应用于矽尘暴露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探索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为准确评估不同矽尘暴露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水平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国西南地区的4家金属矿山企业和1家隧道施工企业中的矽尘暴露岗位,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和检测的方法,应用半定量综合指数法、半定量接触比值法、国际采矿和金属委员会(ICMM)制订的风险评级表法对矽尘暴露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利用风险比值标化三种方法的风险评估结果,并采用加权Kappa检验对三种方法的评估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矿山开采的打眼和除渣岗位、选矿车间的粗碎和筛选岗位、隧道施工的掘进和装载岗位接触矽尘浓度较高。三种风险评估方法评估结果显示,综合指数法和接触比值法的结果一致性中等(Kappa=0.483,P=0.000),风险评级表法和接触比值法结果一致性较强(Kappa=0.672,P=0.000),综合指数法和风险评级表法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302,P=0.002)。矿山开采时的打眼和除渣岗位,选矿的装载、粗碎岗位,隧道施工中的掘进、装载、混凝土搅拌岗位,风险等级为极高风险或高风险。结论对矽尘暴露岗位进行风险评估时,接触比值法和风险评级表法仅需检测限值和结果,风险评级表法在接触浓度超过限值时未再进一步对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较接触比值法高估;综合指数法较全面,但需要相对准确掌握各项风险因子水平的取值,以使其评估结果更接近劳动者实际暴露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6.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4):265-269,273
目的对玻璃钢风机制造企业化学毒物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比较不同评估方法的差异,为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东省某玻璃钢风机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危害因素水平,采用新加坡化学毒物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MOM)模型、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指南(ICMM)和综合指数法对其工作场所化学毒物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对比分析3种方法的结果。结果该玻璃钢风机制造企业工作场所主要存在苯乙烯、丙酮、玻璃棉粉尘、玻璃钢粉尘的危害。其中糊制岗位苯乙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超标率为100%,修补岗位玻璃钢粉尘C_(TWA)超标率为66.7%。MOM模型评估结果显示,接触苯乙烯岗位风险值为2~3,丙酮岗位风险值均为1,粉尘岗位风险值均为3。ICMM模型定量法显示,接触苯乙烯岗位风险值为36~10 000,为高风险;糊制岗位接触苯乙烯和修补岗位接触玻璃钢粉尘风险等级为不可容忍风险,材料混合岗位接触苯乙烯风险等级为高风险。ICMM模型矩阵法显示,糊制岗位接触苯乙烯和修补岗位接触玻璃钢粉尘风险等级为高风险;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显示,接触苯乙烯岗位和粉尘岗位风险指数均为3;接触丙酮岗位风险指数均为2。结论 MOM模型、ICMM模型和综合指数法均可评估和预测玻璃钢冷却风机制造企业各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水平,风险评估结果基本一致。综合指数法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测评作业人员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健康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不同风险评估方法对铅锌矿开采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并进行适用性分析。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3家铅锌矿开采企业,应用定性风险评估方法和3种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对矽尘、铅尘作业岗位进行评估,使用多个相关样本秩和检验对4种风险评估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接触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一致性极好(Kappa=0.85,P=0.000),其余各方法之间一致性差。定性评估方法得到的所有岗位职业健康风险等级均是最高的。触指比值法评估结果受E/OEL影响较大。结论在能够获得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OEL时,优先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和评估技术的可行性与适用性。方法采用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的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方法,运用到宜昌市某己内酰胺生产企业工作场所的重点危害因素和关键岗位,将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与作业分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企业10个关键岗位职业健康风险指数最低为2.82,最高为3.91,除加氢反应器外操工接触苯和硫胺结晶巡检工接触氨评估结果均为高风险外,其它8个岗位接触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均为中等风险。萃取塔外操工和配制釜外操工作业危害分级指数分别为7.50和10.56,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和作业危害分级方法的评估结果有较大差异。结论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可以用于己内酰胺生产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应用该模型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价预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深圳市某印刷厂的职业病危害风险,探讨新加坡有害化学品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的适用情况。方法应用新加坡有害化学品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对深圳市某印刷厂商标印刷、平张印刷、光油岗位接触的化学性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平张印刷岗位甲苯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风险等级为低风险或可以忽略的风险;商标印刷和光油岗位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风险等级均为低风险或可以忽略的风险。结论该风险评估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可以为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半定量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电机制造业浸漆工艺运用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此类工艺的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提供思路,同时为优化风险评估模型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企业5个浸漆房开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运用接触比值评估法、接触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对该浸漆房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将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接触比值评估法评估结果显示,A、B、E浸漆房浸漆工接触的苯乙烯为高风险,其他均为低风险或可忽略风险。接触指数法评估结果显示,A、B浸漆房浸漆工接触的二甲苯以及各浸漆房浸漆工接触的苯乙烯均为中等风险,其他均为低风险。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显示,各浸漆房浸漆工接触的苯乙烯均为中等风险,接触的二甲苯均为低风险。若E/OEL <0.1,接触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得到的岗位风险分级基本相同,且敏感度高于接触比值法;若E/OEL≥1,接触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得到的岗位风险分级低于接触比值评估法。接触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的分析结果有中等的一致性,加权Kappa值为0.714(P <0.05)。接触比值评估法与接触指数法、接触比值评估法与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尚无统计学意义上的一致性。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