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为病理表现的紫癜性肾炎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经肾活检确诊的50例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紫癜性肾炎(DEP-HSPN)患儿临床表现和病理。结果 50例患儿的病理损害包括单纯DEP-HSPN 11例(男7例、女4例)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合并新月体形成(非单纯DEP-HSPN)39例(男27例、女12例),两组患儿起病至初诊时病程、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单纯DEP-HSPN患儿临床均为Ⅲ型;39例非单纯DEP-HSPN患儿临床Ⅲ型16例,Ⅴ型23例。所有患儿均出现血尿、蛋白尿;非单纯DEP-HSPN患儿肉眼血尿的发生率、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水平均高于单纯DEP-HSPN组,但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单纯DEP-HS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P-HSPN易出现新月体,新月体形成率为11.1%(5.0%~27.6%),节段性病变、肾小管间质损害发生比例低;所有患儿系膜区均有非单纯Ig A沉积。50例患儿治疗1年时,22例临床完全缓解,28例为无症状性血尿,无活动性肾病及肾功能不全。32例非单纯DEP-HSPN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各个时间点之间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水平、肉眼血尿以及镜下血尿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尿蛋白定量、肉眼血尿的比例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下降,而血浆白蛋白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DEP-HSPN临床以肉眼血尿和大量蛋白尿为临床表现,起病急重,病理易合并新月体,当合并新月体形成,临床症状更重。急性期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长期序贯随访治疗,该病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紫癜性肾炎(DEP-HSPN)的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确诊为DEP-HSPN患儿的临床、病理、预后及其影响因素,随机选取同期入院行肾活检明确为HSPN但非DEP的5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19例DEP-HSPN患儿,男14例、女5例,平均年龄(10.6±2.6)岁;肾活检前病程(19.4±7.4)d;占同期肾活检紫癜性肾炎患儿3.92%。19例DEP-HSPN中10例为肾病综合征型,9例为血尿和蛋白尿型;均接受免疫抑制治疗,14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肾脏病理分级均为Ⅲb级,伴有6.38%~36.36%不等的新月体。DEP-HSPN患儿与病理均为Ⅲb级的5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患儿比较,肾穿前病程短、蛋白尿水平高、肾脏病理慢性损伤积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新月体百分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DEP-HSPN起病急,临床表现重,组织活动性病变多而慢性病变少;尚无证据表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是影响HSPN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与病理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及疾病转归。方法分析42例HSPN患儿的临床和病理改变,其中40例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检测,并进行随访。结果病理表现Ⅰ级9例,Ⅱ级21例,Ⅲ级12例,未见Ⅳ级及Ⅳ级以上病例。临床表现为孤立性血尿、孤立性蛋白尿病理为Ⅰ、Ⅱ级,血尿和蛋白尿病理为Ⅰ~Ⅲ级,肾病综合征型病理为Ⅱ、Ⅲ级,且肉眼血尿多见于Ⅱ、Ⅲ级患儿;ACE基因DD型肾脏病理损伤重。结论HSPN临床表现不能预测肾脏病理形态改变,但病理损伤越重蛋白尿越重。肉眼血尿和蛋白尿可作为早期肾活检指征;ACE基因DD型肾脏病理损伤重;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儿童紫癜性肾炎18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分级之间的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南京儿童医院行肾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过敏性紫瘕性肾炎病例180例,对其进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的综合分析.结果 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型(41.67%)最多见,其次是肾病综合征型(23.33%);病理分级以Ⅲa级(43.33%)最多见.肾病综合征型的病理类型分级重于其他临床类型(P<0.05).有白细胞尿型的病理分级重于无白细胞尿型(P<0.01).免疫病理分型以IgA+IgM沉积型最多(37.78%),其次为IgA+IgG+IgM沉积型(34.44%).不同免疫复合物沉积类型之间在病理类型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癜性肾炎患儿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病理改变相对较重;临床症状与病理不一定平行,24h尿蛋白定量正常的微量蛋白尿型病理改变也很明显;非感染性白细胞尿与病理分级有相关性;而免疫复合物沉积类型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一2006年6月住院的79例紫癜肾炎患儿的临床病理类型及预后的关系,其中72例随访1~6年.结果 临床表现为血尿和蛋白尿、单纯性血尿、肾病综合征者最多,急进性肾炎最少.肾脏病理表现为系膜增生、肾小球硬化、新月体形成,分级以Ⅱ、Ⅲ级最多,Ⅱ级占73.3%.临床痊愈占70.8%,少数预后不良.结论 紫癜性肾炎病理改变以Ⅱ、Ⅲ级为主;其预后与临床表现、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病理类型,并初步探讨该病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总结1998年6月~2004年6月在我院住院,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紫癜性肾炎患儿79例,其中72例随访观察1~6年,并就其临床病理类型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以血尿和蛋白尿、单纯性血尿、肾病综合征最多,急进性肾炎最少。肾脏病理:表现为系膜增生、肾小球硬化、新月体形成,分级以Ⅱ级、Ⅲ级最多,Ⅱ级占73.3%。预后:临床痊愈占70.8%(51/72),少数预后不良。结论 紫癜性肾炎病理改变以Ⅱ级、Ⅲ级为主。其预后与临床表现、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以指导治疗,改善预后.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5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且根据不同的条件分组进行网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分型中以血尿和蛋白尿最多,为22例(40.0%);肾病综合征型次之,16例(29.1%);单纯性蛋白尿或单纯性血尿型、急性肾炎型和急进性肾炎型占少数,分别为6例(10.9%)、4例(7.3%)和1例(1.8%).伴有消化道症状的紫癜性肾炎患儿,临床上较无消化道症状的患儿易有肾病水平蛋白尿(P<0.05).伴肉眼血尿患儿比镜下血尿者易出现肾病综合征(P<0.05).根据ISKDC标准,HSPN病理分级以Ⅱ级和Ⅲ级最多,分别为27例(49.1%)和16例(29.1%).免疫荧光检查显示IgA+IgG+IgM型为32例(58.2%),伴C3沉积41例(74.6%),病理分级主要在Ⅲ级以上.免疫沉积类型、C3沉积与病理分级有相关性(P<0.05).临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型或单纯性蛋白尿型的HSPN病理损害较轻,7例(58.3%)为Ⅱ级;血尿和蛋白尿型的病理分级以Ⅱ级和Ⅲ级多见,分别为12例(54.5%)和5例(22.7%);肾病综合征型的病理分级多见Ⅲ级以上,为10例(62.5%).结论 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以血尿和蛋白尿型及肾病综合征型为主,病理分级以Ⅱ级和Ⅲ级最常见,免疫沉积物类型与C3沉积和病理分级有相关性.HSPN临床症状和病理损伤程度基本一致;消化道受累程度越重,出现蛋白尿的比例越高;肉眼血尿与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紫癜性肾炎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尿分析及24h尿蛋白定量均正常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61例查尿微量蛋白及行肾活检并行病理分析,探讨早期肾活检的重要性。方法选择初治或复治,伴或不伴有关节及消化道症状,且尿分析及24h尿蛋白定量均正常的HSPN患儿,多次查尿微量蛋白,如尿微量蛋白正常或初检异常但1~2周内尿微量蛋白很快恢复正常者,不予肾活检,而持续尿微量蛋白异常或反复尿微量蛋白异常≥3次者行肾活检,观察病理变化;比较尿Alb的量、尿微量蛋白选择性与病理损害程度的关系,以及肾组织中免疫复合物IgA、IgG、IgM的沉积与病理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所有尿分析及24h尿蛋白定量均正常,而持续尿微量蛋白异常或反复尿微量蛋白异常≥3次者,行肾活检,肾脏均有不同程度(Ⅱ~Ⅲ级)损害,其中Ⅱa26例(42.6%),Ⅱb10例(16.4%),Ⅲa21例(34.4%),Ⅲb4例(6.6%);且尿Alb的量、尿微量蛋白选择性与病理损害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a>0.05);随病理程度加重,肾组织中IgA IgG IgM共同沉积的比例增加(P<0.05)。结论对HSPN尿分析及24h尿蛋白定量均正常的患儿,要密切检测尿微量蛋白,尽早行肾活检,及时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9例儿童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279例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型最多(107例,38.4%),其次是肾病综合征型(69例,24.7%),孤立性蛋白尿型(40例,14.3%),孤立性血尿型(29例,10.4%),急性肾炎型(21例,9.3%),急进性肾炎型(8例,2.9%),慢性肾炎型(5例,1.8%)。根据国际儿童肾脏病研究中心标准,279例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病理分级以Ⅱ级和Ⅲ级最多,分别为133例(47.7%)和109例(39.1%),血尿和蛋白尿型的病理分级以Ⅱ级(61例,57.0%)和Ⅲ级(35例,32.7%)多见,肾病综合征型的病理分级以Ⅲ级多见(41例,59.4%)。免疫病理分型以IgA+IgM沉积型多见(108例,38.7%),IgA+IgM+IgG沉积型次之(86例,30.8%)。肾病综合征型的病理改变相对较重(X^2=35.989,P〈0.05),免疫病理分型与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以血尿和蛋白尿型及肾病综合征型为主,病理分级以Ⅱ级和Ⅲ级常见,但临床症状与病理损伤的程度不完全一致,肾病综合征型的病理改变相对较重。应根据临床类型和病理分级制定治疗计划,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和肾脏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我院)儿科住院、有肾活检病理报告、年龄<18周岁的HSPN患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371例HSPN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223例、女148例,中位年龄10(2~18)岁。①85.4%患儿于皮肤紫癜后1个月内出现尿检异常。紫癜伴消化道和关节症状者占37.5%,紫癜伴关节、肌肉症状者占21.6%,紫癜伴消化道症状者占20.2%。②临床分型:血尿加蛋白尿型占78.4%,肾病综合征(NS)型占15.1%,单纯性蛋白尿型和单纯性血尿型各占3.2%。NS型(12.5%,7/56)较血尿加蛋白尿型(3.8%,11/291)中肉眼血尿比例较高(χ2=28.4,P<0.01)。有消化道症状者(45.8%,98/214)较无消化道症状者大量蛋白尿的比例高(40.1%,63/157)(χ2=15.6,P<0.001)。③光学显微镜分级以Ⅲ级最多(74.9%),其中Ⅲa和Ⅲb型各占46.6%和28.3%,其次为Ⅱ型(21.3%)。免疫荧光分型以IgA型最多(83.3%)。④临床分型与光学显微镜分级(r=0.264,P<0.001)和肾小管病理分级(r=0.246,P<0.001)、光学显微镜分级与肾小管病理分级(r=0.366,P<0.001)、新月体的比例与24 h尿蛋白量(F=3.980,P=0.001)均有相关性。结论儿童HSPN临床以血尿加蛋白尿型最常见,病理以Ⅱ级和Ⅲ级多见。临床与病理、消化道症状与大量蛋白尿、NS型和肉眼血尿、肾小管病变程度与病理分型、新月体含量与24 h尿蛋白水平等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和肾脏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我院)儿科住院、有肾活检病理报告、年龄<18周岁的HSPN患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371例HSPN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223例、女148例,中位年龄10(2~18)岁。①85.4%患儿于皮肤紫癜后1个月内出现尿检异常。紫癜伴消化道和关节症状者占37.5%,紫癜伴关节、肌肉症状者占21.6%,紫癜伴消化道症状者占20.2%。②临床分型:血尿加蛋白尿型占78.4%,肾病综合征(NS)型占15.1%,单纯性蛋白尿型和单纯性血尿型各占3.2%。NS型(12.5%,7/56)较血尿加蛋白尿型(3.8%,11/291)中肉眼血尿比例较高(χ2=28.4,P<0.01)。有消化道症状者(45.8%,98/214)较无消化道症状者大量蛋白尿的比例高(40.1%,63/157)(χ2=15.6,P<0.001)。③光学显微镜分级以Ⅲ级最多(74.9%),其中Ⅲa和Ⅲb型各占46.6%和28.3%,其次为Ⅱ型(21.3%)。免疫荧光分型以IgA型最多(83.3%)。④临床分型与光学显微镜分级(r=0.264,P<0.001)和肾小管病理分级(r=0.246,P<0.001)、光学显微镜分级与肾小管病理分级(r=0.366,P<0.001)、新月体的比例与24 h尿蛋白量(F=3.980,P=0.001)均有相关性。结论儿童HSPN临床以血尿加蛋白尿型最常见,病理以Ⅱ级和Ⅲ级多见。临床与病理、消化道症状与大量蛋白尿、NS型和肉眼血尿、肾小管病变程度与病理分型、新月体含量与24 h尿蛋白水平等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病理分型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55例HSPN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对远期预后影响的因素。结果临床表现为血尿和蛋白尿者22例(40.0%),肾病综合征16例(29.1%),单纯性血尿或蛋白尿、急性肾炎和急进性肾炎者分别为12例(21.8%)、4例(7.3%)和1例(1.8%)。肾脏病理表现为系膜增生、肾小球硬化、新月体形成,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分级多见Ⅱ级和Ⅲ级,分别为27例(49.1%)和16例(29.1%)。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有相关性(P<0.05),临床分型越严重,肾脏病理损害越重,预后不佳。病理分级与预后有相关性(P<0.05),病理分级越重,预后越不佳。肾小管-间质病理分型与病理分级有相关性(P<0.01),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加重,肾脏病理损伤的程度越重,患儿预后不良。结论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表现、病理分级与远期预后密切相关,临床表现重,病理分级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紫癜性肾炎38例的临床病理及转归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研究紫癜性肾炎 38例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及疾病转归。方法 分析 38例肾穿刺活检的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病理改变。随访 30例 ,时间 6个月~ 6年。结果 表现单纯性血尿 6例(15 .8% ) ,血尿及蛋白尿 2 2例 (5 7.8% ) ,肾病综合征 10例 (2 6 .3% ) ;肾脏病理均有系膜增生伴肾小球硬化和(或 )新月体形成。其中Ⅱ级 31例 (81.6 % ) ,Ⅲ级 7例 (18.4 % )。随访无肾功能衰竭发生。结论 紫癜性肾炎临床以血尿、蛋白尿多见 ;肾脏病理在Ⅱ~Ⅲ级 ,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由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PGN)转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的发病机制、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脏病理由EnPGN转为MPGN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肾活检病理结果。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及镜下血尿,持续性低补体C3血症,病理类型由EnPGN转为MPGN,经口服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后,尿蛋白转阴,补体C3仍低。结论持续补体C3降低的患儿,病理类型可转变,需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儿童抗中性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的急进性肾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1~2006年我院诊断的7例ANCA相关的急进性肾炎临床、实验室检查和肾脏活检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例病例中,女6例,男1例,平均年龄9岁。主诉不典型,临床症状呈多样性、非特异性。实验室普通检查缺乏诊断特异性:全部病人血沉增快,不同程度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升高, 有贫血、血尿、蛋白尿;C3正常3例、C3轻微下降4例;尿蛋白电泳分析呈混合性蛋白尿。实验室特殊检查:7例患儿血髓过氧化物酶(MPO),p-ANCA阳性,1例同时合并蛋白酶3-(PR3),c-ANCA阳性。肾活检病理特点:广泛的新月体形成,伴有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坏死。间质大量炎细胞浸润,间质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壁水肿或坏死。免疫荧光肾小球及血管壁无或有少量免疫复合物沉积。3例经甲基泼尼松及环磷酰胺冲击等治疗后追踪观察肾功能正常,血尿、蛋白尿消失或微量。结论:该病就诊症状多样、呈非特异性,易误诊。积极开展血清学ANCA检查及肾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风湿科肾脏疾病的病理学类型及临床特点,并对肾活检指征进行反思。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9至2009年肾活检病理学分型和临床资料,并以10年为一个间期分3个阶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1年中肾活检1 633例,其中1 419例满足入选条件进入分析。①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肾脏疾病分别占63.9%(907例)、23.2%(329例)和12.1%(172例)。②原发性肾脏疾病中,IgA肾病(26.6%,241/907例)、微小病变病(23.0%,209/907例)和轻微病变(18.1%,164/907例)所占比例较高,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仅占3.0%(27/907例);继发性和遗传性肾脏疾病分别以紫癜性肾炎(47.1%,155/329例)和薄基膜肾病(80.8%,139/172例)所占比例最高。③31年间肾活检病理学类型构成比的变化趋势为IgA肾病、轻微病变和紫癜性肾炎在各阶段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HBV相关性肾炎所占比例逐渐减少。④肾活检临床表现以血尿(38.8%,551/1 419例)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0.9%,439/1 419例)多见。血尿中单纯性镜下血尿占14.5%(206/1 419例),其病理类型主要为薄基膜肾病(52.9%,109/206例)和轻微病变(23.3%,48/20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初发为单纯性肾病的患儿中激素依赖及频复发占11.1%(157例),其病理学类型主要为微小病变(61.8%,97例)和轻微病变(17.2%,27例)。结论 肾活检病理学的构成比中仍以原发性肾脏疾病多见,主要为IgA肾病和微小病变,临床表现以血尿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为主。肾活检对于单纯性镜下血尿患儿意义相对有限,临床上可密切随访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如有异常再考虑行肾活检。而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依赖及频复发,特别是初发表现为单纯性肾病的患儿,临床上应关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加用免疫抑制剂特别是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前应考虑行肾活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尿酸水平与临床指标及病理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82例HSPN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尿酸水平将患儿分为血尿酸增高组(43例)和血尿酸正常组(39例),分析血尿酸水平与临床指标、病理表现的相关性,并分析不同临床分型HSPN患儿的血尿酸情况。结果与血尿酸正常组相比,血尿酸增高组的24小时尿蛋白量、血肌酐水平、血胆固醇水平较高,而血白蛋白水平、肾小球滤过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增高组病理分级为I~II级的比例低,新月体形成≥25%的比例高,肾小管萎缩评分为1和2分的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性血尿型、孤立性蛋白尿型、血尿和蛋白尿型患儿的血尿酸水平均低于肾病水平蛋白尿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血尿酸增高的HSPN患儿,尿蛋白增多、肾功能下降以及肾脏病理改变更严重;而肾病水平蛋白尿型患儿的血尿酸水平也较高。血尿酸可能是评估HSPN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1 316例小儿肾脏病临床与病理分布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小儿肾小球疾病肾脏病理改变的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近20年间该院的1 316例患儿的肾活检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 316例患儿中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383例,占29.09% )、急性肾炎综合征(291例,占22.00%)、孤立性血尿(224例,占17.21%)、紫癜性肾炎(209例,占15.87%)、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96例,占7.30% )等。病理改变主要为系膜增生(756例,占57.45%)、IgA肾病(113例,占8.59% )、毛细血管内增生(112例,占8.51%)、膜性肾病(66例,占5.02%)、微小和轻微病变(59例,占4.48%)等。通过超微结构检查,使Alport综合征、薄基底膜病、先天性肾病、纤维样肾小球病、Fabry病等,得以明确诊断。通过肾活检组织免疫病理学检查,使IgA肾病、IgM肾病及C1q肾病得以确诊。肾活检患儿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为常见(915例,占69.5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因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为最常见(375/915例,占41.0%),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病因以紫癜性肾炎为最常见(209/344例,占60.8%)。结论: 在该次调查的肾活检资料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肾病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临床诊断,病理改变则以系膜增生最为多见。[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2):117-12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C)、纤维蛋白原(Fbg)浓度和24 h 尿蛋白定量与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肾脏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48 例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HSPN 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肾脏病理结果分为Ⅱ a 级及Ⅱ a 级以下12 例、Ⅱ b 级12 例、Ⅲ a 级17 例及Ⅲ b 级及Ⅲ b 级以上7 例。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患儿血清CysC,浊度法检测Fbg 浓度,终点法检测24 h 尿蛋白定量水平;采用Pearson 和Spearman 相关分析对各检测指标之间及各指标与肾脏病理分级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CysC、Fbg 浓度和24 h 尿蛋白定量在各肾脏病理分级患儿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指标水平均随病理分级严重程度增高而上升(P<0.05)。48 例HSPN 患儿血清CysC 和Fbg与24 h 尿蛋白定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分别r=0.51、0.63,P<0.05);Fbg 与血清CysC 之间呈正相关(r=0.55,P<0.05);CysC、Fbg 及24 h 尿蛋白定量与肾脏病理分级之间均呈正相关(分别r=0.66、0.64、0.68, 均P<0.05)。结论 CysC、Fbg 和24 h 尿蛋白定量均能反映肾脏损伤严重程度,对于HSPN 患儿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20.
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与病理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95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分析,阐明其临床及病理之间的联系。方法:对HSPN患儿进行临床分型及病理分级,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临床分型以肾病综合征型(27.4%)、蛋白尿+血尿型(24.2%)多见,病理分级以Ⅲb(42.1%)最多见;②尿检正常者可见肾脏病理改变。尿检正常型、孤立性血尿或蛋白尿型以及血尿和蛋白尿型病理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孤立性血尿或蛋白尿型以及血尿和蛋白尿型病例,病程越长病理分级也越重(P<0.05);④免疫复合物沉积以IgA+IgG+IgM(58%)同时存在比例最高;病理分级越重,病程越短,IgA+IgG+IgM比例越高。结论:HSPN患儿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和肾炎型者病理改变相对较重,临床症状与病理不一定平行,尿检正常者病理改变也很明显,病程越长,病理改变呈加重趋势。免疫复合物沉积为IgA+IgG+IgM的病理改变相对较重。[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2):129-1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