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初产妇潜伏期的长短对于分娩方式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134例潜伏期正常与潜伏期延长的足月单胎头先露初产妇,发现潜伏期延长组中异常胎方位、头盆不称、阴道助产及剖宫产、分娩期并发症等发生率较潜伏期正常组显著增高。结论:潜伏期延长为头位难产的早期临床表现,应引起充分的重视,提早预防。  相似文献   

2.
3.
潜伏期延长是难产的首发信号[1],但是,在临床上往往被忽视。本文对我院1998年6月-1999年5月,诊断为潜伏期延长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对象:收集了我院1年来,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诊断为潜伏期延长76例,与同期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无潜伏期延长者92例对照。延长组最大年龄39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年龄25.3岁。对照组最大年龄35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5.5岁。1.2 胎头衔接情况:按产妇临产后第1次检查记录为准,临产后胎头颅骨最低点位于-2以上为胎头浮动。1.3 按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潜伏期延长有关致病因素极其难产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了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间145例产程潜伏期延长,并与同期168例无潜伏期延长者比较。结果发现耻骨联合高度≥6cm是潜伏期延长的主要原因。胎儿体重≥3500g,头盆评分≤7分等也是潜伏期延长的因素。结论及时正确识别临产,对处理潜伏期延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产程给药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于本院分娩的144例足月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活跃期硬膜外分娩镇痛,比较两组的满意度、VAS 评分、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母婴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满意度优秀率高于对照组,潜伏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程进展、顺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器械助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镇痛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产妇满意度,对产程和分娩方式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患.男.58岁.因恐风5天狂躁,流涎2天。于1993年1月16日入院,既往于49年前被狂犬咬伤左小腿外侧.未注射过狂犬疫苗。5天前因精神刺激及饮酒后出现恐风.见风即呼吸困难、左上肢蚊走感、发热、头痛、倦怠、食欲不振、恶心、烦躁.近2天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呈极度兴奋,多言语.  相似文献   

7.
8.
黄洁  余莉新 《云南医药》2003,24(5):430-430
疟疾患者在发病期间 ,外周血、骨髓中可查到疟原虫 ,但我们在 1例非发热患者的骨髓中查到间日疟原虫 ,实属少见 ,现报告如下。病例 患者女 ,33岁。皮肤、粘膜苍白、贫血半年 ,无明显发热现象。因头昏、乏力、咳嗽、心悸 ,以“贫血原因待查”入院。查体 :T38 0℃ ,P 80次 /min ,BP 16 / 10kPa。胸骨无压痛 ,心肺无特殊。腹软 ,肝、脾未触及 ,肝脾区无叩击痛。血常规 :WBC 4 9× 10 9/L ,HGB 78g/L ,PLT 16 3× 10 9/L ,白细胞分类 :N 6 5 % ,L34% ,M 0 1% ,外周血厚、薄片均未查到疟原虫。生化 :TBiL 34μmol/L ,DBiL 11 9μmol…  相似文献   

9.
热点问题     
《医药保健杂志》2008,(4):62-63
飞蚁症要治疗吗;狂犬病潜伏期有多久;降压药为何引发咳嗽;长了骨刺还能锻炼吗;  相似文献   

10.
11.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产妇潜伏期延长的有关因素及其难产的发生率 ,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 1收集我院1996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 ,妊娠足月头位初产妇潜伏期延长的62例 ,年龄19~35岁 ,其中30~35岁的6例 ,20~30岁的54例 ,20岁以下的2例。与同期足月妊娠头位初产妇潜伏期延长68例作对照 ,最大年龄36岁 ,最小年龄19岁 ,平均年龄23 4岁 ,其中30~36岁8例 ,20~30岁的58例 ,20岁以下的2例。1 2以伴行型产程图观察产程 ,并给予判断 ,规律宫缩至宫颈口扩张3cm为潜伏期 ,潜伏期>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相同药物剂量下,临产后不同时期静脉注射间苯三酚对产程时间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病例共130例。随机分为四组,甲组于潜伏期及活跃期分别静脉注射间苯三酚40mg,共80mg,乙组潜伏期静脉推注间苯三酚80mg;丙组活跃期注射间苯三酚80mg;丁组自然临产,不给予间苯三酚。结果四组产妇产程的差异主要为第一产程和总产程。采用LSD法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丙组产妇分别与甲组、丁组产妇产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总药物剂量相同情况下,潜伏期及活跃期序贯应用间苯三酚各40mg,缩短产程效果不及活跃期应用间苯三酚80mg明显,与潜伏期应用80mg相比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3.
<正>潜伏期延长是难产的最早潜在表现,往往在临床上引不起重视,经过较长时间的试产,才能发现不能经阴分娩,这时产妇已消耗太多,过多地增加了产妇的痛苦。为此,笔者结合临床病例通过对潜伏期延长有关致病因素及其与难产关系的分析,以期为能及时发现难产相关因素并及早处理,减少产妇的痛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潜伏期应用间苯三酚促进产程进展的作用。方法 57例阴道分娩初产妇,根据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两组,即实验组30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药物选择地西泮,实验组药物选择间苯三酚。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效果,并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第一产程时间较短,宫口扩张平均速度较快,产后出血量较少,宫颈水肿消失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潜伏期应用间苯三酚促进产程进展的作用较大,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产妇潜伏期时间和分娩结局的临床探讨。方法选取我院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本组患者潜伏时间与分娩结局二者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产妇潜伏期存在产后出血患者10例,非出血患者110例,两组患者出血量数据对比显示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评分状况,非窒息109例,窒息11例,潜伏期数据对比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分娩方式中剖宫产者30例,阴道分娩90例,潜伏期数据对比显示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只有对产妇给予严密观察以及有效的干预措施,才能降低围生儿分娩结局,缩短潜伏期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破膜孕周及不同潜伏期长短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孕28~36+6周PPROM,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孕28~33+6周PPROM组,潜伏期〉48 h者剖宫产率高于〈48 h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34~36+6周PPROM,潜伏期〉48 h者与高于〈48 h者剖宫产率与母婴合并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34~36+6周PPROM组,潜伏期〉48 h者羊膜腔感染率率高于〈48 h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孕28~33+6周PPROM应采取促胎肺成熟的同时,可适当延长孕周,并考虑剖宫产作为终止妊娠首选;而孕34~36+6周PPROM胎儿肺成熟者应在破膜48 h以内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过施行心理护理减轻产妇对临产时紧张、恐惧情绪,使产程能够顺利进行。方法我们对潜伏期产妇实施科学的心理护理,包括美好的言语,愉快的情绪,友善的态度,技术的指导和优美的环境。结果通过施行心理护理使自然分娩率有新提高,Apgar≥8分率亦提高,而第二产程滞产、产后出血率均下降,促进了产程进展,保证了母婴健康。结论对潜伏期产妇施行心理护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提高了产科质量,改善了医患关系,提升了医院的声誉。  相似文献   

18.
汤卫江 《江苏医药》1998,24(5):357-357
我院1993年1月1日~1993年12月31日共收住院孕妇2003例,其中产程异常428例(含下级医疗机构转送人数),占分娩总数的21.3%,经镇静、纠酸、人工调节宫缩等处理,初步达到缩短产程,减轻孕妇产程中痛苦,消灭滞产,母婴平安,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428例产程异常均为初产妇,单胎头位424例,臀位4例,妊娠37周以上,均有不规则宫缩,但它缩不强,给予对症处理及人工调节宫缩治疗措施。方法:将产程分为产兆期、潜伏期、活跃期、宫口开全期,采用伴行产程图、产科常规检查及B超对母儿在产程各期进行监护。一、产兆期指不规则宫…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糖尿病对大鼠坐骨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期的影响。方法:剥离大鼠坐骨神经,利用BL-310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测量其动作电住的潜伏期。结果: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期约为0.92ms,比正常大鼠动作电位潜伏期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