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在基层医院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3月~2011年10月门诊及胃镜检查患者中,对存在反流相关症状患者249例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以胃镜检查、PPI试验其中任何一项阳性作为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结果 249例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中胃食管反流问卷(GerdQ)调查诊断率与胃镜检查阳性率和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试验阳性者与无明显差别。结论胃食管反流病问卷作为初步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是简单易行有效的方法,对临床诊断特别是基层医院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内科学“胃食管反流病”知识介绍起步偏晚,自第5版教材才开始有比较系统的阐述。前些年毕业的许多医学生未能接受胃食管反流病科学教育,某些医学院校的老师也未对这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疾病在不断发生、发展,医学的诊治水平也需要同步跟进,其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多学科联系水平,减少临床误诊、误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 Q)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患病情况及特征。方法:对就诊于我院消化科的1 484例患者进行Gerd Q问卷调查,得分≥8分者诊断为GERD,并对GERD患者症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 484例患者中,GERD的患病率为11.12%;男女发病无差异;60岁以上年龄组GERD的患病率最高(15.47%),而18~30岁年龄组患病率最低(7.55%),60岁以上年龄组GERD的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消化科就诊的患者中GERD的患病率较高,老年人的GERD患病率较高,GERD患病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对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诊断价值。研究中将95例患者根据内镜检查的结果分为反流性食管炎和NERD组,对其均进行2 4 h食管p H和胆汁联合监测。结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DGER的各项指标:吸光度值>0 .14时间百分比(% )、总反流次数和反流>5 min的次数分别为(19.0 5±2 3.4 4 )、(30 .5 6±34.0 4 )和(5 .90±6 .37) ,均显著高于NERD组相应的(7.2 6±11.0 8)、(15 .6 8±2 0 .92 )和(2 .5 9±3.5 7) (P<0 .0 5 ) ,而酸反流差异无显著性,随着反流性食管炎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与食管阻抗-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将60例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依次给予胃食管反流病量表与食管阻抗-pH监测,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两组食管阻抗-pH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胃食管反流病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亚型胃食管反流病的胃食管反流病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量表与食管阻抗-pH监测均可用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联合应用可进一步确诊患者的疾病,可及时辅助临床有效治疗患者疾病,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胃食管反流患者的食管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检测42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和14例非胃食管反流病者的食管动力学指标。结果 GERD组患者的LESP、LESL及LES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FRD患者食管体部PA减低、PV减慢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UESP在GERD组低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胃食管反流患者存在整个食管动力学指标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反流性疾病问卷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价值。方法在接待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病人中,对存在反流相关症状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烧心、反流、非心源性胸痛、反酸4个症状的频率及程度的积分,分析经内镜检查证实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RDQ积分分布情况,计算诊断GERD的临界值。结果1655例门诊病人中379人有反流症状,男女比例1.11:1,平均年龄50.16±14.17岁。经内镜检查,诊断反流性食管炎122例,内镜正常者73例,二者RDQ评分差异有显著。以RDQ分值16为临界值,Youden指数最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75,对GERD诊断阳性符合率81.48%,阴性符合率为60.92%,敏感度为72.13%,特异度为68.49%。RDQ分值与RE的洛杉矶分级无关。结论RDQ可作为初步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易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24 h食管pH值监测及胃食管反流病(GERD)Q评分三种方法在GER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于2011年4月—2012年6月因烧心、反酸等症状就诊于消化科门诊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胃镜组、24 h食管pH值监测组及GERD Q评分组,每组40例,分别接受电子胃镜、24 h食管pH值监测及GERD Q问卷评分,比较分析各种方法对GERD的检出情况。结果:24 h食管pH值监测组40例患者中病理性反流者19例,生理性反流者5例,GERD阳性率显著高于胃镜组及GERD Q评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组与GERD Q评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食道pH值监测可以对食管内反流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为GERD的临床诊断及不同类型的反流治疗方案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慢性咽炎之间的临床关系.方法 选择临床胃食管反流病伴有慢性咽炎患者120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给予雷贝拉唑口服8周治疗.结果 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 、90.0%、87.5%.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与慢性咽炎之间有直接关系,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胃食管返流病慢性咽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伴胃食管返流病慢性咽炎49例患者予以抑酸剂、促动力药治疗。结果显效12例(24.5%),有效26例(53.1%),无效11例(22.4%),总有效率为78.6%。结论对伴胃食管返流病慢性咽炎的患者进行抑酸剂、促动力药治疗,效果明显,同时应注意饮食控制,坚持按疗程服药。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见的上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与酸或者胆汁反流等相关。主要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等反流入食管,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亚洲地区以每周至少发生一次烧心或反酸为标准,亚洲大部分地区GERD患病率在2.5%~7.1%,近年来呈上升趋势[1]。而欧美以每周至少发作1次烧心或反酸为诊断标准,西方国家GERD患病率为10%~20%[2]。GERD有反流以及刺激症状,可伴有食管外表现。并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 (GEKD)是常见消化道疾病 ,其主要诊断依据为临床症状 ,食管 2 4 hp H监测及胃镜检查 ,质子泵抑制剂 (PPI)有强大的抑酸作用 ,能迅速改善 GERD病人的症状 ,现将我院近半年来应用雷贝拉唑 (商品名波利特 ,日本山之内公司生产 )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报道如下。1 病例选择2 0 0 3— 0 1~ 2 0 0 3— 0 7因为有烧心、反酸、反食、胸骨后疼痛等症状来我院门诊救治病人 ,经胃镜检查及 2 4 h食管 p H检测诊断有胃食管反流病病例 14 2例 ,其中男 98例 ,女 4 4例 ,年龄 18~ 70岁 ,平均 5 6 .7岁。2 治疗方案随机分为雷贝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3-2013年我们收治的以食管外表现为主要症状的3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均无典型胃食管胃反流症状,主要表现慢性咳嗽14,哮喘5例,非心源性胸痛11例,咽部不适2例,确诊前病程2~39个月,经确诊胃食管反流病给予相应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结论对于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哮喘、心绞痛样胸痛、咽部不适等症状的患者,应考虑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继发性胃食管反流与原发性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表现差异及意义。方法:选择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或非糜烂性反流患者(S-RE和S-NERD)241例(T组),同期选择经胃镜及24h食管酸反流检测诊断为原发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包括TP-RE及P-NERD)617例作为对照(C组)。两组患者均使用RDQ症状评分标准进行症状评分,经24h食管酸反流检测分为pH阳性及pH阴性;同时调查食管炎相关精神症状及反流相关症状发生诱因。结果:S-GER患者平均患病年龄比P-GERD患者年轻(P<0.01)。S-RE患者炎症分级较重,而RDQ症状评分明显较P-GERD患者低(P<0.05),食管酸反流阳性率无差异(P>0.05)。S-GER患者伴随精神症状明显低于P-GERD患者(NERD,P<0.01)。P-RE亚组诱因以饮酒为主(P<0.01),S-GER组均以饮食及环境因素(冷食、阴冷环境)为主(P<0.05)。结论:S-GER症状表现较轻,诱因以冷食及所处阴冷环境有关。可能S-GER患者内脏神经敏感性较P-GERD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 2 4小时监测食管 p H及胆汁变化对反流性食管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便携式 p H监测仪及胆汁监测仪同步动态监测 4 5例患者的食管 2 4 h p H及胆汁变化情况。结果  (1) 4 5例受检者中 ,病理性胃食管酸反流 15例 (33.3% ) ,十二指肠 -胃 -食管胆汁反流 (DGER) 2 5例 (5 5 .5 % ) ,病理性胃食管酸反流 15例同时伴有 DGER。 (2 ) 2 7例 DGER者胆汁反流期间 p H均值 =5 .2 3± 0 .93,酸反流 (p H<4 )时间百分比 =7.87± 15 .80 % ,碱反流 (p H>7)时间百分比 =5 .6 7± 6 .89%。 (3) 2 4 h总胆汁反流时间百分比与总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呈明显的正相关 (r=0 .91,P<0 .0 0 1) ,而与总碱反流时间百分比之间未见明确的相关性 (P>0 .35 )。结论 十二指肠 -胃 -食管胆汁反流与胃食管酸反流呈正相关 ,而与碱反流无明显相关性。 2 4 h p H监测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有一定局限性 ,应同步进行动态 p H和胆汁监测  相似文献   

16.
135例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幽门螺杆菌(HP)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胃镜检查提示GERD患者的HP感染情况,并探讨HP与GERD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GERD患者共135例,其中HP阳性者为45例(占33%),与HP阴性者相比,HP阳性患者中食管炎程度以轻度为主,且重度食管炎也较HP阴性者少见。结论在GERD中HP与其病变程度呈负相关性,HP阳性的GERD患者其食管炎病变程度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7.
非典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误诊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其多表现为反酸、烧灼感等消化系统症状,近年来随着电子胃镜等消化系统辅助检查的广泛应用逐渐被临床医师所重视。但非典型性GERD并非均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而是以哮喘、咳嗽、声嘶、吞咽痛,吞咽困难等为主要表现,故给诊断带来诸多困难,并常被忽视以至于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的回顾性分析,重点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症状和治疗加以分析。结果 64例患者,痊愈53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7%。结论通过临床症状分析,发现烧心、上腹痛、反酸、饱胀是最常见的症状,对诊断本病在诸症状中最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飞  魏炜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120-121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胃食管反流病的的X线特点.方法 220例疑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常规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了解胃食管反流情况.结果 单纯胃食管反流病55例,合并食管憩室12例,食管静脉曲张11例,食管癌4例,慢性胃炎46例,胃溃疡22例,胃下垂14例,胃癌8例,慢性胃扭转6例,幽门梗阻11例,十二指肠溃疡30例,十二指肠憩室11例.返流程度和返流特点各不相同.结论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简便且直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淑芹 《河北医药》2011,33(15):2321-2322
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内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消化科门诊量的20%,而随着社会进步,竞争的激烈,此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胃食管反流病可分为3种类型:反流性食管炎(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