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酪酸梭菌(Clostridiumbutyricum)和婴儿型双歧杆菌(BifidobacterumInfantis)对艰难梭菌(Clostridiumdifficlie)进行了试管内的生物拮抗试验。将酪酸梭菌LCL166株,婴儿型双歧杆菌菌LCL172株及酪酸梭菌LCL166株和婴儿型双歧杆菌172株分别与艰难菌LCL166株和婴儿型双歧杆菌LCL172株能明显抑制艰梭菌VPI10463株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服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09年5月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病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乳酸菌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平均止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显效率治疗组80.0%,对照组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x^2=4.10,P〈0.05);平均止泻时间治疗组(3.2±1.5)d,对照组为(4.5±1.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P〈0.01);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5.5±1.5)d,对照组为(7.8±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2,P〈0.01)。结论:口服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可缩短小儿急性腹泻的持续时间,止泻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酪酸梭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研究酪酸梭菌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痢疾志贺菌,霍乱沙门菌,霍乱弧菌等肠道致病菌以及婴儿双歧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先将酪酸杆力,痢疾杆菌等分别进行单独培养,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内的pH值和活菌数,然后将酪酸梭菌分别和致病菌进行混合培养,再测量pH值和活菌数,并与单独培养时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酪酸梭菌对婴儿双歧杆菌无抑制作用,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痢疾志贺菌,霍乱沙门菌,霍乱弧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酪酸梭菌对肠道致病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肠道微生态制剂常乐康治疗湿疹的效果。方法使用山东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常乐康(酪酸梭菌和双歧杆菌双联活菌)治疗婴儿湿疹。结果常乐康治疗婴儿湿疹有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常乐康治疗婴儿湿疹有确切疗效,同时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康受试者用酪酸梭菌、双歧杆菌胶囊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健康受试者30例,随机均分为3个剂量组,每组10例,剂量分别为每天0.84,1.68和3.36g,分2次口服,共10天。用药前后,分别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和细菌定量培养。结果用药前后,其大便色泽、性状无明显变化,而大便pH值较用药前均显著降低(P〈0.001);用药后,3组肠道菌群中有益菌有增加趋势,均检出酪酸梭菌,并与剂量呈正相关;双歧杆菌较用药前有增加趋势,特别是大剂量组增加明显(P〈0.05);其他菌群数量无显著变化。不同性别健康受试者,小剂量组肠球菌、大剂量组双歧杆菌用药后男女有明显差异外(P〈0.05,P〈0.01),其他各组肠道菌群数量变化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酪酸梭菌、双歧杆菌胶囊中的酪酸梭菌、双歧杆菌可在肠道定植、发育和增殖,并能抑制致病菌繁殖生长。  相似文献   

6.
酪酸菌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酪酸菌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以轮状病毒为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5±s4mo)其中35例检测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用酪酸菌0.25gpo,tid。对照组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5±4mo)其中30例检测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用利巴韦林15mg/(kg·d),分2次im或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以上2组均连续治疗3d为一个疗程,必要时继续治疗3d。结果:治疗3d后判断疗效,酪酸菌组总有效率及轮状病毒阴转率依次为92%及86%;利巴韦林组依次为74%及57%;2组组间比较:P<0.01及P<0.05。结论:酪酸菌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7.
米雅与肠道菌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雅与肠道菌群戴德银,李文俊,何思福(解放军第452医院重庆610061)米雅即酪酸菌(ClostridiumbutyricumMIYAIRI,宫入菌)在中国注册的商品名。米雅颗粒剂的主要成分系酪酸菌,酪酸菌可产生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发育促进因子,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酪酸梭菌活菌散佐治婴儿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湿疹患儿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处予3%的硼酸外洗,同时给予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活菌散口服,每次0.3~0.5袋;对照组仅予等量硼酸外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儿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药物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婴儿湿疹能明显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双歧杆菌及酪酸梭菌联合治疗婴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7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青 《天津医药》2007,35(3):237-237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是婴幼儿迁延性腹泻常见原因之一。常规治疗须停母乳用牛乳喂养,改用低乳糖饮食。这对母乳喂养婴儿的家庭造成不便。我科于2002年6月~2005年10月应用由双歧杆菌及酪酸梭菌组成的活菌制剂常乐康(山东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婴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7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维持和调整肠道微生物平衡是防治小儿腹泻的根本。微生态制剂作为药物具有生物拮抗和防御感染、刺激和调整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以及营养三大功能。口服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可缩短小儿急性腹泻持续时间,促进患儿肠道功能恢复,减少住院天数,治疗效果明显,临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动物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结果也提示其安全性较好。酪酸梭菌制剂的优势在于对胃酸和温度有着很好的耐受性,能够常温保存,可以与抗生素合用。需近一步论证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肉毒中毒及其防治现状济南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山东省济南市250014)付留杰,李晓风肉毒中毒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外毒素引起的一种中毒征象最重、死亡率很高的一种毒素型食物中毒。它可分为四种类型:食物性肉毒中毒(即毒素型肉毒中毒);婴儿肉毒中毒;创伤性肉毒...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采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模型,应用细菌学检测方法,研究了中药多糖合剂(P.F)对小鼠AAD模型肠道双歧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多糖合剂可有效地促进小鼠肠道双歧杆菌的生长,其检测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同时结果还显示,该合剂对小鼠肠道乳杆菌亦有一定的扶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和酪酸梭菌活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酪酸梭菌活菌口服,47例)、对照组(马来酸曲美布汀,45例)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8%(44/47),对照组总有效率84.4%(38/4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和酪酸梭菌活菌能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功能紊乱症状,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失调对小鼠脾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对脾重、脾细胞数和脾抗体形成细胞数的影响,为研究肠道菌群失调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采用口服卡那霉素造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动物模型。测定小鼠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测定小鼠脾脏重量和脾细胞数;通过溶血空斑试验测定小鼠脾抗体形成细胞数(PFC)。结果:实验组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脾重量、脾细胞数和脾抗体形成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或P〈0.05)。结论:肠道菌群失调对小鼠脾脏的量与质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卉  宫艺  李岩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1):1389-1393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婴儿双歧杆菌双联活菌制剂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34例诊断为初发型、慢性复发型的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美沙拉嗪组(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观察组)。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用药组给予美沙拉嗪加酪酸梭菌婴儿双歧杆菌双联活菌制剂,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Mayo评分、结肠镜评分、总有效率和肠道菌群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Mayo评分由(7.12±2.54)分降至(2.32±1.68)分,对照组由(7.23±1.98)分降至(4.57±2.36)分,两组下降幅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ayo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Azzolini内镜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Azzolini积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为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均增加,肠球菌数量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菌落数明显增加,肠球菌菌落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婴儿双歧杆菌双联活菌制剂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促进肠黏膜愈合,其机制可能与益生菌对肠道茼群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朱颖 《北方药学》2016,13(10):47-47
目的:观察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胃肠炎患者106例,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对照组只服用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8.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79.25%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92%的治愈率,P<0.05。结论:采用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急性胃肠炎值得在临床推广,让更多的急性胃肠炎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对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肠粘膜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葡萄糖硫酸钠(DSS)制备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应用RT-PCR检测小鼠肠粘膜内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UC急性期应用双歧杆菌可降低TNF-α,IL-1β的表达;提高IL-10的表达。结论: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生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可能是降低TNF-α,IL-1β的表达,提高IL-10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评价b型流感杆菌(Hib)菌苗和13种百日咳无细胞菌苗DTP(DTaP)或2种百日咳全细胞菌苗DTP(DTP)联合免疫后Hib菌苗对DTaP或DTP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影响。 当第一种Hib菌苗——b型流感杆菌寡糖结合菌苗(HbOC)获准在婴儿中使用时,对13种DTaP和2种DTP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大规模多中心研究已在婴儿中完成了部分接种。此后在每次接种DTaP或DTP的同时在婴儿的另一侧大腿接种HbOC。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对儿童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的预防作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恩施州中心医院儿科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AAD发生率、排便次数、腹泻持续时间、肠道菌群、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患儿12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分别为(9.32±0.64) d比(7.32±0.56) d和(9.17±0.61) d比(7.28±0.54) d(均P<0.05)。对照组AAD发生率高于观察组(31.67%比11.67%)(χ2=7.070,P=0.008)。对照组治疗第1、4、7天排便次数均多于观察组,腹泻持续时间长于观察组,腹泻发生时间早于观察组(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高(t值分别为8.868、13.633和7.221,均P...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美国最近批准使用两种用于免疫婴儿的菌苗,由PasteurMerieux公司生产的b型流感杆菌(Hib)结合菌苗和Lederle药厂/Praxis生物制品公司生产的DTP-Hib(商品名为TETRAMUNE^TM)。同时,本文还更新了其他婴儿和儿童用Hib菌苗的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