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正>实验室的工作目标是提供有效、及时、准确的检验信息,满足临床医师对患者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需求[1]。因此,临床实验室的宗旨就是确保检验质量,参与疾病的咨询、预防、诊断和治疗,积极为临床和患者服务。一个检验结果可靠与否,除了检验仪器和设备,以及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外,还要有一个合格的标本。现代检验医学管理提出了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3个阶段[2]。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国内医学实验室管理最薄弱的环节,也是  相似文献   

2.
<正>检验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临床医师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需求,必须为临床提供有效、及时、准确的检验信息。为了加强检验质量的控制,现代检验医学管理提出了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3个阶段。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国内医学实验室管理最薄弱的环节,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分析前质量管理是从临床医师列出医嘱开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必须对临床检验质量实行全面管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来加强实验室内部各实验环节的质量管理,提高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准确性和可比性。检验医学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部分。检验质量的提高除了加强实验室自身的质量管理外,还应注重实验室外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浅谈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朴美花 《吉林医学》2008,29(1):75-75
为了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必须对临床检验质量实行全面管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来加强实验室内部各实验环节的质量管理,提高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准确性和可比性。检验医学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部分。检验质量的提高除了加强实验室自身的质量管理外,还应注重实验室外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及检验自动化的广泛应用,检验结果越来越成为临床医生在疾病的诊断、治疗、评估预后的重要依据。为了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实验室必须坚持全面质量控制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前质量控制、实验中质量控制、实验后质量控制三个阶段。其中实验前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据统计实验前误差占到实验误差的70%。  相似文献   

6.
临床检验的目的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在检验医学中必须坚持全面质量控制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前(分析前)、实验中(分析中)和实验后(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在实验误差中实验前误差占70%[1],而实验室标本测定的结果应忠实于其实际水平,若因为标本处理方式欠妥而对实际测定结果造成误差,则会误导临床诊疗[2].  相似文献   

7.
在医学检验中,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十分重要。根据医学检验的工作特点,实验室质量保证分为3个阶段,即分析前阶段,分析中阶段和分析后阶段。分析前质量管理是指为保证检验果真实和有效,针对“分析前阶段”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各个环节所采取的相应措施。本文分别探讨实验室质量管理中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3个阶段的质量管理措施,以提高实验室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前检验诊断项目繁多,影响结果 的因素十分复杂,过去认为检验分析的质量控制主要取决于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管理,对目前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中最薄弱的阶段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并未重视.依据我国推行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和<医学实验室一质量和能量的专用要求>(ISO/IEC15189)文件,检验科室应当有SOP文件确保分析前质量,使标本的采集按标准进行,完善标本送检和接收制度.为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最终达到实验室全程质量控制.检验人员、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提高认识,加强分析前阶段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以提高检验结果 的精确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武翠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79-3080
医学检验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是临床检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其对减少实验室误差,提高检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内容、要素进行分析十分必要.在可分析出原因的不准确检验报告中,80%可溯源至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操作程序的不规范所致.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有效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0.
谢光素 《基层医学论坛》2014,(19):2542-2544
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中明确规定,要求实验室对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1],分析前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在整个环节中占有相当大的比率,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往往容易被忽视[2]。分析后阶段是指检验结果发出直至临床应用这一过程,包括检验结果的正确发出、检验结果的合理解释、标本的保存及处理和临床咨询服务等[3]。良好的分析后质量控制有助于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做好分析后质量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质量管理工作。本文就一些典型案例对实验室分析后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检验医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临床医学的发展n,。为了保证检验科提供准确无误的实验数据,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显得越来越重要。1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加强检验科和临床科室沟通的重要性:检验医学属于临床医学范畴,是临床医学的一部分。200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ISO15189)文件中明确指出,医学实验室的服务是对患者医疗保健的基础,因而应满足所有患者及负责患者医疗保健的临床人员之需求。临床科室和检验科以不同的工作方式履行着为患者服务的共同目的,检验科通过检测患者的标本提供实验数据为临床诊治服务,临床科室根据患者体征结合检验报告为患者明确诊断和进行治疗。完整的检验质量控制过程是包括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它涉及到患者受检前的准备、医生对患者生理、病理、药物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等,由此可以看出,检验科的工作是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加强检验科与临床诊疗工作的联系有利于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有利于检验结果正确解释和应用,有利于提高检验工作质量。总之,检验科要真正完成全过程质量控制,离不开临床自瓣、支持和参与。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医学实验室检验。多数疾病的诊断是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出的,因此,准确可靠的实验室检验结果在今天的医疗实践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对各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和临床实验室自动化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在分析中质量控制方面的掌握运用越趋成熟规范。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当检验结果出现与临床患者症状不相符合时,临床医师就一味地将原因归于检验科检测不准。据国内学者实验室统计,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有80%的报告可溯源到标本不符合要要求。因此说明分析前质量控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它贯穿于医生、护士、检验科人员共同重视,密切配合的监控过程中,分析前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保证准确检验结果的重要核心部分。因此医务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年晓花 《甘肃医药》2010,29(4):459-460
随着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医学检验在临床、卫生防疫等医学领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各项检验结果为临床治疗工作中的全面诊断治疗、病程以及疗效的监测愈后判断等提供可靠的依据。而影响检验结果有诸多因素,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始终贯穿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环节。通过医、护、技各方面的相互协作,使每一个检验结果都能在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临床检验学的发展,检验项目越来越繁多,加强检验项目的 质量控制水平,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目前临床检验专业广受关注的问题.临床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阶段可分为分析前阶段、分析中阶段、分析后阶段,每一阶段的质量控制均至关重要.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需重视检验科与临床医师、护士沟通的重要性;分析中阶段质量控制应建立严格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分析后阶段质量控制需完善报告单签发制度和紧急报告制度.完善的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管理3个阶段,其中分析前和分析中的质量管理已得到临床实验室的充分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分析后的质量管理则显得相对薄弱。分析后质量管理是在完成样本检测后,为使检验报告准确、真实、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院诊疗手段的不断完善,实验检查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但一个准确的检验结果是要经过检验分析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才能得到,但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由于存在实验室难以掌控的影响因素,是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7.
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保证分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控制[1],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通过检验人员的标准化操作,建立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使检验结果在这两个阶段得到有效控制。而分析前的质量常被检验人员忽略且难以发现。有资料表明在实验误差中,大部分发生在标本分析前阶段,只有少量(13%~32%)是发生在分析中[2]。常见的实验室分析前误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涉及多个方面。有患者自身方面的因素,如吸烟、酗酒、紧张情绪、过度运动对结果的影响等等;另外,还有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医院临床和实验室的管理,包括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时的运送检测和合理的储存。这些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是整个分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检验流程中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要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林红 《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13(1):48-48,54
临床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将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分析中与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主要是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完成的,实验室已有了一整套较完整的质量控制措施、制度和标准。可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大部分是由临床护理人员完成的,她们承担了绝大部分标本的采集送检工作,而这个环节在许多医院往往被忽视,可它是质量保证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没有护理人员的正确配合,实验室就不可能检测出准确可靠的结果,临床医生就更不可能即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患者的疾病。质量控制工作将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医学检验分析水平不断提高,医学检验分析已经成为医生进行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有报道指出,医院的诊疗活动中实验室提供的检验信息占患者全部诊断、疗效等信息的60%以上[1]。而检验结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生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全程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管理。由于实验室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使得分析中的质量差错率逐渐减少,相比之下分析前、后差错率较高。Plebani[2]分析指出医学实验室出现误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加强临床实验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确保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方法:建立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注重检验医学与临床的沟通,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分析检验项目的选择、申请单的填写、患者的准备、采样时间的选择、标本采集时的注意点、标本的运送等几个环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不符合要求的检验标本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而病区检验标本收集与送检存在的问题尤为严重。结论: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在临床医生、护士和检验人员的共同参与下,才能共同把好分析前的检验质量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