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陈浩  吴伟  王庆凯 《环球中医药》2020,13(6):1044-1046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的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种常见临床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液体潴留。本病属中医"心水""喘证""心悸""痰饮"等范畴,病机涉及脏腑亏虚、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司,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以痰饮、水湿、瘀血、气滞为主。三焦气化失司是慢性心力衰竭反复发作的主要机制,也是病情危重多变的根源所在。以期将三焦气机与心衰论治相结合,明确病位主次,权衡病势轻重,以指导治法方宜、缓急主次、补虚泻实,以益气温阳、通调三焦总原则贯穿疾病治疗全过程,对于临床上综合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本病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临床终末状态,也是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效果显著。基于中医三焦的生理病理以及功能特点,从上、中、下三焦构建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三焦辨证体系,对临床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阅整理近十年慢性复杂性疾病的诊治方法以及临床用药规律,探究其中医证治规律,认为慢性复杂性疾病均存在"久病多虚""久病多瘀""百病多由痰作祟""久病入络"的病机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扶正固本,顾护脾肾""痰瘀同治""络病证治"的治疗原则,并将慢性复杂性疾病的治疗药物归纳为"温补培元、健脾益肾""化湿除痰、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络郁则通、络虚则补"四类,临证时亦应标本同治,随证加减,以揭示慢性复杂性疾病的共性特点和病机规律,为临床诊治慢性复杂性疾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源自《伤寒论》,常认为有和解少阳,通利三焦,镇惊安神的作用。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疑难病,中医将其归属于"胃痞""痞证""痞满""嘈杂"等范畴。临床上除嗳气、吞酸、胀满等消化道症状外,还常出现夜寐差、辗转反侧、焦虑不安等神经系统症状,中医称为情志异常。本文将通过列举临床上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失眠的验案两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
收集分析中医古典医籍中关于心力衰竭的症状、病因、病位、治疗原则的记载,对"心痹""心胀""心咳""心水""心衰""喘证""水肿""心悸"等疾病的实质内涵进行研究,认为"心痹""心胀""心咳"反映的是心力衰竭的一个侧面,"心悸"不能体现中医学对心力衰竭认识的特异性,其治疗侧重点与心力衰竭也并不相符。"喘证"反映的是肺心同病,其病位在肺,治疗重点与心力衰竭并不相符。"水肿"的疾病范围较心力衰竭更为广泛。中医的"心衰"反映的是病机而非疾病。心水病与西医学的心力衰竭更为贴近,因此临证时心力衰竭可参考心水病进行诊疗。  相似文献   

6.
王保和教授指出慢性心力衰竭与三焦枢机不利密切相关,且认为三焦为水液运行通路,三焦气化是其运行水液的动力,而三焦气化依赖于肾阳推动。故在临床中王保和教授主张以疏利三焦,温阳化气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治法,以五苓散为基础方,在注重标本虚实的同时专证配以专药,中西合参,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致残、致死率常年居高不下,且预后不佳,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之根本为阳气虚,病之初始表现为心肺气虚,上焦气机津液运化不利,进而影响中焦,累积下焦,是一个以气虚为本,三焦气水运化失常进行性加重的疾病,其严重影响人体气血津液分布,可累及多脏腑。在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我们本着固护上焦的原则,辨证施治,为中医药治疗此病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部分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喘、满、肿、胀并见,这与文献记载的三焦病理表现一致,文中从三焦生理病理的角度探讨这部分心衰的病因病机,结合临床以方验证,得出三焦壅塞痰瘀水停证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证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从分析药物性味、归经、功效及临证典型案例论述了任寿山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常用对药的临床经验。慢性心力衰竭归属在中医"喘证""心痹""心水""心衰"等范畴,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病情瞬息万变,属于疑难顽固疾患。老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以心、脾、肾为主,标实为水停血瘀。尤其以心肾阳虚、水停血瘀贯穿疾病始终,治疗中扶正祛邪为主,扶正重益气温阳,祛邪重利水化瘀。老师在治疗本病时,谨守病机,继承前人和总结自己经验基础上,惯用验方同时巧妙配伍对药,加强了药物的效能,扩大了治疗范围,达到了气血阴阳并调,脏腑同治,加强主证疗效或治疗兼证、变证,或既病防变、未病先防,进而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传承。任寿山常用对药为黄芪伍党参、白术伍山药、淫羊藿伍仙茅、瓜蒌伍半夏、茯苓伍金钱草、丹参伍白芍、天花粉伍北沙参、绞股蓝伍罗布麻。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062-2064
导师郭立中教授临证治疗失眠多以"扶阳抑阴"为原则,以"引阳入阴"为目标。临证坚守次第思想,主张先疏通气血,调畅三焦,打开阳气下潜的道路,再予温肾潜阳或添精敛阳,土虚则补土伏火。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名中医邬晓东治疗乳腺癌颇有心得,临证遵循"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思维,综合运用"四诊""八纲""八法"进行个体化辨证论治,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辨病治疗则针对乳腺癌的病理特点和生物学特性,采用具有抗癌作用的单味中药或中成药。邬教授认为乳腺癌病位在乳腺,病根在肝肾,乳腺癌治疗重在清肝养阴,除痰散结。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其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故需强调整体观,调气血。  相似文献   

12.
杨祥坤  华新宇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13-2014
一部分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喘、满、肿、胀并见,这与文献记载的三焦病理表现一致,文中从三焦生理病理的角度探讨这部分心衰的病因病机,结合临床以方验证,得出三焦壅塞痰瘀水停证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证型。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展的共同病理阶段,属于中医的"症积""胁痛"等疾病范畴。在慢性肝病的早期及中期阶段,由于正气不足,无力抵邪外出;病程日久,正虚加剧,脾气虚证为其常见证型,并贯穿疾病始终。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肝纤维化有效方药中多含有"健脾""益气""扶正"等作用的药物。因此在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时应重视健脾益气。  相似文献   

14.
由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具有迁延难愈、证候复杂多变的特点,决定了中药及其复方对CHF治疗应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才能体现其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优势。但目前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要素、证候类型及其演变规律尚缺乏统一的认识,疗效无法得到认可,优势无法得以体现,严重制约了中医药在临床中的推广和对本病防治的公信力。基于以上认识,将慢性心力衰竭分为加重期和缓解期两期,加重期以标实证分类,寒热分治;缓解期以本虚证分类,在阴阳、气血辨证的基础上,依脏腑(三焦辨证)进行系统论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补宣导三焦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痰瘀水停证的疗效。方法:将辨证为痰瘀水停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温补宣导三焦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 43%(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 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 29%(33/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 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补宣导三焦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痰瘀水停证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师翁马智先生,幼承家学,深究典籍,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用心临证,从医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形成了独到的学术见解,以呼吸系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脾胃系统疾病为主攻方向,尤其对间质性肺疾病、眩晕、癫痫、高血压病、顽固性失眠、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结肠炎、胃炎等杂病有独到之处,总结出"化痰瘀、调气血"为治疗内科杂病的心法。他认为,内科杂病病理因素以痰瘀居多,未成痰瘀则多以气血论治,多抓住"痰""瘀""气""血"为内科杂病的重要辨证论治要素,其认为"气病百病生""无痰不作病""久疾无不瘀"(言瘀即言血)。  相似文献   

17.
痰饮病是由于人体的三焦气化失常,肺、脾、肾三脏之功能失调,从而导致水液代谢紊乱,停聚于体内所致的一类疾病的统称,根椐集聚部位的不同分为"痰饮""悬饮""溢饮"和"支饮",该类疾病寒热虚实夹杂,病情复杂,如若诊治不当,则缠绵难愈,甚则变生诸证,本文就几则典型临床病案谈谈该类病证的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8.
从心肾相关理论探析心力衰竭中医辨治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中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中医虽无此病名,但归属于"心悸""喘证""水肿""胸痹"等范畴。基于心肾相关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治思路,认为心力衰竭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血瘀水停,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以温阳益气治其本,活血利水治其标,从肾论治心衰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气血理论一直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焦点,气血失和是脏腑失调的病理反映,亦是许多疾病的基本病机。气血交互过程中,"脉"起到了重要的中介/纽带作用。气的生成与运行依赖于血,气血交会化生之所在于脉,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交互的中介,故提出"气血交互于脉"理论,诠释为"气以脉而帅血""血由脉而载气"。另外,将"脉"作为中医气血理论研究与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结合点,进一步探讨中医气血理论。以气虚血瘀证为例阐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变机制与气血失和的相互关系,深化对气虚血瘀证"气虚于脉则血瘀,血阻于脉则气虚,气血交互于脉,三者互为因果"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有多环节、多方位、多靶点、多机制的优点,不仅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一定程度上可解决西医治疗中遇到的难题,如利尿剂抵抗,低心排心力衰竭的治疗等等,已经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新亮点。文章通过对中医古籍文献的分析,探讨三焦的内涵、三焦的功能及三焦失调导致心力衰竭的病机。本研究共查阅古籍文献58部,涉及心力衰竭的病名、病因病机、症状、治则治法和预后等章节共56篇,三焦理论体系形成,不断认识、发展,与心力衰竭的关系等章节共29篇。三焦具有通行元气、运化水液和运行水谷的功能,参与全身水液代谢和水谷的转输过程,具有通行五脏六腑,气血经络的功能,若三焦功能失畅,脏腑功能失常,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运化和敷布,痰饮水湿内停,气血经络壅滞,就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出现。并进一步研究从通调三焦——开泻上焦、健运中焦、通利下焦治疗心力衰竭,具有深厚的经典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在心力衰竭防治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