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影响血清地高辛浓度关键因素,为老年人患者提供更安全、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到2015年4月495例老年患者的血清地高辛浓度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研究地高辛血药浓度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服用剂量等因素之间关系。结果在495例老年患者中,地高辛血药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0.5~2.0 mg/ml之间,占68.69%,出现中毒症状仅7例;地高辛血药浓度2.0 ng/ml时,占20.80%,出现中毒症状46例。地高辛血药浓度越高,中毒比率也明显升高。随着患者年龄增高,地高辛血药浓度也逐渐增高。高地高辛药物浓度在0.5 ng/ml和2.0 ng/ml的年龄分布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女性比男性地高辛血药浓度要高(1.32±0.56 mg/ml比1.21±0.97 mg/ml),但不同性别地高辛血药浓度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从剂量方面临床研究发现,高、中、低剂量组地高辛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2.43±1.12 mg/ml、1.54±0.75 mg/ml和0.86±0.43 mg/ml。血药浓度是随着服用的药物剂量而增加的。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对于大多数患者,地高辛药物服用剂量应不大于0.15 mg/d,而女性地高辛服药量应该适当减少。对地高辛血药浓度进行监测,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关键因素,为老年人患者提供更合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激素吸入联合茶碱治疗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剂量吸入激素联合无水缓释茶碱对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轻、中度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予二丙酸倍氯米松250 μg吸入,1次/d,无水缓释茶碱0.2 g,1次/晚;B组20例,单纯大剂量激素吸入,给予二丙酸倍氯米松500 μg吸入及每晚口服安慰剂.疗程6周.检测治疗前、后的呼气峰流速值(PEF)及其变异率(PEFR).结果 治疗前、后PEF、PEFR:A组分别为(278±85)L/min和(469±130)L/min及(21±8)%和(7±4)%,B组分别为(346±115)L/min和(473±161)L/min及(23±8)%和(9±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激素吸入联合无水缓释茶碱和双倍剂量吸入激素对治疗轻中度哮喘的疗效和抗气道炎症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02例,均应用伏立康唑治疗,首次给药72 h、下次给药前测定血药浓度,比较不同血药浓度患者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02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为0.5~14.9 mg/L,其中14例血药浓度1.5 mg/L,74例1.5~5.5 mg/L,14例5.5 mg/L;血药浓度1.5~5.5 mg/L者客观缓解率(85.1%)高于1.5 mg/L者(57.1%)、1.5 mg/L者(64.3%)(P0.05),1.5 mg/L者与1.5 mg/L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7例(6.9%)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5~5.5 mg/L者6例,其中5.5 mg/L者1例。结论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有关,对其血药浓度进行监测,有利于调整用药剂量,使疗效最大化,不良反应最小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124例178份血清茶碱浓度结果,了解不同年龄段、血氧分压、联合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对茶碱血清浓度影响.方法:在协议处方下给普通剂型茶碱,治疗过程监测茶碱血药浓度.结果:61~77岁老年人血清茶碱浓度,心血管毒副作用高于14~60岁的病人(P<0.01);血氧分压影响茶碱血药浓度,血氧分压越低,茶碱血清浓度有潴留倾向;联合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对茶碱血药浓度无影响.结论:据病情个体化选择茶碱剂量剂型,有条件者注意监测血清茶碱血药浓度.单一的茶碱剂量增加产生毒副作用征象时应联合其它平喘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茶碱毒副反应,产生较佳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与肾功能及药物剂量之间的关系,为老年患者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并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老年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肾功能、万古霉素剂量与谷浓度监测结果。结果共纳入老年患者38例,共计110例次万古霉素谷浓度检测结果,谷浓度均值(20.41±8.85)mg/L,其中低于10 mg/L者10.0%,10~20 mg/L者40.9%,高于20 mg/L者49.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54.9%老年患者接受万古霉素初始剂量为1.0 g/d,对应谷浓度为(14.33±5.32)mg/L,接受1.5 g/d和2.0 g/d初始剂量的谷浓度相近,分别为(22.83±8.58)和(20.76±9.74)mg/L。肾小球滤过率(GFR)≥60 ml/min的老年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7.20~20.92 mg/L),GFR 30~59 ml/min的患者谷浓度升至(26.87±11.02)mg/L,GFR 15~29 ml/min者用药量减少,但谷浓度仍超标(24.58±8.69 mg/L)。结论该院多数应用万古霉素治疗的老年患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万古霉素1.0 g/d是比较稳妥的初始给药剂量,GFR60 m L/min的老年患者万古霉素剂量应酌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麦普替林治疗后其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方法:于2002-10/2003-12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科住院及门诊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患者48例为观察对象,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18分。麦普替林初始治疗剂量25mg/d,在2~3周内加至治疗量25~175mg,2次/d,中午和晚上给药,第3周末达到个体恒定剂量后维持固定剂量不变,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副反应量表各评定一次。并分别测定血、尿常规,血液生化,ECG等。评估标准:以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7分为症状消失,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25%为无效。全部病例于治疗第4,6周末中午进药前取5mL非抗凝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麦普替林、去甲麦普替林浓度。结果:44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并测得血药浓度进入结果分析,4例因失访脱落。①在日剂量校正后麦普替林血药浓度为0.53~3.18μg/(L·g),平均(1.54±0.60)μg/(L·g);去甲麦普替林为0.19~1.05μg/(L·g),平均(0.61±0.21)μg/(L·g);活性部分(麦普替林与去甲麦普替林浓度之和)为0.89~4.20μg/(L·g),平均(2.15±0.68)μg/(L·g);存在个体差异。②治疗第4,6周末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的评分分别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708,P≤0.000);(t=14.329,P≤0.000)。③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25例(57%),显著进步9例(21%),进步3例(6%),无效7例(16%)。有效率为77%。④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其中抗胆碱能作用的发生率为71%(31/44),拟交感作用10%(5/44),心血管不良反应6%(3/44),转氨酶升高16%(7/44),其他不良反应8%(4/44)。⑤麦普替林浓度、活性部分浓度与日剂量存在显著相关性(r=0.314,0.418,P<0.05),活性部分血药浓度与抗胆碱能不良反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342,P<0.05)。⑥去甲麦普替林浓度79.435μg/L时,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80.0%。曲线下面积为0.797mm2,P=0.005;活性部分浓度为248.330μg/L时,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80.0%。曲线下面积为0.817mm2,P=0.003;可作为预测出现不良反应的阈浓度。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麦普替林、去甲麦普替林及活性部分血药浓度存在个体差异,增加麦普替林日剂量会提高血药浓度,但不一定会增加疗效;去甲麦普替林、活性部分的浓度高于阈浓度时,会增加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血药浓度他克莫司对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服用他克莫司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他克莫司全血谷浓度。随访3个月,观察药物疗效,比较患者给药剂量及血药浓度,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完全缓解76例(84.4%),部分缓解9例(10.0%),无效5例(5.6%);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无效组给药剂量分别为(0.05±0.01)mg/(kg·d)、(0.06±0.01)mg/(kg·d)、(0.07±0.02)mg/(kg·d),血药浓度为(8.44±3.25)ng/m L、(5.92±1.53)ng/m L、(3.34±0.86)ng/m L;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不同血药浓度他克莫司对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有影响,临床上应将他克莫司全血谷浓度控制在5.19~11.69 ng/m L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与重叠综合征(Os)患者睡眠事件的差异,评价短期口服荼碱联合口腔矫治器治疗重叠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40例住院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并应用多导睡眠监护仪进行监测,并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口服茶碱联合口腔矫治器对重叠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据监测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单纯COPD组(n=27),重叠综合征组(n=13).对11例重叠综合征患者给予口服茶碱联合口腔矫治器治疗,共7~10 d,茶碱平均剂量为6.3 mg/kg.结果 重叠综合征的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为(38±9)次/h,阻塞性AHI为(16±8)次/h,中枢性AHI为(22±10)次/h.睡眠中最低血氧饱和度为76±6,均较单纯COPD严重.11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血清平均茶碱浓度为(10.30±2.1)mg/ml,AHI明显下降(P<0.01),中枢性AHI减少(P<0.05),阻塞性AHI减少(P<0.05).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下降(P<0.01).结论 口服茶碱联合口腔矫治器治疗重叠综合征方便、无创、无风险,患者依从性好,且两者治疗效果有互补之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增大万古霉素剂量治疗血流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入选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并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成人患者,检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及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增大万古霉素剂量,治疗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血流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本研究中血流感染病原菌均为MRCNS,除1株人葡萄球菌的万古霉素MIC值为1 mg/L,其余菌株的万古霉素MIC值均为2 mg/L。常规剂量(2 g/d,或1.5 g/d)万古霉素的谷浓度平均值为(3.84±1.42)mg/L,高剂量(3 g/d)万古霉素谷浓度平均值为(9.13±4.88)mg/L。常规剂量时平均万古霉素曲线下面积(AUC)与MIC浓度比值(AUC/MIC)为152±39,高剂量用药时平均AUC/MIC为197±44。6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了肾功能损害。6例患者在使用万古霉素后3例临床和细菌学治愈,3例无效。结论万古霉素治疗肾功能正常的MRCNS血流感染患者时,建议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调整患者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以达到目标治疗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在中国健康男青年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1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300 mg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后按试验方案采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DAS 2.0程序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健康志愿者单剂量给药300 mg后马来酸曲美布汀的体内过程符合一室模型,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max(4.0±0.9)h,Cmax(545.0±232.9)μg/L,AUC0-t(2 987±1 185)μg.h/L,AUC0-∞(3 053±1 209)μg.h/L,t1/2(3.6±1.1)h,Vd(589.6±234.8)L,CL(121±68)L/h。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吸收明显滞后于普通片,显示出缓释特征,但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与其他剂型相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监测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尼洛替尼(NIL)血清谷浓度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根据患者服用NIL剂量将其分为A组(44例),600-800 mg/d;B组(10例),400mg/d。通过液相色谱-单联质谱法分析服用不同剂量NIL治疗的CML-CP患者的血清药物谷浓度,探讨其与患者治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54例患者中位NIL血清药物谷浓度为1.71(0.52-5.93)μg/ml,其中A组和B组NIL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2.09±1.21μg/ml和0.94±0.27μg/ml,A组非常显著高于B组(P=0.001)。A组中服用NIL治疗12月累计达主要分子学缓解(MMR)者24例,未达MMR者20例;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1.70±0.75μg/ml和2.03±0.82μg/ml(P=0.154)。发生Ⅲ-Ⅳ级重度不良反应患者13例,0-Ⅱ级轻度不良反应患者31例;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3.09±1.76μg/ml和1.76±0.68μg/ml(P=0.018)。B组服用NIL治疗12月累计达MMR者4例,未达MMR者6例;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1.15±0.27μg/ml和0.83±0.24μg/ml(P=0.051)。服用NIL治疗12月累计达MMR比率在A组、B组分别为24/44(54.5%)和4/10(40%),(P=0.494);但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在A组、B组分别为13/44(29.5%)、0/10(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结论:CML患者NIL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与患者服药剂量及不良反应密切相关,低剂量服用NIL治疗可维持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可以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李美珠  陈棪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4):2959-2960,2963
目的探讨均相酶增强免疫(Emit)法监测丙戊酸的方法评价及其在癫痫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均相酶增强免疫法测定质控品和癫痫患者血清丙戊酸浓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均相酶增强免疫法测定丙戊酸的精密度;批内变异系数(CV)值为2.52%~5.70%,批间CV值为2.70%~4.85%;回收率为98.4%~105.4%,平均102.1%。210例癫痫患者391例次丙戊酸血药浓度测定中,205例次(52.4%)丙戊酸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50~100mg/L)内;152例次(38.9%)血药浓度小于50mg/L;34例次(8.7%)血药浓度大于100mg/L。结论均相酶增强免疫法监测丙戊酸浓度简便、可行、快速,是一种理想的检测方法;合理设定丙戊酸有效血药浓度范围(50~100mg/L),临床治疗过程加强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是保证疗效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并接受PCI的患者182例,根据PCI前患者口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分为A、B 2组,每组各91例,即A组术前12 h口服阿伐他汀80 mg,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测定入院后24 h内(PCI术前)及术后4周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脂,并随访术后4周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比较,入院时CRP无明显差异[A组术前为(23.34±5.23)mg/L、B组为(23.35±4.16)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A组的CRP较B组降低[A组术前(23.34±5.23)mg/L、术后(16.13±4.08)mg/L,B组术前(23.35±4.16)mg/L、术后(19.35±4.03)mg/L],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降低(1.1%与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前给予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保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防治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探讨其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方法:采用药物浓度自动分析仪(TDX)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并分析其与抗癫痫的疗效关系.结果: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50~100 mg/L时的抗癫痫作用好,不良反应少;<50 mg/L时抗癫痫作用差,而>100 mg/L时的不良反应多.结论: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与疗效有较好的相关性,应加强对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我院65例口服氨茶碱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小儿5mg/kg/次一日三次组21例;成人100mg 一日三次组24例,200mg 一日三次组20例。其茶碱平均稳态血浆浓度分别为10.56±6.67g/uml,7.85±3.96ug/ml 及14.93±10.25ug/ml。9例(14%)出现毒副反应。作者对给药方法与血药浓度及毒副反应的关系进行讨论,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背景:肝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的合理应用通常采用动态监测治疗过程中血药浓度谷值来指导临床用药.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服药后2 h的血药浓度即峰值为监测的最敏感点,较环孢素谷值更有临床意义.目的:验证肝移植后患者服用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峰值的范围.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2000-11/2003-1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参试者:实施肝脏移植患者49例.方法:受者口服环孢素A达到稳态浓度时,开始监测血药浓度,在服药后2 h时抽血测定血药浓度峰值.4g例患者,2年共测定峰值浓度血样157份,移植早期每周测定峰值浓度1次,其中男性患者血样测定峰值浓度121例次,女性患者测得36例次,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治疗过程中服用环孢素A 2 h后的血药浓度,服用环孢素A峰值血药浓度范围.结果:肝移植后应用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服用环孢素A 2 h后峰值血药浓度范围为:移植后第1个月内(923.11±259.99)μ g/L,第2个月内(1 024.53±253.56)μg/L,第3个月内(1030.54±268.02)μg/L,第3~6个月(661.50±242.66)μg/L,第6~12个月(674.38±188.54)μg/L,第1~2年(402.77±29.46)μg/L,均为理想的血药浓度范围,49例患者健康状态良好.结论:肝移植患者服用环孢素A 2 h后的血药浓度范围免疫抑制效果满意,可作为国人肝移植受者移植后服用环孢素A峰值血药浓度浓度范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注射液治疗腹膜透析患者铁缺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肾内科59例长期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肾性贫血程度:血红蛋白(Hb)60~90g/L,或红细胞压积(Hct)0.18%~0.27%,随机分为静脉组与口服组,分别采用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及口服琥珀酸亚铁进行补铁治疗,总疗程8周。检测治疗前治疗后8周时血清铁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及生化指标,并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结果①共50例完成本临床研究,其中静脉组与口服组各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贫血程度、血清铁指标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相匹配。②治疗8周时,静脉组Hb及Hct显著升高,分别为(24.1±17.9)%和(27.2±19.7)%,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12.1±16.5)%和(15.8±11.8)%],P<0.001。③治疗8周时,两组血清铁蛋白(SF)与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静脉组升高幅度[SF(487.3±390.8)%,TSAT(93.1±87.0)%]明显高于口服组[SF(178.9±271.7)%,TSAT(38.9±41.7)%],P<0.001。④治疗8周时,静脉组血清白蛋白及血清钾较治疗前升高,白蛋白由(35.7±6.1)g/L升至(39.4±5.9)g/L,血清钾由(4.1±0.7)g/L升至(4.9±0.8)g/L,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白细胞及其它生化指标均相近。⑤静脉组2例有不良反应,其中1例轻微心悸,1例轻度胃肠道反应。口服组7例出现明显胃肠道症状。静脉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25,8.0%)明显低于口服组(7/25,28.0%),P<0.01。结论①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可有效纠正CAPD患者的铁缺乏、提高铁利用率及EPO的治疗效果。②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地高辛给药方案与血药浓度及临床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地高辛给药方案对血药浓度及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643例地高辛血药浓度,分析不同给药方案对血药浓度及疗效的影响。结果:不同给药方案组的血药浓度差异较大,临床疗效显示,无效45例,有效505例,中毒93例。有效血药浓度与中毒血药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以0.125 mg/d时血药浓度达有效治疗浓度范围比例最高(93.02%),中毒发生率相对较低(4.07%)。结论:地高辛给药方案与血药浓度及临床疗效之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影响因素较多,及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才能保证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血药浓度监测为肺结核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剂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并明确血药浓度监测在结核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涂阳耐药肺结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在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分别每日接受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400mg、600mg、800mg、1000mg,治疗7天,在服药后2、6小时分别取血浆样本测定血药浓度,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400mg/d左氧氟沙星血药峰浓度(Cmax)的中位数是7.463μg/ml,仅有33%的患者达到治疗浓度范围;600mg/d左氧氟沙星Cmax的中位数是9.463 μg/ml,有65%患者达到治疗浓度范围;800mg/d左氧氟沙星Cmax的中位数是12.463μg/ml,达到治疗浓度范围为97%;1000mg/d左氧氟沙星Cmax的中位数是14.6μg/ml,达到治疗浓度范围为100%.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目前常规应用左氧氟沙星400mg/d剂量难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加强抗结核药血药浓度监测对结核病患者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 (美卓乐 )联合缓释茶碱 (舒氟美 )序贯治疗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 0例中度哮喘急发患者采用开放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两组。 (A组 ) 30例 :给予美卓乐 2 0mg口服 ,每日一次 ,加无水缓释茶碱 0 .2g ,每12h口服一次 ,加吸入布地奈德 4 0 0 μg每日 2次 ,7d后美卓乐逐渐减量 ,疗程 4周 ,第 4周完全停用口服美卓乐 ,而继续使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B组用无水茶碱 0 .2 g每 12h口服一次 ,加布地奈德 4 0 0 μg吸入 ,每日 2次 ,疗程 4周。结果 :根据治疗后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起效时间 ,及治疗前后的肺通气功能 (FEV1.0 )等显示 ,A组起效快 ,服药 1d症状开始缓解 ,肺部哮鸣音平均 4d消失 ,治疗 4周肺通气功能 (FEV1.0 )改善显著 ,而B组治疗 3d才开始症状缓解 ,肺部哮鸣音平均 7d才基本消失 ,治疗 4周肺通气功能 (FEV1.0 )改善没有A组显著。FVE1.0 A组比治疗前提高 1.2 7L/s,而B组提高 0 .36L/s。临床有效率分别A组 90 % ,B组 76 .6 %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两组不良反应都少 ,A组胃痛 1例 ,失眠 2例。B组肌肉抽搐 1例 ,夜尿多1例。两组对血像及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 :皮质激素、无不茶碱及布地奈德联合治疗中度哮喘发作比仅用后两者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