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血瘀是皮肤衰老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也是加重皮肤衰老的重要病因,在皮肤衰老进程演化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皮肤衰老-血瘀相关理论根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历代医家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不断的经验总结,参见《黄帝内经》及历代医家对于衰老的论述,文章认为血瘀致皮肤衰老的机制主要为肾虚精亏致瘀、气血亏虚致瘀、阴虚血热致瘀、气机郁滞致瘀、寒凝血脉致瘀、痰瘀互结致瘀六个方面。文章主要从中医血瘀理论探讨皮肤衰老的机理,进而探求采用活血化瘀法达到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衰老是生命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规律,是一个全身性的、缓慢的、渐进的、十分复杂的退化过程。中医学历来认为五脏虚损是衰老的主要机理,而肾虚又是衰老之本,衰老与五脏关系密切,是五脏功能逐渐衰退的结果。在对历代关于五脏衰老机理的研究和现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五脏衰老机理及其相关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肾虚衰老与自由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红 《辽宁中医杂志》1996,23(8):346-347
肾虚衰老与自由基魏红辽宁中医学院附院(沈阳110032衰老是生物体或一部分趋向自然死亡的时相,是许多生理病理过程综合作用而导致的各种衰退过程的总称。衰老的机理有多种学说,如遗传学说、免疫学说、中毒学说、自由基学说等。衰老的自由基学说由Harman19...  相似文献   

4.
肾虚,血淤与衰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建生 《国医论坛》1991,6(6):21-23
近年来,许多学者多途径地研究衰老机理,并提出不同的见解,其中以肾虚、血淤学说尤为瞩目.多数学者认为肾虚是衰老之主要机制,提出对肾虚原理的研究是研究衰老的捷径.有人认为微循环障碍、气虚血淤是衰老的主因.我们认为肾虚、血淤与衰老三者密切相关.肾虚是衰老之本,血淤为其标;血淤促使衰  相似文献   

5.
肾虚血瘀是衰老的基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关于衰老机理学说众多,遗传程序学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自由基学说是目前较有代表性的。中医学抗衰老理论、实践源远流长。先后天因素均可致肾虚,肾虚是衰老的主要原因和机理,肾虚可致血瘀,血瘀是衰老的重要变化征象。肾虚为本,血瘀为标,本虚标实。补肾活血相得益彰,对于延缓衰老,改善机体状况,防治老年性疾病有充实的理论基础和宝贵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采用8.4%的益肾方剂和15.2%的健脾方剂处理生理性肾虚的小鼠;并用~3H-甲基掺入法测定了正常和生理性肾虚小鼠肝DNA甲基化酶的活力。结果证明益肾健脾方剂能明显提高生理性肾虚小鼠肝细胞DNA甲基化酶的活力,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为从分子生物的角度探讨中医益肾健脾延缓衰老的机理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凤荣  张放 《辽宁中医杂志》1999,26(12):534-535
关于衰老的机理学说众多 ,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源远流长 ,认为肾虚是衰老的主要原因和机理。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进步 ,揭示了钙与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提示了生命衰老的本质是与人体骨钙减少 ,出现的“钙搬家”现象有关 ,与几千年来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 ,主命门之火的理论不谋而合 ,遥相呼应。肾虚与缺钙均可导致衰老 ,补肾与补钙相得益彰 ,对于延缓衰老 ,改善机体状况防治老年性疾病有充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形态学角度研究填精补肾中药对老年动物肾上腺皮质与睾丸3β-HSD与G-6-PD的变化,从而是一步探讨衰老的肾虚本质和填精补肾中药延缓衰老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脾肾虚弱导致衰老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引证古代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 ,分析了脾肾在抗衰老中的作用和地位。脾肾虚弱机体会产生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 ;机体过氧化产物增多 ,抗氧化酶活性下降 ,进而导致衰老。指出正虚邪瘀是脾肾虚弱导致衰老的病理模式 ,自由基代谢失调是脾肾虚弱导致衰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燕燕  关洪全  金鑫 《吉林中医药》2011,31(7):611-613
女子衰老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一普遍的渐进的生理病理过程中,五脏无先后,尤以肾、脾、肝与女子衰老关系最为密切。其中以肾虚渐亏为女子衰老的根本,脾胃虚弱是促进女子衰老的重要环节,肝之气血虚实是女子衰老的始因。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6.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8.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源于临床实践,又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系列实验研究验证、深化,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临证治疗中。其代表方补肾抗衰片能够明显改善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痹心痛证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酪氨酸硝基化的作用,而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可能是"痰"的物质基础。补肾抗衰片的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脾虚生痰,痰瘀互结"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而"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作用,成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20.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