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阿是穴与压痛点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是穴是临床常用的一类腧穴,是早期腧穴的主要来源.不少医家将阿是穴与压痛点两者等同,笔者发现两者的实际内涵并不相同.现从两者的概念、实质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2.
阿是穴、阿是之法与按压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ZH  Zhang ZF  Ding XJ  Zhou CL 《中国针灸》2011,31(4):333-335
回顾对阿是穴命名的认识,讨论阿是之法的含义.在进一步考查<内经>等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腧穴经络按诊对于腧穴定位的一般意义,提出按压反应的概念.认为阿是穴是根据按压反应所确定的一类没有具体名称和既定位置的腧穴,是腧穴经络反应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腧穴经络动态属性的典型表现;按压反应突出地表现为舒快、疼痛等感觉现象,以及原有症状即时缓解等效应;按压反应是评定阿是穴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3.
胁痛乃"不通"与"不荣",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经络阻滞,针刺治疗重在揣穴(寻找敏感腧穴),贵在得气,通过阿是穴疏通局部经气,辨证取穴,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远取四肢腧穴,调整脏腑功能和全身气血运行状态,是腧穴"分经主治"及"远治作用";局部经穴及阿是穴,通调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是"近治作用"与"腧穴所在,主治所在"。针刺前揣穴,找出阿是穴及敏感经穴,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腧穴内受到一定刺激量而产生酸、麻、重、胀等得气感觉,并向病变部位放散,气至病所,产生针刺效应,调节脏腑功能,以治其本,疏通局部气血,以治其标。  相似文献   

4.
论腧穴分类     
对现行的腧穴分类进行探讨,提出新的腧穴分类方法。通过对目前基本共识的3类腧穴的定义及阿是穴本义的分析,指出现行的腧穴分类在不同类别间存在重复交叉。根据腧穴是疾病反应点和针灸施术部位的特性,以及针灸临床治疗用穴的实际情况,对腧穴进行重新分类。腧穴可分为传统腧穴和现代全息腧穴两大类,其中传统腧穴又可分为经络系统腧穴和经外奇穴。经络系统腧穴可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分为经脉腧穴、络脉腧穴、经筋腧穴和皮部腧穴。新的腧穴分类方法突出了经络理论在针灸临床的重要性和针灸学科的诊疗特点。  相似文献   

5.
经络及腧穴学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针灸学在医疗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但经络和腧穴到底是否存在,存在的话是由什么组成,历代医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证方法各不相同,结论也千差万别。通过对经络腧穴起源的探究,也许会对我们的研  相似文献   

6.
关于腧穴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忻洙 《中国针灸》1998,18(7):427-428
对目前针灸学中存在的关于腧穴的概念、分类和阿是穴三个问题进行了文献上的考证 ,提出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腧穴分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三类 ,但内涵应有所变动。即将目前所称的特定穴纳入经穴 ;耳穴、头穴等归属经外奇穴 ;阿是穴则是一种随病 (症 )消长的临时性腧穴 ,并对其涵义、定位和应用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7.
对经络及腧穴起源及其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铁军  黄芳 《中医药学刊》2006,24(3):551-552
经络及腧穴学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针灸学在医疗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但经络和腧穴到底是否存在,存在的话是由什么组成,历代医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证方法各不相同,结论也千差万别。通过对经络腧穴起源的探究,也许会对我们的研究有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8.
阿是穴理论是以阿是穴为核心的中医经典理论,临床上重视阿是穴的应用却常忽视其理论内涵。通过梳理古代文献及现代理论,总结阿是穴理论作为腧穴定位方法及针灸治疗选穴原则的内涵。比较阿是穴理论与激痛点理论、浮针医学理论、针刀医学理论,发现这些理论与阿是穴理论本同末异,是对阿是穴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认为阿是穴是阿是穴理论的核心,阿是穴具有动态取治的性质,并提出阿是穴治未病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阿是穴在腧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探究阿是穴的发展脉络,本文笔者从《黄帝内经》、《千金方》、各版教材及现代腧穴研究四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阿是穴理论基础形成于《黄帝内经》时代,《千金方》创"阿是"之名,立"阿是之法",后世理解不一,近代针灸教材将阿是穴以腧穴种类归分,局限了阿是穴原有的内涵,现代腧穴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阿是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经络腧穴与筋膜学的相关性探讨——数字人研究的启发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黄泳  原林  贺振泉  王春雷 《中国针灸》2006,26(11):785-788
目的:探讨经络腧穴与筋膜系统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将筋膜学与结缔组织扫描所见之线条和珠串样结构与传统经络、腧穴结合起来,透过筋膜学看经络腧穴。结果:发现了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通过筋膜学假说,可以对经络腧穴的概念、功效、临床运用以及作用机制作出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1.
赵吉平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时重视经络诊察,应用循、按、切等方法发现痛经形之于外,即经络上的反应点,包括腧穴、阿是穴。发作期重点循按足太阴脾经,以三阴交、地机、阴陵泉为主,休止期重点循按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以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及足三里为主。虚实之证不同,医生指下和患者体感不同,结合经络诊察的结果通过不同的针刺手法以达到治疗目的。赵吉平教授重视痛经的兼证治疗及治疗时机的选择,兼证的缓解与时机选择对减轻患者的疼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梁玲君  李良松 《河南中医》2016,(8):1471-1473
阿是穴是疼痛性疾病病变部位或附近医生触诊的感觉和患者的反应为依据选取的针刺部位,没有固定的部位和穴位名称,依据疾病的不同性质可选取多种治疗方法的腧穴。阿是穴的名称首见于唐代孙思邈撰写的《备急千金要方》。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发现大量有关针灸的记载,后代医家也有人认为此时才是阿是穴及阿是之法产生的根源。《黄帝内经》是阿是穴提出的重要理论依据,医家对"以痛为腧"的认识有助于"阿是"的提出。孙思邈在不断继承前人的理论知识、收集总结社会实践经验并反复临床的基础上,创立了"阿是"之名,其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进行了记载,可以视作是对"阿是"的定义。反阿是穴是基于《黄帝内经》的理论原则,建立在现代解剖穴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反阿是穴"的提出反倒可以提醒医家重新审视"阿是穴"丰富的内涵,突出了"痛"丰富的引申意,"反阿是穴"的提出恰恰可以弥补医家对于"以痛为腧"理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浅谈理疗中经穴的点线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疗学科治疗疾病主要是通过人体某些特定部位(腧穴)获得一定的良性刺激,并通过经络的作用,机体从而产生自我修复调整的作用,而经穴的功能主治是治疗疾病的前提作用,经穴的分布又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的。笔者现就理疗中经穴的点线面三方面略谈如下。 所谓理疗经穴中的点,主要是指腧穴,“腧穴是经络空气通达于体表的特定部位。而腧穴中“以痛为腧”的阿是穴又占有绝大的位置,所以阿里穴是理疗  相似文献   

14.
经络学说中有关“经气流注”的理论是针灸学中的核心内容,关于经络实质、腧穴与经络,经络与内脏相关等一系列针灸理论问题,均与经气的循行规律有关。历代医家对经气流注存在不同的认识,许多古典相关经络资料对经络循行的某些描述也较混淆,笔者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了用空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5.
近五年来关于针灸医学史的研究,涉及针灸的经络、腧穴、针灸的技法、针灸的处方与取穴、针灸的临床、针灸的医家、针灸的医籍、针灸的教育、针灸的中外交流等方面,其中以腧穴、灸法、处方与取穴、临床、医家、医籍研究比较多。  相似文献   

16.
关于阿是穴若干问题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T 《中国针灸》2011,31(10):929-931
对阿是穴的命名进行考证,明确阿是穴并非“痛处为是”.根据古今医家对阿是穴意义的不同认识,更加明确阿是穴包含十四经穴及奇穴;通过对阿是穴实质的讨论,得出结论,阿是穴的针感应与经穴及经外奇穴相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经络腧穴电特性研究方法的回顾,发现既往经络腧穴电特性的研究方法仅对体表电特性进行研究,干扰因素多,重复性差,未能客观反映经络腧穴电特性的全貌,因此提出使用可在体内使用的电极针,探测经络腧穴在不同深浅解剖层次实时动态的电信号,避免了传统研究方法的影响因素,使检测结果相对稳定,并为经络腧穴电特性的在体研究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癌性疼痛临床文献的研究,探寻临床治疗癌性疼痛常用腧穴及经络。方法:借鉴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的相关方法,对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常用腧穴及经络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搜集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文献共51篇,涉及68个穴位,出现频次256次。所选取的穴位中以足三里、阿是穴、三阴交使用频率最高。应用频次最多的经络为胃经(占17.19%)、膀胱经(占17.19%)、耳穴(占11.72%)。结论: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选穴规律研究,对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具有一定意义,可为临床合理配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思洲 《四川中医》2003,21(11):31-32
经络腧穴诊法属于中医切诊范畴,它是通过切按经络、腧穴及皮部有无异常改变来推断所联络的脏腑病变情况的一种手段。本文结合临床病例对经络腧穴诊法的原理、具体应用进行阐述。进而说明经络腧穴诊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竹溪 《养生月刊》2013,34(9):814-817
健脑腧穴按摩是根据经络腧穴学说,以手指代替针器刺激腧穴的按摩法。有资料表明,腧穴按摩对大脑有直接的作用,十四经络或者循头面入脑内,与大脑直接相连,或者通过交接其他经络而与脑府间接相关,按摩有关穴位就能影响大脑的功能。现根据腧穴穴性及笔者的实践体会,选解八个腧穴按摩方法及其健脑养生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