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志萍  闫志武  高艳娥 《检验医学》2009,24(12):942-943
动脉硬化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病理学基础,而血脂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证明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已非常明确,然而血脂与脑血管病的关系远不如冠心病那样明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关大动脉弹性及动脉硬化的研究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经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研究证实,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病危险因子及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大动脉弹性降低是构成人体血管壁损害的早期潜伏征兆,脉搏波速(pulse wave velocity,PWV)被认为是评价动脉弹性和动脉硬度的经典指标,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高血脂是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患者常见的代谢紊乱,尤其是总胆固醇、IDL胆固醇升高和HDL胆固醇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是血管硬化的一个危险因子,我们采用西之达(辛伐他汀,浙江瑞邦大药厂生产)对40例高血脂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对照试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由多种原因所致,常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本病一但发生,多引起死亡或残废。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些国家的死因统计中,脑血管病居第三位,日本居首位,据我国部份地区的资料统计亦居第一位。如何减少本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根据我院近两年(1978~1979年)  相似文献   

5.
2005-2009年北京市东城区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北京市东城区居民近5年主要死因构成、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趋势及疾病谱的变化,评价人口健康水平,为制定今后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编码进行死因归类,采用DeathReg 2005统计软件对2005-2009年北京市东城区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5年东城区居民死亡构成前3位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中以肺癌的死亡率最高,死亡率为43.10/10万,其次是肝癌16.54/10万;减寿率最高的是恶性肿瘤为8.01‰。2005-2009年心脏病、脑血管病死亡率与1995-1999年比较呈下降趋势,而恶性肿瘤死亡率则呈上升趋势。结论北京市东城区居民以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为主要死因,其中肺癌的死亡率和减寿率均居首位。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 ,社会和经济的高度发展 ,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灾害伤等非传染性慢性病越来越显突出。有资料表明 :近年来死因谱前三位依次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 1 985年全国城市中这三位死因占总死因的比例分别为 2 3 .3 9%、2 0 .98%、2 0 .3 2 % ,合计占 64.9% 〔1〕。近 1 0年内 ,来我院疗养的离退休干部 2 0 84人 ,68.4%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及恶性肿瘤 ,其中心血管病 5 3 1例 ,占总例数的 2 5 .5 % ,脑血管病469例 ,为 2 2 .5 % ,恶性肿瘤 42 5例 ,为 2 0 .4% ,这些疾病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1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血脂、高血压等与另一危险因素: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26例脑梗塞患者的ACE基因型,同时检测其血脂。载脂蛋白、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状况,并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引起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1)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组与非颈动脉硬化组相比,颈动脉硬化组的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组(P均<0.05),而两组的ACE基因多态性、性别、血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总胆固醇是引起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高胆固醇是引起颈动脉硬化导致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脑梗塞的其它危险因素:ACE基因多态性、高血压等并不通过引起颈动脉硬化来影响脑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有近6百万人死于脑卒中,而人一生中罹患脑卒中的风险为8%~lO%。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5%,出血性脑卒中占15%。目前研究资料显示,导致我国城市居民前3位死因的疾病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农村地区前3位死因分别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心脏病。目前我国因脑血管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0例基本健康男性、100例基本健康女性为对照.与60例脑血管病患比较了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结果发现各类脑血管病都有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降低的特点.而血清甘油三酯(TC)正常或略高,血清总胆固醇(TC)正常或减少。因而确认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索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1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血脂、高血压等与另一危险因素: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26例脑梗塞患者的ACE基因型,同时检测其血脂.载脂蛋白、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状况,并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引起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1)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组与非颈动脉硬化组相比,颈动脉硬化组的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组(P均<0.05),而两组的ACE基因多态性、性别、血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总胆固醇是引起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高胆固醇是引起颈动脉硬化导致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脑梗塞的其它危险因素:ACE基因多态性、高血压等并不通过引起颈动脉硬化来影响脑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附2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就近年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269例,进行临床统计分析,并预测相对的危险度。结果 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症、血液粘度增高、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吸烟、其它因素,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有危险因素存在,应时症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脑血管病的发生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2.
以100例基本健康男性、100例基本健康女性为对照,与60例脑血管病患者比较了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结果发现各类脑血管病都有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降低的特点,而血清甘油三酯(TC)正常或略高,血清总胆固醇(TC)正常或减少。因而确认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兰桂 《临床荟萃》2008,23(17):1289-1290
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栓形成除了脂肪堆积过程外,也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而C反应蛋白(CRP)作为炎症的一种敏感性指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全过程,包括粥样斑块的形成和破裂、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CRP在临床上容易测定,主要应用于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评估,可作为将来心脑血管病的预报标志,尤其是在那些临床表现正常的健康人群中,对动脉硬化和将来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很强的预测能力,干预CRP水平有望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改善其预后,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是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病等严重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子[1]。运动疗法逐渐在高血压人群,特别是高血压的预防、治疗、控制与康复过程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2]。太极拳运动是中国传统的健身体育项目之一[3],太极拳蕴涵的丰厚哲学思想和  相似文献   

15.
脑动脉硬化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疾病,据流行病学研究,近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跃居老人主要死因之列。本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故预后较差。我院于1993~1994年6月共收治脑动脉硬化症103例。其中25例应用罂粟碱加胞二磷胆碱(CDPC),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民健康极大的三种疾病之一。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高血压病及动脉硬化、各种心脏病、高血脂症、糖尿病等。这些危险因素在环境、气候、生活习惯、情志变化等应激反应下均可诱发脑血管病,已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但药物  相似文献   

17.
高脂、高粘血症是导致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根源。血中LDL、LP(a)、Fib是最危险因子,降低血脂能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率,延缓肾脏病的慢性进展。长期临床所见,口服药物降脂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且药物有不同程度副作用,本组应用非药物疗法H.E.L.P.(肝素体外诱导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沉淀分离术)清除危险因子,降低血脂,改善血液粘滞度,提高身体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群血脂水平在近年来已明显提高 ,高脂血症已成为心脑血管病高发的危险因素。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 ,脂蛋白 (a) [LP(a) ]已被明确是动脉硬化危险因子。它能损伤血管内皮 ,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引起血管狭窄。此外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是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 ,还能促进血小板粘附于血管 ,刺激血栓形成。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 ,血胆固醇 >5 .2mmol/L ,其冠心病发生率比普通人高5~ 10倍 ,纤维蛋白原 >3.11g/L的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较纤维蛋白原 <2 .6 2g/L的人群高一倍左右。高脂血症基本治疗是饮食控制 +运…  相似文献   

19.
<正>动脉粥样硬化(AS)是最常见的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肥胖、体力活动少、饮食方式、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胰岛素抵抗、纤维蛋白原增高、病毒感染等[1-3]。AS与心脑血管病密切相关。本研究分析海南地区首次住院高龄患者颈部血管彩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Apo A)、载脂蛋白B(Apo 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α[Lp(α)]等血脂谱特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预防脑血管病是个人和社会健康项目的一个主要目标。世界卫生组织及中国脑血管办公室近年来多次讨论与部署有关防治措施。为了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首先是要识别预防造成心脑血管病的危害因素 ,而饮食预防便是关键的一环。1 常见病因1 1 动脉高血压 收缩期高血压、舒张期高血压及其两者同时存在 ,对于所有心脑血管病都分别是一个危害因素。据最近的国际标准 ,较好的血压是 <130 / 80mmHg。1 2 糖尿病 糖尿病对于大血管疾病中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个危害因素 ,这种危险因素对于出血  作者单位 :2 30 0 31合肥 ,安徽合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