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问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若持续超过48小时未停止者,即为顽固性呃逆。笔者用小承气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呃逆是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突发不自主且强有力的痉挛收缩,继而出现延迟、突发的声门关闭而终止,伴发一种特殊的怪声。中医内科学上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由于情绪或饮食不当可引起呃逆发作,但多能自行缓解。顽固性呃逆  相似文献   

3.
呃逆是指胃气冲逆而上,呃呃有声,声音短促,持续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持发性疾病,常有其他疾病引发,中医称为"哕逆",西医称为膈肌痉挛。呃逆超过48h或对某些药物无效者,称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呃逆影响患者的饮食、休息和病情恢复的进程。2007年7月~2009年12月,笔者用电针治疗顽固性呃逆10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呃逆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阵发性不随意挛缩,声门闭锁.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发出特征性的声音。中医称呃逆.乃气冲上逆,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控制之症,古称“哕”。顽固性呃逆虽被列为脑卒中可能发生的临床症状之一.但目前并未引起高度的重视,我们以中医经络学说为指导.于膈腧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赵新春 《医学争鸣》2005,26(Z1):12-12
0引言 呃逆(hiccup)是不自主的膈肌痉挛,引起呼吸肌收缩,在收缩终末时,声带突然关闭而发出的声音.呃逆持续48 h以上不缓解,则称之为顽固性呃逆.本证古称"哕",又称"哕逆";俗称"打咯".<景岳全书.呃逆>"因其呃呃连声,故今以呃逆名之".中医学认为,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特征的病名;临床根据寒热虚实进行辩证论治.因呃逆可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使患者非常痛苦,严重可继发呕吐、水电解质紊乱、虚脱、精神紧张、失眠等,因此,及时给予诊断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顽固性呃逆是指膈肌不自主的,持续间歇性痉挛,并经常规抗呃逆药物及针灸治疗不能缓解者.笔者采用穴位注射法配合中药及护理支持,治疗顽固性呃逆108例,疗效满意.现将108例久呃不止的顽固性呃逆患者治疗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呃逆是指胃气冲逆而上,呃呃有声,声音短促,持续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持发性疾病,常有其他疾病引发,中医称为"哕逆",西医称为膈肌痉挛.呃逆超过48h或对某些药物无效者,称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呃逆影响患者的饮食、休息和病情恢复的进程.2007年7月~2009年12月,笔者用电针治疗顽固性呃逆10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呃逆是常见的消化道症状,系膈肌的异常运动而引起,表现为喉间呃呃有声,不能自已。本院住院患者呃逆多见于腹部手术、脑血管意外或脑部手术后,相关首诊科室采用常规西医手段处理后,效果甚微,容易形成顽固性呃逆,此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受到关注。顽固性呃逆除了辨证论治的中药治疗外,针刺治疗也具有重要地位[1]。湖北省中医大师叶望云教授从医60余年,在临床中运用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行之有效,获益良多。现本文将叶教授运用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经验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顽固性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西医则指单纯性膈肌痉挛和其他疾病引起的膈肌痉挛,常规治疗无效.笔者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蓓 《吉林医学》2010,31(9):1277-1277
<正>呃逆俗称"打嗝",其指的是胃气上逆出于咽喉而致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不能自制为主的病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症状。呃逆,症状较轻者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可以不经过治疗而自愈;当持续呃逆>两天则诊断为顽固性呃逆。若不及时治疗,轻者给病人带来痛苦,重者危及生命。我们采用耳压配合调息来治疗呃逆,且给予精心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呃逆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患者自觉胸膈气逆上冲,喉问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轻者可自行缓解,重则昼夜不停,迁延不愈,形成顽固性呃逆。不仪妨碍饮食、睡眠,且影响谈话、工作。病人感觉痛苦难言,往往造成精神压力,甚至对战胜疾病悲观失望。白2000--2005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疗程短、费用低、疗效卓然,深受患者赞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我院应用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顽固性呃逆12例,收到满意效果,其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呃逆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患者自觉胸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轻者可自行缓解,重则昼夜不停,迁延不愈,形成顽固性呃逆。不仅妨碍饮食、睡眠,且影响谈话、工作。病人感觉痛苦难言,往往造成精神压力,甚至对战胜疾病悲观失望。自2000—2005年  相似文献   

14.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多见于胃神经官能症、胃肠、食管、纵隔等疾病.另外一些脑血管疾病也常见.本病从古至今有多种治法,但对一些顽固性呃逆仍十分棘手.笔者几年来共诊治顽固性呃逆26例,采用食指代替针灸在天突穴上反复按压,并配合针刺其它穴位的治疗方法,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呃逆是指喉中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症的病证。其中呃逆持续发作24h,一般治疗无效者称顽固性呃逆。中医认为呃逆的病机是胃气上逆动膈,治疗宜和胃降气平呃,常见的有胃中寒冷、胃火上逆及胃阴亏虚等证,治疗需在辨证选方基础上酌加降逆平呃之品,但笔者在临床发现不少呃逆患者,用以上方法,疗效欠佳,而以镇静安神为主,结合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均为门诊病例,符合顽固性呃逆诊断标准,按就诊顺序,结合年龄、性别及证候分布,随机分为镇静安神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及常规中医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6.
呃逆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俗称“打嗝”,古称“哕”,现代医学统称为“膈肌痉挛”。临床上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而顽固性呃逆是指病情迁延日久,持续超过48h,甚者有碍说话、吞咽、呼吸及睡眠等。是我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针、灸和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顽固性呃逆从肝论治杨杏春巴艳李瑞娟1(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郑州450052;1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主题词呃逆/中医药疗法从肝论治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指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证。呃逆可偶然单独发生,亦可见于它病之兼证...  相似文献   

18.
从气血津液辨治顽固性呃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气血津液辨治顽固性呃逆沈安明(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226500)关键词:顽固性呃逆;气血津液;辨证论治呃逆多由胃失和降而成,对顽固性呃逆,笔者多从气血津液辨治,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宣肺通腑以平呃凡物之欲其降也,必先引而升之,尔后迫降始有冲力,且肺...  相似文献   

19.
呃逆,古称为"哕",俗称"打嗝",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气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的一类脾胃病证。顽固性呃逆病情迁延,日久难愈,呃声频频,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及正气亏虚引起,  相似文献   

20.
呃逆是指气逆上冲动膈,喉间呃呃作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的一种证候。顽固性呃逆患者呃逆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常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和休息,加重原有病情,因此,有效控制呃逆对治疗原发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作者对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的42例患者采用柿蒂汤联合维生素B6、甲氧氯普胺治疗取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