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药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疗效。方法:24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各80例。结果:针刺纽、中药组、针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5%、88.75%、9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58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采用针刺进行治疗,同时设对照组58例,对两组的疗效及治疗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针刺组在疗效和治疗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疗法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醒脑针刺法+清气饮对神经性头痛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3月-2016年03月神经性头痛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对神经性头痛患者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展开分组。临床采用醒脑针刺法+清气饮的方法对观察组47例神经性头痛患者进行治疗。临床采用清气饮的方法对对照组45例神经性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神经性头痛患者1个疗程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神经性头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神经性头痛患者(P0.05)。结论:对于神经性头痛患者,临床采用醒脑针刺法+清气饮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将神经性头痛症状显著改善,最终显著提高神经性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联合应用针刺和药物疗法治疗神经性头痛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54例神经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成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78例)。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中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中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9%,两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针刺和药物疗法治疗神经性头痛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服用中药;对照组60例,服用西比灵胶囊。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和80%,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柴芎汤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柴芎汤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比灵胶囊,治疗1个疗程(30d)后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1.9%)(P<0.05)。结论柴芎汤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取穴和辨证加减穴位,针刺得气后接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穴原则配合常规针刺,每天1次,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检测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粘度(HBV)、全血低切粘度(LBV)、血浆比粘度(PV)、纤维蛋白原(Fig),血细胞比容(HCT)。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均较同组治疗前减少,HBV、LBV、PV、Fig、HCT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HBV、LBV、PV、Fig、H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指导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能够明显提高疗效,可广泛应用于指导临床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加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共20例,结果 痊愈12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5%.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一奇散加减与单用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血管神经性头痛1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一奇散方加减)87例和对照组(单用西药)40例,治疗1个月后,观察血管神经性头痛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61%)显著高于对照组(50%)。提示:本方通过从风、痰、瘀综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有很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取穴和辨证加减穴位,针刺得气后接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穴原则配合常规针刺,每天1次,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检测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粘度(HBV)、全血低切粘度(LBV)、血浆比粘度(PV)、纤维蛋白原(Fig),血细胞比容(HCT).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 持续时间、 疼痛程度均较同组治疗前减少,HBV、LBV、PV、Fig、HCT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HBV、LBV、PV、Fig、H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指导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能够明显提高疗效,可广泛应用于指导临床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温经散寒、活血通脉止痛中药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为9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剌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治疗组55例。对照组应用强的松、地巴唑、阿昔洛韦等西药加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中药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眼针与中药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治疗组(治疗组)、体针对照组(观察组)与西药对照组(对照组)三组。治疗组274例患者根据观眼取穴、循经取穴、病位取穴原则,取双侧肝区、肾区、上焦区,下焦区等穴位,同时配合自拟方剂沙芪煎剂治疗;观察组280例单纯应用体针疗法治疗;对照组286例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方面疗效优于观察组与对照组(P〈0.05,P〈0.01),且治疗组中枢面瘫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联合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疗程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石膏白芷钩麻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谷维素片、尼莫地平片、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自拟石膏白芷钩麻汤治疗,水煎,早晚两次分服。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19%,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48%,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石膏白芷钩麻汤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疗效确切、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combined use of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 for treatment of chloasma.Methods:Totally 6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of 30 cases,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and a control group of 30 cases,administered Vitamin C and Vitamin E.The clinical effects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is 93.3%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6.7%)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1) .Conclu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中药口服,10 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8%,优于对照组的64.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口服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观察偏痛散 (自拟方 )塞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64例的疗效。通过脑阻抗血流图(REG) 进行治疗前后的观察对比研究。结果 :发现对无先兆型和先兆型血管神经性头痛均有效。总有效率分别为 97.1 %和 83 .3 % ,REG的流入时间、波幅、转折高比值、重搏波、波型及幅波差均见明显的变化。结论 :偏痛散鼻腔给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可望成为替代全身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天麻醒脑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内科门诊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90例,按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Ⅰ组30例和对照Ⅱ组30例。治疗组给予天麻醒脑胶囊联合氟桂利嗪;对照Ⅰ组给予天麻醒脑胶囊,对照Ⅱ组给予氟桂利嗪。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停药后随访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头痛疗效指标优于两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Ⅰ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Ⅱ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天麻醒脑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程度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