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巴林特小组法联合双向评价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实习护生50名,按同期同批次入科的护生人数分组,5人及5人以上为实验组,5人以下为对照组,各25名.实验组采用巴林特小组法联合双向评价模式的带教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比较两组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2.
金晓凤  郑曼曼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52(4):337-340,封三
目的:探索巴林特小组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硕士生(以下简称“住培专硕”)中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招募住培专硕60 名,其中30 名参加巴林特小组作为实验组,其余30 名则纳入对照组。采用SEGUE量表比较两组医患沟通能力的差异,采用问卷调查分析实验组对巴林特小组的满意度和收获认知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医患沟通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对巴林特小组活动安排感到满意,认为巴林特小组能提高沟通技巧,提升职业认同感。结论:巴林特小组能有效提高住培专硕的医患沟通能力,释放压力,减轻职业倦怠,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共情干预训练对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护生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山东省内三所职业院校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中,选取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最终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名。实验组进行共情干预培训,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应用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生版(JSPE-NS)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组护生共情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or P0.01)。结论共情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护生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巴林特小组在医学生临床实践中培养共情和医患沟通能力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习的50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大学四年级),通过杰弗逊量表和SEGUE量表筛查出在共情与医患沟通能力上有不足的学生,从中随机选取60名,将其随机分为巴林特小组(实验组)和常规教学组(对照组)。实验组除了常规临床实习外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对照组仅参加常规临床实习。在巴林特小组干预后再次对两组成员进行评估,评价巴林特小组对改善医学生共情与医患沟通能力的效果。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担任班级干部以及前一年理论考试成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情能力方面,在常规教学实习前,两组人群在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以及共情总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过常规教学实习,两组人群在上述各维度均有明显提升(P均<0.05),但实验组在上述各维度提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医患沟通方面,在教学实习前,两组人群在沟通启动、信息收集、理解病人、信息给予、结束问诊以及SEGUE量表总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教学实习后,两组人群在上述5个维度得分均有明显提升(P均<0.05);其中除理解病人维度外,实验组在其余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临床教学基础上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能进一步改善医学生的共情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5.
刘达程  石永  黄杰  陈小艳 《重庆医学》2023,(24):3822-3825
目的 探讨叙事教育联合工作坊培训模式对护生共情能力、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纳入重庆市中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符合条件的实习护生45名,采用信封选号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按照实习大纲要求接受护理部统一安排的临床各科室轮转实习,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叙事教育联合工作坊培训模式定期展开培训。干预前后,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生版、护士临床沟通能力量表评估护生共情能力和沟通能力。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杰斐逊共情量表-护生版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临床沟通能力量表总分及情感感知、情感支持、困难情境沟通能力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基本语言沟通、基本非语言沟通、团队沟通能力维度得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叙事教育联合工作坊培训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共情能力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巴林特小组在护患沟通中的运用。方法以我院心内科18名护理人员为例展开研究,观察巴林特小组对其沟通能力的影响。结果入组的32位护理人员换位思考、观点采择及情感护理的评分由培训前的(9.14±2.01)、(35.69±3.22)和(28.56±3.98)分增至(12.43±5.69)、(59.28±4.62)和(35.34±3.24)分,共情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有利于临床护患沟通工作的顺利开展。结论将巴林特小组应用至护患沟通的训练中,对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在线巴林特小组结合护理教学查房在精神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12月在精神六科实习的120名护生,按照入科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查房,实验组采用在线巴林特小组结合护理教学查房,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出科理论考核(87.23±3.60)分、操作考核(88.67±3.10)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教学查房效果的护生评价和带教老师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线巴林特小组结合护理教学查房,注重网络载体的运用,在精神科护生带教中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及护理教学查房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模式的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医学生人际信任感和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A班30人设为研究组,同年级和同专业的B班31人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巴林特小组模式的教学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理论教学.8周巴林特小组教学完成后,采用自编的教学满意度问卷、人际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基于共情能力培养的体验式教学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6名高职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采用基于共情能力培养的体验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调查问卷、理论考核等方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共情量表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后对照组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对实验组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结论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改善教学质量,培养护生共情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素质培训对护生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影响。方法将44名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名。实验组采用综合素质培训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解示范法。比较两组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结果实验组护生在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综合素质培训教学法在对护生进行健康教育能力培养方面优于传统示范教学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素质培训对护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方法将212名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6名。实验组采用综合素质培训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解示范法。比较两组护生的职业能力。结果接受综合素质培训后的护生(实验组)较接受传统形式培训后的护生(对照组)考试成绩明显偏高(P〈0.05),学生职业能力自评及带教老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综合素质培训有利于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案例引导下情景剧教学提高护生共情能力的效果。方法:60名护生随机分为2个组,各30名,并分别应用常规教学法(对照组)、案例引导下情景剧教学(实验组)。使用量表测评护生共情能力,数据做统计学分析并讨论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护生共情能力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114.73±3.44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案例引导下情景剧教学可显著提高护生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师生一体化模式对护理实习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2017年在呼吸内科实习的来自同一院校的10组本科实习生共60名,按组别随机分配,5组(共30名)实习生为对照组,5组(共30名)实习生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师生一体化模式对实习生进行指导,对照组按常规一对一进行带教指导。干预前后分别由实习生自评和考核小组他评护理核心能力,在呼吸内科4周实习结束后,观察护理核心能力评分的变化。结果: 实施4周师生一体化模式后,实验组自评和他评的护理核心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师生一体化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本科护生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本科护生在临床实践中使用沟通技巧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如何提升沟通技巧。方法选取80名本科护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组织操作员对护生进行规范化护理操作训练,培养其护理操作能力与护理沟通能力,对照组按常规带教方法进行培训。通过六个月的培训,进行跟踪调查,采取患者和带教老师对护生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及带教老师对实验组护生满意度为98.5%,对对照组护生满意度为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本科护生进行规范化训练有利于提高护生在临床实践中的沟通能力以及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2010级护理本科生l班(30名学生1为实验班、2班(29名学生)为对照班。实验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模式。采用形成性考核及终结性考核方式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和对实验组学生发放问卷两种方法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30名学生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持满意态度的占90%,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护生的自学能力的占85%,调动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占77%,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的占81%,提高了沟通交往能力的占70%、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占80%。结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适合护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学习发展,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护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也得到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以护士核心能力为基础的实习培养模式对护生综合表现、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在十堰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湖北医药学院2015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10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1名和实验组5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培养模式,实验组采用以护士核心能力为基础的实习培养模式。分别在实习前及干预后2、4、8个月四个时间点采用批判性思维量表、护生临床沟通能力量表进行评分;并在实习前及干预后8个月对两组护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定。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护生的批判性思维量表、护生临床沟通能力量表得分在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时间效应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护生的综合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以护士核心能力为基础的实习培养模式对本科实习护生进行培养可有效提高护生的综合表现、评判性思维能力及临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专护生见习期进行针对性护理操作技能强化培训的效果.方法 将109名中专护生分为实验组(60人)和对照组(49人).对照组进行常规培训;实验组除进行常规培训外,还在见习前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护生见习兴趣、要求和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培训.结果 实验组学生护理操作技能成绩及综合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专护生见习期进行针对性护理操作技能强化培训可提高其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提高外科护理见习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外科护理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6级和2009级部分高职护生共168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4名,见习时每组各分成14个小组,每小组6名护生,分别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采用考核测评的方式对护生的见习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护生的临床知识、实践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应用于外科护理临床见习,能提高外科见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并评价基于O2O培训模式对护生临床实习过程中的理论、技能以及对临床教学质量评价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届、2018届实习生分为对照组(364名),实验组(46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实习培训模式;实验组采用O2O培训模式。临床实习结束后比较2组护生的理论、技能以及对临床教学质量评价的差异性。结果临床实习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理论与技能水平基线无差异性,临床实习结束实验组理论、技能以及对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态度、方法、内容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生临床实习过程中采用O2O培训模式可促进护生理论、技能的提升,提高对于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组合作性学习对中职护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1级护理专业两个班学生81人,随机将1班41人设为实验组,2班40人设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性学习开展外科护理实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实验组护生在团队精神、学习自信心、分析及解决问题、学习效率、整体护理思维等综合能力方面以及操作、理论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小组合作性学习能较好地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实验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