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城乡居民全科及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和效果。方法:利用2014年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监测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居民签约率为38.40%,农村高于城市;城市高血压患者签约率为40.13%,低于农村;城乡糖尿病患者签约率分别为44.07%和47.89%,无统计学差异。在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获得医务人员主动服务比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方面,签约家庭均高于未签约家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签约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是未签约者的1.27倍,签约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是未签约者的1.40倍。结论:签约服务使全科医生职责更明确,服务更主动,慢性病管理更加人性化,加强了慢性病患者对健康的关注、认识和参与,提高了慢性病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评价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为进一步优化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设计问卷,调查签约和未签约患者的健康管理情况和健康管理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慢性病服务初步显效,签约患者的健康意识和依从性提高,血压及血糖情况得到改善,治疗费用下降,但健康管理服务质量和效果还有提升空间.结论 加强家庭医生的宣传工作,引导居民积极签约;完善家庭医生团队建设,规范家庭医生的工作,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郑州市D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辖区慢性病人群管理现状,分析签约家庭医生后,对慢性病人群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前后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数据,并对850名辖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居民知晓率、满意度、建册率、管理率、规范管理率等指标。结果 850名辖区居民知晓率为68.23%,满意度为85.88%。签约后,孕妇孕早期建册率为93.40%;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率为94.08%;高血压患者管理率为89.98%,规范管理率为92.19%,血压控制率为90.66%。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率为73.34%,规范管理率为91.23%,血糖控制率为89.14%。签约服务后,健康讲座次数增长到121次;印制宣传手册增长到40 000份;制作宣传展板增长到80块。结论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增加了宣传力度,明显提升了社区居民知晓率和满意度,促进了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提升了对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对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度参与慢性病管理的老年患者3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0例。对照组实施慢性病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较两组的慢性病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发病原因、影响因素等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合理膳食、适当运动、遵医行为等自我管理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病管理患者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使患者获得更加系统、完整的个性化健康指导,可明显改善患者获得健康知识和自我管理意识的技能,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提高了患者对医生的满意率和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并评价高血压患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利用及效果,从而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对高血压的管理水平和治疗效果,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方法]农村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3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签约组与未签约组,各150例,比较其血压控制情况、对高血压的知晓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及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干预后签约家庭医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非签约家庭医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签约组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及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结论]社区需丰富宣传形式,提高签约率;对签约服务内容及收费标准进行改革,提高利用率;增加家庭医生人数,优化团队组建;患者需重视自身健康管理,理性看待慢性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信息化手段支撑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方法】采集2016年和2017年同期某社区在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云管理平台上家庭医生工作完成情况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7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签约率、社区居民"1+1+1"签约率、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对象的签约率分别比2016年增加9.12%、4.14%、16.8%和21.93%。2017年该社区居民在社区人均月累计就诊次数和月人均门诊费比2016年增加,2017年签约居民月累计就诊人次数和月人均门诊费比2016年有所下降。2017年签约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控制率比2016年有所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率与2016年基本持平。【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引导居民逐渐改变就医习惯,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度增加,为分级诊疗模式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上海市闵行区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签约组,另选取同期该社区医院收治的150例未签约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签约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服药依从性以及自护能力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评分均存在不同程度增长,但签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均存在不同程度上升,但签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存在不同程度下降,但签约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过程中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改善其服药依从性和自护能力,进一步稳定患者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上海市闵行区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签约组,另选取同期该社区医院收治的150例未签约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签约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服药依从性以及自护能力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评分均存在不同程度增长,但签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均存在不同程度上升,但签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存在不同程度下降,但签约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过程中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改善其服药依从性和自护能力,进一步稳定患者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服务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110例签约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管理组,同期没有签约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管理组患者按照所签订的协议给予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定期对患者开展2型糖尿病宣传,家访,并进行健康监管。1年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的状况。结果未履行协议之前,管理组与对照组的血糖、血脂、血压状态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履行协议1年后管理组患者的血糖(62.7%)、血脂(43.6%)、血压(46.4%)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采取家庭医生制签约服务管理社区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采取常规管理的20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同时选取采取家庭医生制签约服务管理的391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种管理方法的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期间,观察组患者规律用药、合理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和定期测量血压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家庭医生制签约服务管理社区高血压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的影响,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20-01-01-2021-06-30在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做问卷调查。应用研究小组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慢性病自我管理情况、疾病控制情况和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签约患者设为签约组,未签约患者设为未签约组。结果 共发放64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06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4.7%。签约患者问卷260份,占42.9%。与未签约组比较,签约组的教育水平更高(χ2=9.928,P=0.007),已婚者更多(χ2=8.339,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庭医生签约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为83.1%,高于未签约组的72.5%,χ2=9.318,P=0.002;生活习惯改善率为75.4%,高于未签约组的65.9%,χ2=6.361,P=0.011;血压定期监测率为76.2%,高于未签约组的63.9%,χ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对卫生服务项目利用的差异,了解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为完善甘肃省乡村医生家庭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确定甘肃省农村地区1 900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建立数据库后进行数据描述、χ2检验等。结果签约居民首次诊疗选择家庭医生、接受慢性病服务和接受健康体检服务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签约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较高的主要是家庭医生的服务态度、签约服务模式、技术水平和报销比例,分别为95.77%、92.51%、87.88%和85.18%;对村卫生室医疗设备配置、药品种类和药品价格的满意度较低,分别为51.95%、65.31%和75.24%。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显著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居民满意度较高,但村卫生室医疗设备配置、药品种类和药品价格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实证研究考察签约家庭医生是否促进了分级诊疗、有序就诊和健康管理等服务的普及。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街道18个居委100户居民家庭,共1 800名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签约居民与未签约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更好地实现了有序就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双向转诊方面的比例均高于未签约居民。签约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为35.15%,转诊的比例为21.43%,未签约居民分别为16.87%和9.61%。签约居民利用较多的社区医疗服务项目包括:在社区看病配药、免费健康体检和参加健康讲座。未签约居民使用最多的项目同样如此,但使用比例低于签约居民。结论较未签约居民而言,签约居民下沉就诊比例更高并且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比例更高,这表明签约服务已经初显成效。扩大社区卫生机构药品目录、鼓励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是完善家庭医生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社区慢性病老年患者家庭医生式服务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2018年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辖区慢性病老年患者329例,行PDCA循环模式家庭医生式服务,12个月后观察比较干预前后高血压和糖尿病各项病理指标和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满意度,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较干预前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患关系与两者沟通交流、医疗保健服务、信息获取及支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与合作性、服务组织(随访情况与设施设备)5个方面的满意度均有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家庭医生式服务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模式,社区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血压血糖控制率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实证研究考察签约家庭医生是否促进了分级诊疗、有序就诊和健康管理等服务的普及。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街道18个居委100户居民家庭,共1800名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签约居民与未签约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 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更好地实现了有序就诊。在社区卫生中心首诊以及双向转诊方面的比例均高于未签约居民。签约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为35.15%,转诊的比例为21.43%;未签约居民分别为16.87%和9.61%。签约居民利用较多的社区医疗服务项目包括:在社区看病配药、免费健康体检和参加健康讲座。未签约居民使用最多的项目同样如此,但使用比例低于签约居民。结论 较未签约居民而言,签约居民下沉就诊比例更高并且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比例更高。这表明签约服务已经初显成效。扩大社区卫生机构药品目录、鼓励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是完善家庭医生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已签约和未签约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差异,为进一步优化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8年江苏省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中家庭健康调查表中数据,采用2周患病率、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其他慢性病患病率反映卫生服务需求情况,采用2周就诊率、住院率、自我治疗率、自行购药率、医疗费用及就诊和住院机构反映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签约居民2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及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非签约居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签约居民住院率、自我治疗率、自行购药率均高于非签约居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在首诊机构和住院机构的选择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签约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更高,同时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也更高;签约居民更倾向于去基层就诊;签约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尚未体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用在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干预效果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我院辖区内未签约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签约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管理前血压水平无统计差异(P 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血压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 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基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现状和变化情况,为开展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3和2016年分别抽取仙桃市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4 994人和5 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测量。采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201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常住人口构成资料对总人群相关率指标进行标化。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3年仙桃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1.26%、51.83%、47.15%和10.70%,2016年仙桃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2.90%、48.51%、47.54%和11.85%,与2013年调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仙桃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6.23%、54.98%、51.13%和35.69%,2016年仙桃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7.26%、57.02%、53.99%和38.02%,与2013年调查结果比较,糖尿病患病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仙桃市居民吸烟率、饮酒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6.13%、22.07%、28.59%和8.89%,2016年仙桃市居民吸烟率、饮酒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2.14%、18.32%、29.50%和8.32%,与2013年调查结果比较,吸烟率和饮酒率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率和肥胖率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6年仙桃市居民除糖尿病患病率高于2013年,高血压患病率、高血压和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变化不明显,吸烟率和饮酒率明显下降,超重率和肥胖率变化不明显,应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重点规范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强化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云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10月到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未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患者为对照组,100例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患者为干预组,评价老年慢性疾病健康管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慢性病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自我控制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情绪评价指标控制效果进一步提升(p<0.05);干预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护理服务模式可加强患者的日常生活自我控制能力,优化患者的健康认知程度,优化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2020年天津地区家庭医生服务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二元Logistic回归、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结果: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比例比未签约居民高17%(P<0.001)。从签约时长来看,签约时长在1年及以下3年以上的居民基层就诊比例比未签约居民高20%~24%(P<0.001)。从服务质量来看,高质量组的居民基层就诊比例比未签约居民高39%~42%(P<0.01)。此外,亲戚签约家庭医生可以通过促进居民自身签约家庭医生,进而影响居民就诊行为。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居民基层就诊比例,且对签约时长在1年以上3年以下的居民影响较大。高质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较大。此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