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调查成都市1~3岁低龄儿童的龋患情况及家庭口腔卫生行为习惯。方法:选取成都市5所幼儿园1~3岁儿童共计100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根据是否患龋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向2组儿童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口腔卫生习惯相关情况,对比、分析调查结果。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331名儿童患龋,患龋率为33.10%。病例组与对照组儿童在性别、低体重儿、胎龄、病史、父母最高学历、主要抚养人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年龄分布、喂养方式、家庭年收入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家长使用牙线和家长刷牙频率2项外,2组儿童的其他家庭口腔卫生行为(定期检查牙、儿童吃甜食频率、儿童睡前进食频率、家长吃甜食频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家庭年收入、含奶瓶睡觉、定期检查乳牙、儿童吃甜食频率、儿童睡前进食频率均是低龄儿童患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成都市低龄儿童的龋患率较高,低龄儿童患龋与家庭口腔卫生行为有显著相关性,是低龄儿童患龋的因素之一。建立良好的家庭口腔卫生行为习惯,有助于降低低龄儿童龋齿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乳牙龋齿与饮食、儿童卫生习惯及父母口腔卫生知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温州市某幼儿园3~6岁儿童150名,同一检查者对其进行口腔龋齿检查并记录龋齿指数。对其150位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基本资料、甜食摄入习惯、口腔卫生保健习惯、父母口腔卫生知识等。分析150名儿童龋齿指数与上述调查内容的相关性。结果:150名儿童龋齿指数均数(dmft)为5.16±0.25,经常喝汽水、甜饮料的儿童龋齿比不喝者严重(P=0.009)。经常吃冰淇淋的儿童龋齿指数高于不吃者(P=0.0109)。每日摄入甜食频率越高龋齿指数越高(P=0.0301);儿童坚持每天两次刷牙的为42.7%;57.3%的家长不知道第一个恒牙何时萌出等等。结论:饮食中甜食摄入量、频率、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及父母的口腔卫生知识均与3~6岁儿童乳牙龋齿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3~6岁儿童龋齿发病情况及影响龋齿的相关因素,为学龄前儿童防治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6所幼儿园的1358名3-6岁儿童进行口腔龋齿检查,并对其口腔卫生、生活习惯等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3.0软件录入问卷,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58名儿童乳牙龋患率为51.3%,6岁组儿童龋患率较高为68.3%,龋均为2.77,不同性别龋齿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喂养方式、早晚坚持刷牙、甜食摄入及家长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与儿童龋患有着密切关系。结论本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较高,应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家长定期检查口腔卫生问题,促使儿童尽早刷牙,控制儿童龋齿患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上海浦东及江西黎川小学生的第一恒磨牙患龋现状,并分析龋齿的危险因素,为小学生的龋齿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在上海浦东新区及江西黎川分别抽取2所和10所小学,共获得6~12岁小学生1922名,对小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江西黎川小学生共检出261例第一恒磨牙龋患,患龋率为23.6%,龋均为0.37±0.766;上海浦东小学生共检出96例第一恒磨牙龋患,患龋率为11.8%,龋均为0.19±0.582;两地患龋率和龋均均存在显著差异。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儿童睡前进甜食等不良习惯、儿童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与龋齿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农村地区小学生的龋患明显比城市严重;小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是龋齿的危险因素,应在学校普及龋病防治知识,加强小学生保持口腔健康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学龄前儿童的唾液变形链球菌、唾液流速和缓冲力、口腔卫生状况、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母亲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因素在乳牙龋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018名4岁和5岁儿童进行龋齿检查,其中dmft≥6的204人构成高龋组,dmft=0的237人为无龋组.测定两组儿童唾液变形链球菌水平、唾液流速和缓冲力、软垢指数,并由儿童母亲回答统一问卷.结果 共有417名儿童纳入结果的统计中.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唾液变形链球菌(OR=3.019)、软垢指数(OR=2.263)、每天吃甜食次数(OR=1.729)、每天喝甜饮料次数(OR=1.496)、奶瓶内容物含糖(OR=2.255)等因素有意义.结论 唾液变形链球菌水平高、口腔卫生差、高频率摄入甜食、奶瓶喂养时内容物含糖是乳牙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儿童龋齿预测模型,寻找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儿童口腔健康改善措施、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根据四川省各地开展政策措施不同,在四川省8个市中随机抽取3~4所中学的12岁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口腔检查和体格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2岁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将数据集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R 4.1.1构建随机森林、决策树、极致梯度提升和Logistic回归4种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4种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12岁儿童4 439例,其中恒牙患龋率为50.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体质量指数、父亲最高学历、母亲最高学历、是否刷牙、每天刷几次牙、刷牙时使用牙膏、刷牙时长、饭后漱口、刷牙后睡前进食、甜饮料、零食、去牙科诊所看牙、几岁刷牙与儿童龋齿存在关联(P<0.05)。随机森林、决策树、Logistic回归、极致梯度提升预测儿童龋齿的AUC值分别为0.840、0.755、0.799、0.794,在随机森林模型中,贡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都市学龄前儿童龋齿状况及与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5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体检的学龄前儿童233例,并分为龋齿组(136例)和对照组(97例)。收集受试儿基本资料,统计口腔健康、生长发育及营养情况。结果:233例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58.37%,龋均为(3.73±2.41);年龄≥5岁、夜奶持续时间>12月、检查刷牙效果0次/周是龋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连续补充维生素D≥2年、睡前刷牙、使用含氟牙膏、每年口腔体检、口腔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合格是预防龋齿的保护因素。与对照组相比,龋齿组矮身材、低体重、消瘦儿童和营养不良高风险儿童及贫血比例明显增高,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白蛋白(albumin, ALB)水平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龋失补牙数与WHZ评分呈负相关,与STAMP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成都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率约为58.37%,龋均3.73,发病受饮食、刷牙习惯及口腔检查等多种因素影响,与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龋病形成的家庭相关因素,为龋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①采用横断面研究对广州市海珠区1 042名6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了解患龋情况;②对儿童家长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儿童饮食、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对口腔保健的知、信、行等内容.结果:1042名受检儿童中,患龋526人,其中男性273人,女性253人,龋损率(50.4%),龋均3.12.儿童日常饮食种类及口腔卫生习惯与其患龋相关;家长口腔保健的知、信、行与儿童患龋相关.结论:减少含糖食品的摄入频率,少吃零食;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加大对儿童家长口腔健康教育的力度,是预防儿童龋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测定了104人唾液溶菌酶活性,并检查了口腔卫生指数,牙菌斑指数,牙周病指数和龋齿数,以便探讨口腔内各因素对龋病发病的影响。结果显示:口腔内多种因素对龋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影响,但以牙菌斑与龋病的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6岁孤独症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以期为孤独症儿童的龋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哈尔滨市3个城区3~6岁孤独症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饮食习惯、口腔保健意识和行为等方面内容,问卷由儿童家长填写,专人发放与回收;口腔检查采用儿童龋补牙数作为评价儿童乳牙龋病的指标.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孤独症儿童93例(男81例,女12例),患龋率为59%( 55/93),龋均为3.245.随年龄增长,儿童患龋率增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龋齿、每天喝甜饮料量、吃甜食频率、睡前吃零食是孤独症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饭后漱口、谁给孩子刷牙、每日刷牙次数、父母文化程度是孤独症儿童龋齿的保护因素.结论 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习惯对龋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孤独症儿童乳牙龋病及口腔卫生状况的改善有待于家长及医护人员的配合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