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原地区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体会(附154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严重创伤救治一体化及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对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7-01~2009-09收治的环青海湖地区15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资料.按救治方法 (一体化救治和非一体化救治)和手术原则(损伤控制手术和确定性手术)分为三组.结果 急救一体化救治、非一体化救治和确定性手术组比较,急救一体化救治和损伤控制(或确定性手术)组的病死率降低(P<0.05),确定性治疗前时间、手术持续时间、LTD恢复时间、入住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输血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高原地区采用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并早期应用损伤控制理论能显著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化院前、院内多发伤急救护理模式,以缩短急救有效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比较再造多发伤急救流程前后多发伤患者急诊科停留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急诊科运送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结果:再造多发伤急救流程后多发伤患者在急诊科停留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急诊科运送至手术室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和分别为( 20.5±5.4) nun、( 25.9±5.6) min、(5.8±1.5)min、(55.7±13.9)min,均较流程再造前的(32.1±5.4) min、( 37.7±5.1) min、(6.8±4.1) min、( 70.4±15.7) min明显缩短(P均<0.05);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7.9%显著提高至94.3%( P<0.05).结论:多发伤救治流程的再造有利于急救流程标准化,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急诊科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行干预创伤控制性手术的临床效果,以提高严重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未采用MDT小组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以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应用MDT小组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30例为实验组,给予早期行干预创伤控制性手术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抢救至手术时间、早期漏诊误诊率、早期死亡率和抢救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抢救至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早期漏诊误诊率、早期死亡率略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急诊科采用MDT有利于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行干预创伤控制性手术的疗效,缩短急诊停留时间和抢救至手术时间,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及抢救成功率,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创伤救护模式。方法选取梁平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1~6月的严重多发伤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急救方法进行救治,将2013年7~12月的严重多发伤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运用规范化、程序化的创伤救护模式进行治疗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为(38.06±11.24)min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3.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创伤救护模式能缩短抢救时间,保证各个环节的救护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是值得推广的现代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5.
严重创伤,特别是车祸伤救治是日常急诊急救所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创伤后1h被称为"黄金1h"[1],而这段时间恰恰是患者到达医院急诊抢救的时间。危重创伤患者在急诊室可尽快明确诊断,伤情评估并获得确定性治疗,大多数患者都可救治成功。故危重创伤患者在急诊科滞留时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急诊科的工作效能及医疗水平[2]。如何突出抢救的时效性,使创伤患者到达医院急诊  相似文献   

6.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在多发伤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连斌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1):1045-1046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方法 从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急诊重症监护治疗,我中心通过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成功救治158例多发伤患者.结果 救治多发伤158例.接诊时心搏、呼吸停止6例,处于濒死状态11例.其余大部分处于休克状态.其中7例在急诊室复苏急救未成功.105例行急诊手术治疗(包括48例行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死亡5例.53例在急诊科经初步救治后转入专科病房.死亡11例.结论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明显提高了多发伤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专业协作管理对缩短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救治时间的运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在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88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2月至2016年9月的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内救治流程;2016年10月至2016年4月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多专业协作救治模式;比较两组入院至明确诊断时间、入院至获得手术时间及院内救治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入院至明确诊断时间、入院至获得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院内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36%vs 68.18%),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73%vs 43.18%)。结论:实施多专业协作早期救治模式可有效缩短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诊断明确时间及获得确定性手术治疗时间,提升院内抢救成功率,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创伤急救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研究创伤救治模式对创伤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1996-01~2004-01进入急救部的创伤患者8271例,1996-01-01~1997-12-31将进入急救部的2033例创伤患者分至各专科救治并将救治的创伤患者作为分科救治的对照组,1998-01-01~2004-01-01将创伤患者收入创伤急救病房进行专业化的创伤救治,并将救治的6238例创伤患者作为专业化救治的临床组。比较和分析两组间的救治时间和救治结果。结果 不管轻伤还是重伤、单一伤还是多发伤,临床组的确诊时间、到急诊科至首次手术急救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创伤的救治模式对创伤患者救治的结局有明显影响,专业化的创伤救治明显优于创伤的分科救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9年6月以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的120例多发伤患者的效果,并与2003年6月—2006年5月收治的106例非绿色通道组患者的救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ISS及伤后至入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死亡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率(13.2%)(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滞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出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及入院至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1)。结论:绿色通道急救模式缩短了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急性多发伤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程序。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预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论急救护理程序可显著缩短急性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时间,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急救物品箱在手术救治多发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9月我院烧创伤手术室为31例多发伤患者实施手术控制性手术的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平均物品准备时间缩短至6±2min,巡回护士平均外出手术间次数降至1±1次,多发伤患者致残率降至12.9%。结论:急救物品箱在损伤控制性手术救治多发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满意,提高了医患双方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发伤急救流程一体化模式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创伤中心建立前后368例多发伤病例进行分析,比较急救流程一体化前后的效果,总结流程一体化的实施方法和经验。【结果】急救流程一体化后患者入急诊室至接受确定性治疗时间及呼叫会诊至采纳会诊意见接受治疗时间缩短,病死率降低。【结论】完善掌握多发伤院前信息,急诊团队有效配备,完善会诊制度,绿色通道建立及尽早监护室治疗可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科协助的急救护理结合创伤救治原则在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1日~2020年3月1日收治的93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多科协助的急救护理结合创伤救治原则。比较两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急救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急症科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愈例数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多科协助的急救护理结合创伤救治原则,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发生患者预后具有帮助,同时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紧急多学科团队合作诊疗模式(EMDT)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抢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急诊科接诊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进行传统(多专科会诊分流至各专科手术治疗)治疗患者为传统组(n=42),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进行多学科治疗(由急诊创伤团队进行整体化救治)为EMDT组(n=54),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损伤部位、受伤类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分级(AIS)、院前急救时间、院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和6个月后随访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合并损伤部位、受伤类型、GCS评分、ISS、A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院前急救时间、院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和6个月后G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DT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抢救中能够明显缩短患者在急诊科的院内抢救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江门市中心城区严重创伤患者的发生规律、临床特点及急救措施、效果。方法:对2005年11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1 092例AIS≥3分的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抢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资料显示受伤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受伤原因排第一的是道路交通伤,受伤部位及病死率最高的是颅脑外伤和多发伤,存活出院1 007例,死亡85例;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有效救治后,争取救治时间,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改进急诊救治模式,创建生命绿色通道,形成高效快捷的急救路径,对颅脑外伤和多发伤等实施紧急的专业化治疗和护理,可缩短检查和术前准备时间,争取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突发群体伤患者的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一体化急救模式下的护理管理在群体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14起突发群体创伤的救护采用与急救一体化模式相适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调整急救创伤中心的布局与设施,完善应急预案,规范抢救程序,抢救人员定位、定责,注重抢救的时效性,优化人力资源,加强护士业务培训等.结果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检伤分类时间、按区分流时间明显缩短,急诊救治满意度、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 利用医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的优势,不断完善急救护理管理,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现代急救护理,保障了绿色通道的畅通,促进了突发群体伤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17.
急诊严重创伤早期救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急诊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急诊严重创伤1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3例,救治脱险121例(91%);死亡12例(9%),其中急诊救治中死亡3例,手术时或手术后死亡9例。实施确定性抢救手术114例,其中抢救脱险105例,急诊科滞留时间(57±28)min;死亡9例,急诊科滞留时间(125±48)min,两者急诊科滞留时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缩短急诊科滞留时间,早期实施确定性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捉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在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收治的时间,将56例多发伤患者设为对照组,58例多发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院前及院内急救护理,观察组根据RTS情况实施院前及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结论基于RTS评分为基础的一体化急救措施,可使护士既可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病情判断,并根据病情提供连续的无缝隙护理,缩短患者有效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根据多发伤急救患者修正创伤记分制定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将10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实施护理,观察组根据患者修正创伤记分制定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抢救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为(46.5±8.3)min,对照组为(54.4±11.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6.5±9.7)d,对照组为(36.6±13.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多发伤急救患者修正创伤记分制定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有助于缩短多发伤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在以严重胸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08例以严重胸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救治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用既往的专科救治模式,观察组(n=58)采用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比两组的院内急诊时间、入院-确定性治疗启动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入院2周损伤严重程度、出院后3个月预后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早期病死率及休克、MOD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内急诊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入院-确定性治疗启动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入院2周的损伤严重程度均较抢救前明显减轻,并且观察组入院2周的轻伤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严重伤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显示,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重残率、植物生存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以严重胸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实施急诊一体化救治,能够提高多发伤救治的系统性、连续性及整体性,可尽快启动确定性治疗,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