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于金明  李宝生 《抗癌》2005,(3):43-44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飞速发展,放射治疗技术日新月异,相继出现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radiotherapy,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3D-CRT的目的是使放射治疗的三维高剂量分布与靶区的三维形状一致,以保护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2.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复发性鼻咽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患者再程放射治疗效果不佳。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使放射高剂量区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的形状一致的放疗技术,同时周围正常组织免受或少受照射,是提高治疗效果的物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在胸部上中段食管癌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中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剂量分布差异。方法:采用CMS治疗计划系统,对10例胸部上中段食管癌术后病理为T3/T4和/或淋巴结阳性患者分别设定3D-CRT 54Gy/27f照射和IMRT 54Gy/27f照射,比较两者相关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及靶区适形指数(CI)。结果:在相同靶区相同剂量模式下,10例患者在肺、脊髓、胃等组织器官受量近似一致的情况下,IMRT等剂量线的剂量分布(95%CTV、95%PTV和100%PTV)及靶区适形指数(CI)(0.93 vs 0.79)均优于3D-CRT。结论:相同靶区相同剂量模式下,胸部上中段食管癌术后预防性照射治疗时,调强放疗技术(IMRT)靶区剂量分布优于三维适形放疗(3D-CRT)。  相似文献   

4.
腹、盆部肿瘤的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三维立体定向放疗(3D-CRT)是近年来放射治疗中的一个热点。它的出现与影像学、计算机技术、放射物理及放疗设备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CT、MRI、DSA及PET等先进的影像技术应用于临床,人们才能把肿瘤及其周围各种正常组织和器官在体内的状态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现代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可使放射线高剂量区在体内的分布在三维立体方向上与要照射的靶区形态一致,这就是3D-CRT放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剂量学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间在苏州大学附一院放射治疗科就诊的行3D-CRT及IMRT计划治疗的9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比较两种放射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及重要危及器官的受照量。结果 IMR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靶区的均匀性、适形性及靶区覆盖率均有所提高,同时降低了晶体、眼球、视神经、中耳及腮腺的受照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改善了靶区剂量分布,降低了重要危及器官的受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上颌窦癌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与常规放射治疗计划进行比较.方法:用大恒医疗STAR-2000治疗计划系统对上颌窦癌患者分别制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常规品字野和侧野加45°楔形滤过板计划.根据剂量适合度、DVH曲线、危及器官所受剂量,对这两计划进行比较.结果:靶区剂量剖面图显示3D-CRT计划剂量适合度比常规品字前野和侧野加45°楔形滤过板板计划的剂量分布更适形;而邻近危及器官如晶体、脑干的剂量与靶区剂量相差明显.结论:3D-CRT计划的靶区适合度明显比常规治疗计划更适形.3D-CRT比常规治疗对晶体、脑干等危及器官得到较为明显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imensional condiation therapy,3DCRT)可使高剂量区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靶区)的形状一致。我院放疗计划系统通过螺旋CT与直线加速器一体化联接网络直接获取和利用患者治疗部位中完整的CT影像的数据,使放射治疗计划准确并得到验证模拟定位,我们体会到要在三维空间中直接进行计划设计,修正计划,准确CT影像定位引导是关键,为医生在放射治疗中更为精确设计方案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治疗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对65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分为全脑放疗(WBRT)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组和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WBRT+3D-CRT)组.WBRT组2~3 Gy/次,总剂量30~40 Gy/3~4周;3D-CRT组治疗单次靶区周边剂量3~8 Gy,总剂量40~60 Gy;WBRT+3D-CRT组,WBRT 2~3 Gy/次,总剂量30~40 Gy/3~4周,之后3D-CRT治疗单次靶区周边剂量3~8 Gy,总剂量16~32 Gy.结果三组病例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2.3%、84.3%和85.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11,12.5个月.在死亡原因中,WBRT组死于脑转移比率为53.8%,较后两组高.结论对于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WBRT+3D-CRT)组及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组在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方面均优于全脑放疗(WBRT)组.  相似文献   

9.
调强放疗(IMRT)它能够优化配置射野内各射束的权重,使各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的实际形状一致。计划靶区(PTV)内的剂量分布更均匀。如果需要,在PTV边缘可以同时形成非常陡的剂量梯度。这意味着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受高剂量的辐射的体积将显著减少,从而可以较大幅度的增加肿瘤剂量或减少正常组织的受量提高肿瘤控制率,降低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我院自2003年开展调强放射治疗以来,已收治了145例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的体位固定和摆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评价调强放疗技术(IMRT)、三维适形技术(3D-CRT)和常规放疗技术在贲门癌应用上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10例贲门癌患者的CT定位图像,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制作IMRT、3D-CRT和模拟常规计划,给予处方剂量4500 cGy.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图)比较靶区以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结果 3D-CRT和IMRT计划与常规计划相比,临床靶区(PTV)的平均剂量均明显提高(P<0.05),IMR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平均剂量增加更加明显(P<0.05).3D-CRT计划与常规计划相比,在不增加肝脏平均剂量的情况下,减少了受照体积的百分数.IMRT和3D-CRT计划均可明显降低脊髓和心脏的最大受照剂量(P<0.05),IMRT计划比3D-CRT计划更加减少了脊髓最大受照剂量(P<0.05).结论 在贲门癌的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中,IMRT优于3D-CRT和常规放疗技术.  相似文献   

11.
肺癌患者行立体定向放疗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体定向放疗是目前治疗小细胞肺癌或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放射治疗手段,其特点是针对肿瘤区实行非共面多弧度等中心旋转,该技术使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立体方向上与靶区的实际形状一致,而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垂直下降,肿瘤靶区受到高剂量照射的同时,  相似文献   

12.
调强放疗(IMRT)它能够优化配置射野内各射束的权重,使各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的实际形状一致。计划靶区(PTV)内的剂量分布更均匀。如果需要,在PTV边缘可以同时形成非常陡的剂量梯度。这意味着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受高剂量的辐射的体积将显著减少,从而可以较大幅度的增加肿瘤剂量或减少正常组织的受量提高肿瘤控制率,降低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我院自2003年开展调强放射治疗以来,已收治了145例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的体位固定和摆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45例患者中男性114例,女性31例;年龄12~8…  相似文献   

13.
张江洲 《实用癌症杂志》2010,25(4):433-434,440
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是指在三维适形照射的基础上对照射野截面内诸点输出剂量进行调整,经过旋转照射使射线剂量在体内空间分布与病变一致,形成高剂量区。调强放射治疗作为1种新的放疗技术具有靶区高剂量三维适形的优点。剂量学已表明和三维适形治疗胃癌相比,调强放疗具有可行性和治疗获益,临床中调强放疗治疗胃癌的经验证实了此剂量学分析,一系列报道指出了调强放疗对正常组织毒性更低。全世界范围内,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剂量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宫颈癌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时靶区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用WiMRT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计划系统分别进行6~9个照射角度的3D-CRT和IMRT计划设计,肿瘤量45Gy,计算出正常组织和靶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以及所需照射的总跳数,并根据10cm×10cm射野外漏射线和散射线剂量率的测量值,估算3D-CRT和IMRT放疗时射野外正常组织所受漏射线和散射线剂量。结果照射野数和照射角度一致,IMRT时膀胱、直肠、阴道所受平均剂量分别只有3D-CRT时的19.5%(29.3/150.3)、64.5%(538.0/833.0)和61.0%(1553.6/2546.3),靶区平均受照剂量略高于3D-CRT。IMRT病人射野外正常组织所受散射线和漏射线剂量约为3D-CRT病人的1.5倍。结论宫颈癌IMRT时射野外正常组织受漏射线和散射线照射剂量较高,但射野内靶区和邻近器官剂量分布优于3D-CR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MRT)用于单发脑转移性癌治疗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相较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是否具有剂量学优势.方法 取10例单发脑转移性癌患者行体位固定、CT扫描及靶区勾画,分别对每例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全脑2野对穿+3野局部加量)及5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设计,分析两种放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均匀指数,靶区剂量、靶区覆盖情况及各个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结果 IMR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显著提高了PTV-G和PTV-C的适形指数(P<0.05),而在靶区均匀指数(HI)方面,IMRT计划与3D-CRT计划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危及器官,IMRT计划显著降低了脑干、视交叉和脑垂体的最大受照射剂量(P<0.05).结论 对于单发脑转移性癌,IMRT和3D-CRT两种计划均能满足合适的靶区覆盖率,均能达到放射治疗的要求,IMRT计划相对于3D-CRT计划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IMRT计划还可以降低脑干、视交叉和脑垂体的受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应用常规放疗(CTP)与肺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P)的剂量分布,比较分析3D-CRT的优势。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间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无法耐受手术治疗肺癌患者,均采用美国RAHD 3D-CRT计划系统设计CTP和3D-CRT计划治疗,观察CTP及3D-CRT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3D-CRT 90%等剂量线包绕靶区大体肿瘤靶区(GTV)、临床靶区(CTV)和计划靶区(PTV)明显大于CTP,两种放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处方剂量下,3D-CRT CTV最大剂量和最小剂量明显低于CTP,平均剂量和95%体积剂量明显高于CTP,两种放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 90%等剂量线包绕肺和心脏体积明显小于CTP,两种放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 90%等剂量线包绕食管体积略小于CTP,两种放疗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全肺照剂量V20、V30和平均肺剂量(MLD)与CTP大致相同,两种放疗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脊髓照射最大剂量和心脏1/3体积照剂量明显低于CTP,两种放疗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食管照射最大剂量略高于CTP,两种放疗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靶区适形指数和靶区均匀性指数明显高于CTP,两种放疗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3D-CRT可有效提高肺癌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降低正常组织器官受照剂量,与CTP比较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后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计划,评价IMRT与3D-CRT靶区与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优劣。方法:对29例D2手术后完全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病例同时作IMRT和3D-CRT计划,处方剂量45 Gy,依据DVH和等剂量曲线评价上述两种治疗计划。结果:与3D-CRT相比,IMRT靶区剂量适形性更好,平均剂量更高(均为P<0.001);IMRT靶区剂量均匀性亦更好(P<0.05)。肝脏平均剂量V5、V20均明显降低(分别为P<0.001及P<0.05);左肾平均剂量、V12、V22.5亦显著减低(均为P<0.001);而右肾平均剂量、V12、V22.5及脊髓最高剂量两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IMRT比3D-CRT靶区剂量分布更好,同时能使肝脏和左肾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适形放疗(IMRT)对肾脏剂量学的分布影响.方法:选择9例根治术后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应用Pinnacal三维计划系统(TPS)分别为每例患者设计4野3D-CRT和5、7野IMRT,所有计划给予处方剂量95%的计划靶体积(PTV)>45 Gy; IMRT同时要求99%的PTV体积>42.75 Gy.应用等剂量曲线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各个计划之间靶区剂量的分布和肾脏的剂量受量差异.结果:4野3D-CRT和5、7野IMRT的靶区V45分别为0.96±0.03、0.95±0.02和0.95±0.02.所有计划靶区均满足处方剂量,与4野3D-CRT相比,IMRT明显提高靶区的剂量的均匀性(HI)和适形度(CI),并且降低双侧肾脏18 Gy的剂量体积百分比(V18),但在低剂量(10 Gy)体积百分比(V10)3种放射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和7野IMRT之间不论在靶区剂量分布还是危及器官的剂量受量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3D-CRT比较,IMRT明显提高靶区均匀性,降低肾脏剂量受量和剂量体积百分比,但在V10上3种计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放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综述了近几年食管癌由常规二维放疗向三维适形放疗的发展演变及两者的比较分析.方法:以食管癌、放疗和三维适形为检索关键词,采用万方数据库和pubmed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尤其是2004~2007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共收集文献169篇,通过查找全文,排除重复或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重点文献27篇,纳入分析.结果:随着近年来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出现,国内对其研究也逐渐增多,尤其是3D-CRT与常规放疗在定位、剂量分布及临床疗效等方面的比较已成为国内的研究热点.诸多学者认为,常规模拟定位容易遗漏靶区,CT定位靶区勾画精确,更利于放疗计划设计及靶区剂量分布.结论:3D-CRT计划通过精确定位、精确计划及精确治疗,使靶区剂量提高,分布均匀,周围正常组织如肺、脊髓受量降低,进而提高了食管癌放射治疗的疗效和生存率,并减少了正常组织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常规放射治疗计划、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计划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计划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评估3DCRT和IMRT与常规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50例中晚期NSCLC(Ⅲ~Ⅳ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划靶区处方剂量66Gy,利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对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常规、3DCRT和IMRT三种放疗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三种计划对肿瘤靶区和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分布。结果 (1)靶区适行度:处方剂量为66Gy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达此剂量的计划靶区(PTV)体积和95%PTV体积下的照射剂量均高于常规治疗,同时,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均高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2)除全肺V20的IMRT检测外,3DCRT和IMRT治疗的肺受剂量均比常规治疗高。在全肺V5和全肺V10检测中,3DCRT比IMRT剂量低,其余检测中3DCRT比IMRT剂量高。(3)三种计划脊髓最大受照剂量均<45Gy。脊髓,食管及心脏受照剂量3DCRT均较常规放疗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DCRT和IMRT较常规放射治疗明显提高了靶区的照射剂量和靶区的准确性,从而在相同处方剂量情况下提高了治疗肿瘤的控制率。(2)3DCRT和IMRT与常规放疗比较,对肺的保护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3DCRT和IMRT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和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4)IMRT在靶区剂量分布上明显优于常规放射治疗和3DCRT,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