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雅安普通民众居家隔离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在线问卷调查,选取雅安市年龄≥15岁的居民537例,于2020年2月10-15日,采用12条目一般健康问卷(≥3分为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自评焦虑量表(≥50分有焦虑症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8分有睡眠障碍)评估。结果:537例居民中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79例(14.7%),有焦虑症状者50例(9.3%),有睡眠障碍者69例(12.8%)。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组更易出现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焦虑症状(OR=4.21、9.87,P<0.05),知道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不太担心组更不易出现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焦虑症状、睡眠障碍(OR=0.08、0.06、0.24,P<0.05),居住地为乡村、对新冠肺炎传染性知道一点或不清楚组更易出现睡眠障碍(OR=2.99、2.97,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下老年可能是雅安普通民众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居住地为乡村、对新冠肺炎传染性缺乏了解是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芦山地震5年后雅安城市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现状及相关因素,为灾难性事件后老年人群心理健康及认知功能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3月,选取雅安市区≥60岁老年人885名例,使用老年人一般信息调查表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健康相关信息、受灾情况分布,采用MoCA量表(北京版)评估认知功能。结果:芦山地震后5年雅安城市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为14.9%,其中轻度为9.1%,中、重各为2.9%;不同受灾程度地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80岁和≥80岁组的老年人更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OR=2.98(95%CI:1.72~5.15),OR=6.08(95%CI:3.51~10.55),均P<0.001],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老人不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OR=0.15(95%CI:0.05~0.44),P<0.001]。结论:高龄为芦山地震后5年雅安城市老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高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治愈者的心理健康、睡眠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河北保定和石家庄地区的新冠肺炎治愈者161人,采用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调查。GHQ-12得分≥3分为心理健康状况不良,PSQI得分≥5分为睡眠质量不良。结果:52人(32.3%)存在心理健康状况不良,86人(53.4%)存在睡眠质量不良。男性、受教育程度高、婚姻状况为单身、自评治疗效果好是心理健康状况的保护因素(OR=0.36、0.14、0.14、0.16),担心有后遗症是心理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OR=5.63);自评治疗效果很好、受教育程度高是睡眠质量不良的保护因素(OR=0.21、0.15),担心留有后遗症是睡眠质量不良的危险因素(OR=24.48)。结论:新冠肺炎治愈者中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和睡眠质量不良的问题比较常见,且两者之间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舟曲泥石流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PTSD)的发生率,为灾区居民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随机抽样的原则,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对293名灾区居民进行自填式调查问卷调查,按照有无PTSD分为PTSD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在社会人口学资料和受灾程度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TSD的危险因素。结果 1灾区居民PTSD症状群筛查总阳性率为34.47%,创伤经历反复重现组阳性率最高(86.35%);2两组在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有无亲人死亡、房屋是否倒塌、有无伤残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016,0.000,0.000,0.000,0.017,0.026);3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PTSD的预测因素,分别为女性、未婚、亲人死亡、受教育程度相对低和有房屋倒塌者(OR=2.34,0.34,0.45,0.77,0.71)。结论舟曲泥石流灾区居民PTSD症状发生率较高,不同特征的受灾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表现及严重程度不同,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8个月后,成都、德阳灾区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按照方便取样原则,利用自编地震后受灾群众基本情况调查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调查了成都、德阳两地390名受灾老年人。结果:9.8%的老年人有疑似抑郁症状,30.3%的老年人有抑郁症状。两地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受性别、教育程度、居住地、职业以及地震期间经历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男性、初中教育程度、以前无可怕经历、地震中害怕/无助/恐怖的感觉不强烈的老年人相比,女性(OR=2.03)、小学以下教育程度(OR=2.59)、以前有可怕经历(OR=2.06)、地震中害怕/无助/恐怖的感觉强烈(OR=1.59)的老年人的抑郁状况更严重。结论:成都、德阳地区老年人,在地震8个月后的抑郁状况仍然比较严重。灾后心理干预要特别关注女性、教育程度低、仍从事农业劳动、受灾较重老年人的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居民意外伤害发生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探索意外伤害研究中心理因素的测量方法.方法:按照人均GDP水平,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共调查居民11698人,其中男性5220人,女性6478人;利用居民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访谈式调查,并利用凯斯勒心理疾患量表(Kessler10量表,K10),对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威海市居民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2.09%,意外伤害主要类型为交通事故、跌落伤和碰撞伤;伤害发生人群的KIO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人群[(15.3±6.5)vs.(13.3±5.6),P<0.001];不同级别心理健康状况人群之间的伤害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心理健康状况的递减,居民伤害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心理健康状况由好到差,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78%、2.76%、3.60%、4.09%,χ2=22.459,P<0.001;趋势检验χ2=22.137,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249)、盲人(OR=15.407)、患有慢性疾病(OR=2.165),以及心理健康水平一般(OR=1.433)、较差(OR=1.801)、差(OR=1.934)是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结论:意外伤害的发生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Kessler心理疾患量表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调查工具,适用于大规模人群意外伤害的心理健康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5年后灾区居民社会支持状况,为灾后长期的社会支持系统维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四川省汉源县地震灾区500位居民。结果汶川地震5年后灾区居民社会支持总体水平仍高于全国一般水平(P0.001);男性的支持利用度情况显著差于女性(t=-3.634,P0.001);未成年人的主观支持水平显著低于成年人(t=-2.317,P0.05);少数民族的客观支持状况优于汉族(t=-2.074,P0.05);总体上学历越高社会支持状况越好,大学本科学历者的社会支持状况普遍好于其他低学历者(P0.05);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的社会支持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职业人群,有着明显优势(P0.05);已婚者的总社会支持、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水平都要超过未婚者(t=2.559,3.075,3.070;P0.05),而在支持利用度方面未婚者则要好于已婚者(t=2.622,P0.05);地震中不同受损程度的人在社会支持总体及各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相对于女性、成年人、高学历者、已婚者和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等,地震灾区的男性、未成年人、低学历者、未婚者和知识分子等人群的社会支持状况较差。在地震灾害的远期救助中应特别关注这些群体的社会支持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5.12汶川地震后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598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来自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各维度和心理健康两两显著相关(P<0.05或P<0.001);来自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有直接预测作用,也通过积极应对方式起间接预测作用。结论:来自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积极的应对方式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后,极重灾区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灾后心理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安县京安小区、什邡红白镇两个临时安置点社区居民2685人中,随机抽取820名社区居民登记人口学背景、受灾状况,并使用PTSD检查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进行评估,依据DSM-Ⅳ中PTSD的诊断标准确诊PTSD患者.结果:在完成的820份调查评估资料中,785份PCL-C和PSSS问卷有效.男女比例为1:1.41;平均年龄(43±18)岁;26.0%患有躯体疾病,28.4%有地震前饮酒习惯,23.6%有震后饮酒行为.不同年龄居民PSSS总分及2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SD的临床检出率为12.4%(97/785),女性PTSD发生率高于男性(15.3%vs.8.3%,P=0.003),地震中有曾被掩埋经历者PTSD发生率高于无被掩埋经历者(26.3%vs.11.6%,P=0.018),有丧亲者的PTSD发生率高于无丧亲者(18.7%vs.11.1%,P=0.015).以PTSD诊断是否成立为因变量,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070,95%CI:1.274~3.365)、有曾被掩埋经历者(OR=2.806,95%CI:1.249~6.306)、亲人丧失(OR=1.537,95%CI:1.087~2.173)及PSSS评分偏低(OR=0.960,95%CI:0.941~0.979)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灾后社区重建过程中,临时安置点社区居民存在较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女性、有曾被掩埋经历、亲人丧失及个人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偏低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评定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现况调查,比较本组患者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的差别,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病情、SSRS评分与SCL-90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SCL-90评分除人际关系和精神病性2个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和总分以及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国内常模(t=10.282,6.256,5.188,4.260,2.914,9.749,2.163,8.232,5.707;P<0.05);SCL-90总分与患者户籍、婚姻状况、职业、付费类别有明显关联(t=2.849,2.417,16.351,24.163;P<0.05);与患者年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功能障碍评分和晨僵时间及血沉速度呈显著正相关(t=0.250,0.896,0.847,0.766,0.778,0.730;P=0.001或0.000);与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SSR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00,-0.663,-0.555;P=0.001或0.000)。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年龄较长、无配偶、农村、农民、低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较差、病情较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相对更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12项一般健康问卷(12-item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中文版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省共抽取15000人。以DSM-Ⅳ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中文版(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 Axis I Disorders,SCID)为金标准,以GHQ-12总分3分为切分值,对15000名受试中的10%质控样本(1510人)进行分析。结果:共1449人(96.0%)完成GHQ-12和SCID两项调查。控制抽样设计因素后,GHQ-12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14.6%和7.8%。控制其他考虑因素和抽样设计因素后,GHQ-12假阳性与居住于经济不发达的城市(城市Ⅱ型)、自评躯体健康差、因为精神问题寻求过帮助和目前结婚或同居的调整OR(95%CI)分别为2.23(1.24~4.01)、2.36(1.36~4.10)、1.53(1.10~2.14)和0.51(0.30~0.86)。GHQ-12假阴性与35~49岁年龄组、居住于经济不发达农村(农村ⅡI型)的调整OR(95%CI)分别为2.59(1.18~5.67)和2.72(1.21~6.14)。结论:影响12项一般健康问卷中文版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因素不同。识别或筛选精神障碍的12项一般健康问卷中文版切分值应根据受试的不同特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三亚市居民心理健康现况,为促进其心身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三亚市3个区(海棠湾、荔枝沟和河东河西区)498位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498位居民SCL-90总分为(111.07±29.68)分,6%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差。不同性别间和不同年龄组间SCL-90总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是否贫困间心理健康状况中贫困的居民较不贫困的心理健康状况差(F=8.443,P=0.004);是否患病间心理健康状况中患病的心理健康较不患病的差(F=4.591,P=0.033);家族三代中有无心理疾病患者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回归方程因素有自我感觉健康状况、家族三代有无心理疾病、生活是否单调、贫困或低保户和文化程度。根据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作用最大的因素为自我感觉健康状况(β=0.290),其次为家族三代有无心理疾病(β=0.136)。结论:三亚市居民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居民心理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应针对其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给予他们一定的心理知识普及,促进其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唐山市所属县区农村老年人240例采用流调抑郁自评量表(CES-D)、健康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在有无躯体疾病、年龄、文化程度、有无配偶、家庭关系和睦与否、是否受家人尊重、有无讲心里话的家人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总体状况处在中等水平(241.94±35.52);抑郁症状的出现较高。结论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年龄、文化程度、有无配偶、家庭关系和睦与否、是否受家人尊重、有无讲心里话家人的影响,良好的家庭关系能减少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青岛市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岛市≥18岁人群各类精神障碍的现患率和分布特点,为制定全市精神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青岛市≥18岁居民4800人。首先由精神科护士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进行筛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精神障碍高、中、低危险组;然后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对不同比例的三组人群进行精神科检查。根据调查设计特征将计算出的患病率进行调整并推广至全市成年人口。结果:4776人完成调查。调整后精神障碍总的现患率(最近1个月)为21.96%(95%CI为19.21%~24.99%)。最常见的特定精神障碍为广泛性焦虑障碍(5.41%)、酒精使用障碍(5.33%)、重性抑郁障碍(3.43%)和心境恶劣障碍(2.72%)。女性总的现患率略低于男性(OR=1.2,95%CI为1.1~1.3),男性酒精使用障碍现患率高于女性(OR=131.2,95%CI为72.6~237.2)。农村与城市居民在精神障碍总的现患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95%CI为0.6~2.3)。在有精神障碍的人群中,仅6.46%曾经因心理问题在医疗机构就诊,但36.97%精神障碍对其影响程度为中等到严重。结论:青岛市精神障碍的患病率较高,精神障碍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有必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和实施全面的精神卫生规划并定期评估其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内地民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特征。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215名内地民族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内地民族初中女生焦虑和抑郁显著高于男生(t=6.10,6.73;P<0.05);②不同年级的内地民族初中生心理健康10个方面均差异显著(F=3.9~7.9,P<0.05、P<0.01或P<0.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了八年级得分均显著高于七年级和九年级;③内地民族初中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普遍显著高于城市初中生与流动学生(t=2.3~9.31,P<0.05、P<0.01或P<0.001)但低于山区初中生(t=2.21~5.91,P<0.05或P<0.001);④各因子呈中等以上显著相关(r=0.41~0.79,P<0.001),因素分析抽取了1个因子。结论内地民族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明显且心理健康结构复杂、变化剧烈,女生比男生问题严重,八年级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远望号船员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远望五号船参加科研试验任务的船员进行心理测试,并与中国常模和中远集团远洋船员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远望号船员SCL-90总分低于中远集团远洋船员(t=4.05,P>0.001),高于中国常模(t=2.65,P<0.001);阳性因子分≥2的检出率最高为强迫症状。结论远望号船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中远集团远洋船员,但与中国常模相比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应尽快完善心理服务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日资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某日资企业随机抽取450名员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基本信息调查表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单因素卡方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 istic回归统计方法分析日资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结果心理问题阳性率为38.1%。经单因素卡方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月收入员工心理问题阳性率不同(χ2=10.903,P=0.001)、(χ2=9.561,P=0.043)、(χ2=7.607,P=0.020)、(χ2=5.528,P=0.019),(χ2=8.372,P=0.015)。多因素非条件Log istic回归分析,女性员工心理问题阳性率较高(OR=2.257,P<0.05),而文化程度越低,心理问题的阳性率越高(OR=0.713,P<0.05)。结论日资企业员工心理问题阳性率较高,需要高度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女性、学历低是日资企业员工心理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地震状况下医疗救援人员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急性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54名参加过汶川和玉树地震的医疗救援人员进行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急性应激反应量表的测量,评价其心理健康状态结果。结果①抗震救灾医务人员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01);②应对方式中除解决问题(t=9.62,P<0.01)和求助(t=2.09,P<0.05)高于军队常模外,其余4个因子得分(P<0.01)显著低于军队常模;③在应对方式中6个因子与状态特质焦虑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与特质焦虑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解决问题和求助与特质焦虑无相关关系。结论需要对地震医疗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