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相关因素以及防止该病的有效方法。方法由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入住我院并接受抗生素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中随机抽取500份,并对该部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0例婴幼儿患者中25例患者发生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为5.0%。其中患儿的年龄、体质量、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及是否合并有重要脏器的损害等因素均与存在紧密联系。而患者的性别及所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与腹泻的发生不具有严格相关性。结论婴幼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发生的相关因素很多,其中可控制因素为体重以及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因此,可通过控制体质量以及缩短同种类型抗生素的应用时间来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药学干预对住院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实施药学干预的770例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实施药学干预前的730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抗菌药物应用率84.4%,低于对照组的100%;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10.4%,低于对照组的18.4%;细菌培养率62.5%,高于对照组的43.8%;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9%,低于对照组的5.2%;抗菌药物联用率74.0%,低于对照组的9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药学干预能够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减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本院住院、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1450例婴幼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住院婴幼儿发生AAD,发生率5.86%,AAD与患儿体重低、年龄小、应用≥2种抗菌药物、应用3代头孢霉素、应用抗菌药物时间长、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合并重要脏器损害、住院时间长有关(P<0.05或P<0.01),与性别、应用抗菌药物种类无关(P>0.05),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减少AAD(P<0.05)。结论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高,加强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是减少住院婴幼儿AAD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陆文权 《哈尔滨医药》2012,32(3):210-211
目的 观察分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前瞻性,收集我院880例应用抗生素患者的资料,回归分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和与抗菌药物应用的关系,探讨影响因素.结果 大便涂片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的比例大于10:1者多,占37.5%,小于1:10占16.67%.无菌者占8.33%,有少量细菌者占8.33%.通过分析,在常规计量应用情况下,有5类16个品种的抗生素可以引起相关性腹泻,其中头孢三代类占15.54%、青霉素类占3.76%、碳青霉烯类占2.34%、头孢二代占4.56%、克林霉素占6.66%.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影响因素:年龄、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及时间、以及采用干预措施等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给药途径及预防抗菌药物种类无关,P>0.05.结论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率较高,发病因素很多,应当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滥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发病因素,进一步探讨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方法:对本院胃肠外科6年内96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术期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重要原因。结论:严格执行卫生部公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能够得到明显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6例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用药时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用药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5.26%(2/38)较对照组21.05%(8/38)低(P0.05)。结论:药学干预可显著缩短儿童抗菌药物用药时间,降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原因、如何预防、治疗方法及效果,并总结体会。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0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抗菌药物引起的相关性腹泻患者33例,对所有患者立即停止引发相关性腹泻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给予患者补液、补钾、禁食等治疗,避免抑制肠蠕动药物的使用。结果 29例轻症患者的症状改善天数平均为(3.1±0.8)d,症状消失天数平均为(6.2±2.3)d,治愈率为100%;4例重症患者症状改善天数平均为(7.5±1.3)d,症状消失天数平均为(16.8±4.6)d,治愈率为75%;另外1例重症患者治疗无效后死亡。结论根据呼吸内科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用药,减少侵袭性治疗,同时给予早期进食和肠内营养,在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同时尽量补充足够的益生菌可使肠内菌群平衡,达到将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机率降到最低的目的 ,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帮助。方法:针对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文献报道加以汇总和分析探讨,以总结出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发生机理一般认为与抗菌药物使用后的菌群失调有关,发生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高危因素包括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治疗时间超过3天、高龄、伴发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和长期禁食等。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控制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是预防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关键。对于轻型腹泻患者,及时停用抗菌药物是有效措施,重症患者多表现为伪膜性肠炎,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引起,应采用万古霉素或甲硝唑治疗,并辅以微生物制剂,特别严重者还需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以改善毒血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药物治疗的干预要点。方法临床药师分别对两例不同类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进行药学干预,分析临床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当之处。结果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药物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结论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应关注不同类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主要治疗药物的选择、药物应用剂量以及其他辅助用药的适应症等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例疑似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复杂病例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患者的病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危险因素,如:抗生素的使用、同期使用的药物导致腹泻的可能性,及其他可能导致腹泻的因素。结果本病例为抗生素相关性的,但也不排除其他药物协同作用导致的腹泻。结论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凡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腹痛者,不可忽视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可能性。临床药师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各种高危因素,结合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为临床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178例住院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06-2007年我院22454例使用抗生素的住院患者发生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并对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与其种类、抗生素联用、用药时间、患者年龄、预防性用药等因素有关。 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针对易感患者应用预防性微生态制剂对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产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50例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与同期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5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与患者年龄、联合用药、住院时间以及抗生素类型等有关;通过停用抗生素或者更换抗生素,使用微生态药剂,并强化治疗后,治愈3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结论导致新生儿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原因有很多,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以降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进行研究,探讨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胃肠科发生的96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结论:在对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时,要严格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才能有效控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住院患者抗菌药相关性腹泻44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我院抗菌药相关性腹泻发生情况。方法:对2005年16月44例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相关性腹泻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抗菌药相关性腹泻占同期感染性腹泻的41.5%。以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为主。常见致病药物有: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克林霉素等,均为静脉滴注给药。抗菌药相关性腹泻最快出现在用药第2天,经抗真菌药物、微生态制剂治疗7d后患者症状消失。结论:静注抗菌药物可引致腹泻,因此,医师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应加以注意,特别是对老年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以避免药源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方法该院2011-2012年使用抗生素的住院患者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56例,对其相关资料及发病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与其种类、抗生素联用、用药时间、患者年龄、预防性用药等因素有关。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针对易感患者应用微生态制剂、药学监护等对预防AA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AC)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285例AAC和同期住院应用抗菌药物但无AAC发生的89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x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分析方法筛选出与AAC的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AAC是重要的院内感染之一,本次调查发病率为3.08%.AAC的发生与抗菌药物种类、联合用药情况、用药疗程、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等危险因素相关.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防治AAC的关键.应注意对AAC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分析研究。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呼吸内科住院的患者选用抗生素产生相关性腹泻64例病例的病情分析。结果抗生素剂量在常规剂量的时候,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抗生素无关,在给药途径、预防抗生素差异也没有其显著性。结论针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ADD的频率较高的问题,一定要改变目前临床上多用抗生素药物,用抗生素药物时间过长等现象,科学选用一些合适的抗生素,尽量减少联合用药,以防止ADD的发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的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抗生素频繁使用带来的其他侵袭性的操作。也可以在患者应用抗生素期间同时服用微生态制剂,尽最大的能力避免抗生素诱发ADD的概率。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欣荣 《抗感染药学》2010,7(4):269-271
目的:分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引起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与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导致相关性腹泻的危险因素。将应用抗生素的1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对照组),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个体情况,抗生素应用情况,治疗过程的差异,并进行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20例患者中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5.74%(70/1220),经单因素检验10种变量指标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危险因素(P<0.05),与患者性别,抗生素应用指征,给药途径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并按OR值的大小排序,患者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年龄,长时间应用抗生素、多种类抗生素,侵袭性医疗操作,禁食与重病症。结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对高龄患者的用药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减少或避免侵袭性医疗操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临床特点、发病率、发病因素,为临床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2010年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疗的976份病历,对其中84例临床使用抗生素引起腹泻的患者的临床表现、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治疗和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为8.6%。应用抗生素时间超过7d、应用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两种以上抗生素、年龄大于70岁等患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减少侵袭性操作,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810例住院应用抗生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者作为观察组,没有发生腹泻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810例中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60例(7.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疾病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抗生素应用情况(种类、时间、预防应用)、抗酸剂应用、白蛋白水平、住院时间﹑是否禁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独立相关因素:年龄<14岁及≥60岁(OR=5.23)、抗生素种类多(OR=4.12)、抗生素应用时间长(OR=4.03)、APACHEⅡ评分(OR=3.32)、禁食(OR=3.09)。结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较高,儿童或老年人、抗生素应用种类多、抗生素应用时间长、病情严重、禁食是其发生的高危因素,应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