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 6岁。2 0 0 2年6月9日因剧烈运动后咯鲜血约10 0ml,在外院就诊。胸片示:左斜裂下部背段区见致密度增高影,边界清,密度均匀,下叶背段区见致密斑片影,肺CT扫描:2~2 6层面左肺上叶后段可见片状高密度影,边界不清,欠均匀,18~2 2层面示:5cm×7cm×5cm的高密度影,边界光滑,纵隔窗18~2 2层面示:边缘光滑的椭圆形低密度影,CT值为16~2 6HU ,大小为5cm×7cm×5cm ,外缘与胸壁成锐角。拟诊为左肺囊性病变,住院经抗炎、止血治疗,咯血停止,后无任何症状,未介意,继续工作。5个月后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胸痛、左侧卧位明…  相似文献   

2.
肝错构瘤1例     
患者女,54岁。因体检时发现肝右叶肿物1个月入院。彩色超声检查见肝右叶有2.7cm×2.2cm大小实质性等回声区,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内部回声均质。CT检查提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肝错构瘤。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术中见肿块约2.5cm×2.2cm×1.0cm,位于肝右后叶膈面前下方突出于肝表面。表面结节状,质硬。行肝右叶局部肿瘤剜除术。病理检查见肝组织2.5cm×2.2cm×1.0cm。表面有一结节1.0cm×1.0cm,凹凸不平,无坏死,色泽淡黄。切面结节为2.5cm×2.2cm,实性,呈棕灰色,界限可分,无包膜,但边界较清。镜检为以血管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主,肝细…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7岁,因发现咽部肿物40余天就诊,平日体健,无其他不适主诉。查体:于右侧舌根扁桃体下极可见一3cm×2cm×2cm的肿物,同侧淋巴结肿大约1cm×1cm×1cm。取部分肿物组织送病理。1周后,病理报告:"右侧舌根扁桃体下极类癌",再次就诊耳鼻喉科发现肿物体积增大4cm×3cm×2cm,同侧淋巴结1.5cm×1.5cm×1.5cm,患者不同意进一步诊治,2周后死亡。病理检查:大体:灰白色不整形软组织数块,共计1.0cm×1.0cm×0.8cm。镜下:瘤细胞呈小而一致的圆形细胞,巢状排列,有纤维间质包绕,免疫组织化学:CgA(+)。  相似文献   

4.
<正> 患者男,65岁。因右眼睑晨起肿胀3年余,右眼球前突,酸胀2月入院。专科检查:右眼睑轻度肿胀,右眼球向前突出,眼压稍高,右眼球向上运动轻度受限,无视力、视野改变,无复视。眼底静脉迂曲扩张。颅脑CT示眼眶内球后上方见1.2cm×1.5cm×2.0cm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影,CT值为38.4HV。眼球受压前移,但形态正常,边缘可见弧形高密度钙化影。其邻近右侧蝶骨,右侧额、颞、顶部分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脾常见疾病的CT诊断,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对46例脾常见疾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13例副脾,5例能明确看到供血血管,直径为1.0 ~ 1.9 cm,增强后可见副脾与脾相同强化.9例脾梗死中,病灶在CT上表现为三角形、楔形或不规则形等,增强后病灶不强化.8例脾血管瘤中,1例同时发现肝多发脓肿,直径1.0~3.9cm,其中有1例没有表现出典型的血管瘤表现,CT检查后考虑其他病变而手术病理证实为血管瘤.5例脾囊肿直径1.2~6.5cm,病灶大的明显对周围脏器产生推挤,增强后病灶未见明显强化.2例脾淋巴管水瘤直径3.2~7.1 cm,病灶内CT值较高,增强后病灶壁强化.3例脾脓肿,CT平扫为脾大,其内见多枚类圆形及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增强后边缘明显强化.3例脾转移瘤均为肝癌确诊后发现,并且病灶逐渐增多,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不清,脾大,腹腔内可见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肿大,1例发现腹水征象,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强化,部分病灶不强化.2例脾破裂患者有明确外伤史,急诊CT示脾外形不规整,其内可见积血征象.脾错构瘤1例,脾实质内可见一类圆形混杂密度影,其内可见有脂肪密度影,增强后病灶内实性成分呈轻中度强化,低密度区未见明显强化,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CT可对脾常见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并能及时为临床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6.
1 病历摘要例1,男,54岁。于1992年9月无何诱因自觉枕部疼痛而来院检查。体检、枕部稍肿胀、压痛明显、其它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无异常,X 线胸部透视心肺无异常,X 线颅骨平片所见,颅骨枕部左侧可见1.5cm×2.3cm 局限类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楚,但不规则,未见增生硬化环及其内骨性间隔,蝶鞍无异常,X 线诊断,颅骨枕部左侧原发或继发恶性肿瘤,CT 检查,60mm~70mm 层枕骨左侧见圆形密度减低区,其边缘规整,外方头皮稍肿胀,脑内未见异常密度区,脑室系统无扩张。枕骨密度减低区为2.0cm~1.7cm,其它部位骨质未见异常,CT 诊断:枕骨左侧骨破坏性质待查;手术所见:枕骨左侧可见约2.0cm×2.0cm 大小坏死液化区组织,取少许组织送病理检查,距坏死组织2.5cm 处钻骨孔以疼痛组织为中心,边界用咬骨钳咬开,取出骨块见脑膜完整,无浸润。病理诊断: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1岁,因间歇无痛性肉眼血尿7d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量中等,以清晨为重,至夜间逐渐减轻。不伴发热,无腰痛及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曾口服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治疗,病程7d,血尿消失,为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门诊行双肾B超示:左肾中极探及3.6cm×3.0cm混合回声占位,占位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提示左肾占位病变。入院后为明确诊断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示:左肾上盏充盈缺损;行双肾+盆腔CT(增强+三维重建),示左肾上极可见皮质内一混杂密度结节影(见图1、2标记处),大小约3.8cm×3.8cm,中心密度较低,增强后有强化,…  相似文献   

8.
2000年3月-2003年2月,我们对4例巨大纵隔肿瘤,成功地施行了手术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1例,女3例,年龄37-78岁,病史1个月-20年,主要症状:胸闷、气短、胸痛;胸部X光片:2例肿瘤位于前纵隔,1例位于中纵隔,1例位于后纵隔,1例伴有大量胸腔积液,3例肿瘤凸向右侧胸腔,1例肿瘤凸向左侧胸腔。胸部CT:4例均见瘤体内密度不均匀,CT值-5-60,并见周围组织受压,受压组织包括右心房、上腔静脉、右上肺静脉、右肺中叶、右肺下叶,左肺舌叶及下叶。病理:1例后纵隔神经鞘瘤,15.0cm×13.0cm×9.0cm,2例前纵隔囊性成熟性畸胎瘤,大小分别为12.0cm×10.0cm×9.0cm、10.0cm×8.0cm×8.0cm。1例中纵隔脂肪瘤,17.0cm×9.0cm×5.0cm、4例患者术后无并发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钟宁 《中国医师杂志》2005,7(9):1191-1191
患者41岁,孕2产1,因停经60d,阴道不规则出血10d,于1993-07-06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子宫后位,正常大小,子宫右侧可及一直径约5cm包块,边界不清,压痛(+),左侧(—),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血。化验尿hCG(+)。B超提示:子宫5.8cm×4.5cm×4.1cm,回声尚均,子宫右前方可见一个5.2cm×5.7cm×5.5cm低强回声,内有3.2cm×1.0cm无回声区,边界不清,后穹隆见液性暗区3.0cm,腹腔可见液性暗区深度2.5cm。初步诊断为: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于入院当日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右侧输卵管增…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摘要患者男,29岁,因会阴部疼痛一月余,并向腰部放射而入院。体检:神清,一般情况好,血压15/11KPa,阴束肿大,左侧睾丸肿大约鸡蛋大小,质硬,表面不光滑,无压痛。X线拍片示:两肺散在球形致密影,最大约8cm×8cm,最小约1.5cm×1.5cm,数目多个,临床诊断:左睾丸精原细胞癌肺转移。行左侧睾丸切除术。病理检查:全切睾丸7cm×5cm×3.5cm,一侧圆形呈结节状,切面有一球形肿物4.5cm×3.6cm,灰红色与暗红色相间,质软,包膜边缘有暗红色出血区域,睾丸结构已破坏,其一侧为附睾管。镜下示:由合体滋养层细胞与细胞滋养层细胞组成,细胞紧密相连呈团块状,不形成绒毛状,合体滋养层  相似文献   

11.
<正> 资料:患者,女,38岁,G3P2,因停经39天就诊,尿hCG(+),B超见宫内有一1.0cm×0.9cm大小孕囊,双侧卵巢增大,提示为早孕。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体后位呈球形,饱满,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诊为宫内孕40~-天,经询问无药物流产禁忌证,以米非司酮150mg配伍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0.6mg按常规口服终止妊娠,服米索4h后见完整胚囊排出,约1.3cm×1.2cm大小,即嘱口服益草膏以促进宫缩,并嘱随诊。 8天后,因仍有少量不规则阴道出血伴突发右下腹剧痛而复诊,B超见:宫内有少许液性暗区,内膜线粗糙,右侧附件区可探及3.2cm×3.0cm无回声区,透声不佳,内有散在强光斑,子宫直肠窝可见少量液性暗区。提示:①右侧卵巢囊肿(黄体囊肿可能);②盆腔少量积液。未行妇科检查,考虑为药物流产后蜕膜排出时间长所致,嘱输液抗炎治疗。流产12天后,因仍感右下腹痛再次复诊,B超查见:子宫偏大,右侧附件区可见6.4cm×3.4cm不规则液性暗区,内有分隔,透声不佳,有散在强光斑,子宫直肠窝可见3.6cm×3.0cm液性暗区,提  相似文献   

12.
张素萍 《现代医院》2006,6(9):96-96
患者,男,18岁,因右膝部隐痛十余年,加重3~4个月,活动时尤为明显。查体:右膝股骨远端外侧局部压痛,可扪及大小约5cm×4cm硬性肿物。X线检查:右股骨远端良性肿瘤,需与骨巨细胞瘤鉴别。CT:右骨股远端良性肿瘤,考虑动脉瘤样骨囊肿可能性大。彩超显示:右股骨远端可见一大小约4.8cm×2.8cm×4.5cm低回声肿块,外形规则,边界清楚,内部回声欠均匀,内见多处蜂窝状无回声区,隔壁为较强的条状回声,肿块后方回声增强,局部骨皮质变薄,不连续。CDFI:肿块内部见粗大长条状的丰富血流信号,其部分血流方向与骨皮质相垂直。PW:可探及动静脉血流频谱,最大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热释光计量计(TLD)核查放射治疗光子线束多叶光栅小野的剂量。方法 使用尺寸15 cm×15 cm×15 cm固体聚苯乙烯模体,在其中一块2.0 cm厚的模体中心轴放置TLD。经过CT扫描,并将影像传递给计划系统(TPS),利用TPS计算出6MV光子线束、2.0 cm×5.0 cm照射野、SSD=100 cm时,位于中心轴物理深度10 cm处2.0 Gy剂量所需要的机器跳数,然后按照计划照射TLD。照射后的TLD经过测量,并对测量结果与计划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0台加速器TLD实测剂量与TPS计划剂量相对偏差分别为0.8%、0.4%、-19.8%、1.0%、1.9%、3.3%、-10.6%、-0.8%、-1.8%和1.0%。结论 10加速器中有两台机器的计划剂量与实测剂量的相对偏差超出了±5%的要求范围。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介绍 男,58岁。因低热、咳嗽、咳痰3个月,加重伴左胸痛10 d入院。体检:体温37.2℃、脉搏86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65/95 mmHg,消瘦体质,神志清,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底闻及少许湿罗音。心率88次/min,律齐,无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软,肝、脾未及。双侧杵状指,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血沉30 mm/h,IgG18.22 g/L,IgM.2.6 g/L。胸部X线示:双肺纹理增强,左肺上野中外侧带可见约3.8cm×3.2 cm团块状阴影,边缘较毛糙。胸部CT示:左肺上叶见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3.2 cm×2.8 cm,CT值约38 Hu,形态不规则,密度较均匀,其下方层面见不规则斑片状密度增强影,边缘不清,有毛刺。内侧与纵隔分界清晰。诊断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2岁,体检腹部B超示:胰头占位性质待定。CT检查:胰头部见一不规则形的肿块,大小为4cm×3cm,与十二脂肠降段分界不清,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及低密度区,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平扫CT值:32Hu,动脉期:65Hu,静脉期:98Hu,其内低密度区始终未强化。见图1。手术所见:未见腹水,胰头部扪及肿物,约4cm×4cm,质硬,表面不光滑,周围无明显粘连,肠系膜根部可扪及多个肿大淋巴结。病理诊断:胰腺实性—假乳突状瘤。见图1。讨论胰腺实性一假乳突状瘤较罕见,属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多见于青年女性,肿瘤内常见钙化,切除肿瘤后…  相似文献   

16.
自制导尿包内石蜡油棉球灭菌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自制导尿包内石蜡油棉球的灭菌方法及较好的效果 ,减少临床因留置导尿引起的逆行性尿路感染 ,现分别采用干热、预真空、下排气灭菌进行比较以观察各方法的灭菌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美国 AMSCO EAGL E3 0 0 0 - STAGE3 TM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ST/ SUT60 0 0热空气消毒箱 ,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1.8cm× 1.8cm× 1.8cm医用小棉球 ,液体石蜡油 ,空青霉素小玻瓶 ,自制导尿包。1 .2  方法 将 1.8cm× 1.8cm× 1.8cm小棉球少许用石蜡油湿润 (每个棉球浸润约需 1ml石蜡油 ) ,并同时将两种菌片用石蜡油浸润分别包…  相似文献   

17.
膀胱炎性假瘤临床少见 ,近 3年来我院收治 2例 ,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例 1,男 ,47岁。因尿频、尿痛半个月 ,全程肉眼血尿 2d入院。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正常 ,尿常规红细胞满视野 ,白细胞 (+~ + + )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未见肿瘤细胞。CT检查示 :膀胱腔内占位性病变 ,4cm× 3cm× 3cm ,考虑膀胱癌。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前壁菜花样肿物 ,3cm× 3cm× 3cm ,表面有出血点 ,活检报告为肉芽组织 ,呈慢性炎症表现。于 2 0 0 0年 9月 10日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术中见膀胱前壁有菜花样肿瘤 ,4cm× 4cm× 3cm大小 ,有蒂 ,易出血。病理报告为膀胱炎性假…  相似文献   

18.
一、病例报告 张某,34岁,孕3产2。末次月经:92年1月9日。因二次不良产史,来作产前诊断。B超提示胎儿多发畸形。6月19日住院水囊引产一畸形儿。本人及丈夫外周血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均正常。 1.B超检查:胎儿双顶径4.0cm,内有无回声区。2.6cm×1.3cm。颈部可见宽2.1cm无回声区。胎心规律。左肾3.5cm×2.5cm×2.3cm,内有多个无回声区,最大1.4cm×1.0cm。羊水1.8cm。胎盘前壁。  相似文献   

19.
朱晓梅 《工企医刊》2001,14(5):47-47
我院报告B超诊断卵巢肿物3例,手术病理证实为带蒂的浆膜下子宫肌瘤,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例1,女42岁。自觉右下腹酸痛,月经增多1月就诊。查体:腹软,右下腹触及鸡蛋大肿块,质硬,表面不平,压之酸疼,活动好。B超检查:子宫后倾,子宫右上方见椭圆形囊状包块约6.0cm×4.5cm×5.6cm,边界清晰内呈无回声区。超声提示:右侧卵巢囊肿,子宫正常。手术见子宫右前壁有一带蒂实质性肿块约7.0cm×5.0cm×5.0cm,表面不规则,能活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60岁。因右腰部胀痛1个月,B超检查发现右肾上腺肿瘤3 d于2005年4月13日入院。无高血压等病史。入院测血压13·97/9·98 kPa(1 mmHg=0·133 kPa),CT示:右肾上腺区一巨大肿块,9·2 cm×13·7 cm大小,边界尚清,密度不均,其内见低密度影,CT值16~62 HU,右肾向外向下受压移位,下腔静脉向前推移并部分包绕,右肾静脉、动脉包绕其中,131-I-间位碘代苄胍扫描未见浓聚。血电解质,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正常。术前诊断:右肾上腺恶性肿瘤,拟行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肾上腺区肿瘤大小13 cm×10 cm×10cm,质地韧,不规则呈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