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周旭 《光明中医》2023,(5):972-975
目的 探讨融入中医学思政元素的CBL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临床实习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发掘中医医学思政元素,在临床实习教学运用CBL教学将中医学思政元素融入实习教学,2020年6月—2021年10月对护理专业实习生32名实习生进行教学实践。结果 通过参与式观察、访谈教学试验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提取了4个主题:课堂思政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生命至上”的责任感;树立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学习中医护理技术的积极性,创新、发展中医护理的使命感。结论 在护理专业临床实习中运用CBL教学模式将中医学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有助于塑造学生价值观、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2.
“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此文围绕中药药理学科任务、作用特点、科研实践等方面,从中医药人的责任与使命、辩证法、伦理道德及诚实守信等角度挖掘相关的思政元素,以问题引导、案例讨论等方式融入课堂授课中进行初步探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可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这对专业兴趣的提高和专业素养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药药理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3个问题。(1)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及引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意义;(2)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3)如何评价与反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大学生进行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此文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着手,设计了课程思政案例,深入挖掘该门课程的德育元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反馈等层面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尝试。实践表明,通过梳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辨证思维方法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嵌入思政教育元素,将中医基础理论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有机融合,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学习专业知识,进而丰富课程思政的内涵,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以期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中医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思政元素贯穿、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的整体过程中,实现思政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和接班人。方法基于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课程特点,通过对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初步挖掘、探索与融入,运用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职业素养、互联网平台等手段相结合,把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思政素质恰当融合进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结果 "课程思政"是当代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融入思政元素,更好地发挥了"思政育人"的协同效应。结论中医耳鼻咽喉喉科教学中"课程思政"是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更好地实现全程多维度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中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6.
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战略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心环节。此文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阐述了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充分挖掘了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了线上线下课堂和课外临床实践两种思政教学手段。只有牢牢把握“三全育人”的深刻内涵,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能担重任、可堪重用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7.
中医问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也是医患沟通的重要环节。将“大医精诚”思政元素融入中医诊断学问诊实践教学设计,使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相渗透,以医学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通过角色扮演教学方式改革和多元化考核方式引导,使学生有效掌握问诊技巧和方法。从而提升中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为其执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国家对各大高校各学科教师教学的要求。中医妇科学是一门必修课,是一门临床学科,教学过程中加入“课程思政”,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好医生。文章以中医妇科学专业基础课为例,分析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挖掘、整理中医妇科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二是如何把思政元素无痕地融入中医妇科课程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王清任学术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系统挖掘和梳理其学术思想中严谨求实、敢于探索、破旧立新、转变思维、尊重生命的思政元素,并融入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有助于瞄准中医专业学生的思想共鸣点,开展正确的价值引导和教育,增强专业认同感。探索具有中医特色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将为中医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此文以天麻为例探讨生药学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教学案例的实施。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引入课程思政教学元素,能够更好地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结合起来,树立正能量,引导当代大学生敢于担当、勇于奋斗、勤奋学习、锤炼身心。将思政元素编入专业课程之中,使之浑然一体,引导学生情境浸入、实践探索、深度思考,帮助学生坚定学习信心、内化职业认同。此文旨在探究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为生药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认识疾病、辨证诊断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是连接理论知识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质量。近年来笔者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医诊断学过程中出现的关于学习兴趣、信心、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等问题,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显示早见习、结合案例和文献阅读可以明显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平台中设置践行科学精神的相关课程,是培育和提高中医药大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为此,筹划构建以自然知识、科技史、科技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等大模块为核心的课程群落,为中医药大学通识教育平台提供较为充足的课程资源,搭建践行科学精神的教学架构.  相似文献   

13.
中药学是中医药院校的骨干课程之一,是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多个专业多个层次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受众面广.在"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的指导思想下,对中药学课程思政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文章充分挖掘中药学中的思政元素,从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培养高尚职业道德、激发传承创新精神等角度进行了多维分析;将...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科学内涵的医学科学,文化是其根本来源和学科灵魂,只谈技术不讲文化的中医学将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医院校应加强中医文化教育,首先,加强中医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中医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储备专业知识、提升中医思维;其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也是加强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再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对于促进中医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医院校应当考虑并高度重视在中医学教育中纳入中医文化教育。而关于中医文化教育的结构体系,则可以围绕培养兴趣、积累知识、提升思维、增强医德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5.
"中医标准学概论"是专门研究中医药标准化的理论、技术和应用的一门中医学之下新兴课程,也是中医标准学的基础课程。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标准学概论的教学,借图促思、以图导记,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发散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中医标准学概论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要深层次地研究中医药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入手。因此,通过在中医药院校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德育模式,在塑造中国当代名中医方面必将发挥重要功用。文章从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医德教育、提高中医药学生个人素养和推进学校不同工作层面的有效衔接四个方面探索富有中医药特色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有机化学是中药学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深入挖掘有机化学中的思政元素,设计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案例,对课程思政融入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进行探索,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融合,实现教学与育人相统一,为推动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药理学是高等医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程,其在医学院校中开设范围广,学生受众量大。课堂思政是"三全育人"的重要渠道,因此深挖药理学课程思政元素,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样板课的建设与实践势在必行。文章将初步探讨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点,探索适合药理学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及融入技巧。  相似文献   

19.
在明确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中涉及四诊实训重点范围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中医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阐述了在中医诊断学四诊实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技能的途径和方法,积极促进课程与临床需求相结合.以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分阶段考核的侧重为切入点,突出中医诊断学实训课的重点,引导中医专业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构建中医思...  相似文献   

20.
生物信息分析是一门基于生物芯片技术和医学统计学的新兴学科,对于中医风湿免疫专业研究生而言,该技术能帮助研究者根据公共网络生物信息资源找到潜在治疗靶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独立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遵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风湿免疫研究生教学团队根据学生特点和本专业实际情况将本门课程引入日常科研教学中,制定了创新思路和科学道德并重、重视发散思维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方针,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可能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