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一、概况宜阳县是一个布病流行严重的老疫区。1985年控制了人畜间布病的流行。为了掌握人畜间布病疫情动态,从1986~1990年连续对该县人畜间布病疫情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二、监测点的选择根据已掌握的人畜间疫情分布情况,将重疫区的赵堡、石陵乡,中度疫区的韩城乡,轻度疫区的石村乡定为固定监测点,在固定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人间布鲁菌病10年监测结果(1990—1999)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掌握全省人间布病流行动态及特征,客观地评价畜间布病防治效果,为四川省布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甘孜、阿坝、凉山等布病疫区选择7岁以上与家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人群作流行病调查,临床体征检查及血清学凝集试验,计算血清阳性感染率。结果 10年平均阳性率为1.59%,较90年代以前明显下降,但90年代中期有所回升,地区间以凉山州流行尤为猛烈,青壮年和兽医等为主要受染对象,男女性别间被感染的机会基本相等。结论 由于畜间传染源未得到彻底净化,防制力度相对削弱,我省人畜间布病疫情有明显回升趋势,甚至有引起人畜布病暴发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鄞州区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典型的人畜共患疾病[1].其流行地域广泛受威胁人群数量多,是世界性的传染病.我区从80年代至90年代末开展的布病人间监测始终未发现阳性病例.近年来由于西北和北方疫区畜间布病的输入,我区从奶牛中发现了布病.于是我们在接触病牛的职业人群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人由于不同方式接触患病的牲畜或被其污染物而感染发病。道孚县自1983年从血清学和病原学证实为布病疫区以来,进行了大量的科学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为进一步掌握道孚县人畜间布病疫情动态,科学指导布病防治工作,按照国家和省上要求,在省、州有关部门的协助下,于2000-2003年与县畜牧部门一起进行了连续的布病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畜间以乡为单位,监测未接种菌苗或接种菌苗1年半以上的成年牦牛和藏系绵羊;人间以10岁以上从事放牛、饲养、畜产品…  相似文献   

5.
济南市长清区为山东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的严重疫区之一。自2 0世纪70年代起,长清区推行了以羊只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布病疫情得到逐步控制,从1985年起未再发现新发病人。1990年被确定为全国布病监测点之一,按照全国监测方案要求,连续进行布病监测。现对1996~2 0 0 2年的  相似文献   

6.
乌兰浩特市1998~2001年炭疽疫区监控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和掌握炭疽疫区疫情的消长规律和流行动态 ,及时预防和控制炭疽的发生和流行 ,对 1 998~ 2 0 0 1年两炭疽疫区监控结果进行全面分析评价。为今后控制人畜间炭疽发生流行提供科学依据。1 .监控内容及方法 :①对疫区病原学监控 ,重点对因炭疽造成的死畜埋葬地、畜尸污染的草地、井、田、屠剥病死畜的场所、病死畜的厩圈进行长期的监测。在该病流行季节前 ,对污染区的土壤、植被、水源等根据污染区面积范围定期采样 ,每 2个月采样 1次 ,每年不少于 6次 ,每次土壤分深浅各采样 1 0份做炭疽杆菌病原分离检验。②疫区畜间的监控 ,对疫区内…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1954年报告首例病人,人、畜间不断有疫情发生。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在山东省曾出现较大规模的流行;经卫生、畜牧等部门积极防治,人、畜间分别自1976年、1985年以来未再有布病疫情发生和病畜检出,布病疫情已基本控制。进入90年代以来,布病疫情在山东省呈逐年上升趋势,1994年达到高峰,疫区范围不断扩大,局部地区出现流行或爆发。现将1990~2000年布病流行病学特点及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 (以下简称布病 )是一种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据畜牧部门的资料提供 :荆门市畜间布病自70年代初开始发生 ,但 1982~ 1983年才正式通过实验确诊。 10多年来 ,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制措施 ,摸清了疫情范围 ,畜间采取了检疫、淘汰、人工授精 ,人间采取普查普治、免疫接种等相结合的方法 ,布病的防制取得了显著效果。1 概况荆门市位于鄂中偏西 ,属亚热带气候 ,雨量充沛 ,每年平均气温 15 .6℃~ 16.3℃ ,解放前无布病记载 ,70年代初开始从甘肃、兰州、黑龙江、河南、四川等省市布病疫区引进种畜(猪、牛、羊 ) ,随后集体养猪场…  相似文献   

9.
绥德县是陕西省布鲁氏菌病 (以下简称布病 )老疫区。1996年布病在我县爆发 ,当即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为了掌握布病爆发后的疫情动态 ,分析指导布病防治工作 ,1997年确定我县为省级布病监测点 ,2 0 0 0年又确定为市级布病监测点 ,现将 1996年~ 2 0 0 2年布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 以与羊及羊产品有密切接触的人群 110 0 7人为调查对象 ,1996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调查 ,1997年~1999年选择薛家河、义合、白家硷流行较严重的 3乡做为省级监测点。 2 0 0 0~ 2 0 0 2年选择张家砭、崔家湾、田庄 3乡为市级布病监…  相似文献   

10.
邹平县自 1996年出现新发布鲁氏菌病 (布病 )病人以来 ,连续 7年在疫区及其周围乡镇开展了人群中布病感染与发病情况监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96~ 2 0 0 2年每年春季 ,在布病老疫区邹平、青阳、好生、西董 4镇及周边的临池、韩店、明集、礼参 4镇 ,对与畜牧业关系密切的农民、放牧者、兽医、乳制品加工人员进行监测。1 2 方法 对监测对象采取静脉血 3ml,分离血清 ,做布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 (SAT) ,凝集价在 1∶10 0“ ”以上为阳性。对阳性者 ,详细询问接触史、预防接种史 ,结合临床表现确定是感染或患病。2 结果2 1 不同年…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布鲁菌病流行及防治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省自 5 0年代末经细菌学证实存在布鲁菌病 (简称布病 )以来 ,经过调查发现畜间布病在牧区及半农半牧区主要以羊种及牛种布病交替流行为主 ,犬种布病在农区散发存在 ,局部地区尚有零星的猪布病感染 ;人间布病主要在凉山、阿坝及甘孜自治州散发流行。现将流行及防治情况分析如下。1 流行情况1 1 布病疫区分布  196 0年以来 ,通过调查证实我省布病流行县 (市、区 )共计 48个 ,其中重度流行县 2 0个 ,中度流行县、区 13个 ,轻度流行县 15个 ,另据调查温江、青神、资阳等县市尚有犬种布病流行。1 2 布病疫情1 2 1 畜间疫情 农垦、卫生…  相似文献   

12.
温州市1995~2001年布鲁氏菌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系乳品重点生产基地,上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引入乳牛不断从病畜中发现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并波及人群,1986年经省布病防治中心及畜牧部门共同调查后确定我市瓯海区和瑞安市为布病疫区,经反复查治后于1994年通过省级考核,达到了布病控制区标准。由于近年来我国西、北部地区出现再次流行,而我市的皮革工业非常发达,生的牛羊皮毛多数是从西部和北部牧区购入,为了防止该病的再次传入和巩固我市布病防制成果,根据上级方案要求,我市从1995~2001年对布病历史疫区和非疫区继续进行全面系统及重点人群的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1月17日我市从事布鲁杆菌病(布病)防制工作的市(区)疾病控制和卫生防疫人员聚集在我中心会议室举行2004年布病监测工作会,到会成员来自市地办、12个市、县(区)疾病控制和卫生防疫站主管布病防制的站(科)长、专职防制人员,会上首先通报了2004年布病疫情和发病情况,2004年我市预测布病发病突改往年平静、无病例发生的态势,相继出现人、畜间爆发4起,根据布病疫情专报系统统计我市布病发病自1997年后连续7 a无病例发生记录,2004年统计截止11月底累计报告新发病例9例,发病率达0.13/10万,而我市布病监测工作自1989年通过陕西省卫生厅、农业厅组织的布病防治效果验收达基本控制区后开始,1990~2003年14年间仅报告7例,年平均发病率仅为0.007/10万,分别发生在1990年(2例),1991年(4例)和1996年(1例),结果表明2004年布病发病率是1990年~2003年平均发病率的18.57倍,提示病畜由周边地区侵入我市已成事实,形成咸阳、渭南、陕北等重点发病疫区逼近我市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对我市人畜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会上对现场监测工作经验和县(区)人畜间疫情爆发现场处理经过、程序、经验等进行了交流,最后并对我市布病防制现况,存在问题,防制对策进行了深层次的讨论,现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1-2008年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陕西省人间布病报告病例及布病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1-2008年人间布病发病率上升8倍,疫区面积扩大,感染人数众多。结论长期坚持高密度大范围畜间免疫,形成免疫屏障,控制畜间布病,降低人间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邹城市人、畜问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特征与流行趋势,为指导布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邹城市2011年疫情报告的12例布病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人、畜间感染情况调查等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邹城市1977—2005年布病连续29年无病例报告;2006—2010年布病发病疫情呈散发状态;2011年累计报告12例病人,年均发病率为1.037/10万,分布在全市5个镇(社区)7个村庄,其中凫山社区6例,北宿2例,钢山、千泉、峄山、香城各1例。重点人群监测54人,阳性4例,阳性率为7.4%;监测重点人群家庭羊只16只,未监测到阳性家畜,可疑暴露因素可能是暴露的皮肤黏膜与病畜接触感染。结论:邹城市1962年首发布病,之后疫情蔓延,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形成流行高峰,之后逐年下降,到1977年仅确诊2例;1977—2005年连续29年无病例报告,之后布病发病疫情呈散发状态;2011年布病疫情明显上升,疫情报告布病12例,疫区范围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淄博市人、畜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特征与流行趋势,为指导布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淄博市1954~2011年人间布病疫情报告资料和人、畜间感染情况调查、畜间主动免疫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淄博市1954~2011年有37年报告布病疫情,累计报告380例病人,年均发病率为0.2512/10万,分布在全市8个县(区)的56个乡镇、118个村,张店区30例(含高新区3例),分布在7个乡镇的12个村;淄川区157例,博山区22例,临淄区55例,周村区28例,桓台县48例,沂源县28例,高青县12例。1954~1988年仅14年有疫情,合计94例;1989~2011年每年均有疫情发生,合计283例,2011年发病数最多(45例)。1958~2011年累计检测140154只(头)牲畜,布病抗体阳性1162只(头),阳性率为0.83%;累计免疫接种羊只88.49万只(头),其中29年未开展免疫接种工作。[结论]淄博市布病疫情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逐年下降,70年代末至80年代有11年无病例报告,布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1989年以来疫情呈现上升趋势,病例数逐年增加,疫区范围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准确掌握布鲁氏菌病 (布病 )的疫情动态、人群感染规律与变化特点 ,及时发现现症病例 ,控制发病和流行 ,评价防制效果 ,按照“陕西省 2 0 0 0~ 2 0 0 2年布病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 ,西安市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 ,现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监测点 按照“陕西省 2 0 0 0~ 2 0 0 2年布病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和西安市流行特点 ,确定有布病流行史的高陵县为固定监测县 ,户县、闫良区为流动监测县。1 2 对象与方法 以密切接触牛、羊、畜产品的 7~6 0岁人群为监测对象。每年 5~ 6月采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布氏菌素 (…  相似文献   

18.
1990~1995年四川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报告薛梅,汪立茂,付清培,蒋和柱,李富忠,王晓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早在50年代末即在我省得到细菌学证实,主要在甘孜、阿坝自治州各县流行,省内盆地及周边山区部份县畜间也有存在,遍布48个疫区县。自70年...  相似文献   

19.
布鲁菌病(布病)是典型的人畜共患疾病[1],由于与职业关系密切又被列为职业病.全球有123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布病又是世界性的传染病.我区从80年代以来未发现布病病例.随着畜间布病的输入,我区首先从奶牛中发现了布病.为了解和控制我区布病对人群的感染侵袭,于2004年9月开展了布病高危人群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布鲁菌病 (简称布病 )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为落实福建省布病监测任务 ,了解武平县布病感染情况 ,于 2 0 0 2年 5~ 8月份完成了 8个乡镇部分布病职业人群的血清学监测 ,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先在各乡镇进行与布病有关职业人群的摸底调查 ,全县共调查到从事兽医、屠宰、饲养放牧、肉类加工等职业人员 10 80人 ,然后根据分层抽样方法抽取 8个乡镇 16 3人进行血清学监测。1 2 方法 抽取调查对象静脉血约 2ml,分离血清送福建省卫生防疫站进行试管凝集试验 (SAT)。SAT抗原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