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患病率最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且随着我国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血压患者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1]。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可显著增加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病风险,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此外,高血压患者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不仅与血压水平有关,还受  相似文献   

2.
魏江波  李涛 《黑龙江医药》2005,18(6):451-452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作为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的糖尿病和高血压逐年成上升趋势,由此而引发的心血管事件日益增多,特别是当两种病同时出现在一个患者身上时,危害就更大。有关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中44%的死亡与高血压相关,而高血压死亡者10%患者中有糖尿病。因此,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有效控制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城市白领人群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患病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前期"的概念于2003年美国JNC7中第1次提出,它是指收缩压在120~139 mm Hg和(或)舒张压在80~89 mm Hg,即指从正常血压到确诊高血压的过渡阶段.我国高血压联盟于2004年重新修订《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时,将"正常高值"定义为120~139/80~89 mm Hg[1],即等同于美国JNC提出的"高血压前期".研究表明,与正常血压相比,高血压前期的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高[2,3].积极治疗高血压前期的患者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4].但目前有关高血压前期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的资料、尤其是国人的资料较少,本文对石家庄市城市白领人群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的患病率情况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原发性高血压是全世界患病率最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能明显增加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1]。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及临床证实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不仅与血压水平有关,而且与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的幅度有关。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2]: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卒中等心血管事件好发于清晨醒后的数小时,这与清晨高血压的发生时间显著相关。所以,控制高血压患者清晨时段血压水平能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在心血管流行病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脉压的增大。本文将9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旨在探讨老年人脉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单纯收缩压高多见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大量的流行病学及多项研究证实,收缩压及脉压与发生心血管并发症有关。老年收缩压高比舒张压高更能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对单纯收缩压高的老年人更应该积极重视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结构的改变同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随着人们对心血管系统及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证实心血管重构是最基本的在病理生理方面的改变。心血管重构可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并发症,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一种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1-3]。如何抑制和逆转心血管重构对心血管系统乃至其它系统疾病对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的防治意义。本文就心血管重构的病理学特征、机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其的干预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梁惠红  饶邦复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152-2154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2005年提出了VHP新概念,即血管疾病(Vascular disease)、高血压(Hypertemion)和预防(Prevetion)的新概念。血管疾病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基础,心血管事件是指由血管疾病导致突发的致残、致死的临床情况.主要是心脑血管事件。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系统过程.高血压是最容易确定的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病因,是临床上反映血管疾病存在的信息。预防则是针对血管疾病和高血压所采取的对策。VHP这一新概念将血管疾病、高血压和预防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以全身血管床作为切点进行整体研究。根据VHP概念.美国高血压学会(ASH)对高血压进行新定义:  相似文献   

9.
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2/3患有高血压。老年高血压不仅发病率高,且为老年人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与中青年高血压比有更高的病死率和病残率。积极降压治疗可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病人脑卒中、心血管事件及老年痴呆的发生率和病死率。1老年高血压特点随着年龄增长,成年人每增加10岁高血压患病率约增高10%左右。高血压与脑卒中、心肌梗死、充血性心衰及肾功能损害等疾病有直接联系,而老年高血压病人引起心血管和肾脏疾病的危险性较中青年病人明显增加。老年高血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由于动脉壁弹性减退,顺应性降低,缓冲功能障碍,收缩压增…  相似文献   

10.
《中华高血压杂志》(CN11—5540/R,ISSN1673—7245)是国内目前唯一有关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诊疗防治科研的医学专业期刊。以交流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经验与科研,介绍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平均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复合体厚度(IMT)、最大IMT和颈动脉斑块率与冠脉事件的关系。方法收集7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无心血管合并症、心绞痛、心肌梗死、冠脉狭窄率大于75%4组,分别测平均IMT、最大IMT、颈动脉斑块率。结果高血压合并冠脉事件平均IMT比无心血管病病人明显增厚,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冠脉狭窄组最大IMT及颈动脉斑块率比无心血管合并症明显增厚及增高,无心血管合并症和心绞痛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动脉平均IMT、最大IMT和颈动脉斑块可以作为预测高血压患者冠脉事件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高血压杂志》(ISSN 1673-7245,CN 11-5540/R)系原《高血压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福建医科大学主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学术期刊,是国内目前唯一有关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诊疗防治科研的医学专业期刊.以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交流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经验与科研,介绍国内外最新动态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  相似文献   

13.
陈锋 《河北医药》2013,35(15):2372-2373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中老年慢性疾病。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常见的靶器官损害,也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左心室肥厚是除血压水平外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参考。我们在常规控制血压的基础上,辅助加用麝香保心丸,进一步改善左心室肥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我院治疗的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是全身性疾病,其靶器官损害的识别对于评估患者心血管风险、早期积极治疗有重要意义。微量白蛋白尿(MAU)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可靠指标,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1]。MAU与偶测血压相关性差,与动态血压联系紧密[2]。本文探讨MAU与动态血压相关参数的相关性,以更好地认识MAU的重要性,重视靶器官保护,达到积极平稳降压,从而更好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正>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原因,有效控制血压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可预防心血管事件。我院高血压门诊等医疗机构对晋中市高血压人群进行干预并实行微机管理,统计、处理病例资料,调查、分析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状况,可为高血压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房宝琪  辛丽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801-1802
冠心病作为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发病系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资料已证实,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年龄和性别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京,也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现将糖尿病对冠脉病变的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前,冠心病防治的主要措施是控制其发展和预防并发症,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或通过药物等手段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达到改善心肌血液供应的目的,从而减缓疾病进展、减少远期心血管事件。使患者更好地康复,降低复发事件危险和减少介入治疗的需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华高血压杂志》(CN11—5540/R,ISSN1673—7245)是国内目前唯一有关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诊疗防治科研的医学专业期刊。以交流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经验与科研,介绍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本刊被多家权威部门收录为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9.
《中华高血压杂志》(CN11—5540/R,ISSN1673—7245)是国内目前唯一有关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诊疗防治科研的医学专业期刊。以交流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经验与科研,介绍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本刊被多家权威部门收录为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20.
<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以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病为主,表现出脉压差大,其中靶器官损伤是临床常见的问题之一,其靶器官损伤与多种因素相关,已有研究表明,靶器官损伤与患者的脉压有关,脉压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大于收缩压或舒张压[1]。脉压指数(PPI)是临床易于获得评价动脉弹性功能的新指标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其严重程度显著相关[2]。与此同时,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患者左室肥厚(LVH),是心脏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