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甘露醇对脑出血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96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行微创清除术患者分为不用甘露醇组和用甘露醇组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 不用甘露醇组48例中,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29例(60.42%),中残、部分生活自理12例(25.00%).重残5例(10.42%),死亡2例(4.17%);用甘露醇组48例中,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24例(50.00%),中残、部分生活自理14例(29.17%),重残6例(12.50%),死亡4例(8.33%).手术1 d后复查头颅CT,不用甘露醇组血肿体积明显比用甘露醇组小,两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及血肿体积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不用甘露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应用甘露醇,而甘露醇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需谨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提高各种原因所致颅内出血引起的颅内血肿的救治率,减少颅内血肿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全组156例,依CT检查定位,采用YL-1型穿剌针穿刺置入血肿腔,并配合尿激酶和肝素等血肿液化技术,反复冲洗引流,清除颅内血肿。结果156例患者出院时按GOS评定,痊愈102例(65.4%),中残19例(12.2%),重残5例(3.2%),植物生存4例(2.6%),死亡12例(7.7%),本组良好率为77.6%,病死率为7.7%。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治疗颅内血肿首选治疗方法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3.
古美颖  王敬  吴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1950-1951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术后不同引流方法对术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颅内血肿微创术后进行血凝块引流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单纯应用血凝块液化剂(尿激酶加玻璃酸酶)液化血凝块引流而不行冲洗步骤,B组以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血肿后应用血凝块液化剂(同上)液化引流.结果 A组血肿清除率与B组相当,而A组再出血发生率(3.8%)明显低于B组(22.7%)(x2=4.594,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术后多数患者单纯使用液化剂就能很好引流血肿,且再出血风险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左懿  朱东辰  赵发娥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9):2884-2885
目的:评价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87例中、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微创治疗组)43例,B组(保守治疗组)44例,A组采用微创技术清除血肿,B组单纯行保守治疗,并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A组有效率62.5%及显效率40.5%均明显高于B组36.5%、20.5%(P<0.05),而A组病死率(25.6%)明显小于B组(54.5%)(P<0.01);(2)A组血肿吸收速度(15.1±3.4)天明显快于B组(35.3±5.2))天(P≤0.01);(3)治疗前、后15天A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单纯保守治疗效果好,且能明显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缩短血肿吸收时间,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总结经验,从而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即使用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YL-Ⅱ型1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并配合血肿腔内注射生化酶血肿液化技术清除颅内血肿。结果治疗86例,本组患者死亡率为12.8%。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其中42例恢复良好,20例中残,11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远期疗效(ADL)评定满意。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提高了患者存活率,适合在拥有CT的各级医院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80例中、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采用微创技术清除血肿;B组40例单纯行保守治疗,并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有效率(67.5%)及显效率(45.0%)均明显高于B组(37.5%,22.5%)(P<0.01),而A组病死率(20.0%)明显低于B组(40.0%)(P<0.05)。治疗前、治疗后15 d A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明显快于B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单纯保守治疗效果好,且能明显提高有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冯怡墨  程泽沛 《中国药业》2011,20(23):65-66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联用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将随机抽取2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成4组,分别予单独使用一般方法治疗(A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依达拉奉治疗(C组),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联用依迭拉奉治疗(D组).结果 治疗14 d后,患者死亡率大小依次为D组(18.18%)、B组(27.27%)、C组(34.55%)、A组(45.45%),且D组治疗1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明显高于其他3组.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联用依达拉奉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策  王玉祥  陈程 《淮海医药》2007,25(4):306-308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围手术期措施.方法 在ICU,对38例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在简易立体定向仪定位下对颅内血肿行抽吸、粉碎冲洗,术后残血行尿激酶液化引流.对于血肿破入脑室者同时行脑脊液净化治疗.围手术期所有病例以危重病医学理论脏器功能监测与支持,早期发现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结果 存活31例(81.6%),死亡7例(18.4%).存活者中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ADL1 3例,ADL2 12例,ADL3 10例,ADL4 5例,ADL5 1例.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测和综合治疗,可明显增进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璐  邱奇婵 《河北医药》2006,28(9):886-887
目的 探讨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01年8月至2005年11月,我科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262例颅内血肿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经过早期有效的康复护理指导,同时调动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积极配合.结果 对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康复护理的262例患者进行跟踪调查,治疗后的效果以格拉斯哥昏迷(GCS)分级统计:良好197例占75.19%,中残51例占19.46%,重残5例占1.91%,植物生存3例占1.15%,死亡6例占2.29%.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早期指导康复护理,是减少患者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引导颅内多靶点微创清除术治疗重度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基底节脑出血,出血量50~85mL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严格的纳入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多靶点穿刺组(微创组)和小骨窗开颅术组(对照组)。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临床疗效,血肿体积变化百分比,生存和病死率。结果微创组43例,对照组35例。术后两组血肿体积明显小于入院时基线值(P<0.001),而两组血肿体积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恢复良好率达72.09%,对照组恢复良好率40.0%,微创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对于重度脑出血,多靶点微创清除术能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的意识障碍,减少血肿体积,降低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王刚 《中国医药》2013,8(7):924-926
目的 探讨改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血脑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脑出血患者82例,根据病情及家属治疗意愿分为微创治疗组(31例)、小骨窗治疗组(30例)和保守治疗组(21例).保守治疗组给常规治疗,小骨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小骨窗开颅术,微创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改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检测治疗前后血脑屏障指数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的变化.随机抽取10例腹外疝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时留取脑脊液并抽静脉血,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血脑屏障指数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浓度无明显差别,而治疗后3、7d,微创治疗组血脑屏障指数及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小骨窗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d微创治疗组、小骨窗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血脑屏障指数分别为(0.0095 ±0.0008)、(0.0125 ±0.0011)、(0.0129±0.0009),髓鞘碱性蛋白浓度分别为(8.3±1.3)、(11.3±1.4)、(12.0±1.6) μg/L;治疗后7d微创治疗组、小骨窗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血脑屏障指数分别为(0.0066±0.0008)、(0.0098±0.0007)、(0.0103±0.0011),髓鞘碱性蛋白浓度分别为(2.2±0.7)、(5.2±0.7)、(5.4±0.6)μg/L,P<0.05].结论 改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以减轻脑出血后细胞毒性对血脑屏障的损伤,从而减轻继发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选用YL-I型直径3 mm的微创针对颅内血肿进行穿刺碎吸。结果 58例患者,出院52例,死亡6例。随访3个月至2年,正常及生活自理者(ADL I级+ADLⅡ级)63.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意识恢复快,治疗有效率高,病死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4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B组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的差异。结果与A组相比较,B组总有效率较低,病死率较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比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侧脑室与腰大池联合置管引流与单纯侧脑室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内铸型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本科2008年7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5例脑室内铸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 A组(治疗组)39例,行侧脑室与腰大池联合置管引流术;B组(对照组)36例,单纯行侧脑室置管引流术。两组术后均常规予尿激酶定时脑室灌注,血肿引流超过95%以上拔管,引流管留置7 d以上患者均予抗生素定时脑室冲洗预防感染。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患者有效率82.05%,血肿清除时间5~11 d,平均7.2 d;B组患者有效率69.44%,血肿清除时间6~14 d,平均10.8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颅内感染率、脑积水发生率A组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与腰大池联合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内铸型血肿效果优于单纯侧脑室置管引流,并可以减少颅内感染及脑积水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定向软通道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大骨瓣开颅术组(A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B组)、定向软通道吸引术组(C组)各30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情况、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死亡率。结果临床疗效比较,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优于A、B组(P<0.01),C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死亡率方面均优于A组、B组(P<0.05或P<0.01)。术后再出血情况各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定向软通道吸引术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去骨瓣开颅术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婴儿自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 对28例颅内自发性颅内血肿的婴儿患者选择采取开颅血肿清除、钻孔尿激酶灌注引流等外科治疗,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发病特点和外科手术疗效。结果 27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其中19例生长发育良好,无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4例偏瘫,2例弱智,1例脑瘫,倒例癫痫。1例死亡。结论 维生素K缺乏所致凝血酶原减低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及时手术治疗是降低本病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肾周血肿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将30例肾周血肿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B超引导穿刺引流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肾功能损害、血肿残留比例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B超引导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肾周血肿疗效确切,是治疗肾周血肿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