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考察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CI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的差异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合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心功能、自我效能、心理弹性、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和依从性。结果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2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均较干预前增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干预前减小,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医学应对调查问卷中面对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回避和屈服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优(P均<0.05)。观察组按时服药、定期运动、合理饮食和定期复查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可改善行PCI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和疾病应对方式,提高其心理弹性、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且患者具有较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量表维度评分、社会支持量表维度评分及心理弹性量表维度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量表维度评分、社会支持量表维度评分及心理弹性量表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出院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对于提高患者心理弹性具有重要意义,进而能更好地提高其临床治理效果,促进患者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门诊随访配合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3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门诊随访配合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随访配合健康教育可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1):1847-1848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提供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与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干预后自我效能感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相较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坚持健康行为,提升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干预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36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聚焦解决干预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和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结果观察组(CD-RISC)评分和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将聚焦解决干预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促进自我护理能力的养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增强自我效能联合强化健康教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理负担、药物依从性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并行PCI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出院1年内,两组均进行延续护理,对照组予以出院指导及健康宣教,观察组予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及强化健康宣教,采用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8条服药依从性量表及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心理负担情况、药物依从性及主观幸福感,并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与健康宣教,分析不同程度自我效能感联合健康宣教对患者的影响。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负担评分、服药总依从率、主观幸福感总评分、正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负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感与健康宣教对患者心理负担总评分、服药总依从率及主观幸福感评分、正性因子均呈正相关,与负性因子呈负相关,且不同程度的自我效能感与健康宣教相关性不同。结论:增强自我效能感并强化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心理负担,同时显著提高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提升患者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朱乾荣  张玉英 《全科护理》2023,(18):2521-2524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睡眠质量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1月在医院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病人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聚焦解决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睡眠质量量表(PSQ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变化。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病人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病人力量性、坚韧性、乐观性评分及CD-RISC总分和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我责任感评分及ESCA总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对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弹性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同时也明显提升了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基于链式管理模式的多学科联合健康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的55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本院2018年7月—2020年1月的55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链式管理模式的多学科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希望水平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GSE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HI量表P、I、T 3个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链式管理模式的多学科联合健康教育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与希望水平,改善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PCI)心理状态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在患者出院时(干预前)和出院后3个月(干预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并于干预后1,3个月采用自制的用药依从性量表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干预后1,3个月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高血压引发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高血压引发心力衰竭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行知信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6个月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 0. 05);且观察组各项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为高血压引发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其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的提高,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授权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1日~2021年7月31日收治的1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授权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心理弹性[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结果:干预后,两组自我效能、CD-RISC、MCM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取授权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可提高其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阶段心理干预结合亲情式关怀对肺癌化疗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以数字随机表法将86例肺癌化疗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分阶段心理干预结合亲情式关怀。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焦虑情况、希望水平及疾病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后,两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Herth希望量表(HH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积极面对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回避、屈服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心理干预结合亲情式关怀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感,缓解其焦虑情绪,还可帮助其改变对疾病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99-3901
探讨心理弹性干预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选择80例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常规健康教育、病情观察用药指导、饮食和运动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弹性护理干预(建立信任,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针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弹性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应激能力、家庭社会支持)。干预后对两组患者心理弹性及生存质量进行评测。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坚韧、自强、乐观维度评分和心理弹性总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坚韧、自强、乐观维度评分和心理弹性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总体健康维度、功能维度和症状维度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总体健康维度、功能维度和症状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弹性干预能够提高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状况,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借助一般问卷调查患者基础信息,采用CD-RISC量表评价其心理弹性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理弹性较差37例(43. 02%),心理弹性良好49例(56. 9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文化水平、居住地、医学应对方式为影响患者心理弹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心理弹性处于中等水平,其心理弹性受低自我效能、低文化水平、居住乡级地区、医学应对措施的影响,需据此实施护理干预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  相似文献   

15.
覃艳芳  马燕 《妇幼护理》2023,3(10):2487-2489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PCI 术后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0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50 例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不良情绪、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 3 月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 照组(P<0.05)。干预 3 月后,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 干预 3 月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 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缓解患 者不良情绪,改善生活质量评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化疗间歇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纳入化疗间歇期乳腺癌患者82例,以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基于此给予自我效能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社会支持[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Q)]、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自我形象[采用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问卷(BIBCQ)]及生存质量[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B)]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CD-RISC各维度评分及总分、SSQ各维度评分及总分、MCMQ中面对方式评分、FACT-B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两组MCMQ中回避及屈服的应对方式评分、BIBCQ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我效能干预能提高化疗间歇期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水平,利于患者获取更多社会支持资源,并选择积极应对方式面对疾病,提高患者自我形象感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弹性干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两组康复训练依从性[采用功能锻炼依从性问卷(EAQ)]、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生活质量[采用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心理弹性[采用Connor-Davidson弹性量表(CD-RISC)]、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变化,分析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康复效果[采用10 m步行时间(10MWT)、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差异。结果:干预1个月后,两组EAQ、GSES、SS-QOL、CD-RISC、MCMQ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升(P 0. 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10 MW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而BBS、MBI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心理弹性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并优化其康复效果,对患者预后回归正常生活有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伴支持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实施同伴支持护理,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总评分、心理弹性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伴支持护理能有效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适应性,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应用于辅助生殖技术对不孕患者不良情绪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所有患者的干预时间为3个月。所有研究对象选自我院中医治的不孕患者,60例患者的选例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按照随机3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予以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SF-36评分、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干预期间治疗依从性。结果 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干预后较干预前比,均减低,对照组患者较观察组相比更高,自我效能评分、SF-36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则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干预期间,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依从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均P<0.05)。结论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应用于辅助生殖技术对不孕患者的不良情绪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减少作用,同时还可对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治疗依从性进行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5):823-824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关爱护理对宫颈癌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0例宫颈癌患者,按照盲抽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团队心理关爱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心理因素。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应对方式评分均较护理前高,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采用团体心理关爱护理后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缓解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