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消化道肿瘤根治术的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术中数据登记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相关资料,对影响术中低体温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60例(占32.0%)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低体温组),340例(占68.0%)患者未发生术中低体温(非低温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低体温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时间、肿瘤类型、手术方式及术前体温与非低体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BMI 22 kg/m~2以及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是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较高,年龄、BMI以及手术方式是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裂开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1 151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阴道残端裂开的高危因素。结果 术后发生阴道残端裂开8例,发生率为0.70%,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血红蛋白值、阴道残端缝合方式及术后首次性生活时间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裂开相关(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前血红蛋白值 < 90 g/L和术后首次性生活时间距离手术 < 3个月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裂开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术前纠正血红蛋白 ≥ 90 g/L和术后首次性生活时间距离手术 ≥ 3个月可以减少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裂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精准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效果。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焦虑状态量表(SAI)对12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焦虑状态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焦虑影响因素。针对焦虑患者实施精准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12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焦虑状态得分为(52.46±7.99)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SAI评分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情况、家庭人均年收入、医保类型、疾病类型、自觉症状、生育需求和子宫切除术接受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疾病类型、生育需求是影响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焦虑状态的重要因素(P0.05)。观察组干预后SAI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疾病类型和生育需求是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焦虑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以上因素进行精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状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苏醒室入室患者低体温发生的围术期特征,以期为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某院实施胸腔镜肺叶手术患者(n=200)的临床资料,以发生苏醒室入室低体温的85例患者为病例组,未发生的11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麻醉类型、麻醉时长、入室核心体温、准备时间、入苏醒室时间、手术结束至入苏醒室时间等项目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中班入苏醒室、复合麻醉、麻醉时长、准备时间、手术结束至苏醒室时间是手术患者发生苏醒室低体温的危险因素;BMI、入室核心体温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病例组患者苏醒室停留时间、住院天数、尿量及凝血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护理人员应评估围术期患者年龄、入苏醒室时间、麻醉类型、麻醉时长、准备时间、BMI、核心体温、手术结束至苏醒室时间,积极预防苏醒室低体温的发生,同时关注苏醒室低体温给患者造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影响经腹肝癌切除术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就因素拟定防护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96例择期经腹肝癌切除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经腹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接受调查患者中有39例发生低体温,占比40. 63%,与未发生低体温患者相比,术中补液量、失血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为影响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单因素,而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麻醉时间≥3 h、术中补液量> 1500 ml及失血量为造成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腹肝癌切除术患者麻醉时间、补液量及失血量为影响术中低体温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加强体温监测、全方面保温等形式控制低体温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治疗病人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病人术中护理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入手术室时焦虑及心率、血压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术中体温、术后低体温及寒战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围术期的心理焦虑状态评分(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中护理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病人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全子宫切除术前患者焦虑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前患者焦虑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制焦虑影响因素调查表,对80例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前调查.结果:本组SAS评分为(32.79±8.29)分,高于常模值(29.78±10.07)分(P<0.05),提示患者术前存在焦虑状态,SAS评分与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疾病相关知识呈负相关,与担心术后性生活、术后疼痛、手术费用、女性特征改变呈正相关.结论: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存在焦虑心理,并与多种因素相关,护理人员应给予针对性护理,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中体温变化的特点,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对6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进行术中体温监测,比较≥50岁年龄组患者和<50岁年龄组患者术中体温变化规律.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室至入室后90 min体温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入室后120 min至术后2 h两组患者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年龄组患者体温明显低于<50岁年龄组.结论 对年龄较大手术患者应采取针对性保温措施,防止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减轻低温对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120例于我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发生低体温60例,比较患者术前及术中40 min、80 min、120 min及以术后的体温变化,并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寒颤发生情况和术中护理满意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失血量≥300 ml、术中补液量≥200 ml及发生寒颤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结论针对术中低体温发生因素,加强术中体温干预,降低低体温的发生率,保障患者术中术后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术中低体温对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全身麻醉腹腔镜择期手术的患者330例,术中持续监测患者的鼻咽部温度,以36℃为分界值,分为低体温组和正常体温组。分析2组患者手术情况,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对患者术前1d和术后1d的认知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2组全身麻醉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进入腹腔内二氧化碳量、术中输血量、术中冲洗液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温组患者认知功能缺损发生率低于低体温组(P<0.05);术后1 d正常体温组患者认知功能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低体温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与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进入腹腔内二氧化碳量、术中输血量、术中冲洗液量有关,术中发生低体温可损害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子宫切除术式患者术前焦虑情况。方法选取在本院妇科行全子宫切术患者80例,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患者在明确手术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评估。同时发放问卷调查手术担心因素。结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评分〉45分,分数为39.86±8.375,发生率75%;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2例患者评分〉45分,分数为36.53±8.626,发生率为5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比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更容易发生焦虑,临床应加强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始室温控制对卵巢癌开腹手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3-5月在我院行开腹手术的卵巢癌患者40例设为A组,入室前、后30 min保持手术间温度恒定22℃;2020年6-8月在我院行开腹手术的卵巢癌患者40例设为B组,入室前、后30 min保持手术间温度恒定24℃;2020年9-11月在我院行开腹手术的卵巢癌患者40例设为C组,入室前、后30 min保持手术间温度恒定26℃,术中均给予综合保温措施。比较3组患者术中体温变化、低体温发生率、出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长及术后复苏时长等指标。结果术前初始室温水平较高的组别整体上表现出体温变化趋势稳定,体温下降幅度小,开始麻醉时、麻醉后30 min、手术60 min、手术120 min和离开手术间时的体温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术前初始室温水平较高的组别术中发生低体温时间延迟(F=10.676,P0.001)、低体温和术后寒战发生率低(χ~2=6.664,P=0.036;χ~2=7.516,P=0.023)、复苏时长短(F=4.242,P=0.019);3组患者出血量、输液量和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维持较高水平的初始室温,能够有效延迟并减少卵巢癌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降低其术后复苏时长和寒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肿瘤病人腔镜手术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记录2018年3月实施腔镜手术的100例肿瘤病人术中鼻咽部温度情况,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低体温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00例肿瘤腔镜手术病人中有64例发生术中低体温;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低体温病人与未发生低体温组病人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和手术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向前回归分析显示,病人BMI和手术部位是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肿瘤病人腔镜手术术中低体温发生率高,多种原因可以引起术中低体温,手术室护士应加强围术期管理措施,术前、术中、术后采取主动被动综合措施以维持手术病人正常体温。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轻中度贫血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在某医院手术室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轻中度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96例轻中度贫血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中有41例(8.27%)发生了医院感染,手术切口、泌尿系统和阴道及盆腔是轻中度贫血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医院感染好发的部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中度贫血、术中失血量≥200 mL及术前低蛋白血症是导致轻中度贫血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围术期输血是避免轻中度贫血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 轻中度贫血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其与多种因素有关,围术期输血可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病人术中体温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56例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病人,监测病人术中体温变化,分析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结果]256例病人术中发生低体温78例,低体温发生率为30.5%,入室体温、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术前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术中大量输血及合并其他器官损伤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长及大量输血是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脑损伤病人长时间手术过程容易发生低体温,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低体温防护,减少低体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腰麻微创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其术中采取保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川南某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7—12月泌尿外科腰麻微创手术患者227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运用焦虑自评量表对其进行术前心理评估,术中监测患者体温的变化情况,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进行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227例泌尿外科腰麻微创手术患者发生低体温92例,低体温发生率为4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每周运动次数、心理因素、手术时间、输液量、灌注量(输尿管管腔、输尿管肾盂内、膀胱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因素、手术时间、灌注量(输尿管管腔、输尿管肾盂内、膀胱内)是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泌尿外科腰麻微创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较高,心理因素、手术时间、灌注量是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焦虑的患者术前访视应做好心理疏导,对长时间手术患者应采取综合保暖措施防护低体温,提前在恒温箱对灌注液进行预热,从而降低低体温的发生率,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与开腹手术比较,探讨腹腔镜下复杂性全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59例需行复杂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其中大子宫87例、宫颈肌瘤8例、阔韧带肌瘤13例、子宫病变合并严重盆腔炎性粘连33例、子宫病变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2组:腹腔镜组81例采用腹腔镜下复杂性全子宫切除术,开腹组78例采用经腹复杂性全子宫切除术。比较2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48h体温、术后镇痛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腹部切口非甲级愈合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除1例因子宫内膜移位致广泛致密粘连中转开腹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48h体温、术后镇痛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腹部切口非甲级愈合率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2组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复杂性全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有突出优势的术式,但与术者的手术技巧及手术器械密切相关。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张清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1):1080-1081
目的通过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含量的变化,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特殊因素是否会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增加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性。方法选择行剖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9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9例,分别于术前及手术结束时抽取静脉血,通过ELISA测定血清中eNOS的含量并进行比较,观察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对eNOS的影响。结果 (1)开腹组和腔镜组术后eNOS的含量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开腹组及腔镜组手术前后eNOS含量的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手术相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并未明显损伤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未导致eNOS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音乐放松疗法联合物理干预措施保温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体温、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将于某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85例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其中甲组共有42例,实施常规棉被覆盖保温并通过语言、抚摸等手段予以安慰;乙组共有43例,在围术期实施音乐放松疗法及物理干预措施保温毯进行保温及安慰。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开始、手术30 min、手术结束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体温变化,并记录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寒战发生率,观察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及手术时间。结果在手术30 min、手术结束时乙组患者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低于甲组,体温水平高于甲组(P<0.05);乙组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术后寒战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低于甲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输液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放松疗法联合物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寒战具有预防作用,并可抑制心率、血压的上升,稳定体温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就诊于该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83例,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麻醉和手术相关资料,分析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结果 383例患者中,119例术中体温低于36℃,低体温发生率为31.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低体温相关的因素包括:(1)术前因素:年龄≥45岁;(2)麻醉因素: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和麻醉时间;(3)手术因素:CO2注入量、术中冲洗量、静脉总入量、液体总出量和手术室时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冲洗量(O^R=1.746,95%CI:1.079~2.826,P=0.023)、静脉总入量(O^R=2.554,95%CI:1.366~4.773,P=0.003)和手术室时间(O^R=2.058,95%CI:1.107~3.823,P=0.022)为妇科腹腔镜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为31.1%。与术中低体温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冲洗量、静脉总入量和手术室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