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用药护理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需要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作为对象,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联合用药护理,记录两组肛门排气、术后下床、住院时间、输液总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术后下床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胆漏、切口感染、皮下气肿及胆囊残株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联合用药护理用于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中优于传统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和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8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出血、胆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除脐部外,腹部无手术瘢痕。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无瘢痕的优点,护理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临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经脐及白线隐瘢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胆囊息肉与结石患者98例随机平分为2组,观察组行改良经脐及白线隐瘢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行经脐三通道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2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疼痛VAS评分与切口满意度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组血清各项指标均明显上升(P均0.05),观察组CRP、ALT与AST上升程度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改良经脐及白线隐瘢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常规腹腔镜手术更为简单,术后瘢痕更为隐蔽,创伤更小,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总结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对2009年~2011年间我院60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具体手术步骤、手术配合和护理总结。结果:4例中转为3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余全部顺利完成,无手术和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较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下简称LC)具有创伤更小,脐孔部位更便于隐藏手术瘢痕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良好的护理配合更有助于保证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联合自制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LESS)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间柳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60例妇科良性肿瘤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经脐单孔腹腔镜(单孔组)和多孔腹腔镜(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ERA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VAS评分。结果单孔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单孔组术后4h及8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单孔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RAS联合自制经脐LESS可减少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住院费用,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脐入路腹腔镜行胆囊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番禺区钟村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具有择期行胆囊摘除术指征患者50例,按照手术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观察组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对照组行传统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术后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及发生胆漏、胆道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较对照组好;对照组不良发应总发生率为52.0%,观察组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式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江西省万载县人民医院外二科治疗的60例胆石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单孔腹腔镜,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止痛药物使用率、切口满意率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术后6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感染、胆漏、胆道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更为微创,技术难度大大降低,外观满意率高,术后疼痛更轻,有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术期护理技巧。方法:总结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共38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护理体会以及手术配合要点。结果:本组38例均顺利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过围术期加强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患者于术后12~24h下床活动,胃肠功能恢复好,无术后出血、胆漏等并发症,3~5d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娴熟的手术操作技术、完好的腹腔镜设备、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胆结石取石术患者43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观察组21例进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对照组22采用小切口胆囊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出血量较少,止痛药应用率低,并发症少,可较早进行活动.结论:单孔腹腔镜手术进行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较好,患者较为容易接受,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8月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2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指数(BMI)、手术医师级别、术中出血量、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甲亢)等因素并进行统计研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出现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确定。结果:患者中有1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7%;采用单因素分析显示,身高、BMI、手术医师级别、基础疾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治疗后并发症产生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手术时间与基础疾病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患者的手术时间、基础病情是其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对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治疗效果,对预后起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在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接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的患者11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术后引流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补液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可有效的进行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治疗,且较之全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和补液量均更少,手术操作简便,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在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2月到2015年12月在我科进行诊治的膀胱癌患者6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都给予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加输尿管腹壁造口术,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生理职能、活力、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等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3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投诉率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与医生满意度评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经脐单孔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患者护理质量,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带线缝针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三孔法、四孔法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观察组采用带线缝针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剂使用率、切口感染率及术后腹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切口美观满意度为90%,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带线缝针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的手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镜联合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处理直径大于5mm的胆囊管的操作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3例应用5mm镜头辅助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资料,术中利用5mm镜头作为视野镜,普通腔镜的10mm施夹器械通过10mm Troca通道处理直径大于5mm的胆囊管,以改进stryker-康基单孔器械包系统仅有一个10mm Troca通道的缺陷。结果:33例手术均视野良好,器械操作相互无影响,无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3.5分钟(30~60分钟),无胆漏、出血、腹腔包裹性积液和脐疝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5mm镜头辅助进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处理胆囊管直径大于5mm病人安全、可靠,可以改进stryker-康基单孔器械包系统仅有一个10mm Troca通道的缺陷,简化手术操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探讨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的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经临床筛选的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需行胆囊切除的患者10例,其中3例胆囊息肉、7例胆囊结石患者。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地在单孔腹腔镜下施行了胆囊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100min,术中出血量10mL左右,术后住院3~5d,未发现并发症。结论:经过临床选择的病例,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更具微创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方法:48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观察组腹腔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效果佳,而且也安全,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胆囊炎患者84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胆囊切除术,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和对照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各43例,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并发症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在胆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4例胆结石患者,按照数字抽取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症状消失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患者可及时恢复,并发症少等优势,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术对比优点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期间酉阳县人民医院接受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其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均痊愈后出院,观察组中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疾病进行治疗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