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动物试验、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均已确立盐是高血压重要的环境因素;限盐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压,还能减少心脑血管发病风险。2006年WHO关于"法国巴黎论坛和技术报告"明确指出:"已有的科学证据足以证明在整个人群通过各种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减少钠的摄入是正确的",并且建议盐(氯化钠)的每日摄入量应限于5g(或2g钠)作为人群营养摄入的目标。国内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电脑模型提示,即使摄盐中度减少,也能明显减少全国的冠心病死亡数。减少盐摄入可以降低血压。专家们建议,每天减钠2 400 mg(约6 g或一茶匙盐),高血压者减至≤1 500 mg(约3.7 g盐)。但美国男子平均摄盐10 g/d,妇女平均7 g/d。有些摄盐是进膳时洒在食物上的盐,有3/4来自半成品或成品中的盐。要限盐,需小心地阅读各种食物的标签上盐的含  相似文献   

3.
正临床证实,过多摄入食盐,会增加罹患高血压和胃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少于6克(1克盐=400毫克钠)。以下6大食品含有较多的隐形盐分,大家在摄入时应多加留意。调味品豆瓣酱、辣椒酱、酱油、椒盐、虾酱、鱼露、腐乳、味精、鸡精等调味品都含有高盐分,在烹饪中应注意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降低饮食钠盐能否防治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 ,人们都非常关注钠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关系 ,这一关系是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不断争议的问题之一 ,尤其是钠盐摄入与大众健康问题 (如高血压、肿瘤、骨质疏松症 )的关系[1~ 3 ] 。血压正常人群适度减少食盐摄入及高血压患者采用低盐饮食已是不争之议 ,而当前争议之  相似文献   

5.
大量研究表明,钠盐摄入过多、钾摄入不足、钾/钠摄入比偏低是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期发布的《限盐管理控制高血压中国专家指导意见》,全面而详尽地介绍了钠盐与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风险的关系;提出了限盐存在的问题、限盐降压效应的个体差异、限盐与其他营养成分的均衡及限盐的J形曲线问题;最后对钠盐摄入量的检测与评价、限盐管理的目标和策略进行了推荐。此共识对于推动中国人群,特别是盐敏感性高血压人群减少钠盐摄入,控制血压和防治心脑血管病风险具有积极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高血压患者盐摄入量及与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流行病学横断面筛查研究。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通过测定24 h尿钠水平评估盐摄入量,分为低盐、中盐和高盐摄入3组,分析不同盐摄入量患者血压的控制情况。结果共入选高血压患者2 241例,其中三级医院1 544例,社区医院697例。年龄(59.5±13.8)岁,血压(141.1±18.5)/(84.6±12.7)mm Hg,平均24 h尿钠水平163.9(95%CI 160.3~167.4)mmol,相当于氯化钠9.59(95%CI 9.38~9.79)g/d。社区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盐摄入量更高,高盐摄入的患者男性比例更大,年龄较低。共96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高盐摄入患者24 h、白天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低盐和中盐摄入人群。中盐摄入人群舒张压高于低盐摄入人群。结论北京市高血压患者盐摄入量远远超标,高盐摄入患者血压控制不佳。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全球心血管疾病的负担,极其需要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有效干预措施。减少盐的摄入量已经成为首选的目标,许多指南推荐的钠摄入量为2.3克/天或更低。这些指南的阈值主要是基于大量临床试验报告食盐摄入少比摄入中等量的人群血压低。然而,至今仍没有大规模的随机试验确定低钠盐摄入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钠摄入量和心血管事件之间相关性的结果一直是不一致的,最近一些研究报告显示低钠盐的摄入(在目前指南推荐的范围内)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增加相关。在最大型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钠的摄入量与心血管死亡事件及心衰之间存在一种J形相关。尽管在这方面有大量的研究,但对这些数据有不同的解释,一些人则主张重新评估目前的指南推荐。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钠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存在不同诠释的潜在原因。类似于其他领域在预防方面的情形,争议很可能仍然得不到解决,直到大型权威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开展以确定低钠摄入(与中等量钠盐的摄入相比)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世界卫生组织(WHO)1月31日发布一份新的食盐摄取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钠元素摄取量应低于2000毫克,即相当于食盐摄取量不超过5克.该组织同时建议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多吃富含钾元素的食物.专家称,这是因为若摄入过多钠元素,而钾元素摄入量不足,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而高血压则是引发心脏疾病和中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福建沿海地区钠盐及钾盐摄入量情况,分析钠盐及钾盐摄入量和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对随机整群抽样所得的福建沿海地区的2456人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对象均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检测尿钠、尿钾、尿肌酐、血脂,由尿钠/肌酐及尿钾/肌酐估算钠盐与钾盐摄入量。按是否患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n=951)和非高血压组(n=1505);按钠、钾摄入量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偏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钠盐、钾盐摄入量和血压的相关性。结果调查地区平均钠盐摄入量(11.0±2.7)g/d,钾盐摄入量(3.0±0.7)g/d。高血压人群的钠盐摄入量高于非高血压人群[(11.6±3.0)比(10.5±2.4)g/d,P0.01]。随钠盐摄入量的增加,高血压患病比例、体质量指数(BMI)逐渐增加(趋势P0.01)。钠盐摄入量与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分别r=0.188,0.189,均P0.01),钾盐摄入量和收缩压、舒张压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低钠组、中高钠组、高钠组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是低钠组的1.05倍(95%CI 0.79~1.40),1.47倍(95%CI 1.11~1.95)和2.16倍(95%CI1.60~2.92),年龄、BMI是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福建沿海地区钠盐摄入量较WHO推荐膳食钠摄入量高,钠盐摄入量增加是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控制钠盐摄入量和体质量有助于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吉林省城乡657例5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患病情况及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方法运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及称重法对吉林省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膳食调查,比较城乡间高血压患者宏量营养素、部分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膳食营养素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吉林省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6.64%。城乡间女性患病率均大于男性,且高血压患者在50~60岁较多发,体质指数(BMI)为(27.44±2.70)kg/m2,23.9 kg/m2者占67.33%。城乡间大多数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老年人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的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分别为1 818.14 k Cal、53.66 g、57.41 g、273.15 g及11.22 g;钙、磷、钾、钠、镁、铁、锌、铜及锰等主要矿物质的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分别为313.80 mg、814.36 mg、4 148.11 mg、1 674.18 mg、269.49 mg、18.12 mg、9.21 mg、32.38 mg、1.84 mg及5.13 mg,钠摄入过高,膳食钾和钙摄入量低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Vit A、Vit E、Vit B1、Vit B2、Vit C的摄入量分别为347.13 ugRE、37.28 mgα-TE、0.78 mg、0.70 mg、84.53 mg每标准人日,其中Vit E明显高于其适宜摄入量(AI)。结论吉林省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存在膳食营养素摄入不平衡现象,应加大力度宣传老年人适宜能量、低脂肪、低钠的健康膳食模式,以预防中老年人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汪全根 《心脏杂志》2002,14(6):559-559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 ,药物是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其它的辅助治疗也不可轻视。高血压患者应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1 饮食方面 :应以清淡、易消化食品为主。做到 :1低盐。每天摄入 2 0 g以上的人群约有 30 %患高血压。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如一期高血压 )每天限制数克食盐 ,就能收到降压效果。为此 ,凡是高血压患者每日进盐量应限于 10 g以下。2多进含钾食物。据日本研究资料 ,尿中钠 /钾比值呈正比关系 ,高血压患者在限钠同时需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豆类、牛奶等。3低脂肪饮食。饮食宜清淡、忌油腻 ,多吃蔬菜 ,进食植物油脂 ,少食动物类…  相似文献   

12.
<正>研究表明:我国超过一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发病与食盐的摄入量有关[1]。当盐摄入量增加时血压升高,而当盐的摄入减少后,升高的血压会下降,这种高血压称为盐敏感性高血压[2]。1 盐敏感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由于肾脏是调节水钠平衡的重要器官,肾脏功能障碍最早进入了盐敏感性高血压研究者的视野。尽管有多种原因可以导致高血压,但肾脏对水钠排泄异常是形成任何一类高血压的关键。肾脏压力-排钠功能曲线的变化在高血压的众多发病机制处于一个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3.
尽管目前药物治疗和器械监护不断完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仍面临着较高的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生活方式的改善在心衰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各阶段心衰患者,指南均推荐合理的饮食结构,其中液体管理对于减少患者症状发作和住院率有重要作用,而钠盐摄入过多会加重水钠潴留从而加重心衰发作。基于此,指南通常建议心衰患者减少每日钠盐摄入。由于目前关于心衰患者钠盐摄入的研究众说纷纭,尚缺乏统一标准及循证医学证据。因此有必要重塑心衰患者钠盐限制治疗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4.
正喜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北京100044)国内外诸多研究均已证实,高钠盐摄入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学者也已完成了一系列流行病学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提示钠盐摄入过多是我国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国际有关减盐降压的荟萃分析显示,限盐对高血压患者、正常血压者的血压均有效,血压越高降压作用越明显。我国一系列的限盐试验也证实,在膳食高钠的人群中,限盐  相似文献   

15.
钠摄入过多和钾摄入过少均与人群血压升高及高血压密切相关.其因果关系不仅得到众多动物实验和人群观察性研究的证据,也被严格设计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所证实 [1].鉴于人群血压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和总死亡之间早已存在的大量因果关联证据,WHO在2007年已将减盐(减少钠摄入)列为预防慢性病的最佳措施之一 [2],并号召成员国在20...  相似文献   

16.
血压的盐敏感性及盐敏感性高血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但人群内个体间对盐负荷或限盐却呈现不同的血压反应 ,存在盐敏感性问题。 1 960年 Dahl建立了盐敏感性高血压遗传性大鼠 ,嗣后 Kawasaki( 1 978)和Luft( 1 979)先后依据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个体对饮食高盐摄入的血压反应提出了“血压的盐敏感性”概念。盐敏感性可定义为相对高盐摄入所引起的血压升高。1 钠摄入量与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  单一人群横断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当钠摄入低的时侯 ,人群的平均血压也低 ,血压随年龄的增长幅度小 ;几乎在绝大多数盐摄入量高的人群 ,人群的平均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是由环境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而钠盐摄入过多是影响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研究发现钠盐摄入量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但是钠盐摄入量却与心血管风险之间呈"J"型曲线关系,而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深入阐述钠盐摄入与血压和心血管风险的关系将有利于指导合理用盐实践。现从钠盐摄入对高血压和心血管风险的影响、参与高血压形成的机制、合理的钠盐摄入量以及目前在高血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膳食钠的摄入量是以绝对量(mg/d)表示而不是以钠密度(mg/kcal)表示的。研究者旨在确定钠摄入量与血压关系的强弱是否随着能量摄入量而变化。终止高血压膳食研究(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钠试验是比较2种膳食(DASH和对照)和3种钠密度水平的随机膳食摄入试验。正常高值血压或1级高血压参与者以随机顺序摄入两种膳  相似文献   

19.
尽管有报道称摄入的钠盐太少可能有害,但哈佛专家认为:少盐更好。不要听到什么就信什么,特别是关于不用再担心钠摄入量的消息,钠是构成盐的一部分,摄入太多并不好。去年春天,很多媒体报道的新闻好得令人难以置信,称盐对心脏的影响并不是那么糟糕,钠摄入量降得太低反而有害。这些新闻故事源自医学研究所(IOM)委员会的一则报道。该工作小组致力于调查将钠摄入减至美国心脏协会的极低推荐量是否真的有更好的健康疗效。将钠摄入量减至每天低于1500mg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时点尿估算法调查体检人群中钠盐摄入量的情况,探讨钠盐摄入量与在外就餐频率及常见慢性病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我院健康管理科参加年度健康体检并完成钠盐摄入量检查者。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钠盐摄入量在不同外出就餐频率组间的变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 242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45.83±11.67)岁,男性10 129例(55.52%),平均钠盐摄入量为(8.39±1.84) g/d。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人群钠盐摄入量高于非高血压和非血脂异常人群(均P0.05),但糖尿病人群与非糖尿病人群钠盐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平均每周在外就餐次数1次、2~3次、4~5次和5次者钠盐摄入量分别为(8.37±1.84) g/d、(8.49±1.84) g/d、(8.51±1.86) g/d以及(8.53±1.68) g/d(P=0.002)。校正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等因素后,在外就餐频率高的人群钠盐摄入量较在外就餐频率低的人多。结论:体检人群平均钠盐摄入量远高于国家建议标准。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患者钠盐摄入量高于正常人群。在外就餐频率是影响体检人群钠盐摄入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