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1月~2005年10月,我们为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 I)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56~74岁,平均68.5岁。胸痛或胸闷发作6h内入院,心电图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AM I),其中下壁3例,前壁3例,  相似文献   

2.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 ial infarction,AM I)的溶栓再灌注治疗是目前在无条件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公认的疗效显著而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临床常用尿激酶(UK)、重组链激酶(r-S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3种溶栓药物。基层医院常因经济条件限制主要以UK治疗为主,本文重点分析该药治疗AM I的疗效和安全性。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99年5月~2004年11月收住院经心电图及心肌酶等确诊为AM I并接受溶栓治疗的59例,其中男41例,女18例;年龄35~70岁,平均(55·4±6·4)岁。既往有高血压病24例,糖尿病15例,有吸烟…  相似文献   

3.
徐颖红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1):1045-1046
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对85例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应用尿激酶行静脉溶栓治疗,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71例,女14例,36~72岁,平均59岁。梗死部位包括前壁、下壁、下壁 右室、下壁 正后壁、前间壁。均符合世界心脏病协会和WHO关于AM I的  相似文献   

4.
胡顺菊  陈淑香  宋霞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4):2474-2475
2005年1月~2006年2月,我们对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h内急诊行PTCA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1例患者,均于发病6h内急诊行PT-CA,男16例,女5例,42~76岁,平均61岁。前壁和/或广泛前壁AM I 10例,下壁和/右室AM I 5例,广泛前壁 下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心绞痛是中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5例,并与复方丹参片进行疗效比较。1临床资料2004年4月至2006年3月70例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4±10岁,病程6个月至12年,平均4.4±1.3年。稳定劳累型心绞痛1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9例,混合型心绞痛10例;伴发性高血压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4例,房颤动4例,室性期前收缩6例,心脏扩大6例;心功能Ⅰ级18例,Ⅱ级10例,Ⅱ~Ⅲ级5例,Ⅲ级2例。对照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5±11岁;病程3个月至12年…  相似文献   

6.
急性 Q波心肌梗死经溶栓治疗后出现 ST段再度抬高者 ,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值得临床重视。现就我科自 1998- 0 8~2 0 0 1- 0 5收治的急性 Q波心肌梗死 19例中 ,经溶栓治疗后出现ST段再度抬高 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6 2岁± 9岁 ,合并高血压者 4例 ,糖尿病 1例 ,吸烟史 5例 ,有冠心病家族史者 1例。 6例患者均行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证实为 Q波心肌梗死、梗死部位 :广泛前壁 4例 ,前间壁 2例 ,入院时心功能 Kiup 级 5例 , 级 1例。所有病例均无溶栓禁忌 ,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溶栓 ,发病至溶…  相似文献   

7.
对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科1998-05~2003-06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分为两组:溶栓治疗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65~85(平均73)岁,其中前壁20例,下壁20例,前壁 下壁7例;常规治疗组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龄65~81(平均72)岁,其中前壁22例,下壁20例,下壁 前壁1例。1.2治疗方法溶栓组:均具备溶栓条件,溶栓距发病时间1~8 h,平均5 h,按尿激酶(UK)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 m l,30m in内滴入,溶栓后测定凝血时间恢复到20~30 m in时静脉点滴肝素600~800万/h或皮下注射肝素钙7 500 U/12 h,3~5d…  相似文献   

8.
2005年1月~2006年10月,我们为49例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经积极护理配合,效果满意。现将术前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9例,男38例,女11例,30~78岁,平均63.4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18例,前壁9例,前间壁2例,下壁15例,高侧壁3例,下壁合并右室4例。均符合以下条件:①缺血性胸痛≥30m in,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ST段在2个或2个以上肢体导联抬高>0.1mV,或在相邻2个以上胸导联抬高>0.2mV;③肌钙蛋白T≥0.1μg/L;④胸痛发作至入院时间均<12h。1.2方法①制订术前急救护理流程。一旦…  相似文献   

9.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时间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自1998年1月至2005年7月采用国产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不同时间点,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患者,均在本院心内科住院治疗,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其诊断标准,溶栓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确定的标准[1]。根据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距AMI发病时间的早晚分为A、B、C三组。A组21例,AMI后≤6h内溶栓治疗,男17例,女4例,年龄(58.2±9.8)(40~75)岁,广泛前壁心梗8例,前间壁心梗7例,下壁心梗5例,右室心梗1例。B组17例,AMI后6~12…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应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治疗高龄患者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70~82岁,平均年龄(75.2±3.5)岁,体质量53~82 kg,平均(67.6±4.3) kg.术前合并高血压23例,高血脂4例,糖尿病12例,多发性脑梗死2例,肺气肿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术前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4例,陈旧心肌梗死3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且无法或难以行内科支架植入术,其中单支病变0例,双支病变7例,3支病变18例,4支病变5例,心脏彩超多普勒测定左室射血分数30~75分,平均(57.3±7.5)分.术前心功能Ⅰ级2例,Ⅱ级8例,Ⅲ级15例,Ⅳ级5例.  相似文献   

11.
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建庆  王晋平 《临床荟萃》2007,22(24):1791-1793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 mary osteoporosis,OP)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其发病率越来越高。近年来发现骨关节炎患者绝大多数同时存在骨质疏松症,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我们采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70例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住院OA合并OP患者70例,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50~70岁,平均(60.8±4.2)岁。病程5~8年,平均(6.5±0.7)年。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 I),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0例,男52例,女28例,33~73岁,均于胸痛发作6h内入院,经心电图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前侧壁心肌梗死23例,下壁心肌梗死28例,前壁心肌梗死29例。合并Ⅲ°房室传导阻滞2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6例,急性左心衰3例,心源性休克2例。冠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38例,双支病变32例,多支病变10例,均在入院60m in内急诊行PC。I2术后护理2.1 ICU监护术后常规进入ICU监护24~48h,持续吸氧。监测心电、血压、脉搏、呼吸、A…  相似文献   

13.
为了缩短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就诊至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尽可能地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提高AMI的存活率,2003年1月—2006年1月我院急诊室对22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由于护理配合对溶栓治疗至关重要,故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48岁~70岁,平均56岁。22例病人均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史,胸痛持续时间>30min,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体导联≥0.1mV)。发病至就诊时间均<6h。梗死部位:前间壁4例,前壁4…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对28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22例,女6例,平均65.2±1.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5~6.2h;均为急性前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其中KillipⅡ-Ⅲ级24例,Ⅳ级4例;5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同时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2方法术前口服噻氯匹定250mg、巴米尔300mg。对KillipⅢ级患者予硝普钠、利尿剂,酌情应用吗啡,若血压下降同时给予多巴胺,收缩压升至12kPa以上时送入导管室。以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  相似文献   

15.
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是近几年来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一大进展。早期应用溶栓疗法能使闭塞的脑血管再通,尽早恢复脑血管灌注改善脑血流量,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疗效已得到不同程度的肯定,现将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5例均为2005年6月~2006年6月来我科住院的病人,经脑CT扫描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5~70岁,平均51.2岁。全部病例均为大脑中动脉范围内的梗死,梗死面积直径3.5~2·15cm。瘫痪肢肌力0-1级19例,Ⅱ-Ⅳ级18例,Ⅲ-Ⅳ级8例。自发病到溶栓开始时间3h以内者34例,4~6h11例。1.2给药…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致外周血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日趋成熟,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有效手段。PCI治疗需经动脉穿刺,易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我院自2002年2月~2004年12月共行PCI 174例,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26例,发生率14·9%。现对26例外周血管并发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引起临床重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38~84岁,平均(57±6.5)岁。择期PCI 12例,急诊PCI 9例,溶栓失败后补救性PCI 5例。术前诊断:急性心肌梗死1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合并2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各8例…  相似文献   

17.
2002年7月~2004年8月,我们对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就诊时间与住院日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1],根据就诊时间长短,将106例患者分为两组,AM I发病在6h内(包括6h)住院者为实验组,共52例患者,其中男43例,女9例,30~72岁,平均67±6.9岁。AM I发病6h以上住院者为对照组,共55例,其中男45例,女10例,32~70岁,平均68±7.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梗塞面积及病情无显著性差异(P>0.05)。1.2两组患者均在住院30m in内开始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  相似文献   

18.
张智兰 《护理研究》2006,20(6):491-492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再灌注治疗目前已成为AMI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静脉溶栓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可使已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心室功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病人近期和远期病死率,改善预后。现将我院于2002年7月—2004年7月对3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尿激酶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均在发病6h内)的病人的护理及观察重点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急性心肌梗死33例,其中男29例,女4例;年龄38岁~70岁;下壁心肌梗死7例,前壁心肌梗死10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6例,后壁心肌梗死10例;发病至溶栓时间为1h~6h。均采用尿激酶1.5×106U加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6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 I)2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肺心病合并AM I 21例,男19例,女2例;年龄65~83岁,平均73岁。均有慢性肺心病史。伴高血压病10例(47·62%),糖尿病8例(38·10%),高脂血症2例(9·52  相似文献   

20.
溶栓治疗现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2003年9月~2004年9月,我院对68例AM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40例,女28例;38~70岁。梗死部位:前间壁31例,前壁加下壁16例,下后壁15例,前壁加侧壁3例,下壁3例。1.2方法①溶栓前检查心电图、心肌酶谱、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及APTT。②溶栓药物采用克栓酶150~200万U5%葡萄糖液10ml,30min内静脉输入。③溶栓前口服阿司匹林30mg,以后每天30mg,3天后改为每天75mg。溶栓6h后微量泵注入肝素500~1000U/h。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