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百日咳发病与前期(1~3年前)气象因素的关联性,并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医疗气象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北京地区1970—2004年35年的气象资料和百日咳发病资料,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分别从1年前、2年前、3年前3个不同时间维度,建立百日咳发病的气象预警模型。结果:1)百日咳发病与前期(1~3年前)气象因素具有相关性,其中关系最密切的气象因素是1~3年前的平均相对湿度;2)利用前期气象因素皆可成功建立百日咳发病的预测模型,以1年前气象因素建模的预测效果最佳。结论:1~3年前的气候可能会影响某些传染病的发病,今后对传染病发病的研究应注意考虑前期的气象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四季、六气角度探讨天津市2006~2013年过敏性鼻炎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为过敏性鼻炎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医疗气象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市2006~2013年过敏性鼻炎病例及气象资料,按四季、六气分别进行归类,采用S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过敏性鼻炎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结果:按四季划分,过敏性鼻炎秋季高发,与日照时数及日照百分数呈正相关,与平均风力均呈负相关。按六气划分,过敏性鼻炎四之气高发,与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力均呈负相关,与日照百分数呈正相关。结论:天津市过敏性鼻炎发病有季节性,不同的季节划分方式以9月高发,平均风力为主要气象因素;以六气划分过敏性鼻炎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优于四季划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武汉市骨痹患者发病率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防治骨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访2010~2012年湖北省中医院119例骨痹患者疼痛及晨僵发病例数,并收集2010~2012年武汉气象资料(温度、湿度、风速、降雨量),对骨痹发病和气象因素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骨痹的发病率与月平均气温趋势相反,与月相对湿度、月降水量、月风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骨痹发病与气象因素中温度关系密切,根据温度预测结果,可对骨痹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4.
陈震霖  张景明 《陕西中医》2009,30(4):448-450
目的:探讨百日咳发病与运气理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陕西省22年百日咳各月份的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运气推演结果相对照。结果:百日咳发病与运气理论有一定相关性。可以把运气理论作为百日咳流行的重要参考,但也必须考虑其它影响因素,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百日咳的发病规律,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运气学说六气的角度探讨北京市痢疾发病与前1年及当年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按六气分段收集和整理北京市1970年-2003年的痢疾发病及相应的气象资料,分别将前1年和当年的气象资料与痢疾发病人数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将相关性较高的气象因子纳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并评价其对痢疾发病预测的吻合度。结果:北京地区痢疾的发病集中于夏秋之季。痢疾发病与当年和前1年的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均相关,但仅有风速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分别为:Y=-171226.89+86883.679Xw.1(Xw.1为当年初之气的平均风速);Y=-291070.976+62177.339Xw.1+62776.246Xw.2(Xw.1和Xw.2分别为前1年初之气和二之气的平均风速)。结论:前1年气象与痢疾发病的回归方程的预测效果较当年为佳。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出和检验“瘀血生风”这一新的病机假说,课题组从理论文献角度对其基本观点、发病特点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论证,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4],但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检验尚未进行。本项研究试图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临床第一手资料证明内风证与瘀血证的相关性,或证明瘀血是多种内风证发病的共同因子和最大因子,为“瘀血生风”假说提供客观依据。并以此为基础,制作瘀血型内风证的定量化评价标准。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入选病例均来自2003年3月~2003年12月收治山东地区的患者临床病例,收集点设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市中医院、章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发病与季节及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为突发性耳聋的季节性防治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收集1397例突发性耳聋的病例及中山市气象资料,将病例、气象因素资料进行四季归类,统计每年四季中每一季节的发病人数及平均气象指标,采用S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突发性耳聋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结果:突发性耳聋夏季(6—8月)高发,占29.1%,四季病例分布趋势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突发性耳聋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及降水量呈正相关,与平均气压呈负相关。结论:突发性耳聋发病有季节性,以夏季及秋季高发,其中8月、11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人数较多,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降水量、平均气压为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依据中医五运六气学说,研究北京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的高发与同期及前期(包括1~3年前)气象因素的关联性,并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的医疗气象预测模型。方法基于北京地区1970年~2004年35年的气象资料和流脑发病资料,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从不同时间维度分别建立流脑的气象预警模型。结果流脑的高发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初之气(即2、3月份)。利用当年、1年前、2年前、3年前的气象因素皆可成功建立流脑高发的预测模型,其预测精度分别是50%、75%、86%、99%,其中贡献度最大的气象因素分别是当年初之气的平均相对湿度、1年前五之气的平均气温、2年前初之气的平均风速、3年前五之气的平均风速。结论北京地区流脑的高发与当年及前3年的气象因素均具有关联性,利用前期(尤其是3年前)的气象因素建立传染病高发的预测模型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三年化疫"理论,研究香港地区痢疾发病与当年及1~3年前气象变化的关联性,并建立气象-痢疾发病预测模型.方法:利用香港1997-2019年共23年的痢疾发病数据和1993-2019年共27年的气象资料数据,通过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从不同时间维度探讨痢疾与气象的相关性,比较得出最佳时段的气象预测模型.结果...  相似文献   

10.
乙脑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文章利用1951~1990年安徽省乙脑发病资料和气象资料,通过建立灰色关联度模型进行计算与分析,探讨乙脑发病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验证运气理论关于乙脑发病相关解释的合理性,并为乙脑预测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任脉、冲脉概念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龙祥 《中国针灸》2002,22(8):9-17
通过史学研究的方法对“任脉”“冲脉”概念的形成及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从而能更准确地理解任脉、冲脉学说正确评价其价值,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肝郁证与血糖、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衡先培 《光明中医》2001,16(2):15-17
目的 :初步探讨肝郁证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用记分的方法将就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区分为肝郁证 ( 46例 )与非肝郁证 ( 2 4例 ) ,同时对眼底视网膜、尿蛋白、足拇趾音叉震动觉及空腹血糖作检测 ,在两组间作比较研究 ,并对肝郁证组患者肝郁证积分与空腹血糖作了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 :肝郁证组糖网病、尿蛋白及音叉震动觉异常的发病率都高于非肝郁证组 (但P >0 0 5) ,空腹血糖肝郁证组显著高于非肝郁证组 (P <0 0 0 1 ) ,肝郁证积分与空腹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 (γ =0 52 3,P <0 0 0 1 ) ,回归方程为 ^Y =4 2 2 4 +0 566x。结论 :肝郁对糠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明显影响。提示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时 ,应注意对肝郁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内经》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是沟通天人之间联系的中介物质。气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生成了天地、万物,也生成了人类。因此自然界的日月运行、季节转换、气象等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体内的气血运行,即为"天人相应"。"天人相应"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然观在中医学中的运用,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人们可通过对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参悟来探求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即通过分析天人关系的原理来探析形神关系的内涵,从而调节自身生命活动,而达到"形与神俱","天人合一"的和谐平衡,对于临床与养生都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营卫二气运行方式与失眠病机的关系,为营卫运行失调导致的老年患者失眠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研究《灵枢·营卫生会》条文中关于营卫的运行方式及运行规律,分析其与失眠病机的相互关系,针对不同的失眠发病机理,提出合适的治法及选方用药。结果营卫运行失调及其证治可分为三种情况:营卫相随运行阳不敛阴导致失眠气阴两虚,可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亦可以归脾汤补养心脾,或以生脉饮益气养阴;卫气昼行于阳而夜不得入于阴导致失眠昼不精,可以六君子汤或补中益气汤或小建中汤健脾益气增加化源,辅以枳壳、厚朴行气通利,薏苡仁、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卫气入于阴而不得出于阳导致失眠血热血瘀,可以牡丹皮泻心经之火,除血中伏热;或赤芍泻肝经之火,行血中瘀滞而活血散瘀;或丹参偏入心经,专走血分,祛瘀生新而养血安神;或以紫参偏入肝经,破血通经而通九窍、利二便;或以郁金用治血热血瘀兼肝气郁结者。结论理解营卫运行失和的三种类型,掌握各类药物的使用特点,对于失眠临床辨证用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是围绕着“寒邪伤阳”这个主线展开,一般情况下阴进阳退为病进、阳进阴退为病退,有一分发热,则留有一分阳气;在《伤寒论》中发热是正气与寒邪争抗所产生的症状体征。然而寒邪作用不同的病所(六经各具有其生理病理特点)、兼夹不同的病因、结合不同的体质,所产生的发热则各具其特点,从中也可提示疾病各自不同的传变规律。本文对《伤寒论》太阳经发热进行整理研究,从而展示伤寒六经发热与疾病传变转归的关系,以便于外感发热性疾病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7.
青霉素类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菌素之一。青霉素的毒性虽极低,但最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会有死亡的危险。近年来,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为发挥其优势,达到安全用药之目的,故再将青霉素的过敏反应及防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杜宝英 《河南中医》2005,25(11):12-13
脾胃,人体中焦之脏腑,承上启下,受纳运化,长养全身。然而其诸多功能,无一不与升降有关,故本文试从体现中医特色的整体观念这一角度出发,对其形成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概括,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是中医学对生命最本质的理解。人体是以脏腑系统为核心的有机整体。唯有各脏腑都运作正常才能神情精彩。因此,正确理解神与脏腑的关系非常重要。笔者认为神与脏腑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哪一脏主神,而是以脏腑为核心,诸脏腑协同作用,为神提供物质基础、调摄、控制等。心-脑-肾为神的调节脏腑,此三脏既有神之源、又有藏神之府、亦有调神之枢;而脾胃又为神的表现提供物质基础。因而在诸脏腑中神又与心、脑、肾、脾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关于护士之间冲突与暴力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主要讨论护士之间为何会有冲突、暴力现象的发生,及如何制止该现象循环发生。方法:通过调查320位临床护士。结果:34%护士有被欺负行为,3%有被正式的抱怨而苦恼,而3%受到言语威胁,结论:我们有权利关爱自己,关爱同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