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我们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颈椎前路融合术是20世纪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发现,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继发性退变和不稳定可以造成原有的症状复发或加重,已经成为影响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远期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融合后手术节段获得的是一种非生理状态的稳定,失去了相应的运动节段,造成颈椎总活动度减少,相邻节段出现退变加快,一些患者甚至需要再次接受相邻节段的融合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设计理念是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实现保留运动节段、减少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李金学 《中国骨伤》1987,(1):101-103
颈部手法是治疗颈肩部软组织损伤及其它多种疾病的有效方法。特别是近年来的研究,使颈部手法的适应症扩大,疗效提高,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颈椎部位的解剖和病理特点及其它因素,颈部手法也最易引起并发症,甚至造成生命危险。本文将结合实际病例,分析引起几种常见并发症的有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较防措施,以减少其并发症和危险性的产生,特别是引起人们对此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程炳卿 《中国骨伤》1991,4(3):22-22
颈椎后关节紊乱是颈痛的常见原因,手法治疗有良好的效果。临床上常用传统的捏颈复位法或冯氏前屈侧旋复位法,但前者准确性较差,后者对颈椎周围肌肉痉挛明显者较难得效,手法不当造成猝倒、甚至截瘫亦偶有报导。我们根据颈部的解剖特点和力学原理采用拔伸旋转推顶法疗效满意,易于掌握,又十分安全。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治疗以颈椎牵引、针灸、推拿、理疗等综合保守治疗为主,仰卧位手法牵引及颈椎关节松动技术疗效确切,在临床广泛应用~[1-5]。仰卧位行手法及牵引治疗时操作者往往感觉比较累,手法的力度较难掌握,难以发力,操作者有有力使不上的感觉。笔者借助于颈椎在悬吊方式下,使颈椎悬空,患者颈部处于放松状态下,行颈椎关节微动技术手法治疗,克服了以往治疗上的一些缺点和困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是指由于颈椎椎骨先天性发育异常,出现冠状面失衡,导致颈椎侧凸畸形,外观上表现为头颈部向一侧歪斜,为一种罕见疾病。椎骨发育异常可分为形成障碍、分节障碍或两者同时出现,可以同时合并其他脊柱节段椎骨畸形或骨骼外畸形。手术治疗对于矫正严重颈椎侧凸畸形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目前经典的手术方式为前后联合入路半椎骨切除术,侧凸矫正效果满意,但是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中需要在脊髓周围截骨、暴露神经根及椎动脉等操作。因此,一些学者设计了其他手术方式,力求在充分矫正颈椎侧凸的同时,避免上述高风险的手术步骤,降低手术难度。本文对目前矫正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的外科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进行综述,以期为骨科医师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辉  戴玉景  刘兵甘 《中国骨伤》2004,17(9):542-543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直接危害人类健康。旋牵手法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创立的一种手法,它是旋转扳法和颈椎牵引两种手法的结合,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并且得到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证实,能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脑部血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以往对颈椎病的手法治疗,由于适应证和禁忌证掌握不严,造成一些医疗事故,对其临床争议比较大。本研究从应用解剖和流体力学角度,为旋牵手法提供规范化研究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7.
仰卧牵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鸿 《中国骨伤》2008,21(6):462-463
椎动脉型颈椎病一般认为是由于颈部的椎间盘、椎骨发生退变后,刺激或压迫了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以头晕、头痛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手法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自2003年至2006年运用颈椎仰卧牵扳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环锯法颈椎前路减压二十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环锯法颈椎前路减压报道后已二十年余,我院已施行数千例次,并已推广到各兄弟院校,但有些小问题会使手术失误,有人不敢应用,在此敬将二十年来使用中的改进,并说明其改进理由,对环锯法颈椎前路减压容易引起的失误,介绍了其避免的方法,如脊髓损伤或神经根损伤,这是严重失误,但只要环锯钻进时在两侧颈长肌中间,环锯一定要和颈椎垂直,开始旋转环锯前先逆时针方向转几下再顺时针方向加压钻进,记住这三条:“正中”“垂直”“逆时针方向先转几下”。就可避免此失误。在环锯钻取椎间盘骨心时有时半途折断或底部粘连取不出来,其原因和解决办法作了说明。有的患者手术后症状不改善或改善一些后不久又加重,这和术前手术计划,术中操作不确实,或术后处理不当有关系,均作了详细阐述。最后因环锯法椎体上钻孔安全可靠,扩展几项新手术:(1)颈椎前侧方钩椎关节切除椎间孔切开治疗椎动脉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2)颈椎前路开长窗扩大减压治疗颈椎外伤或多节段颈椎病合并颈椎管狭窄,及后纵韧带骨化等。(3)颈椎间盘摘出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以节省取髂骨切口,减少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9.
短杠杆微调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是指由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我科采用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93有人提出颈椎关节半脱位与脑功能障碍相关联的假设,推测颈椎关节解剖序列紊乱或功能障碍,可影响局部脑血流量,主要是累及椎动脉血供,认为颈部推拿手法可恢复颈椎的正常解剖序列和功能,达到治疗目的。后续的手法治疗者加强了这种假设,应用颈部推拿治疗由脑血...  相似文献   

11.
颈椎定点旋转手法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小关节紊乱等颈椎疾病常用的一种手法,由于其操作安全简便,疗效肯定,广泛应用于临床.颈椎定点旋转手法若操作得当,则效果明显,反之,则易引起医源性损伤.因此,对于该手法的相关知识及手法操作要点等必须熟练掌握.本文将颈椎定点旋转手法的相关机制、手法分类、临床应用及风险性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詹乙  王彪 《骨科》2022,13(6):568-572
颈椎病是影响国人乃至全人类最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患之一,颈椎病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生活困扰。后路减压手术是治疗颈椎病,尤其是多节段颈椎病变最常用的手术方式。然而,后路手术需将颈椎棘突和附着在其上的棘上、棘间韧带部分或完全切除,从而破坏了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功能,术后病人易出现颈椎反曲、鹅颈畸形、颈椎失稳,甚至出现迟发性脊髓神经受压。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集中于避免破坏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国内外学者从集中术式改良和手术入路改良两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均直接或间接的证明了保留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手术方式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避免破坏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也许会是多节段退行性颈椎病治疗方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相对于传统前路融合手术的优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传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的指征和单间隙、双间隙神经根型和/或脊髓型颈椎病患者ACDF手术的选择标准基本上是一致的,二者均可以取得满意的脊髓或神经根减压效果,所不同的是减压以后采取置换还是融合。颈人工椎间盘设计的目标是恢复、维持椎间盘切除术后颈椎的正常活动度,进而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与ACDF手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丁中华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12):758-759
髋关节后脱位以手法复位为主,只有在合并骨折(髋臼缘或股骨头)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同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但有时对单纯脱位手法复位无法完成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行切开复位。如何提高手法复位的成功率,特别是一次成功率,避免反复多次的手法操作,尤其是避免因单纯脱位而行手术切开复位,对于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对髋关节结构的医源性再损伤、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髋关节不稳定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颈椎退变性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颈椎疾患,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与人工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ADR)[1-7]。但在多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单纯应用ACDF容易造成邻近节段退变等远期并发症[8];而单纯应用ADR则会受到手术指征的限制。因此,有学者提出采用ADR与ACDF联合应用,即Hybrid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以适应病变节段的不同特点,既可以发挥人工椎间盘的优势又可以弥补颈椎融合的缺陷[9-11]。近年来国内外有关Hybrid手术的报道逐渐增多,同时也慢慢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Hybrid手术的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结果及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朱久勇 《中国骨伤》2004,17(11):694-694
单个或多个椎间盘突出,较安全可靠的疗法是颈椎推拉手法的治疗,自2001年11月-2003年12月期间,采用此手法治疗了69例此病的患者,得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颈椎损伤患者须卧床休息、颈部制动、行牵引治疗.这给更换床单带来极大的不便。为避免翻身不当而增加患者的疼痛,或造成骨折部位移位而影响愈合.甚至危及生命.我院根据人体力学原理总结出一套新的床单更换法.通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的并发症及预防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上世纪60年代Bohier首先应用颈椎前路钢板治疗颈椎疾病,之后颈椎前路钢板系统有了极大的发展。目前常用的是带锁钢板螺钉系统,该系统为植骨提供了可靠的固定,有利于提高植骨融合率,维持颈椎生理曲度,避免植骨块脱出。我科自1999年12月-2002年5月应用带锁钢板螺钉系统治疗颈椎病86例,发生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7例。  相似文献   

19.
下颈椎内固定治疗进展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庆  徐荣明  马维虎 《中国骨伤》2007,20(9):652-654
本文介绍了下颈椎前路和后路使用各种器械进行内固定的最新方法,并对其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可以明显提高植骨融合率,其并发症以内固定松动或失败最为常见,简要介绍了预防该并发症在操作时需注意的各种事项及方法。颈椎前路界面固定技术可以无须另外取自体髂骨或腓骨等进行植骨,避免了二次手术的并发症。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以避免融合后相邻节段的继发退变以及由此引起的新症状,最终疗效还需要大宗病例积累和长期随访结果证实。颈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操作方法较多,但比较简单,固定可靠。对神经根、脊髓的损伤是其最重要的并发症,熟悉颈椎解剖可以避免这些并发症。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是目前固定最为牢固的方法,操作比较困难,主要并发症是螺钉穿破椎弓根,术前仔细的影像学研究或使用导航技术,做到个体化置钉,可以有效提高置钉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仰卧拔伸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生物力学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航 《中国骨伤》1997,10(4):43-43,45
颈椎病又称颈肩综合症,是指由椎间盘退行性变、椎体骨赘增生等引起的眩晕,颈肩部麻木,疼痛,甚至四肢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集陈省三教授三十余年的经验,采用仰卧拔伸整复手法,治疗颈椎病收到良好效果。现将颈椎病与颈椎受力的关系及手法治疗中的生物力学因素作如下分析:1.颈椎病与局部力学环境的关系颈椎处于庞大的身躯和头颅之间,支承着头部灵活地进行前屈、后伸、左右弯曲、旋转运动,椎体运动有6个自由度,支配这些运动是头部重心位置及颈部周围神经、肌肉的协调作用,故而,把人体颈部视作由骨、肌肉、头部重量或外力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