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型神经保护剂TQ0701-2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3.0mg/kg)以及TQ0701-2高剂量组(6.0mg/kg)、中剂量组(3.0mg/kg)、低剂量组(1.5mg/kg)。假手术组仅进行手术而不造成缺血状态,其余各组均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在缺血2h后进行再灌注。TQ0701-2三个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分别在缺血前30min以及再灌注0、2h尾静脉注射TQ0701-2和依达拉奉,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症状、脑组织梗死率以及病理组织学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脑组织梗死率也明显增高(P〈0.01vs假手术组)。与依达拉奉的保护作用相同,TQ0701-2高中低三个剂量均能显著降低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和脑组织梗死率(P〈0.01vs模型组),并且三个剂量的改善作用是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强的,具有剂量相关性。另外,TQ0701-2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元变性、坏死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衍生物TQ0701-2对大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组。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于术前15 d灌胃阿托伐他汀,6 mg/(kg·d),然后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后24 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化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匀浆中SOD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24 h,脑组织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与单纯缺血组比较,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明显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P〈0.05),提高脑组织匀浆SOD活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提高脑组织SOD活性,增强氧自由基清除作用,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褐藻多糖硫酸酯(FP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FPS低剂量组(MCAO+FPS 50 mg/kg)、FPS高剂量组(MCAO+FPS 100 mg/kg),每组12只。假手术组大鼠只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MCAO组、FPS低剂量组、FPS高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后FPS低、高剂量组予鼠尾静脉注射FPS50、100 mg/kg。对所有大鼠按照Longa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TTC法测量脑梗死体积;蛋白印迹法测定Nrf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MCAO组比较,FPS低、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FPS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Nrf2蛋白表达改变得更为显著(P〈0.05,P〈0.01);FPS高剂量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1)。结论 FPS通过提高Nrf2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研究表儿茶素(E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作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取9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15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CIRI模型组(I/R组)、EC 5 mg/kg组、EC 10 mg/kg组、EC 20 mg/kg组、依达拉奉(ED)3 mg/kg组。除Sham组外,其余组采用线栓法构建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 h,于再灌注后0、12、24 h给药,12、24 h进行Longa法神经功能损伤评分,36 h取脑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缺血侧脑组织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形态学变化,比色法检测血清和缺血侧脑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及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力。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升高,梗死面积百分比增大(P<0.05),组织形态明显改变,血清和脑组织中MDA含量增多、SOD活力降低(P<0.05),脑组织中GPx活力降低(P<0.05)。与I/R组比较,EC 10 mg/kg、EC 20 mg/kg、ED 3 mg/kg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降低,梗死面积百分比减少(P<0.05),组织损伤有所改善,血清和缺血侧脑组织中MDA含量减少、SOD活力升高,EC 10 mg/kg、EC 20 mg/kg、ED 3 mg/kg组脑组织中GPx活力升高(P<0.05)。结论 EC能提高脑抗氧化能力,对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木犀草素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 SD大鼠按随机数字 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木犀草素低剂量组(50 mg/kg)、木犀草素高剂量组(100 mg/kg)及尼 莫地平组(15 mg/kg),灌胃给药,共7 d。采用线栓法建立MCAO大鼠模型,比较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组织含水量、 脑梗死体积,测定各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cl-2相关 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含量及磷酸化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p-JAK2)、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 录激活蛋白3(p-STAT3)蛋白表达等变化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组织含 水量、脑梗死体积、脑组织TNF-α、IL-6、IL-1β、Bax、Caspase-3含量及JAK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增加(P< 0.05),而脑组织Bcl-2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MCAO组比较,木犀草素低、高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大鼠神经功能 损伤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脑组织TNF-α、IL-6、IL-1β、Bax、Caspase-3含量及JAK2、STAT3蛋白磷酸化 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脑组织Bcl-2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木犀草素具有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 损伤的作用,该作用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活化,进而减弱炎症反应及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hu-mangrowthhormone,rhGH)对大鼠局部脑缺血损伤后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模型(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观察rhGH对大鼠脑缺血后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网屏试验、平衡木试验、触觉刺激试验)恢复的情况。结果:皮下注射rhGH后,药物干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神经功能恢复水平高于自然恢复组。结论:rhGH能减轻大鼠脑缺血MCAO后的脑实质和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7.
口服PTD-SOD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灌胃PTD.SOD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引起的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middl e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缺血2h,再灌注24h。于缺血前一周开始灌胃给予PTD-SOD10,20,40mg·kg-1,2次d-1。对术后MCAO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特性观察并评分;TTC染色法测量大鼠脑梗死面积;生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匀浆中s0D、GSH-Px、CAT的活力和MDA、NO的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PTD.SOD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行为,减少脑梗死面积,提高脑内SOD、GSH-Px、CAT的活性,降低脑组织中MDA及N0含量,减轻脑组织病理改变(P〈0.05或P〈O.01)。结论PTD.SOD可减轻CIR神经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能抗自由基损伤,减轻NO神经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当归内酯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当归内酯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治疗,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堵塞大脑中动脉起始处,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缺血2 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随机将模型大鼠分为当归内酯高、低剂量组和模型组,于再灌04、h时分别灌服受试药物80、20 mg.kg-1或等体积溶媒;假手术组同时灌服等体积溶媒。再灌24 h,各组大鼠再行神经功能评分,经TTC染色法测定脑组织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中iNOS活性及NO含量。结果当归内酯能够显著减小MCAO所致大鼠的脑梗死面积(P<0.01),明显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症状(P<0.01),降低缺血脑组织中iNOS的表达量、酶活性以及NO水平(P<0.05或P<0.01)。结论当归内酯对大鼠局部脑缺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缺血脑组织中iNOS表达量及其酶活性、抑制NO的细胞毒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苦碟子总黄酮(TFS)对小鼠急性脑缺血和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模型,观察TFS对小鼠死亡率及死亡时间的影响。建立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观察TFS对大鼠行为学、脑梗死范围的影响。测定脑含水量及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FS16、8 mg/kg组可降低缺血小鼠的死亡率,延长死亡时间(P<0.05,P<0.01);16、8、4 mg/kg组可改善行为障碍,降低行为学评分(P<0.05,P<0.01);105、mg/kg组可减少MCAO大鼠脑梗死范围,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及NOS和iNOS含量(P<0.05)。结论:TFS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NOS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D大鼠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体积的变化,探讨脑心通对它们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68只,随机分成四组: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MCAO+脑心通胶囊低剂量组;MCAO+脑心通胶囊高剂量组。每组再按照脑缺血再灌注后第3d、第7d、第14d和第21d 4个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结果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三组实验鼠在缺血再灌注后4个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具有差异(P〈0.01);不同剂量脑心通组与MCAO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脑心通高、低剂量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TTC染色发现缺血再灌注后第7d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最大;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的脑心通实验组与模型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心通胶囊对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实验鼠神经功能评分和减轻梗死体积有促进作用,但对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与药物剂量不相关。  相似文献   

11.
傅英梅  廖广仁 《中国药房》2008,19(7):504-505
目的:比较2种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商品名分别为依立卢、川威)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依立卢和川威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后建立局部脑缺血模型,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和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在相同剂量下,2种制剂可相同程度地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面积及减轻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P<0.05或P<0.01);2种制剂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种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2.
张莉  高志军  赵静 《中国药房》2011,(39):3664-3666
目的:研究丹参和川芎嗪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200只随机分5组,即假手术、模型、丹参、川芎嗪、丹参+川芎嗪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梗死面积,脑水分、脑钙、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模型组脑梗死面积比假手术组显著增大(P<0.01);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且丹参+川芎嗪组效果更好;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DA、脑钙和脑水分含量显著增高(P<0.01),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脑钙和脑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且丹参+川芎嗪组效果更好。结论:丹参和川芎嗪联合应用比单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细胞保护作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梁岚 《中国药房》2012,(47):4444-4445
目的:研究心脑肾康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线栓法复制大鼠MCAO模型。实验分为6组,即假阻断(等容生理盐水)、模型(等容生理盐水)、杏灵(2g·kg^-1)与心脑肾康高、中、低剂量(32、16、8g·kg^-1)组。测定大鼠大脑皮层生化指标与血小板聚集阻率,TTC染色观察脑梗死病变范围。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心脑肾康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脑梗死范围显著减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氧、丙二醛、乳酸水平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三磷酸腺苷水平显著升高,血小板聚集阻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心脑肾康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蝎毒纤溶活性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 h,再灌注24 h模型,造模前,蝎毒纤溶活性肽组分别静脉注射蝎毒纤溶活性肽0.1,0.2,0.4 mg·kg-1,尼莫地平组注射尼莫地平0.7 mg·kg-1,1次·d-1,连续7 d。分别以Longa′s法评定神经功能、红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及放射免疫技术检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以及IL-8等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蝎毒纤溶活性肽能明显改善大鼠MCAO后神经功能症状,缩小梗塞体积(P〈0.05),并抑制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及IL-8的表达(P〈0.05)。结论蝎毒纤溶活性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沈爱宗 《中国药房》2008,19(12):894-897
目的:研究赤芍提取物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赤芍提取物,观察药物对模型动物的保护作用;测定大鼠脑组织梗死重量、脑指数及对其神经症状评分。结果:赤芍提取物治疗给药能显著减轻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梗死重量,在240、120、60、30mg·kg-1剂量范围内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同时赤芍提取物能降低脑指数并显著改善MCAO模型大鼠异常的神经症状;赤芍提取物预防给药可以降低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梗死重量百分比,在240~30mg·kg-1剂量范围内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同时也能降低MCAO模型大鼠的脑指数并显著改善梗死后大鼠异常的神经症状。结论:赤芍提取物对MCAO模型大鼠的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脑缺血后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健康的SD大鼠,线栓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血流2 h,再灌注24 h,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治疗组分别予缺血再灌注前后经腹腔注射EPO 3 000 IU/(kg·d),或缬沙坦40 mg/(kg·d),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测定其脑梗死体积占全脑体积的百分比、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EPD处理组可改善神经功能缺失,减少脑梗死体积,降低梗死组织含水量,且经EPD预处理,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ARB处理组可减少脑梗死体积,降低梗死组织含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D和ARB可减少脑梗死体积,降低梗死组织含水量,EPD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经EPD和ARB预处理改善更为明显,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欧亚旋覆花总黄酮提取物(TFIB)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6组,即假手术、模型、金纳多及TFIB高、中、低剂量组。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和纹状体神经细胞胞浆Ca2+浓度([Ca2+]i)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FIB高、中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1);TFIB高、中剂量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0.01);TFIB高、中剂量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的病理变化显著改善;TFIB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SOD活力显著增强,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TFIB高、中剂量组胞浆Ca2+浓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TFIB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并减少体内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增强机体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为一种假定的血管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hyperpolarizing factor,EDHF),本研究探讨外源性H2S,即外源性假定的EDH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动物行为功能、脑组织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用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学改变。结果: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i.v.)0.195、0.390、0.780mg/kg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状态,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脑含水量,显著地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MDA含量和LDH活性,并不同程度地改善大鼠脑病理组织学的变化。结论:NaHS可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提示外源性ED-HF(H2S)有抗脑缺血再灌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型氮氧自由基(N1)对心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大鼠分别建立脑I/R模型和心肌I/R(MI/R)模型,将两种模型大鼠分别分为假手术(0.9%氯化钠注射液)组、模型(0.9%氯化钠注射液)组、阳性对照(传统的氧自由基清除剂Tempol,100 mg/kg)组和高、中、低剂量(N1,100、50、10 mg/kg)组,每组6只,均在建模前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就脑I/R模型,通过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容积百分率评价N1的脑保护功能;就MI/R模型,通过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等容收缩/舒张期压力上升或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和血清中肌酸激酶(CK)活性、丙二醛(MDA)的水平评价N1的心脏保护功能。结果:脑I/R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各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增加,脑梗死容积百分率明显减小(P<0.05或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大鼠脑梗死容积百分率明显减小(P<0.05)。MI/R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各剂量组大鼠的LVSP、±dp/dtmax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CK活性、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高、中剂量组大鼠的LVSP、±dp/dtmax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清中CK活性、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N1对大鼠的心脑I/R损伤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保护作用强于Temp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