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典俯卧位通气作为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一种肺保护通气策略在临床广泛应用;清醒俯卧位治疗近年来被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可降低气管插管率。为规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实施俯卧位治疗, 现就其适应证、禁忌证进行准确的定义, 对治疗的基本原则、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治疗中监护及并发症的处置进行详细的阐述, 旨在强化管理, 确保实施安全与同质化, 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纠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低氧血症时缺乏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少量病例研究显示采取俯卧位能显著改善机械通气治疗下存在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作用,而且还能减轻某些因素,如吸气压力和吸入氧分数过高对ARDS患者造成的肺损  相似文献   

3.
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各种手段中,呼吸机机械通气是至关重要的.各种机械通气方式及参数的设置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极为重要.从现有的研究资料来看,小潮气量机械通气(<6 ml/kg预计体质量,并使平台压小于30 cm H_2O)能减少死亡率,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标准疗法.而个体化的呼气末正压通气也是一个有前途的值得研究的方向.其他一些方法例如俯卧位通气、肺复张等不能作为常规的一线治疗,而只能作为严重情况下低氧血症的挽救治疗.另外本文也就机械通气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面做了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俯卧位通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俯卧位通气不但可在大部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有效地改善氧合,而且可以减少机械通气自身引起的肺损伤。本文简述了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机制、俯卧位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及临床上俯卧位通气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俯卧位通气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间断俯卧位通气。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给予适当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俯卧位通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俯卧位通气不但可在大部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有效地改善氧合,而且可以减少机械通气自身引起的肺损伤。本简要了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机制、俯卧位一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及临床上俯卧位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及临床上俯卧位通气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俯卧位通气作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辅助措施之一,它通过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变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利于分泌物的引流,改善肺依赖区的通气血流灌注,减少纵膈和心脏对肺的压迫,改变胸壁的顺应性来改善氧合治疗难治性低氧血症。因目前尚缺乏足够的临床依据,如是否能降低ARDS的病死率、最佳持续时间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由肺内、肺外因素引起的广泛性肺组织损伤,进而导致顽固性低氧血症的临床综合征[1]。ARDS是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中的常见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病人常常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对于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呼吸机条件高的病人可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2]。ARDS常规采用影像学检查如床旁X线胸片、CT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等评估病情,但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肺部超声检查技术不断完善提高。本研究拟对行俯卧位通气的ARDS  相似文献   

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发生于休克、创伤、严重感染、误吸及急性重症胰腺炎等疾病过程中出现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机械通气可明显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但易并发气道损伤、呼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于我院住院的60例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比较俯卧位前、俯卧0.5小时、俯卧1h、俯卧4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输出指数。结果:重度ARDS患者随着俯卧位通气供氧时间延长,患者PaO2、SpO2、PaO2/FiO2见显著改善( P<0.05);重度ARDS患者在俯卧通气后HR、MAP、PCWP、C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也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可以显著改善严重ARDS患者的血氧合功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杨倩  梁璐 《国际呼吸杂志》2021,41(6):464-470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是一种兼具理论风险和效益的通气模式,常作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低氧血症患者的抢救或替代模式。因其具有保护性肺复张、保留自主呼吸、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减少镇静及神经肌肉阻滞药物剂量、降低驱动压、增加平均气道压及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及研究者的关注。但不少学者对其有效性存在争议。本文就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常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肺部表现,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措施,临床死亡率居高不下。近年来提出的多种新的治疗措施,如容许性高碳酸血症、反比例通气、部分液体通气、体外循环膜肺氧合、俯卧位通气、一氧化氮吸入、表面活性物质补充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此类病人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常见危重症,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并影响其生存质量~([1-3]);发生率约占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患者的10%,机械通气患者的24%,病死率高达40%~([4])。感染、创伤、休克、误吸、重症急性胰腺炎、烧伤等为其主要病因~([5])。目前,呼吸支持仍是ARDS治疗的唯一可能有效手段,尽管患者得到了ICU救治,但其病死率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上海地区也高达60%~([3]),因此为ARDS患者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手段,是其救治的关键。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在1976年首次被提出~([6]),是有创机  相似文献   

14.
体外膜肺氧合作为治疗重症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新型措施,常用于致死性低氧血症的治疗.目前被认为是在机械通气及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最后的选择,它可使患肺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康复,为挽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生命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契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项技术功能更强大,设备更先进,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2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是一种输血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报告的2例患者均发生在输血后6 h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双肺水肿、低氧血症、肺部弥漫的毛玻璃样影。通常需要吸氧、机械通气等治疗。结论如果患者在输血后出现迅速进展的低氧血症,应考虑本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胡晓光  孙波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22):1736-173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特征是呼吸窘迫和严重的低氧血症,大部分的患者都需要机械通气。但是机械通气应用不当也会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损伤甚至是致命的。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应用呼气末气道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可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同时也可预防或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遗憾的是,尽管近40年来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有关最佳PEEP压力水平的选择一直存在着争议。  相似文献   

17.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因为严重创伤、误吸、严重感染、大手术以及休克等肺内或者肺外严重病变的各种病因所导致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3]。其病理主要是肺泡组织广泛塌陷、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和肺内分流增加所致,表现为持续性呼吸窘迫及难治性低氧血症吸氧无法纠正,具有较高的病死率[2,4]。机械通气是目前临床上治疗ARDS的主要手段,当ARDS  相似文献   

18.
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其特点是呼吸窘迫,进行性低氧血症。多采用呼气终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近年米我院采用简便的高频射流通气(HFJV)救治10例ARDS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例严重多发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呼吸窘迫性综合征(ARDS)是由于多种原因(严重创伤、多发伤、感染、休克、肺循环栓塞、烧伤、大手术等疾病)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引起肺血管与组织间液体功能紊乱,肺含水量增加,肺泡萎缩不张,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严重低氧血症和极度呼吸困难等表现。我科近期成功救治了1例多发性骨折合并全身多处烧伤、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人。经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及配合药物的治疗后,有效地改善了肺功能状况,纠正低氧血症,同时配合心电监护仪,加强护理,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缺氧程度,大大地提高了治愈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小儿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有效性的因素.方法 选择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小儿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药物结合机械通气综合治疗,对肺功能指标与相关数据进行调查.结果 治愈45例,治愈率为90.0%,无死亡小儿,平均住院时间(22.32±177;0.82)天.治疗后本组小儿的RR、VPEF/VE和tTPEF/TE值都明显提高(P〈0.05),PEF值治疗前后对比无明显差异.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危重病评分、氧合指数与疾病治疗有效有相关性(P〈0.05).结论 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预后比较差,机械通气治疗为主流技术,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危重病评分、氧合指数与治疗有效性密切相关.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病死率极高的危重病症之一,其主要特征为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弥散性渗出[1,2].有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新生儿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约为5.0%约占新生儿死亡的52.3%[3].目前随着诊疗手段的进步,小儿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有所下降[4].本文对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50例患儿的基本情况、主要病因、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归分析,了解哪些因素为小儿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有效性因素,为今后ICU资源配置,以及进一步提高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诊治水平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