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对健康的定义有了新的理解。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达到最佳状态。护理对象是一个社会的、有情感的和多元化的人,因此对护理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美学应用到护理活动中,对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护理对象的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叶钰芳 《护理研究》2004,18(16):1430-143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的概念扩展为保持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已不单纯意味着无病和强壮。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能以积极的、平衡的和正常的心理状态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1] 。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也逐渐增加,出现了更多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因此,促进和维护人们的健康心理状态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护理工作的主体———护士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2 ] 。但是,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通过本次调查了…  相似文献   

3.
护士压力及社会支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学模式从生物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也逐渐增加,出现了更多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因此。促进和维持人的健康心理状态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护理工作的主体-护士,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下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完美状态。”因此,一个人是否健康,要从他(她)的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综合评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在现今人们满足孩子身体健康已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往往儿童的心理健康不被引起重视。所以社会各界人士在关注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意识形态的变化,人们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健康是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的状态.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包括四个方面: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1].  相似文献   

6.
浅谈心理健康与饮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少英  王兰香 《护理研究》2002,16(8):492-492
现代健康理念认为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密切相关 ,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 ,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保证和动力。一个人只有处于全面健康状态 ,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 ,主体既能对外界做出良好的反应 ,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长期以来 ,人们对心理健康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 ,对健康的理解还局限于生理方面。国外学者研究表明 :81.2 %癌症病人在患病前有过恶性生活事件 ,66.9%的病人在病前有负性 (抑郁、焦虑等 )心理障碍。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做了一个分析统计 ,结论是…  相似文献   

7.
疗养院应成为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张荣健李爱民人人都希望拥有健康,它是人们的基本权利。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的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伤病,而且还应包括对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等。疗养院是利用自然的、物理的、社会心理的诸多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疗养因子来达到防治疾...  相似文献   

8.
亚健康状态的危害及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卓泉  孟祥贵 《护理学报》2004,11(8):16-18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条件不断改善,医疗保健知识普及和提高,人们的健康有了更可靠的保障。然而.人们健康状况不容乐观。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人的价值。现阶段的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了解病人的心理、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分析其致病因素、健康状态决定因素和不  相似文献   

10.
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迅速,老年人在社会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不可忽视的群体;同时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群的平均寿命也在延长,使其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良好,只有三者达到完美状态才是真正的健康,尤其是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更加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老年人心理学研究及测评工具的差异,综述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及测评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探讨其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地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由此可以看出,人为的实现完满康宁的健康状态,不仅要讲究生理卫生,还要讲究心理卫生、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躯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是躯体健康的保证和动力,二者紧密相关、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意识形态的变化,人们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健康是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的状态。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包括四个方面: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与健康相适应的护理模式已由生物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现将肾移植健康教育的发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老庄哲学与心理健康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指身体上没有疾病,而且在心理和社会功能上也处于完好状态。也就是说,身体的无病、肉体的无疾、生理的无痛,并不表示人就一定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灵的扭曲、精神的痛苦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更大。因此.怎样维护心理健康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本文拟通过老庄哲学思想的解剖,对现代人心理健康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_(十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其—是而心理疾病,其二是指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缝康教育是指体育教学活动中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提高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体育修心养性的特殊作用,助学生开发心理潜能,渗透以认知、个性心理、心理品质、情绪情感、心理适应为主的教育,指导与帮助学生排除心理扰、克眼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健康成为现代生活的主题,而心理健康对人一生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心理健康属于生命科学范畴,与传统哲学思想有着密切联系。如何利用传统哲学思想来改变认知,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人们对健康新概念的不断认知,对心理健康的要求已日渐迫切,作为特殊战斗群体的部队,如何疏导青年官兵保持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状态显得尤为重要。搞好心理咨询工作是确保基层官兵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护士群体心理卫生研究进展   总被引:53,自引:17,他引:36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使健康概念扩展为保持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竞争日益激烈 ,人们的心理压力也逐渐增加 ,出现了更多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因此促进和维护人的健康心理状态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护理工作的主体———护士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现就护士群体心理卫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国内外护士心理卫生研究概况  国外学者早在 80年代就开始了对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1982年日本学者稻冈氏利用pines氏创造的耗竭度测量法 ,调查了某大学附属医院…  相似文献   

18.
健康观与健康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要求,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保证。维护和促进健康是护理工作的宗旨和目标。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的健康观念亦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健康就是不生病或不虚弱”到“健康就是机体的功能正常”。现代医学认为“健康是一个人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都处于完美状态”的三维健康观。1999年WHO提出了包括道德健康在内的四维健康观。  相似文献   

19.
《护士进修杂志》2014,(9):815-815
答:心理卫生是探讨人类如何维护和保持健康的心理学原则和方法。它的研究内容是:如何促进心理健康,培养、锻炼和完善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消除各种不良影响,预防和治疗心理方面的疾病,指导和帮助人们改进工作,提高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心理与健康     
周梅 《中国康复》1990,5(1):39-40
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健康理解为体魄健壮,没有疾病。很明显,这种见解是片面的,没有任何人会说一个精神病人或行为异常的人是个健康者。正是因为考虑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8年成立时通过的宪章规定:“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心理状态与躯体的机能状态有密切关系,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健康,心理因素能够导致疾病。医学心理学通常把由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叫做心身疾病。我们祖国医学十分重视精神因素的致病作用,有所谓“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