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陶春祥 《中医杂志》2006,47(12):948-948
答:臂丛神经炎是以颈根部及锁骨上部的疼痛为症状的一组证候群。臂丛由第5~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根的前支组成,有时第2胸神经也参与,主要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本病发生是由神经根、神经索和神经千的病变引起。临床症状从肩外侧面的酸痛开始,首先在颈根部及锁骨上部,迅速扩展至肩后部,几天后可传导至臂、前臂及手。先为疼痛呈间隙性,随后为持续性并累及整个上肢。本病的明显体征是检查患者臂丛神经千(锁骨上,下窝或腋窝等处)有明显的压痛。  相似文献   

2.
臂丛神经损伤的术后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臂丛神经由颈5—8与胸1神经根组成,颈5、颈8组成上干,颈7为中干,颈8与胸1组成下干,每干又分前后2支,上干与中干前支组成外侧束,下干前支组成内侧束,3个干的后支组成后侧束,外侧束分出胸前外侧神经支配胸大肌锁骨部,其终末支为肌皮神经及正中神经外侧头。内侧束其起始部分出胸前内侧神经支配胸大肌,其终末分为尺神经及正中神经内侧头,后侧束分出胸背神经支配背阔肌及小圆肌;及肩胛下神经支配大圆肌及肩胛下肌,后侧束终末分为桡神经肌腋神经。1典型病例患者主因汽车撞伤致左上肢感觉及运动障碍3个月入院。查体:左肘关节屈曲90°畸形,左肘关节…  相似文献   

3.
<正>臂丛神经由第5—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的前支组成;有时颈5接受颈4的部分神经纤维,胸1接受部分胸2的纤维,凡组成臂丛的神经受损伤均称为臂丛神经损伤[1],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较难处理的周围神经损伤,常导致上肢的严重功  相似文献   

4.
臂丛神经由C5-T1脊神经前支构成,主要支配上肢和肩部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与肩关节手术的主要麻醉方法[1],在骨科手术中应用非常广泛,臂丛神经又与颈内静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和锁骨下静脉相毗邻,所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局麻药穿刺注射误入血管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局麻药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2].  相似文献   

5.
臂丛神经由第五、六、七、八颈及第一胸神经组成,在前斜角肌外侧缘组成神经干,颈5、6组成上千,颈7为中干,颈8及胸,组成下干。主要支配肩及上肢的感觉和运动。临床上根据损伤轻重及病理改变分为三类:(一)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二)神经轴索中断;(三)神经断裂。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肢肌肉松驰,肌力减弱为零,不能外展、上举或不能屈肘,屈腕,肱二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感觉减弱,结合肌电图及受伤史,一般不难诊断。  相似文献   

6.
臂丛神经由第五、六、七、八颈及第一胸神经组成。在前斜角肌外侧缘组成神经干;颈五、六组成上干,颈七为中干,颈八及胸一组成下干。主要支配肩及上肢的运动和感觉。临床上根据损伤的程度和病理的改变分为三种类型:(一)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二)神经的轴索中断;(三)神经的断裂。一般临床表现为患肢肌肉松弛,肌力减弱或消失;上肢外展,上举或屈肘,屈腕功能活动障碍,肱二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皮肤感觉障碍等等。本病参考  相似文献   

7.
臂丛神经系由颈 5至胸 1脊神经的前支组成 ,主要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 ,其任何部位受损产生其支配范围内的病变。可出现麻、痛、无力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肌肉萎缩及自主神经障碍和腱反射减低或消失的症状。笔者就单纯的因骨折、脱位等外力造成的臂丛神经损伤采用磁圆梅针配毫针治疗 ,收效满意。1 一般资料13例患者中 ,男 8例 ,女 5例 ;14~ 4 5岁 ;病程最短者 1天 ,最长者 4个月。病例选择 :单纯外伤引起的骨折、脱位造成的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2 治疗方法取穴 :夹脊穴、神经压迫部位取穴如 :臂、肩贞、秉风、曲池、外关、合谷、后溪…  相似文献   

8.
<正> 神门(手少阴心经) [文献依据]《甲乙经》:在掌后锐骨之端陷者中。 [体表定位]在掌后腕横纹尺侧端,当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凹陷处。 [深度]直刺5分。 [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前臂内侧皮神经及尺神经掌支双重分布,其纤维均由第八颈神经和第一胸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针的尺侧有尺神经掌支。 3.针的尺侧有尺侧腕屈肌腱:该肌由尺神经支配,其纤维由第八颈神经和第一胸神经组成。  相似文献   

9.
【文献依据】在颈大动脉应手,挟结喉旁《甲乙经》.【体表定位】在颈部的颈动脉三角内(由二腹肌后腹、肩胛舌骨肌前腹和胸锁乳突肌前缘所构成的三角区),即当胸锁乳突肌前缘,于喉结旁一寸五分.【针法】临床应用直刺三~四分,避开动脉.【穴位层次解剖】如在尸体标本上直刺一寸二分,其层次结构如下:①皮肤:由颈皮神经支配,属颈丛皮支,颈皮神经由第二和第三颈神经组成.②皮下组织和颈阔肌:皮下组织:内有颈皮神经、颈阔肌和面神经颈支.  相似文献   

10.
电针加经络导平治疗臂丛神经损伤40例临床观察(252800)山东省高唐县人民医院王立君臂丛神经是由颈5—胸1神经根发出,当其部位受到损伤时,便可产生在其支配内的神经受损或功能障碍。自1995年以来,我用电针加经络导平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收效甚好。1临床...  相似文献   

11.
<正>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 [文献依据] 《甲乙经》:在手大指次指间。 [体表定位] 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略近第二掌骨中点处。 [深度] 直刺8分。 [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桡神经添支分布,其纤维由第六到第八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内有桡神经浅支及手背静脉网的桡侧部(是头静脉的起始部)。 3.第一骨间背侧肌:由尺神经深支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八颈神经和第一胸  相似文献   

12.
<正> 鱼际(手太阴肺经) 【文献依据】《甲乙经》:在手大指本节后内侧散脉中。【体表定位】在手掌桡侧掌面与背面交接处,当第一掌骨掌侧中点。【深度】向掌心斜刺1寸。【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正中神经掌支及桡神经浅支分布,其纤维均由第五和第六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二神经的分支。 3.拇短展肌:受正中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六及第七颈神经组成。 4.拇指对掌肌:其神经支配同拇短展肌。 5.拇短屈肌:该肌有浅深二头,浅头由正中神经支配;深头由尺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六及第七颈神经组成。  相似文献   

13.
正臂丛神经是由C_5~T_1脊神经前支组成,主要功能是支配上肢的感觉与运动。臂丛神经损伤是较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引起臂丛神经损伤的原因主要有颈椎椎间盘突出、骨折、脱位、外伤、臂丛神经炎等。目前临床对于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但效果不甚理想。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1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外伤致左侧肱骨骨折伴左上肢  相似文献   

14.
针刺扶突穴对臂丛神经痛50例止痛效果的观察300193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赵红臂丛神经由颈5至胸1神经根组成,当其组成的各部位受损,便可产生在其支配范围内的疼痛,在诸神经痛中居第二位。针刺扶突穴,效果显著,观察如下。临床资料:男14例,女36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一颈丛浅支神经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A组采用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先行臂丛阻滞,后再行颈丛阻滞,臂丛阻滞方法与B组相同;B组采用臂丛阻滞麻醉。结果:A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平稳,麻醉阻滞效果确实。结论:臂丛神经一颈丛浅支神经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胸皮神经后支内侧支卡压综合征是人体背部脊柱两侧胸皮神经由深部向浅层穿出过程中遭受卡压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所支配区域的皮肤浅表觉异常,如疼痛、冰冷、麻木、酸胀等,尤其是“背寒冷如掌大”为患者最重要的主诉。近两年来,笔者运用苓桂术甘汤加针刺背俞穴治疗本病6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劳宫(手厥阴心包经) [文献依据](《灵枢·本输》):在中指本节内间。《甲乙经》:在掌中央动脉中。 [体表定位]在二、三掌骨间,靠近第三掌骨处,掌横纹上方。 [深度]直刺6分。 [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正中神经掌支分布,其纤维由第六到第八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脂肪内含有从掌腱膜到皮肤的纤维束及上述皮神经。 3.掌腱膜:由正中神经支配,到该膜的神经纤维由第七、第八颈神经和第一胸神经组  相似文献   

18.
<正> [文献依据]《甲乙经》:在小指本节后陷者中,直劳宫。 [体表定位]在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间,与劳宫穴相平。 [深度]直刺6分。 [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尺神经掌支分印,其纤维由第八颈神经和第一胸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脂肪内含有从掌腱膜到皮肤的纤维束及上述神经。 3.掌腱膜:由正中神经支配,该膜的神  相似文献   

19.
腓总神经为坐骨神经的分支,其下行的运动支支配腓骨长短肌、胫前肌、伸拇肌和伸趾肌,其感觉支分布于小腿外侧和足背。在大腿下1/3自坐骨神经分出后,沿窝外侧,绕过腓骨颈,穿越腓骨长短肌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所以腓总神经在窝部和腓骨颈处最易损伤,损伤后垂足...  相似文献   

20.
1 颈肌筋膜炎 颈部的浅筋膜肥厚且坚韧,有较多的皮上支持带与皮肤相连。颈部深筋膜分浅、深两层,浅层很薄弱,遮盖斜方肌和背阔肌浅面,向上与深筋膜深层互相移行。深层位于斜方肌、菱形肌和上后锯肌深面,上方与浅层移行,附着于上项线,向下移行于胸腰筋膜,内侧附着于项韧带及上6个胸椎棘突。与筋膜有关的皮神经有枕大神经和第三枕神经。枕大神经是第二颈神经后支和皮支,穿过斜方肌腱及深筋膜,在上项线下侧至浅筋膜内分为数支,分布于颅后部皮肤,并有小支与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交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