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目的 :制备呷恶丙嗪凝胶剂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卡波姆 941为辅料 ,制备呷恶丙嗪凝胶剂 ;以紫外法测定含量 ,测定波长为 ( 2 87± 0 .5 )nm。结果 :平均回收率为 99.93% ,RSD为 0 .6 1%。结论 :本制剂制备容易 ,质量稳定 ,以紫外法测定含量 ,具有简单、快速之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口恶丙嗪乳胶剂,建立其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其抗炎作用进行考察.方法以卡波姆-940作为乳胶基质,制备口恶丙嗪乳胶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测定波长(287±1nm),以小鼠耳壳致炎实验评价其疗效.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59%,RSD为1.26%,小鼠耳壳肿胀度为1.92±0.5mg.结论本制剂制备容易,性质稳定,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动物实验表明本品有较好的消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恶丙嗪乳胶剂,建立其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其抗炎作用进行考察.方法以卡波姆-940作为乳胶基质,制备恶丙嗪乳胶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测定波长(287±1nm),以小鼠耳壳致炎实验评价其疗效.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59%,RSD为1.26%,小鼠耳壳肿胀度为1.92±0.5mg.结论本制剂制备容易,性质稳定,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动物实验表明本品有较好的消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乳剂型注射剂、注射剂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二制剂交叉试验设计,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犬的血药浓度,DAS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静脉注射尼莫地平乳剂型注射剂和尼莫地平注射液的AUC0-5h分别为(355.8±114.6),(338.9±83.0)h·μg·L-1;AUC0-∞分别为(356.8±114.5),(339.9±82.9)h·μg·L-1;t1/2α分别为(0.32±0.19),(0.27±0.17)h;t1/2β为(1.6±0.5),(1.46±0.27)h.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二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试验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7±11.2)%.结论二种制剂生物等效,但乳剂型注射剂安全性高于注射剂.  相似文献   

5.
吲哚美辛-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软膏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兰  秦芳芳 《中国药房》2007,18(7):525-526
目的:制备吲哚美辛-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软膏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选用O/W型乳剂型软膏基质进行制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吲哚美辛的含量。结果:吲哚美辛线性范围为16.76~41.91μg·mL-1(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53%(RSD=1.50%)。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6.
秦凌浩  唐星 《药学学报》2006,41(10):945-949
目的制备克拉霉素乳剂并考察其刺激性和体内药物动力学行为。方法通过高压均质方法制备克拉霉素乳剂,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以克拉霉素溶液剂为对照,观察了乳剂的刺激性和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行为。结果高压均质法制备克拉霉素乳剂,平均粒径为156 nm,zeta 电位为-31.8 mV。于4 ℃留样观察6个月内样品稳定。与克拉霉素溶液剂相比,乳剂可以明显降低刺激性。两种制剂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曲线相似,符合双隔室模型。克拉霉素乳剂和溶液剂AUC0-t分别为(66.76±16.34)和(59.00±11.20) μg·h·mL-1。结论高压均质法可以制备出性质稳定的载药乳剂,克拉霉素乳剂可以明显降低静脉注射时引起的刺激性。  相似文献   

7.
丹参浸出物与灰分测定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索丹参浸出物测定方法 ,确定丹参浸出物及灰分检测指标 ,为制定丹参药材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浸出物与灰分含量测定方法均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方法。结果 丹参药材浸出物含量测定结果 :冷水浸平均含量为 (5 8.3± 2 .5 ) %、热水浸平均含量为 (5 8.3± 2 .4 ) %、冷醇浸平均含量为(6 .5± 1.1) %、热醇浸平均含量为 (13.0± 1.2 ) %。灰分含量测定中得丹参药材总灰分平均含量为 (7.2 9±0 .86 ) %、酸不溶灰分平均含量为 (2 .4 6± 0 .4 3) % (置信区间均为 95 % )。结论 丹参药材浸出物测定宜选用冷水浸 ,其检测指标应为≥ 5 0 % ,总灰分检测指标应为≤ 9.5 % ,酸不溶灰分检测指标应为≤ 3.5 %。  相似文献   

8.
张全梅  葛继红  张茂慧  刘冰 《中国药房》2008,19(22):1730-1731
目的:制备氢地油乳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乳化法,以盐酸丁卡因为主药制备氢地油乳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盐酸丁卡因的含量;考察3批样品的稳定性。结果:所制制剂为白色乳状物;盐酸丁卡因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3.168~9.504μ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68%(RSD=0.49%)。3批样品经留样试验考察,质量稳定。结论:该制剂制备方法简便,含量测定准确,质量在保质期内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复方中药制剂中砷在原药和人体内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按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标准手册》中“食品中砷的测定方法”,采用银盐法测定复方中药制剂中砷的含量。用ICP- MS测定APL病人和健康志愿者血中砷的浓度。结果 银盐法测得原药中含砷(2. 6 1±0 . 0 38)mg/片,吸光度A对浓度C的回归方程为A =1 .18C - 0 . 0 10 3(r=0. 9987)。日内及日间RSD分别为2 6 6 %、4 . 0 5 %。平均回收率为(99. 6±0. 0 2 5 ) %。ICP -MS法测得APL病人(服药2个月以上)血中砷浓度为(0 .36 81±0 .0 17)mg/kg ,健康志愿者空白血中砷浓度为(0 0 95±0. 0 5 8)mg/kg ,峰浓度为(0 . 2 89±0. 0 31)mg/kg ,72h砷浓度为(0. 12 8±0 . 0 4 4 )mg/kg。结论 本实验证明用银盐法及ICP -MS法对复方中药制剂中砷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用体内、体外方法观察了吡喹酮对血吸虫摄入与释放5-羟色胺的作用。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认为由于吡喹酮不增加虫体的内源性5-羟色胺含量,亦不增强其对外源性5-羟色胺的摄入,故吡喹酮对血吸虫的兴奋与挛缩作用可能并非通过5-羟色胺。感染家兔体内的合抱日本血吸虫5-羟色胺含量为1.59±0.44μg/g湿重;雌、雄虫的则分别为1.08±0.11和2.28±0.23μg/g湿重。感染小鼠体内的合抱血吸虫5-羟色胺含量为1.14±0.01μg/g湿重。血吸虫的内源性5-羟色胺相当稳定,在体外培养6小时后未见明显减少。培养液中的5-羟色胺浓度高达5×10-4~1×10-3M时,血吸虫对5-羟色胺始有较明显的摄入,且摄入后易于释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育亨宾在大鼠体内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测定萝芙木中育亨宾在静脉注射后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行为。方法采用大连中汇达Hypersil-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体积分数为0.05%的三乙胺水溶液(体积比为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大鼠静脉注射育亨宾1 m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眼眶采血,HPLC法测定其血药浓度,经DAS2.1.1版药动学软件处理得到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血浆中育亨宾的线性范围为0.10~3.00 mg.L-1(r=0.995 2),定量下限为0.10 mg.L-1。tmax为0.083 h,ρmax为(2.095±0.302)mg.L-1,AUC0-t为(2.423±0.417)g.h.L-1,AUC0-∞为(2.634±0.412)g.h.L-1。Cl为(0.389±0.072)L.h-.1kg-1。结论建立的大鼠血浆中育亨宾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适合萝芙木中育亨宾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育亨宾静脉注射后消除较快。  相似文献   

12.
茴拉西坦亚微乳处方及制备工艺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茴拉西坦亚微乳,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组织捣碎-高压均质工艺制备茴拉西坦亚微乳,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单因素考察制备工艺,并测定所制乳剂zeta电位、粒径、pH值及药物含量。结果茴拉西坦亚微乳最佳处方和工艺为注射用中链油125 g.L-1、大豆磷脂和pluronicF68总量为30 g.L-1、大豆磷脂和pluronic F68的质量比为1∶4,56 MPa均质5次;所得乳剂zeta电位为-30.8 mV,粒径为(149±21)nm,pH值为6.0,茴拉西坦含量为1.5 g.L-1。结论所得乳剂理化性质良好,符合静脉注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红景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红景天苷质量浓度的方法,并探讨在大鼠体内红景天苷的药物动力学过程,为红景天的新药设计、剂型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Alltima C18柱(150 mm×4.6 mm,5μm);内标物:茶碱;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20∶80);柱温:室温;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应用WinNolin药物动力学软件对实验数据处理。结果红景天苷质量浓度在5~300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7.600×10-3ρ+1.568×10-2(r=0.999 0)。当信噪比S/N≥3时,在血浆中红景天苷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25 mg.L-1。大鼠静脉注射红景天苷100 mg.kg-1,其主要药动学参数t1/2为(0.37±0.15)h,CL为(1.32±0.37)L.h-1,V为(0.69±0.33)L,AUC0→∞为(81.65±24.57)mg.h.L-1。结论本方法可用于红景天苷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物动力学考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猕猴静脉推注加滴注 (2 0 %∶80 % )10、2 0和 4 0 μg·kg- 1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FGF)后血清抗原浓度 时间变化和药代动力学并与静脉推注比较。方法 ELISA法 ,测定浓度的专一性、灵敏度、重现性和测定范围 ,血清回收率和精密度均良好。结果 猕猴血清内源性水平(14 4± 10 1)ng·L- 1;静脉推注后即刻浓度最高 ,分别为 (33± 16 ) ,(5 6± 8)和 (91± 2 8) μg·L- 1,滴注期间稳定在 2 2~ 2 7,37~ 4 4和 6 3~ 6 5 μg·L- 1,提示控制药量和滴注速率可使浓度维持在不同水平。停药后浓度迅速下降 ,平均末端相半衰期 (t1/ 2 )为 2 .6~2 .9h。AUC( 0~∞ ) 随剂量成正比增大 ,全身清除率Cls不变。结论 在给药量范围内表现为线性药代动力学。静脉推注药代动力学与推注加滴注组相近。  相似文献   

15.
氟虫腈及其砜化物在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兔血浆中氟虫腈及其砜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法,并研究其在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为氟虫腈中毒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氟虫腈3 m.gkg-1兔耳缘静脉注射后不同时间取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中氟虫腈及其砜化物的浓度,计算毒动学参数。结果氟虫腈的毒动学参数:k10为(2.08±0.83)h-1,k12为(0.34±0.07)h-1,k21为(0.27±0.05)h-1,cmax为(3.48±0.52)m.gL-1;t1/2α为(0.31±0.11)h;t1/2β为(3.25±0.59)h;AUC为(4.96±1.22)mg.h.L-1;C l为(1.49±0.44)L.h-1;V1为(0.67±0.15)L.kg-1;V为(2.62±0.65)L.kg-1;砜化物的毒动学参数:cmax为(1.10±0.10)m.gL-1;tmax为(6.08±1.94)h;t1/2ke为(81.3±4.8)h;AUC为(136±16)mg.h.L-1;C l为(0.05±0.005)L.h-1;Vd为(2.32±0.11)L.kg-1。结论氟虫腈静脉给药的毒物代谢动力学符合二室模型;其砜化物的毒物代谢动力学符合一室模型。氟虫腈砜化物的半衰期明显长于氟虫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试验制剂注射用依托泊苷纳米粒与参比制剂依托泊苷注射液的生物等效性及组织分布特征。方法比格犬随机交叉单次静脉注射给予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各10 mg.kg-1进行药动学试验,评价生物等效性。荷瘤小鼠(雌性)静脉注射给予25 mg.kg-1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织器官中的药物含量。药物浓度采用以替尼泊苷为内标的荧光检测法测定。结果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1.500±0.000)、(1.500±0.000)h;ρmax:(3.033±0.644)、(3.323±0.552)mg.L-1;AUC(0-9.5 h):(5.566±0.592)、(7.173±0.920)h.mg.L-1。给药后5 min,注射用依托泊苷纳米粒在肝、肠、肌肉、脾及实体瘤中分布量较高,给药后3 h在实体瘤的含量显著高于参比制剂。结论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不等效,试验制剂在实体瘤中的含量高于参比制剂,静脉注射后3 h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丁香酚酯(AEE)的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阿司匹林0.2g.kg-1组、丁香酚0.18 g.kg-1组、AEE 0.18和0.36 g.kg-1组小鼠按体重ig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3 d。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模型及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观察AEE的抗炎作用,并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足爪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模型组肿胀度为(7.0±1.2)mg,阿司匹林、丁香酚、AEE 0.18和0.36 g.kg-1明显抑制耳肿胀度,肿胀度分别为3.9±1.2,4.7±1.9,3.9±1.9和(3.8±1.1)mg(P<0.05,P<0.01)。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伊文思蓝的渗出(A590 nm)为0.56±0.11,阿司匹林、丁香酚、AEE 0.18和0.36 g.kg-1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均降低,伊文思蓝的渗出(A590 nm)分别为0.29±0.15,0.34±0.12和0.35±0.18(P<0.05,P<0.01)。小鼠棉球肉芽肿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肉芽肿增生(12.5±2.4)mg,阿司匹林、丁香酚、AEE 0.18和0.36 g.kg-1组明显降低,分别为7.0±2.1,9.0±1.7,9.9±1.4和(8.8±1.8)mg(P<0.01);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实验结果表明,AEE 0.18 g.kg-1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炎小鼠足跖肿胀(P<0.05),降低致炎足组织中PGE2,5-HT和血清NO含量,作用与阿司匹林和丁香酚较强或相当。结论 AEE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与阿司匹林和丁香酚作用相当;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介质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8.
双黄连粉针剂对豚鼠心肌电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黄连粉针剂对豚鼠心脏电生理的影响,以及其心脏安全性及作用机制。方法①在体实验:双黄连粉针剂325.5,1627.5和3255.0mg·kg-1分别在两组动物进行,每组15只。一组动物按照生理盐水→双黄连粉针剂325.5→1627.5mg·kg-1,另一组按照生理盐水→双黄连粉针剂3255.0mg·kg-1的顺序经颈外静脉缓慢推注,持续5min。于给生理盐水及静脉推注各剂量药物后5min记录心电图,分析P-R间期和校正QT间期(QTc)。②离体实验:按照灌流液(空白对照)→双黄连粉针剂0.3→1.5→3→9g·L-1→洗脱的顺序灌流,持续5min。于灌流5min末记录豚鼠离体心脏心电图,分析7只豚鼠的P-R间期和QTc间期;记录左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分析5只豚鼠的动作电位复极50%水平时程(APD50)和90%水平时程(APD90)。结果①在体豚鼠心电图表明,双黄连粉针剂325.5和1627.5mg·kg-1显著延长P-R间期,从生理盐水处理时的(59±5)ms分别延长到(74±10)ms和(88±20)ms(P<0.05),各浓度组的QTc间期无明显变化;双黄连粉针剂3255.0mg·kg-1处理P-R间期则从生理盐水处理时的(58±5)ms延长到(133±29)ms(P<0.05),QTc从(247±16)ms延长到(301±65)ms(P<0.05),并显示明显的室内传导阻滞。②离体豚鼠心电图表明,双黄连粉针剂3和9g·L-1使空白对照组P-R间期从(84±17)ms延长到(113±39)ms和(130±23)ms(P<0.05),伴有明显的室内传导阻滞,而各浓度组的QTc间期无明显变化。双黄连粉针剂各浓度组对正常豚鼠左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APD50与APD90无明显作用。结论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剂能引起豚鼠房室和室内传导阻滞,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心肌细胞钠通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别测定人血浆中雷尼替丁和铋质量浓度的方法 ,并应用该法进行雷尼替丁和铋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研究和复方盐酸雷尼替丁片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采用HPLC法和ICP-MS技术,分别测定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经口给予复方盐酸雷尼替丁片和复方雷尼替丁胶囊后不同时刻血浆中雷尼替丁和铋的质量浓度,分别绘制血药质量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中雷尼替丁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max分别为(1.9±0.5)和(2.1±0.6)h,ρmax分别为(492.8±276.7)和(466.5±224.4)μg.L-1,t1/2分别为(2.9±1.6)和(2.8±1.0)h,用梯形法计算,AUC0-t分别为(2 548.3±895.6)和(2 377.5±887.0)μg.h.L-1,AUC0-∞分别为(2 562.9±912.8)和(2 377.5±887.0)μg.h.L-1,雷尼替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平均为(111.6±35.4)%。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中铋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max分别为(0.4±0.2)和(0.3±0.1)h,ρmax分别为(56.0±40.2)和(53.3±37.9)μg.L-1,t1/2分别为(6.9±2.6)和(7.2±2.3)h,用梯形法计算,AUC0-t分别为(151.8±118.9)和(156.3±117.9)μg.h.L-1,AUC0-∞分别为(153.1±120.2)和(157.7±119.3)μg.h.L-1,铋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平均为(95.3±16.2)%。结论复方盐酸雷尼替丁片与复方雷尼替丁胶囊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20.
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拉莫三嗪及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的拉莫三嗪,并将此方法应用于拉莫三嗪片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后,采用Kromasil C18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20 mmol.L-1 KH2PO4(体积比为25∶7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06 nm。测定了11名健康受试者口服拉莫三嗪片50 mg后不同时刻血浆中拉莫三嗪的浓度,采用DAS 2.0软件以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拉莫三嗪的线性范围为10.0~2 000.0μg.L-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8.0%,准确度(relative error,RE)在±2.6%以内,提取回收率大于59.1%。拉莫三嗪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为(39.1±8.2)h,tmax为(3.3±1.8)h,ρmax为(469.6±152.4)μg.L-1,AUC0-t为(22 424.6±6 952.6)μg.h.L-1,AUC0-∞为(25 573.2±7 196.4)μg.h.L-1。结论该方法适用于拉莫三嗪人体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