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囊胆固醇结石病的遗传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囊胆固醇结石病的发生与胆汁胆固醇过饱和、成核缺陷以及胆囊收缩功能异常有关 ,同时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胆石病发病机制 ,复习近年来国内外胆石病的遗传基础研究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胆囊胆固醇结石病(胆石病)是一种常见外科疾病。最近研究显示,胆石病的发生可能与线粒体基因变异有关。胆汁胆固醇过饱和是胆石形成的基本条件,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CSI)是胆石病患者的重要表型。本研究试图探讨胆石病患者中具有不同线粒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个体的胆汁成分及胆汁CSI的差异,探究胆石病与线粒体DNA(mtDNA)变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胆固醇结石病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石病是常见病,患病率在10%左右.近期,胆固醇结石病与代谢综合征,肠肝轴脂质代谢异常受到关注.本文论述胆固醇结石发病机制的研究领域中有关胆汁胆固醇的主要来源,肠道吸收胆固醇,胆囊运动的调节,胆固醇的载体以及代谢综合征的进展,并提出胆囊结石病基础研究的若干任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囊胆汁和胆囊组织中免疫球蛋白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分别测定了56例胆囊胆固醇结石及24例非胆石对照患者胆囊组织和胆囊胆汁中sIgA、IgG、IgM、IgE的含量。结果:胆囊胆固醇结石组胆囊组织和胆囊胆汁中sIgA、IgG、IgM、IgE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并且胆囊胆固醇结石组胆囊组织中sIgA、IgM、IgE与胆囊胆汁中的sIgA、IgM、IgE成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发结石组胆囊胆汁中IgG与单发结石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sIgA、IgM、IgE及胆囊组织中sIgA、IgG、IgM、IgE与单发结石组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有升高。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胆囊组织及胆囊胆汁中免疫球蛋白sIgA、IgG、IgM、IgE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并在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促成核因子。  相似文献   

5.
血浆脂蛋白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用常规生化方法分别测定了56例胆囊胆固醇结石及24例非胆石对照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结果:胆石组血清TC、HDL、LDL以及TG/TC比值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并且胆囊胆固醇结石组血清TG与TG/TC比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血浆脂蛋白的变化,可能因影响体内的胆固醇及胆汗酸等代谢而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TC、TG的测定及TG/TC比值可以作为间接反映胆囊胆固醇结石成核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的超声诊断与鉴别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250021)济南塑料一厂卫生所李吉昌贾永慧1985年以来,我们采用超声显像诊断胆囊胆固醇沉着症患者121例,其中1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男7例,女9例;年龄32...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初期许多病例被认为是绝对禁忌。随着医疗设备的改进及临床经验的积累,一些绝对禁忌证变为了相对禁忌证,甚至不再是禁忌证。妊娠期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曾被认为是LC的绝对禁忌,但近年来不断有妊娠期LC术的成功病例报道。本文仅对妊娠期LC术作一简要综述。一、妊娠期胆囊结石特点受激素水平改变的影响,妊娠期胆囊排空能力降低,胆囊内胆盐与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胆固醇易于在胆囊内沉积形成结石并表现为急、慢性胆囊炎1。绝大多数妊娠期症状性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8.
胆石病患者胆囊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及其亚群的含量变化和意义杨洋,黄志强本实验选择正常和胆结石患者的胆囊,用CD系列单克隆抗体和ABC染色法,对胆囊的T细胞和Mφ进行检测,以了解胆石病与胆囊细胞免疫反应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一、胆囊标本分组共分4组。相对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代谢综合征(MS)和胆石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MS导致的脂质代谢异常,可能引起胆囊胆汁胆固醇过饱和,并促进胆石的形成。此文就MS与胆固醇结石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经皮胆囊镜检查及治疗胆囊小息肉病变24例。通过胆囊镜检查可明确息肉性质,同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对20例定性为非肿瘤性息肉者行经皮胆囊镜息肉摘除术,未发生并发症。具有痛苦小,康复快,近期内临床效果较满意。作者认为胆固醇性息肉为其最佳适应证。4例定性为肿瘤性者,其中腺瘤3例、腺瘤内癌1例均中转胆囊切除术,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周群  蔡涛  谭湘辉  鲜义平  孙启媛  陈智 《内科》2008,3(3):346-348
目的探讨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血浆脂联素、性激素水平与体脂分布的关系。方法对30名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与3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测定其血浆脂联素、雌二醇(E2)、游离睾酮(FT)、总睾酮(TT)水平,同时监测血压、腰围(WC)、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并进行比较。结果(1)结石组血浆FT、TT、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控制BMI、WC、WHR后,结石组脂联素水平仍较对照组低(P〈0.05),而E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组WC、WHR、BMI较对照组高(P〈0.01),均具统计学意义。(2)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血浆脂联素水平与WC呈负相关,TT水平与BMI呈负相关,FT水平与BMI、WHR、WC呈负相关,(P〈0.05)。(3)多因素分析提示WHR、TT水平为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1)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血浆脂联素、TT、FT水平同时降低,TT水平是男性胆囊胆网醇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2)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存在体脂分布异常,雄激素在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脂联素水平的降低中似乎未参与调节,脂联素、雄激素水平同时降低可能是由于体脂分布异常所致,体脂分布异常是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胆囊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外科马雪平综述韩天权张圣道审校胆囊是由粘膜、平滑肌、纤维组织和外层浆膜构成的囊状器官。它有贮存和浓缩胆汁功能,粘膜上皮能吸收胆汁某些成分、也能分泌多种物质到胆汁。胆囊排出胆汁入小肠、也协助肠内多种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镜检胆囊胆汁对确定胆石症和区别胆固醇结石与色素性结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象与方法:两组病人,一组为胆石症77例(66例有症状,11例无症状);一组为因不同疾病剖腹探查的无胆石病人39例(11例有总胆管狭窄)。所有病例均在术中直接穿刺胆囊抽取胆汁,并接受胆囊切除术。取1~4ml 胆汁离心,上清液分别测定胆酸、胆固醇及磷脂含量,计算胆固醇饱和指致,以胆汁及其离心沉淀镜检胆固醇与胆红素盐晶体。胆石则肉眼观察并测定胆固醇及胆红素含量。胆固醇含量>40%干重且大于胆红素含量者定为胆固醇结石,余为色素性结石。  相似文献   

14.
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中,机械性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健康人胆囊运动与小肠移行运动复合波(migrating motor complex,MMC)在消化间期存在对应关系,神经与激素调控必不可少,形成相对稳定的胆汁酸循环,引起胆囊周期排空与周期性小肠MMC。对胆固醇结石患的观察显示,胆囊与小肠运动同时发生改变,在消化间期其胆囊排空较健康人明显减退,小肠MMC周期与幅度异于健康人。小肠运动功能的减退导致胆汁酸循环减退及胆汁酸池成分的改变,特别是其中脱氧胆酸含量的增加是结石形成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胆囊收缩功能障碍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的重要因素,胆囊收缩素(CCK)是促进胆囊收缩、胆汁分泌的主要激素。其生物学作用通过结合胆囊平滑肌细胞膜表面的胆囊收缩素A受体(CCKA受体)活化G蛋白介导信号转导而实现。胆囊的收缩功能障碍与血液中CCK浓度不足,CCK刺激的细胞信号转导障碍有关。CCKA受体数目减少或受体功能障碍包括与配体CCK的连结和与G蛋白偶联障碍均可影响CCK刺激的细胞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16.
胆囊占位病变中P53和K-ras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53和K-ras蛋白在胆囊良性占位病变和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差异,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胆固醇息肉、22例胆囊腺瘤、25例胆囊癌(含有5例重度非典型增生原位癌)组织中P53和K-ras蛋白的表达,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胆囊良性病变的黏膜组织中存在P53和K-ras的异常表达, 其中, 胆囊腺瘤患者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胆囊胆固醇息肉患者(72.7% vs35.0%, P = 0.014; 90% vs 75.0%, P = 0.167); 胆固醇性息肉患者的P53和K-ras表达较低. 配对比较的P53和K-ras表达结果无差异, 两者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过程中有协同性作用.结论:胆固醇性息肉、胆囊腺瘤、胆囊癌患者的病变组织中P53和K-ras蛋白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表达阳性率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胆囊胆固醇结石症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也是胆囊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与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作用有关,其中胆汁胆固醇过饱和、促成核蛋白及胰岛素抵抗与之密切相关。此文将从这三方面就胆囊胆固醇结石症发生相关的基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进一步增进对其发病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胆囊切除与大肠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国外对大肠癌与胆囊病关系的研究已达到分子生物学水平。在国内虽然大肠癌发病率相对较低,但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但大肠癌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饮食习惯、遗传素质、大肠腺瘤病、慢性黏膜炎症等有关。1978首次报道胆囊切除术可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引起人们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胆囊增生性疾病(Hyperplastic cholecystoses)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非结石性疾病的恶性疾病发病率低,常无症状,预后良好,因而在临床上不受关注,命名也十分混乱,缺乏统一标准。文献搜索“胆囊增生性疾病(Hy-perplastic cholecystoses)”,发现该词最早出现于1960年,泛指胆囊腺瘤、腺囊腺肌症、胆囊壁胆固醇沉积的一组良性胆囊非结石性疾病,狭  相似文献   

20.
胆囊收缩功能障碍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的重要因素,胆囊收缩素(CCK)是促进胆囊收缩、胆汁分泌的主要激素。其生物学作用通过结合胆囊平滑肌细胞膜表面的胆囊收缩素A受体(CCK_A受体)活化G蛋白介导信号转导而实现。胆囊的收缩功能障碍与血液中CCK浓度不足,CCK刺激的细胞信号转导障碍有关。CCK_A受体数目减少或者受体功能障碍包括与配体CCK的连结和与G蛋白偶联障碍均可影响CCK刺激的细胞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