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自制螺旋型机用根充针在临床上应用7年余,根充后经X光片证实,根充物充满整个根管,密度均匀无空隙,是理想的根管糊剂充填器械。自制螺旋型机用根充针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针柄,第二部分螺旋型充填针;针柄可利用废旧车针针柄,螺旋型充填针部分由直径0.2mm的不锈钢丝制成。制做方法:取光滑髓针较粗一端为轴,将钢丝沿轴顺时针方向旋转大约15—20圈后切断钢丝,将绕制成的螺旋型钢丝的螺矩稍微拉长,使尖端部分螺矩长于尾部,然后将尾部与废旧车针尖端焊接,即可放在治疗机牙钻上使用。使用方法:将根充针安放在牙钻上,将牙钻调至最低档速,用根充针蘸调制好的根充糊剂放入根管中,使车针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根充物就会慢慢地被送入到根管内,直至病人自觉根尖有轻度胀感即表示根充物已达根尖,停止继续充填。  相似文献   

2.
在烤瓷铸造桩钉口内蜡型制作中,我们采用棉捻蘸热蜡液制作法,即简单又准确,现介绍如下。1方法①将废旧手持扩大针柄部截除2/3并磨改成半月形,再将针头螺旋形截除大部分备用。②常规预备根面及钉道,根据钉道长短粗细,取棉花裹于备用的扩大针上捻成圆锥状,棉捻应...  相似文献   

3.
患者刘×× ,男 ,5 0岁。因右下后牙疼痛伴牙龈脓肿 ,于 1998年 7月 16日来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 ,诊断为“ 6慢性根尖周炎伴瘘管形成”。做根管治疗时 ,在扩大根管 (近中 )过程中 ,因直行向上提出扩大针较困难 ,针体略向前倾斜致使针尖出髓腔时由于弹力而将扩大针反弹入口咽部 ,进入食道。行食道钡餐 ,见食道中段有约 3 0cm针状透亮影像 ,判断根管扩大针已进入食道。我们安慰患者排除顾虑 ,嘱其进食大量韭菜、芹菜等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 ,次日上午患者将扩大针自消化道排出。根管治疗中 ,应用扩大针时 ,以细线固定于针柄的小孔 ,线环套于手…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二十四岁,根管治疗时,由于强烈呕吐反射后误将扩大针嚥下?奔唇辛烁共縓线检查,发现扩大针柄部向下,存在于胃体部。期待着自然排出并对其进行严密观察。四天,八天腹部X线透视见到在胃幽门  相似文献   

5.
<正> 根管治疗仍是口腔科牙体治疗主要手段之一,手术不慎,导致根管扩大针滑脱误入食道和气管,是严重的意外事故,现报道2例,以供参考。例1:男,14岁。6死髓,采取常规体位以1号扩大针行腭侧根管扩大术,6腭侧根管较直而粗大,操作中未注意保护和持稳针柄,扩大针滑脱,落于舌背,术者即行取夹时,患者反射性闭口吞咽,异物误  相似文献   

6.
一、材料来源与制作方法以报废的14号不锈钢注射针头,经清洗消毒后,去掉针头和针柄。即可得一约25~46mm长的不锈钢小管,其内径为1.4mm(成品为1.3mm),管壁厚度也接近成品管。将之用砂片锯成8~9mm长的短管,磨去断面锐缘,即可成为良好的颊面管。  相似文献   

7.
1.三又神经起源于何处? 三叉神经起于脑桥两侧的两个根。大根是感觉根并延伸到半月神经节或三叉神经节。小根是运动根。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或分支来自于半月节。运动根进入下颌神经。 2.上颌神经有哪些分支? 脑膜神经,翼腭神经,上牙槽后神经,颧神经,  相似文献   

8.
患者在治疗中误咽修复体或根管扩大针,是一种口腔治疗的偶发事故。作者报导了一例误咽的根管扩大针停留在十二指肠憩室内的病例。患者23岁,男。在作(?)的直接抽髓时,不慎将2号根管扩大针咽下,当时曾从咽头下部掉到食道入口部停留了一段时间,正想取出时,忽又坠入胃中。于是等待其能够自然排出,而注视其经过。但后来患者并未感到异常,也没有自然排出的迹象。经X线检查,发现扩大针停留在相当于回盲部附近,并未再移动。在咽下后第17天,进行钡餐造影时,发现十二指肠部有憩室,扩大针恰巧柄部向下,停留在憩室中。在咽下后第22天,经专科医师在X线透视下,用十二指肠纤维内窥镜,以特制的活组织钳,试行摘除时,顺利地取了出来。小野氏谓异物进入气管或食道的情况,并不少见,其处置方法是在食道部者,以内窥镜摘取,进入胃内者,最好是待其自然排出。作  相似文献   

9.
应用502枯结剂,使其均匀地涂在擦干净后的车针柄周围凉干,这样由于增加了针柄的直径,同  相似文献   

10.
金属冠、嵌体、义齿、根管扩大针等在牙科治疗操作中,有时可造成异物的误吞。这些异物如进入食道而无特殊症状,可自行排出。笔者曾治疗过一患慢性根尖周炎的成年女性患者,在扩根过程中,带白色塑料柄的扩大针不慎落在舌根部被患者吞下而无任何不适症状,三天后经大便排出。但也有的可以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乃至危及生命安全或者造成医疗纠纷,应引起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以废用6号根管扩大针一枚,用磨头或砂石针轻轻磨去螺纹,即成为一枚光滑而细小的根管填器,此器还可卷制棉捻以清洗根管或吸干根管,也 可放置蘸有药液的棉捻进入根管,或将根管使用之药液送入根管。  相似文献   

12.
由于操作不慎或病人体位不当等原因,致使金属针误咽消化道或误人呼吸道,引起不良后果,应值得注意。收集资料分析如下。金属针误咽消化道者5例,其中4例为根管扩大针外,1例为拔髓针;金属针误人呼吸道者3例,均为根管扩大针。误咽消化道的根管扩大针,经临床观察,随其大便排除,但误咽消化道的拔髓针则嵌入十二指肠内,经剖腹后部分取。出误入呼吸道  相似文献   

13.
废弃的根管扩大针再利用广东省口腔医院(510260)方加铄在后牙根管治疗中,为了查找根管往往用小号(15号或20号)扩大针。由于大多数后牙不能直视下进行,容易使根管扩大针的末端弯曲或螺蚊形变,因可能折断于根管而被废弃。临床上,笔者恰是用这种废弃的根管...  相似文献   

14.
根管治疗过程中有时发生扩孔钻折断于根管内 ,取出时较难。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 4例此类患者 ,用超声根管仪取出困难 ,根据X线片确定断针位于根管中段偏上 ,断针长度为 6~ 7mm ,用注射针头均顺利取出断针并完成根管治疗术 ,临床观察 2月 ,效果满意。方法 :把 6号或 7号注射针头尖端磨钝后用金钢砂片打磨一沟槽 ,沟槽长度为 2~ 3mm ,先用超声根管仪扩大根管 ,使断针断端无阻力 ,视野清楚 ,用制备好的针头插入根管并套住断针断端 ,旋转入内 ,确认断针被套紧后即可拔出注射针和断针。一种取出根管内断针的方法@刘银华$第一人民医院!甘…  相似文献   

15.
根管扩大针误吞胃内后取出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5岁,2009年3月15日因左下第二磨牙慢性坏疽性牙髓炎由实习医师施行根管治疗术,术中不慎将扩大针滑落舌根处,由于吞咽反射而误吞,X线透视显示咽上部有金属针形异物影像,经耳鼻喉科医师检查发现咽部已无异物,再行X线透视:见金属针形异物己进入胃内,随即由胃镜室医师用内窥镜异物钳夹住扩大针针柄小心将其取出.  相似文献   

16.
<正> 口腔科临床工作者在牙髓病作根管治疗中,使用各种金属针,由于技术操作不慎或其他原因,造成金属针咽入消化道和呼吸道。现分析如下:金属针误咽消化道5例,其中4例为根管扩大针,1例为拔髓针;误入呼吸道3例,均为根管扩大针。误咽消化道的根管扩大针,经临床观察,可随粪便排出,其中1例因拔髓针刺入十二指肠内,经剖腹后未完全取出。误入呼吸道内的根管扩大针,在气管镜探查时,顺沿镜道咳出者2例,直接取出异物者1例。  相似文献   

17.
23例恒牙根管机械预备断针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近年来,临床上通过镍钛机用根管器械,采用逐步深入法进行患牙根管预备的病例越来越多,导致根管内断针的病例也在逐渐增多,对这类断针原因进行分析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针对23例近两年来采用Step-down或Crown-down技术进行机械根管预备后所出现的根管内断针进行分析和根管再处理。结果:断针位于根管上、中、下的比率为4:12:7,原因包括:①未按操作规程。②操作的方法不当。③忽视手动器械的作用。④根管冲洗不到位。⑤使用的器械不当。经过处理后,大部分病例通过取出断针或建立旁路的方法完成治疗。结论:不当操作还可导致根管内产生台阶、穿孔或折裂,同时,金属疲劳和扭矩是影响器械寿命的重要因素。通过合理操作,综合运用机械法、手动法甚至超声法的根管预备技术,大多数并发症均可避免。  相似文献   

18.
根管镜主要用于牙科检查根管或根面,而新近 问世的纤维镜使牙医可发现难以见到的牙髓或牙周病变。 纤维镜包括影像纤维和不超过0.3mm通道的光标,利用此通道可冲洗检查组织。当探针置放于距检查区1mm时,在监测器上即可放大30倍。距离越大,放大越小。采用不同的探针能检测不同类型的病变。重度弯针用于检测根分叉和瘘管,而轻度弯针或锐角针则用于检测瘘管、根管和牙周袋。  相似文献   

19.
自采用自身螺纹针(Self—threading pin)和摩擦固定针(friction lock pin)以来,由于针插入的应力所致的牙质裂纹,已成为当前注意和研究的问题。为了达到汞合金修复体的固位,常需在牙上安放一根以上的针。但据所得文献中,对在同一牙上安放多根针的安全或最适当的针间距离,尚无明确标准。本文是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取针剂青、链霉素的小瓶(其它针剂的小瓶也可),剥去铝盖,拔下橡皮瓶塞,并洗净擦干。用 5号长球钻或长裂钻(直径1.6mm)将瓶塞的圆心部位打穿,使成一小孔。旋下夹石针(夹轴)顶端的小螺丝(直径1.8mm),将其穿过瓶塞圆心部小孔,并旋紧在夹石针上。将夹石针柄插入电机直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