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提高神经外科脑干肿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成功率及舒适度.方法 将64例脑干肿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变体位缓慢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置胃管法.结果 实验组一次成功率为93.7%,对照组一次成功率为46.8%,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置管不良反应:血压升高,实验组25%,对照组91%;血氧饱和度降低:实验组28%,对照组66%,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变体位缓慢置胃管法较传统置胃管法一次成功率高,患者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昏迷患者胃管插入的新方法.方法 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昏迷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抬高床头15~20.及中心静脉置管导丝导入法插入胃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去枕后仰位插入胃管.结果 实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0.0%,总插管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一次成功率为33.3%,总插管成功率为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所用时间为(9±3)min,对照组所用时间为(12±7)min,二者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昏迷患者改变常规的去枕后仰位为抬高床头15~20.及中心静脉置管导丝导入法插胃管能明显提高胃管插入的成功率,所用时间明显缩短,能减少因反复插胃管所致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呼气末快速置胃管法在脑卒中昏迷患者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将92例脑卒中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使用呼气末快速置胃管法和传统法置胃管.记录2组置胃管成功的次数、置管操作所需时间、并发症及患者的生理参数.结果 实验组置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插胃管时间和心率变化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呼气末置胃管法具有成功率高、简单易行、并发症少的特点,明显优于传统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张洁 《全科护理》2016,(16):1688-1689
[目的]探讨昏迷气管切开病人留置胃管方法。[方法]将116例昏迷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置胃管法。比较两组留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率为91%,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置胃管法,简单易行,省时方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传统置胃管法。  相似文献   

5.
杜丽娜  程颖  赵春影  赵淑新 《护理研究》2007,21(20):1857-1858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采用饮冰水置入胃管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64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置入胃管法。实验组在胃管置入过程中饮冰水并嘱其吞咽,随吞咽动作操作者将胃管插入。[结果]实验组一次插胃管成功率为84.4%,对照组则为53.1%。以病人主诉插管可以耐受为舒适度的评价标准,实验组75.0%主诉可以耐受,对照组则为31.2%。[结论]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者采用饮冰水置胃管法,可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而且可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气末快速置胃管法在脑卒中昏迷患者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将92例脑卒中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使用呼气末快速置胃管法和传统法置胃管。记录2组置胃管成功的次数、置管操作所需时间、并发症及患者的生理参数。结果实验组置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插胃管时间和心率变化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呼气末置胃管法具有成功率高、简单易行、并发症少的特点,明显优于传统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昏迷患者鼻胃管置管方法,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方法将90例气管插管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1、实验组2,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置管。实验组1采用螺旋式胃管置管法。实验组2采用舌钳向外牵拉舌体配合旋转式胃管置入法。比较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46.67%,实验组1一次置管成功率为76.67%,实验组2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67%。结论舌钳向外牵拉舌体配合旋转式胃管置管法,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气管黏膜的损伤和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喂食法留置胃管在球麻痹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喂食法留置胃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置胃管.结果 两种置管方法所需时间、置管一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球麻痹病人采用喂食法留置胃管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体位加导丝利多卡因在昏迷人工气道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人工气道的100例住院昏迷患者按留置胃管顺序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去枕头后仰体位留置胃管;观察组采用改良体位加导丝利多卡因置管法留置胃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时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呛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改良体位加导丝利多卡因为昏迷人工气道患者置胃管,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不良反应轻,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全麻气管插管后置胃管困难的患者,探讨组合胃管置入法在全麻困难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全麻后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组合胃管置入法,对照组采用昏迷患者胃管置入法,比较两组胃管置入一次性成功率、置管时间。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平均为(2.4±0.7)min,对照组置管时间平均为(5.2±1.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100%(20/20),对照组成功率为45%(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中全麻胃管置入困难者,优选组合胃管置入法,此方法不仅一次插管成功率高,并且操作简单易于为年轻护士掌握,提高了医生满意度,减轻了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采用饮冰水置入胃管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64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置入胃管法。实验组在胃管置入过程中饮冰水并嘱其吞咽,随吞咽动作操作者将胃管插入。[结果]实验组一次插胃管成功率为84.4%,对照组则为53.1%。以病人主诉插管可以耐受为舒适度的评价标准,实验组75.0%主诉可以耐受,对照组则为31.2%。[结论]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者采用饮冰水置胃管法,可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而且可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左侧卧位插胃管法在抢救昏迷患者过程中的应用,以减轻患者插胃管所造成的不适,提高插胃管的一次成功率.方法 将10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插胃管法和左侧卧位插胃管法,观察2组患者在插胃管过程中的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比对照组插管一次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 采取左侧卧位插胃管法是昏迷患者理想的插胃管的体位.  相似文献   

13.
吴熹  李培珍  徐微微 《护理研究》2012,26(29):2736-2737
[目的]探讨改良留置胃管方法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1例脑卒中需要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置管方法;实验组41例,采用改良置管方法.比较两组置管过程中病人不适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一次置管成功率、病人满意度、置管时间.[结果]两组病人置管过程中不适症状、置管成功率、病人满意度、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置管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置管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置管方法能有效减少置管过程中的不适及不良反应,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置管成功率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适宜脑卒中偏瘫病人的鼻饲置管方法。[方法]随机将66例脑卒中偏瘫伴吞咽障碍需插入胃管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健侧卧位加健侧鼻孔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患侧卧位和患侧鼻孔置胃管法,观察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置管用时。[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置管用时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侧卧位并健侧鼻孔胃管置入法用于脑卒中偏瘫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置管时间短,是一种适合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安全、有效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经采用改良胃管置入及固定方法后置管、固定的成功率。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广州新海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的胃管置入及固定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置管和固定,比较两组置管、固定的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vs 65%,P﹤0.05);实验组胃管固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vs 60%,P0.05)。结论:脑卒中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用压舌板、纱布辅助置管成功率优于传统方法,用棉纱绳固定胃管成功率优于传统方法,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暗示疗法在意识障碍病人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78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意识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的置管方法,实验组病人在留置胃管前、留置胃管中及置管后配合暗示疗法进行操作。对比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前后病人脉率的变化及家属对护士操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置管前后脉率的变化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对实验组护士操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暗示疗法能明显提高意识障碍病人一次置入胃管的成功率,减少病人对外界刺激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家属对护士操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置入方法在脑卒中昏迷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内科2011年1-12月住院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昏迷患者100例,以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放置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后的方法,比较两种操作方法的置管成功率及对鼻黏膜的损伤情况。结果实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鼻黏膜损伤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433,7.111;P〈0.05)。结论改良后的导丝胃管放置方法插管成功率高,对患者鼻腔黏膜的损伤小,减少了传统胃管置入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直视下插胃管法在昏迷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直视下插胃管法与常规插胃管法在昏迷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脑外伤昏迷病人随机分为A组(n=21)和B组(n=21),A组采用直视下插胃管法,B组采用常规插胃管法;对两组平均置管时间及1次置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平均置管时间和1次置管成功率,A组分别为(15.5±28)min和100%,B组分别为(27.8±8.3)min和57.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昏迷病人直视下插胃管法优于常规插胃管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2种方法为脑出血昏迷病人置入胃管的效果差异.方法对82例脑出血昏迷病人随机分组,分为改进方法组和传统方法组.改进方法组采用改变病人体位,改进置管方法,观察一次置管成功例数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种胃管置入方法相比,改进方法一次置管成功例数高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结论改进方法方法刺激性小成功率较高,减少了病人痛苦,减少了护士有创操作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气管导管引导置胃管法在已用气管导管建立人工气道的情况下快速、有效置胃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入院时间将52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气管导管引导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给传统的昏迷患者置胃管法,为已有气管导管的患者置胃管,评价2组患者置胃管一次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置胃管一次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为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气管导管引导置胃管法能快速、一次成功地将胃管置入胃内,避免反复置管给患者造成损伤和并发症,并能有效节省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