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肾综合症出血热 ,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经鼠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 ,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复杂多变 ,典型病例具有发热、出血与肾脏损害三大主要特征以及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 ,因此病情复杂 ,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掌握每期护理要点[1 ] 。预防并发症发生。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我院传染科自 2 0 0 1~2 0 0 2年 ,收治流行性出血热共 5 5例 ,现将我们的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5 5例 ,男 4 2例、女 1 3例。年龄最大 70岁 ,最小 8…  相似文献   

2.
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有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高热 ,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护理新技术。方法 :对 2 0 0 3年 9月~ 2 0 0 4年 6月在接收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 2 0例静脉滴注低温液体。结果 :对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有显著疗效 (P <0 0 5 ) ,并能有效预防休克期及少尿期 ,即使部分患者进入休克期及少尿期后 ,也能明显缩短这两期的持续时间 ,减轻各种相应的症状。结论 :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是一项有效、安全、先进的护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有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高热,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护理新技术。方法:对2003年9月-2004年6月在接收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20例静脉滴注低温液体。结果:对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有显著疗效(P〈0.05),并能有效预防休克期及少尿期,即使部分患者进入休克及少尿期后,也能明显缩短这两期的持续时间,减轻各种相应的症状。结论: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是一项有效、安全、先进的护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血热是一种由虫媒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和出血现象为特征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在我国各地发生的出血热大多数属于动物源性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1]。本病典型病例临床上常具备三类症状(即发热、出血现象和肾脏损害)及五期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临床表现极为复杂,护理工作应针对各期的病情变化,精心细致的护理,配合医生工作,使病人尽快恢复健康。自从本人参加临床护理工作以来,经历16倒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  相似文献   

5.
我院从1994年9月至1995年5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146例,治愈138例,占94.5%,死亡8例,占5.5%,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主要侵害毛细血管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作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1],传染源主要是野鼠类。临床特征是发热、出血、休克、衰竭、肾脏损害及电解质紊乱等。临床经过分为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EHF)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母婴等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临床经过分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1].近年来,EHF患者逐渐增多,其中EHF重型和危重型病例较多,病死率较高各地均有报道[2,3]应引起重视.2006年6月本科收治1例极重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肾、肺、心、脑、肝等多脏器损害患者,现将急救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肖爱华  刘淑华 《现代护理》2002,8(8):643-644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是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点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上分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我院自 1990年~ 2 0 0 0年共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 6 5 0例 ,其中因输入鲜血浆、白蛋白及液体出现输液反应 18例 ,导致死亡 3例 ,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1.1 例 1,患者男 ,40岁 ,因发热、头痛、眼眶痛 4天 ,以HFRS发热期收入院。一般情况良好 ,步入病房。入院后静滴液体共计 140 0ml,其中鲜血浆 2 0 0ml+地塞米松 5mg ,当血浆滴入 10 0ml左右时 ,病人突感寒战、面色苍白、口唇…  相似文献   

8.
嫩江县地区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地区 ,每年患此疾病 ,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占总病死率的 65 5 %~ 69 2 2 %。现回顾分析 1 990~ 1 999年收治病人 2 70例出血热病例 ,总结其治疗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高热 发热是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的症状 ,尤其高热 ,体温在 39~ 4 0℃以上 ,大量液体从病人皮肤蒸发。一般体温越高 ,热程越长 ,则病情越重 ,越容易出现休克与少尿期。除补足液体外 ,还要控制病毒血症。病毒唑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 ,对RNA与DNA病毒均起抑制作用 ,用于出血热病人 ,可缩短发热期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在体内存…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导致血管壁脆性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液浓缩,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出现低血压或休克.防治低血压休克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重要措施,积极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纠正酸中毒是平稳度过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的关键.现将我们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休克是流行性出血热(EHF)病程中的关键阶段,常可直接造成死亡。为探讨EHF休克的抢救治疗,本文对我院1988~1995年收治的EHF休克64例作如下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64例均符合1981年全国EHF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2一股资料64例中,男55例,女9例。年龄21~52岁,平均38岁。64例均为原发性休克,不包括腔道出血、继发感染等因素所致的继发性休克。入院病日:第3天13例,第4天21例,第5天23例,第6天7例。入院时病期:发热期与休克期重叠29例,休克期与少尿期重叠23例,发热潮、休克期、少尿期重叠12例。入院时血压:0~2…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广泛损害,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典型病例病程中有五期<'[1]>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不典型可以出现越期现象<'[2]>.  相似文献   

12.
肾综合症出血热低血压休克的抢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 2 0 0 1年 2月~ 2 0 0 4年 2月治疗肾综合症出血热低血压休克 5 6例 ,经精心治疗与护理 ,效果满意 ,现将抢救护理措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7例 ,女 19例 ,8~ 74岁 ,平均 37 5岁。其中入院前休克 5 3例 ,住院过程发生休克 3例 ,痊愈 5 4例 ,死亡 2例 ,病死率 3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并发颅内出血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出血热以全身毛细血管和小血管损伤为主要病理特征。严重者常并发腔道出血 (包括呼吸道、消化道、阴道、颅腔等 )。腔道出血多发生于休克期和少尿期 ,发生于多尿期者罕见。我院在近 3年中遇到 5例于多尿期发生颅内出血。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在 3 5~ 4 6岁 ,符合 1986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的诊断、分型 ,血清学特异性 Ig M阳性。其中 3例为危重型 ,曾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 ,2例为重型。既往均无高血压病 ,患者颅内出血时尿量 4 5 0 0~670 0 ml,3例血压偏高 15 0 / 10 5~ 15 0 / 12 0 mm Hg(…  相似文献   

14.
胡美玲 《全科护理》2013,11(22):2110-2111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行传染病,鼠为主要传染源,城市疫区以褐家鼠为主,农村疫区以黑线姬鼠为主,林区以大林姬鼠为主,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较稳固的免疫力[1]。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休克、出血、急性肾衰竭。2011年5月我科收治1例由流行性出血热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人,经精心护理,病人病情好转。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并发症较多,病程较长,病死率较高。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非典型和轻型病例可以出现越期现象,而重型患者可出现发热期、休克期和少尿期之间互相重叠。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月收治40例HFRS患者,  相似文献   

16.
2004年2月~ 2006年12月,我们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 36例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均符合1997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诊断标准.男25例,女11例,2l~52岁,平均 39岁.其中农民22例,城镇居民8例,野外流动工作人员6例.典型五期经过者20例,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电解质紊乱4例,继发感染 3例,发热直接进入少尿、多尿期 3例,危重型(发热、休克、少尿三期重叠)3例,共治愈35例,治愈率97.2%.……  相似文献   

17.
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短期发热,继之出现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为其特征[1]。1996年7月~1998年3月,我院染科共收治并经临床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52例,其中危重型14例。由于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死率除与病型轻重有关外,与治疗早迟,措施是否恰当亦关系甚密。为加强对其认识及提高护理质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流行病学史:14例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19~52岁。8例患者居住环境差,常有老鼠出没,3例患者曾接触死鼠或鼠的排泄物,1例患者有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接触史,2例无明显诱因。12…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属某些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一类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农村秋收季节。鼠为主要传染源,起病急,主要有发热、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5个期。重症病例可前2或3期重叠,轻症可有越期现象,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护理人员应针对各期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特点进行科学的护理,现将各期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83年11月至1984年3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192例,治愈188例占97.9%,死亡6例,占2.1%。结合临床实践,谈谈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一、发热期 1.一般护理:发热期应严格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饮食。2.高热的护理,体温在39℃以上时,应给予物理降温(如冰袋,冰帽)或应用激素等。经降温处理后,半小时复查体温一次。避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EHF)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典型病例病程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日前临床治疗仍以利巴韦林抗病毒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要治疗措施。我院自2004年3月~2006年3月应用迈普新(胸腺肽α1)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取得较好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