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置入式静脉输液港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进行化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取的98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为49例.其中,A组患者通过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方式置管,B组患者通过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结果:A组患者相较于B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更高、置管留置时间明显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置管效果相较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明显更优,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中心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中应用的效果及分析。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PDCA的品管手法及各种品管工具,对ICU危重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非计划拔管进行现状调查,通过头脑风暴,对中心静脉置管的非计划拔管进行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中心静脉置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从6.13%降至2.46%。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危重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在可留置时间内非计划性拔管效果显著,降低了中心静脉置管的意外管率,规范了操作流程,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持续质量的改进在临床静脉药物配制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持续质量的改进措施,进行临床静脉药物配制工作的不断改进与优化,撤销该工作流程当中的不合理环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比在持续质量改进前后临床静脉药物配制工作的实际效果。结果:在持续的质量改进后,静脉输液时间及时,药物配制与摆药的失误率及药物损耗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较改进前相比有很大的提高。结论:合理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于临床静脉药物配制,能够使患者享受到及时的静脉输液治疗,在药物的配置与管理工作当中也能提高准确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使得临床静脉药物配制工作的流程更加合理化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王桂清  容林静  谭超 《吉林医学》2006,27(10):1294-1295
目的:探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脑血管意外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75例患者置管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PICC组37例和浅静脉留置组38例,分别观察及比较两种方法置管成功率、置管留置时间的长短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ICC置管成功率94.6%(35/37),浅静脉留置成功率97.4%(37/38)。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浅静脉留置技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浅静脉留置技术组为47.3%,P﹤0.01。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痛苦小,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股静脉置管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5例需经下肢静脉穿刺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5例采用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股静脉置管的方法给药,对照组10例采用头皮针或浅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给药.比较2组患者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下肢化疗的患者建议予股静脉置管,以降低化疗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6.
翟慎华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4):199-199
目的:通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癌症患者的应用比较,探讨如何减少癌症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癌症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57例癌症患者分为两组,15例为PICC置管组,42例为静脉留置针组。结果:PICC置管组留置时间40~260天,静脉留置针组留置时间1~6天;PICC置管组静脉炎率5%,静脉留置针组静脉炎率65%;PICC置管组疼痛率5%,B组疼痛率35%;PICC置管组并发症率5%,静脉留置针组并发症率21%;PICC置管组日常生活处理能力正常,静脉留置针组日常生活50%需人照顾。结论:在癌症患者申,选用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UVC)在早产儿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收治的68例行UVC新生早产儿(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观察中心静脉置管及外周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等;并与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PIV)的55例新生早产儿(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早产儿静脉穿刺情况。结果:研究组68例早产儿实施UVC术成功置入脐静脉,其中置入中心静脉47例,成功率69.1%,平均留置时间(10.81±5.07)d.静脉穿刺次数人均减少(7.78±3.65)次。结论:UVC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建立长时间的静脉通道。有效减少早产儿静脉穿刺伤害并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陈登英 《吉林医学》2012,(31):6865-6866
目的: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探讨静脉置管在糖尿病足患者中应用的时间长短与静脉炎发生的关系,为临床糖尿病足患者静脉置管护理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糖尿病足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为常规静脉置管组(NC组,20例),即按照常规规定静脉置管7 d后换管;第2组为试验组(TS组,20例),即静脉置管4 d后换管。结果:常规静脉置管组放置时间长,患者导管口感染及静脉炎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糖尿病足患者静脉置管放置时间不应参照常规规定,应缩短其静脉置管时间,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荣  王静 《重庆医学》2007,36(3):251-252
目的 比较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 )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 观察两种置管的成功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特点、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液体流速.结果 PICC组成功率95.4%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成功率9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平均操作时间分别11、 23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84%、1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ICC组无危及生命的并发症;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113、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锁骨下静脉置管液体流速明显优于PICC组.结论 两组置管比较各有优缺点,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互补使用.PICC更适合癌症患者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静脉留置针中应用品管圈模式对降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3月~2015年9月期间进行静脉留置针的15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75例,参照组75例,参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品管圈模式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和留置针时间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其差异在统计学层面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留置针中应用品管圈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效果良好,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食管癌手术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置管后行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出院前教会患者导管维护相关知识等。2组患者均随访3个化疗周期,比较2组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对PICC置管的知信行水平。结果:干预组患者出现导管维护延迟例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导管维护延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知信行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组(P<0.01)。结论: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行PICC的护理中,提高了患者置管维护依从性,延长置管的留置时间,并提高患者的知信行水平,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PICC置管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病人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将74例首次化疗的肿瘤患者分为两组,PICC置管组33例为一组,前臂静脉留置针41例为二组,两组病人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中观察记录留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PICC置管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保留时间长,对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结论PICC置管在肿瘤病人的临床应用中较外周静脉留置针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探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净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近期内收治的153例行血液透析净化治疗的患者,并按置管部位分为A、B两组,A组112例患者为颈内静脉置管、B组41例患者为股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探讨有效的处理措施。结果实施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术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皮下血肿、误穿等,术后远期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导管栓塞、导管脱落等,在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实施颈内静脉置管的A组患者明显低于实施股静脉置管的B组患者(P<0.05)。结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一种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低且能为患者提供持续稳定血流量的建立临床血管通路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容瑜 《大家健康》2017,(10):63-64
目的:分析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内外科患者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自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冶的肿瘤内外科患者68例,依据来院先后顺序均分两组.予以PICC置管输液的34例患者为实验组,予以静脉留置针输液的34例患者为参照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输液效果进行统计和比对.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不同方法输液后,实验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2.9%)同参照组(20.6%)比对明显较低,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P<0.05).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率较比参照组更低,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P<0.05).结论:肿瘤外科患者予以PICC置管输液,效果理想,同时可以使其疼痛感减轻,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脐静脉置管术(UVC)联合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53例UVC联合PICC置管(观察组)及28例周围静脉留置术(PIV)联合PICC置管(对照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2种方法在治疗中的优越性。结果观察组反复穿刺置管的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穿刺点红肿、硬结、液体外渗、导管脱出低于对照组(P<0.05),PICC 1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最大下降占体质量的百分比、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恢复体质量后体质量增长、第2周体质量增长、矫正胎龄37周体质量增长百分比、体质量达到2 000 g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而第1周体质量增长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VC适用于出生的早期,在危重儿住院初期的抢救治疗中更具实际意义。而PICC可在后期应用,为长时间的静脉营养提供支持,保证热卡的供给,从而达到追赶生长的目的。两种静脉通路的联合应用可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早产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腋静脉置留置针,对照组采用四肢或头皮静脉置留置针。结果:试验组的静脉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导管脱出和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经济方便的优点,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郭瑜蒙  王芳 《吉林医学》2012,(35):7827-7828
目的:对比研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浅静脉留置针在肺癌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情况,探讨更适合于临床应用的化疗患者临床输液途径。方法: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选择我院外科收住的58例肺癌化疗患者,根据患者自愿选择分为PICC组和浅静脉留置针组,PICC组收集28例,浅静脉留置针组收集30例,比较两组静脉炎、疼痛的发生率,对比留置时间及穿刺数情况。结果:在PICC组及浅静脉留置针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1%、40.0%;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3.6%、36.7%;留置时间分别为(112.15±30.01)d、(4.95±3.20)d;穿刺数分别为(3.45±2.25)次、(12.58±3.90)次。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患者的静脉化疗中,选用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浅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及颈内静脉置管方式的比较研究,探讨如何减少妇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化疗中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节约成本,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对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静脉滴注,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颈外静脉留置组(简称A组)和前臂静脉留置组(简称B组)、颈内静脉置管组(简称C组)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iA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5%,B组为30.O%,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68.460,P〈0.01)。A组患者并发症外渗发生率为2.5%,B组为17.5%,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9.804,P〈0.01)。A、C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正常,B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人照顾。结论:在妇科肿瘤患者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时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置管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但操作的简易程度及操作成本颈外静脉留置针更加优于颈内静脉置管,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置管在神经外科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00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资料,180例PICC置管为A组,120例颈内静脉置管为B组,分别统计两种方法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A组与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7.2%(175/180)和91.7%(110/120),P< 0.05,相差显著;A组与B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48天(15~320)和18天(10~30),P<0.01,差异非常显著.药物渗漏或脉管炎发生率、穿刺处疼痛发生率、焦虑或恐惧发生率,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与B组导管平均日消耗价格分别为6.25 元和16.11元,A组费用明显低于B组.而A组与B组病人平均住院日分别为40天和42天,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ICC置管术与颈内静脉置管相比,在神经外科临床应用中更具有一次置入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20.
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伟  刘景利  邢巨影 《吉林医学》2009,30(10):925-926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如何减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142例确诊为恶性肿瘤需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72例PICC置管为A组,7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为B组,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结果: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8%,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7%;A组留置时间长于B组留置时间;A组静脉炎发生率大于B组静脉炎发生率;A组疼痛率小于B组疼痛率;A组并发症率小于B组并发症率。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选用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