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味涤痰化瘀汤联合复方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给予复方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46例给予复方丹红注射液+加味涤痰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高切黏度)变化情况,并统计生活质量(S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低切及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涤痰化瘀汤联合复方丹红注射液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8例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d,对照组84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比较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黏度、红细胞就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更好的改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及红花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0.32%)高于对照组(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良好,可有效降低血浆黏度及血清hs-CRP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心电图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血清瘦素(LP)、五聚素3(PTX-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血脂指标水平、症状改善情况、血管内皮功能、血清LP及PTX-3水平。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皮素(E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LP、PTX-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可有效调节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状态,改善心绞痛发作情况及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下调LP、PTX-3水平。  相似文献   

5.
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d,对照组42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比较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更好的改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效果。方法:90例心绞痛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及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40/45),对照组为7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观察组出现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心绞痛能进一步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心绞痛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芪参胶囊+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37例,抽签法分组,对照组68例采取尼可地尔治疗,观察组69例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芪参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4.20%较对照组79.41%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芪参胶囊+尼可地尔治疗,能显著改善其心绞痛症状及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8.
彭木辉 《国医论坛》2019,34(2):24-26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我中心2016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痰祛瘀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50%(35/40),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G、TC、LDL-C、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徐洁  胡宪清 《新中医》2022,54(14):67-70
目的:观察乐脉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乐脉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心绞痛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为71.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每周硝酸甘油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乐脉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6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卡松曲服应力均有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卡松曲服应力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及卡松曲服应力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55%,对照组7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柴东哲  袁如玉 《新中医》2016,48(1):28-30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反应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27例AMI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62例,给予溶栓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治疗7天。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血液流变学检测仪检测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80.6%,观察组9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炎症因子TNF-α、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AMI可以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银杏黄酮苷与复方丹参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心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8例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复方丹参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银杏黄酮苷治疗,2组患者共治疗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心功能、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以及有无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一般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心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功能各指标均有改善情况,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值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适情况。结论:银杏黄酮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并且安全性高,更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朱国瑞  梁金萍  李文慧 《新中医》2022,54(3):195-198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接受治疗的180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90例采用左旋卡尼汀治疗;观察组90例采用左旋卡尼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再配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值、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红细胞变形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而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值、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则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各炎症因子较干预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TNF-α、IL-6、hs-CR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血脂指标较干预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HDL-C与对照组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联合呼吸机在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PaO2、SaO2、PaCO2、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乳酸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PaO2、S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血浆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呼吸机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可有效提高患者PaO2、和SaO2,降低PaCO2和血浆乳酸水平,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机体血氧供应.  相似文献   

16.
张礼辉 《新中医》2015,47(11):19-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88例病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14天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评定2组的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2组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结合西药常规治疗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凝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比较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PT、APT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凝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PT有改善,两组治疗后比较除PT外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凝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和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本院7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入院后给予两组基础治疗措施,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口服,每次12.5 mg,日2次,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疗程结束后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血清BNP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心电图有效率为69.44%,研究组心电图有效率为94.44%,两组心电图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后血清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黏度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减少,且研究组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有效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电图疗效,降低血清BNP水平及血浆黏度,减少心电图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凝指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凝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的变化,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凝指标APTT、P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凝指标APTT、P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血凝状态,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阻止脑梗死急性期进展,促进脑梗死患者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脑梗塞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主要成分丹参、红花)50mL+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d,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大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得知,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大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方面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和高密度脂蛋白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见,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