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维康教授1995年从上海中医药大学退休后,定居美国已逾十五年。说是定居,其实正如他自谑为“候鸟”的生涯,每年他都会远隔重洋,不远万里地飞回上海一两次。探亲访友是其一,重点在于补充查阅医史、文史资料。退休以来,他在报刊杂志上经常发表文章,《中医药文化》也经常刊登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赵昌 《家庭中医药》2005,12(10):31-31
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年寿最高者,当数李庆远。李庆远,生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卒于民国24年(1935年),终年257岁。他原籍云南省,90多岁到四川开县定居,一生娶过24任妻子,膝下子孙满堂。由于他对中医中药,尤其对  相似文献   

3.
南宋绍兴年间,有位王继先医生,因为他治愈了高宗皇帝的疾病而闻名。当时,号称“王医师”。后来,因他居功自傲,高宗皇帝判罪,被押送福州定居。  相似文献   

4.
<正>陈立夫是浙江省吴兴人,1900年8月21日生,2001年2月8日逝世于中国台湾,享年101岁。本名陈祖燕,字立夫。陈立夫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等要职。1949年以后,陈立夫移居美国,以养鸡为生,并潜心研究中华文化,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国际认可。1969年,陈立夫回中国台湾定居,竭力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提出"中国文化统一论",他的这一主张,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王××,男,2013年81岁,新疆乌鲁木齐某科学院退休干部,老伴是退休教师,因女儿出嫁在贵阳,贵阳气候宜人,所以选择在贵阳定居。2013年夏天,一行5人来我店中求治哮喘,我曾经为他亲家母治过糖尿病。据介绍,2011年患者79岁时,曾在贵州省级医院呼吸内科住过9天院,就被院方喊回家了(五人均是在贵阳定居的人)。回家后四处求医,网上购买某科研所的药吃,  相似文献   

6.
周淑珍 《科学养生》2014,(11):50-50
<正>我今年87岁,祖籍湖南省,解放战争期间,嫁给黑龙江籍的丈夫。建国后,随夫来佳木斯市定居。因这里是寒带气候,又缺乏保健知识,从50岁开始,逐渐患了几种慢性病。虽不断吃药、打针,但效果不明显。1987年,北京一位医学教授来佳木斯进行保健养生讲座。他说:"从实践经验看,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得慢性病,可以通过运动锻炼方式治愈或缓解。"有一天,邻居老姐妹、门球技术高超的耿姐说:"打门球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团执行委员,意大利中华医药学会主席何嘉琅经意大利前总理朱利亚诺·阿马托先生推介,获得2015"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表彰其助推中医在意大利和欧洲的传播。何嘉琅出生于中医世家"浙江何氏妇科",1993年定居意大利,20多年来潜心推广传播中医药,推动罗马大学医学院开设中西医结合研究生课程,被境内和意大利多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他还牵头组织意大利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大夫和汉学专家出版《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意对照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8.
傅维康先生原是学西医的,毕业于原上海第一医学院。他对医学史抱有浓厚兴趣,任数年医疗工作后,转而专事医史研究。出于对祖国医学的拳拳之心,40多年以来驻足讲台,执笔书桌,从未为自己留有闲暇。学校资料室、图书馆和市图书馆,也是他经常光顾之处。更为感人的是,晚年定居美国后,他仍心系上海中医药大学,几乎每年都要自费回国一次,或看望好友,或  相似文献   

9.
市药求真     
<正>清代元和县(江苏省苏州市)的陈见三,名传焯,天资聪明,爱好读书。他父亲因事被富人指控,以致家产破败。这时陈见三才十五岁,他就更加努力读书,为了谋食糊口,又兼学医。他二十岁时就精通医术,治病很有声望。后到扬州行医,人们求他治病常常获得奇妙效果。因而其家业也就富裕了,后来就搬到扬州定居下来。他常说:"古人治病,都亲自到山中采药,现在的人都到市场去买药,真假难辨,所以医生按方治病有时不见效果,这并不都是因为医生技术不高,而  相似文献   

10.
徐江雁 《北京中医药》2006,25(4):204-204
1生平简历 罗止园(1879-1953),名文杰,字止园,男,山东省德县人,享年74岁.[1] 罗止园之叔罗立宣乃德县名医,他幼年从叔习医,1907年在北京中医官考试合格,录为北洋陆军第五镇军医.1926年退隐后定居北京,以行医为业,专务中医,1938年曾任华北国医学院教授.[1]  相似文献   

11.
王孟英,名士雄,自号半痴山人,晚号梦隐,又号潜斋,浙江海宁人,生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殁于同治七年(1868)。乾隆间缘海啸故,由其曾祖携家定居钱圹(今杭州)。他是我国清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他不但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名震海内,而且撰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医学著作。惜半毁于兵燹,所存者由近人曹炳章氏辑成《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流传于世。王孟英之所以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875-1877
该文探讨了中医"脾肾学说"蕴含的现代免疫学思想,认为中医的"脾肾学说"与免疫学关系十分密切。"脾肾学说"不仅包括了免疫细胞发育的基础,而且其中还蕴含了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和成熟等免疫学思想。此外,"脾肾学说"还与免疫细胞的定居、应答及免疫功能的发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朱氏头皮针是朱明清教授根据临床40多年行医经验,在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融合现代医学理论研究创立的一组特定取穴的针刺疗法。该疗法可运用于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妇产科等150余种病种,对于急症疗效显著。由于朱明清教授1990年定居美国,国内关于"朱氏头皮针"的文献较少,现通过检索CNKI、维普VIP、CBM、WF、MEDLINE等数据库,探讨"朱氏头皮针"的临床应用,以期总结朱明清教授的临床经验,便于"朱氏头皮针"传承推广。  相似文献   

14.
陈惠林,生于1924年,江南陈氏世医,誉满大江南北乃至国际.妇科名医,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中医科退休教授、主任医师,属于国宝级人物。他1944年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自此开业以来.已行医60余个春秋。1984年退休.举家定居香港.继续广布仁术。他被多家国家单位聘为高级医学顾问.如今还兼任了上海慈善基金会、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保健协会、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中医学院、上海博爱医院、江苏省常熟市红十字会医院等单位的名誉教授、名誉院长、高级医学顾问、常年特约医师等多项头衔.[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李九五先生祖籍福建安溪,祖上七代行医,幼时耳濡目染使他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多年的钻研苦学,终成名家。二十年前,他移居美国芝加哥,把祖上经营七代的太和堂开到了美国。虽然已在美国定居,李九五先生还是难忘祖国,定期都要回国看看,聊解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成都名医沈绍九(1865-1936),名汀,浙江绍兴县人,其祖辈游历到四川,定居成都。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对疑难杂症治法特殊,颇有奇效。上海名医聂云台所著《结核辅生疗法》载有这样一段:"民国六年舍妹夫卓君卫之尊翁,小水浑浊,旋结为膏质,内有血丝血肉,德人德博尔治之无效,据称是‘肾炎病',高年难望治愈。又延中医数人治之,皆利尿剂亦无效。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纪念吴斌楼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于1999年12月19日,在北京什刹海体校武术馆召开。吴斌楼生于 1899年 12月 12日,河北差县人,6岁从师铁腿魏赞魁门下学艺12年自20年代就蜚声武林,并得到许多武林前辈的赞誉。 吴斌楼是北京戳脚翻子拳的开拓者。他定居北京后,致力于戳脚翻子的传播与发展,尤其重视研究与总结,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所传授的戳脚翻子,套路结构更加合理,身法形法更为鲜明,招法更为简捷,从而形成与河北、东北三足鼎立的北京流派。 吴斌楼热心于教学工作,在教学的同时还注意传统…  相似文献   

18.
"夏威夷"一词源于波利尼西亚语。公元4世纪左右,一批波利尼西亚人乘独木舟破浪而至,在此定居,为这片岛屿起名"夏威夷",意为"原始之家"(Original Home)。1898年,夏威夷被美国吞并,1959年成为美国第50个州,别名叫做"爱洛哈之州"(Aloha State)(夏威夷人向人问候或离别之时,常说:"爱洛哈",其意为爱),以芙蓉花(Hibiscus)为州花,本州箴言:"守正义则存"(The life of theLand is perpetuated in right eousness)。夏威夷是太平洋上的一颗明珠,东距美国旧金山3846公里,西距日本东京6200公里,是太平洋地区海空运输的枢纽。马克·吐温曾说:夏威夷是大洋中最美的岛屿,是停泊在海洋中最可爱的岛屿舰队。  相似文献   

19.
<正>隋朝末年,战乱不已,民不聊生,读书人大多谋求官场立足,对医治之术不屑一顾。孙思邈才华出众,一生中屡被帝王看中,但他却不肯随波逐流,供职朝廷。隋文帝慕其才学,曾征召他为国子博士,让他管理教育教授弟子,他托病推辞;唐太宗因他医术超人,召他进京执掌太医院,他固辞不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唐高宗又拜他为谏议大夫参政议政,他仍再三谢绝。正是他"皇权至上"也没有"苍生"重要的表  相似文献   

20.
福州桂枝里陈氏中医儿科,起源于距今200多年前的清乾嘉年间,始祖陈少邱自河南迁福建漳州,后定居福州城内安泰河畔的桂枝里,世代业医,迄今已传八代。三世医刚济,因治愈福州知府周莲之子的重病,获赠"青囊三世泽,红杏万家春"联句,享誉榕城。四世医燮藩,1902年福州第一届中医公会副会长,民国元年,又担任全闽医药学会副会长,望孚八闽。五世医笃初,1933年中央国医馆福建分馆董事,声誉卓著,"医、史、诗、画四绝",参纂《福建通志》,是福州中医界唯一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