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分析铋剂四联疗法联合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穴位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80 例脾胃虚寒型 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 (40 例) 与对照组 (40 例), 联合组患者采用铋剂四联疗法联合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穴位治疗,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铋剂四联疗法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 溃疡长径、 血清胃泌素 (GAS) 水平、 Hp 转阴率及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 14 d 后, 联合组患者胃脘疼痛、 食后腹胀、 嗳气泛酸、 恶心反胃评分以及血清 GAS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 t = 6.910、 6.318、7.140、 9.345、 8.819, P 均<0.001), 溃疡长径明显短于对照组 (t = 18.860, P<0.001); 联合组患者 Hp 转阴率为 87.5%,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Hp 转阴率 67.5% (χ2 = 4.588, P= 0.032); 联合组患者中显效 26 例、 有效 11例、 无效 3 例,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显效 19 例、 有效 10 例、 无效 11 例 (Z = -1.997, P = 0.046)。 结论 铋剂四联疗法联合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穴位治疗脾胃虚寒型 Hp 感染性胃溃疡, 可明显降低 GAS 水平, 提高 Hp 转阴率, 改善患者脾胃虚寒症状, 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胃苏颗粒与四联疗法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 感染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6例? 对照组患者行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主的四联疗法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四联疗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胃苏颗粒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医证候评分及复发情况? 结果 治疗 6 周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22% ,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86.11%(Z =-2.358, P = 0.018); 疗程结束后随访6个月, 观察组复发率为5.56% , 与对照组复发率 13.89% 无明显差异(χ 2 = 1.424, P = 0.233);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胃脘胀痛?痛窜两胁?情志不畅?嗳气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 = 5.972? 14.280? 8.601? 11.490, P 均 < 0.001)? 结论 与单纯应用PPI为主的四联疗法相比, 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性胃溃疡更有利于Hp转阴, 促进溃疡愈合, 且复发率更低, 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康复新液在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性胃溃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确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 与对照组(31 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康复新液,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胃肠激素水平、临床疗效、Hp 转阴率及复阳率。结果 治疗 4 周后, 观察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胃泌素 (GAS)、胃动素 (MOT)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 = 9.153、13.644、18.528, P 均<0.001); 观察组患者痊愈 16 例、显效 7 例、有效 6 例、无效 2例,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 9 例 (Z = -2.206, P = 0.027); 观察组患者Hp 转阴率为74.19%,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Hp 转阴率 48.39% (χ2 = 4.351, P = 0.037)。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 Hp 复阳率为 8.70%,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Hp 复阳率 40.00% (χ2 = 5.353, P = 0.021)。结论 在奥美拉唑四联疗法基础上联合应用康复新液治疗 Hp 感染性胃溃疡, 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改善胃肠激素水平, 提高 Hp 转阴率, 降低Hp复阳率, 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与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 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 (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Hp根除率、胃黏膜血流量 (GMBF)、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 14 d 后, 观察组患者胃部烧灼痛、胃胀嗳气、恶心呕吐症状评分以及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 ( 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 t = 2.775、4.236、4.996、6.509、9.706,P = 0.007、P < 0.001、P < 0.001、P < 0.001、P < 0.001);Hp根除率为 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Hp 根除率 67.50%(χ2 = 4.588,P = 0.032);胃小弯、胃大弯、胃前壁以及胃后壁 GMBF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t = 4.529、4.111、4.452,P 均 < 0.001)。其间,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无明显差异 ( χ2 = 1.569,P = 0.210)。结论 与奥美拉唑四联疗法相比, 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能更有效促进胃黏膜血流恢复, 抑制IL-8、TNF-α分泌,根除Hp,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0例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胃液pH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情况,以及Hp转阴率和腹胀、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813.500,Z=-2.018,P=0.044);试验组患者胃液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NF-α、IL-8、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52、2.876、8.603、6.891,P=0.000、0.005、0.000、0.000);试验组患者Hp转阴率为82.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Hp转阴率3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519,P=0.000)。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0,P=0.502)结论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在常规三联疗法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维持肠道内环境平衡,提高Hp转阴率,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观察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与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8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拉霉素片、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拉霉素片三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以及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第7、14天,研究组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MP-9:t=2.192、5.661,P=0.031、<0.001;TIMP-1:t=3.749、4.331,P均<0.001);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1.25%(Z=-2.497,P=0.013)。结论 与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相比,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能够更有效根除Hp,促进Hp感染性胃溃疡愈合,且降低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血清MMP-9和TIMP-1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对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消化科收治的88例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再出血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Mann-Whitney U=708.500,Z=-2.380,P=0.017);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红蛋白含量低、溃疡为A1期及未联合消化内镜治疗是患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92、1.165、1.879,P=0.015、0.022、0.031)。结论 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患者应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再出血发生率,且患者血红蛋白含量低及溃疡为A1期也是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患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分析黄芪建中汤加减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胃溃疡(脾胃虚寒型)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在临床治疗中接受西医治疗;研究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在临床治疗中接受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克拉霉素三联疗法与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性胃溃疡合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信阳市中医院收治的56例Hp感染性胃溃疡合并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克拉霉素、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予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予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Hp清除情况、胃溃疡与口腔溃疡愈合情况以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Hp清除率及胃溃疡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78、14.275,P=0.026、0.000)、胃溃疡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2.600,P=0.000)、口腔溃疡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Mann-Whitney U=216.500,Z=-3.104,P=0.002);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CD3^+、CD4^+ 、CD4^+ /CD8^+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CD3^+:t=19.170、8.853,P=0.000、0.000;CD4^+ :t=12.892、4.430,P=0.000、0.000;CD4^+ /CD8^+:t’=20.192、9.040,P=0.000、0.000),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t’=14.224、5.403,P=0.000、0.000),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D3^+、CD4^+ 、CD4^+ /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9.397、7.789、9.551,P=0.000、0.000、0.000),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2.237,P=0.000)。结论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可明显增强Hp感染性胃溃疡合并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Hp清除率及胃溃疡与口腔溃疡愈合率,降低胃溃疡复发率,效果显著优于甲硝唑三联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温脾养胃活血通络方联合穴位贴敷在脾虚血瘀型消化性溃疡伴Hp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遂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脾虚血瘀型消化性溃疡伴Hp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温脾养胃活血通络方与穴位贴敷,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p转阴率以及胃酸分泌水平。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4%、Hp转阴率为88.1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95%、Hp转阴率69.05%(χ2=4.086、4.525,P=0.043、0.033);停药4周后,观察组患者基础胃酸分泌量(BAO)、最大胃酸分泌量(MAO)、高峰胃酸分泌量(PA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406、5.572、3.347,P均<0.001)。结论 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温脾养胃活血通络方与穴位贴敷,可有效抑制脾虚血瘀型消化性溃疡伴Hp感染患者的胃酸分泌,改善临床症状,提高Hp转阴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海马头部浅沟消失对海马硬化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海马头部浅沟消失对海马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8例经组织学检查证实的海马硬化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和 18例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海马头部浅沟的显示情况、海马头部大小和信号改变。结果  18例海马硬化患者中 ,16例硬化侧海马头部浅沟消失 ,1例硬化侧海马头部浅沟明显变浅 ,几乎消失 ,1例硬化侧海马头部浅沟存在。硬化侧海马头部均有萎缩 ,并在T2 WI和液体衰减恢复 (FLAIR)成像呈高信号。海马头部浅沟消失对海马硬化诊断的敏感性为 88.9% ,特异性为 10 0 %。结论 海马头部浅沟消失是诊断海马硬化的一个可靠征象 ,结合患侧海马有萎缩性改变和T2 加权成像信号增高 ,可肯定诊断海马硬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婴儿湿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外涂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外涂湿疹膏治疗,连续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有效率为82.50%;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治疗组未见复发,对照组有2例患儿复发。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婴儿湿疹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age of fusion of greater cornua with the body of hyoid bone. Age of fusion of hyoid bone can help in determining the age of an individual, especially of unknown dead bodies where only skeletal remains are available. A victim of compression of neck will more likely have fracture of hyoid bone if his hyoid bone is fused. Indian authors have reported that the fusion of hyoid bone occurs after 40 years of age. Studies done by foreign workers observed that hyoid bone fused at an earlier age (30-40 years). A total of 170 excised hyoid bones from dead bodies belonging to the age group of 20-65 years were studied. Fusion occurred earlier in females as compared to males by about 5 years. The mean age of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fusion in males was 38.25 and 53.16 years, respectively. The mean age of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fusion in females was 38.00 and 48.50 years, respectively. All the hyoid bones were fused after the age of 60 year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fusion on right and left sid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误漏诊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2例延迟性脾破裂中的诊断和误漏诊的经验与教训.结果本组延迟性脾破裂的误漏诊5例(41.66%).对多发伤与脾破裂并存可能认识不足,外伤史轻微或伤员隐瞒外伤史,缺乏腹痛-缓解-突然再腹痛的典型病史,缺乏“对冲性脾破裂”力学分析和整体化诊断思路等为其误漏诊的主要原因.结论详细的外伤史和全面系统检查,重视腹以外多发伤掩盖腹内脏器伤及延迟性脾破裂可能.确立外伤-腹内脏器伤-脾破裂整体化诊断思路.不间断地辅以B超检查脾形态学变化和腹内有无积液,腹腔穿刺确定有无血腹、X线胸腹部检查观察左侧胸肋角和膈肌运动情况、必要时CT检查以尽早发现脾包膜下血肿,降低延迟性脾破裂误漏诊率.  相似文献   

15.
The 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activity measurements of a solution of 55Fe organized by the BIPM in 2005 are reported and analysed. This exercise, which follows the procedures of the CIPM mutual recognition arrangement to update older comparisons, is a renewal of the comparison organized by the BIPM that took place in 1978. A EUROMET comparison was organized in 1996 specifically to compare activity measurements of a 55Fe solution by means of liquid-scintillation techniques. Results of these three comparison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radionuclide solution was provided by the NPL, which also distributed the samples to the participants. The activity of the ampoules was measured by 16 laboratories using 12 methods producing 25 results. Some general considerations on uncertainty assessments pertaining to the different techniques used are drawn. The outcome of four different estimators is compared from which the presence of at least one outlier can be confirmed. Further measurements should be made to try to reduce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results. To date the outcome of the present comparison does not show an improvement to that of the 1996 comparison.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In order to get an idea of the value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duration of pregnancy in establishment of paternity, 511 records from 17 lower courts in Sweden were studied.It was found that when a blood group investigation has been performed, only a small number of cases remain where the paternity claim should be rejected by a court of law for the reason that the period of pregnancy has been extremely long or short.It was shown that only very extreme probability values (percentages) should give reason for rejection of paternity claims if a larger risk of error is to be avoided. The risk is somewhat smaller with long pregnancies than with short one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emphasize the difficulties involved in probability assessment in paternity suits.This report was presented at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Medical-Legal Seminar, Stockholm 1971.  相似文献   

17.
邱洪  王利平  方旋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293-1294
目的确定消妇炎胶囊的辅料及用量。方法以浸膏粉的吸湿率和流动性为考察指标,对加入淀粉、糊精及微晶纤维素3种不同辅料后制得的颗粒进行考察,优选出最佳辅料后,再对最佳辅料的不同用量进行考察。结果加入辅料后,颗粒的抗吸湿能力和流动性都明显改善,其中加入淀粉后,分别在6、12、24、48、60 h测得的吸湿率为2.01%、4.03%、5.98%、6.66%、7.31%,休止角为34.61°,均小于糊精与微晶纤维素,表明加入淀粉颗粒质量最好;每80 g浸膏粉中分别加入30、45、60 g淀粉,综合判定45 g较好。结论每80 g浸膏粉加入淀粉45 g为辅料用量参数,制得颗粒的抗吸湿能力和流动性均好,可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8.
苏光明  王晓  高海港  祝莉  董晓明  夏隽  任玲 《临床军医杂志》2010,38(1):125-127,F0004
目的探讨超声对观察椎动脉椎骨段走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2例患者(走行异常者经血管造影或MR I等其他检查证实)的双侧椎动脉走行的二维和彩色血流信号等声像图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椎动脉椎骨段走行异常作出诊断及分型。结果(1)超声通过二维或彩色多普勒的血流信号可显示椎骨段椎动脉有无、穿入位置和走行形态。(2)超声根据椎骨段椎动脉的有无、穿入位置和在椎骨段中的走行形态可将椎动脉椎骨段走行异常分为缺如0.6%(2/324),走行变异2.7%(9/324),走行弯曲5.5%(18/324)三大类。结论超声能清晰显示椎动脉椎骨段的有无、穿入位置及走行形态,能对椎动脉椎骨段的走行异常作出分型诊断,在形态学上为临床明确椎动脉的病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武警某院急诊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提取急诊科2015年下半年的处方,遴选出使用抗菌药物(除去眼膏、外用膏药及中成药)的处方。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 包括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及比例、使用居前6位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情况等。结果 在2015年下半年急诊处方中有抗菌药物处方3872张,占处方总数的22.3%。使用抗菌药物构成比中,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占42.9%。使用居第一位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占39.8%。单联处方77.86%,二联处方22.14%,无三联处方。结论 2015年下半年我院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符合卫生部抗菌药物使用规定,但有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肋骨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34例常规外固定病例(常规组)及31例行肋骨内固定术病例(内固定组),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呼吸情况,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合并肺挫伤和胸水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固定组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呼吸频率恢复时间、SaO2恢复时间和肺部感染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6.5%(9/34),内固定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2% (1/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骨内固定术优于常规外固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