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瑞芬太尼在老年人腹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  夏开群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8):1536-153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的效果,为老年手术病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老年患者腹部手术12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F)、芬太尼组(F)。诱导用咪唑安定0.08mg/kg,丙泊酚1mg/kg,瑞芬太尼1~2μg/kg(RF组)或芬太尼3~4μg/kg(F组),阿曲库铵0.8mg/kg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间隙正压通气,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0.3pg/(kg·min)(RF)组或芬太尼0.03~0.04pg/(kg·min)(F组)加丙泊酚0.06~0.08mg/(kg·min),手术结束前10min停药,阿曲库铵15mg/30min,手术结束前30min停药。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插管后即刻和插管后5min两组间MAP、HR差异有显著性(P〈0.01),RF组明显低于F组,术后恢复情况RF组病人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用于老年病人腹部手术效果优良,苏醒快,恢复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开胸患者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R组采用咪唑安定0.05 mg/kg,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1μg/kg,维库溴铵0.1 mg/kg。F组采用芬太尼3μg/kg,代替瑞芬太尼。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R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3μg/(kg.min),丙泊酚3~4 mg/(kg.h)。F组芬太尼0.03~0.05 mg/(kg.min),丙泊酚3~4 mg/(kg.min)持续泵入,两组均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3 mg/kg。R组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泵入丙泊酚,在手术结束时停止泵入瑞芬太尼。F组在手术结束前25 min停止泵入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泵入丙泊酚。结果 R组诱导时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小于F组。麻醉维持期间,R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小于F组。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开胸患者麻醉效果好,对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改变不明显,术毕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肝硬化断流手术的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肝功能分级ChildA级行胃底贲门血管离断手术的肝硬化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R组:全麻诱导给予瑞芬太尼、异丙酚、司可林,插管后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维持。F组:全麻诱导给予芬太尼、异丙酚、司可林,插管后输注芬太尼0.01~0.4μg/(kg·min)维持,两组均吸入异氟醚,间断推注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剂量,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记录术后恢复情况,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吸入异氟醚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组病人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F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肝硬化断流手术,可使病人吸入异氟醚浓度降低,术后清醒快,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4.
赵新生  于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029-303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用药方案对全麻下行鼻、咽腔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拟于全身麻醉下行鼻、咽腔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麻醉诱导:A组患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8μg/kg,丙泊酚2 mg/kg和罗库溴铵0.6 mg/kg;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维持:A组患者吸入七氟醚1~1.5MAC、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08~0.15μg/(kg.min)和根据需要分次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3 mg/kg;B组患者吸入异氟醚1~2 MAC、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和根据需要分次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4 mg/kg。观察并记录患者从停止吸入麻醉药到自主呼吸恢复、拔除气管导管以及认知功能恢复的时间;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情况及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01);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以及认知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和罗库溴胺的麻醉方法能够减少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并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5.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向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339-734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七氟醚复合全身麻醉与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40例患者,ASAⅠ-Ⅱ级,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瑞芬太尼-七氟醚组(S组)和瑞芬太尼-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以咪达唑仑0.04 mg/kg,芬太尼3-4μg/kg,丙泊酚1.5-2.0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插管;麻醉维持为S组吸入2%-3%七氟醚以及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P组60-100μg/(kg.min)丙泊酚和0.2μg/(kg.min)瑞芬太尼静脉泵入,观察两组的苏醒时间,术中BP、HR的变化。结果两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中SBP、DBP、HR的波动大于S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七氟醚对循环影响更小,无蓄积,适合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婴幼儿先天腭裂修补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术后苏醒时间等。方法:选择患儿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R组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丙泊酚60~100μg/kg·min,F组泵注芬太尼0.08~0.1μg/kg·min,丙泊酚60~100μg/kg·min,两组均30min~40min追加阿曲库铵0.2mg/kg~0.4mg/kg,记录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恢复时间等。结果:两组患儿麻醉时间无显著差异,自主恢复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组均少于芬太尼组,而躁动是芬太尼组少于瑞芬太尼组。芬太尼组插管即时,切皮时,血压心率均加快,而瑞芬太尼组则平稳。结论:瑞芬太尼比芬太尼更适合用于患儿腭裂修补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将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40例患者分为两组:R组20例使用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及吸入l%异氟醚麻醉;F组20例使用芬太尼+阿曲库铵及吸入1%异氟醚麻醉。观察记录插管前1分钟,气腹前后5分钟的血压、心率,以及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拔除气管导管后的SpO2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试验刺量下,药效作用相似,镇痛作用强于芬太尼,停止输注后作用消退快于芬太尼(P〈0.05)。结论 瑞芬太尼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半衰期短,术后镇痛应及时衔接。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管拔管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青山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6):1148-1149
【目的】观察拔管期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管拔管的影响。【方法180例AsAI~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瑞芬太尼组(I组):胆囊管切除后采用小剂量瑞芬太尼持续泵注;异氟醚组(Ⅱ纽):胆囊管切除后采用单纯异氟醚吸入的麻醉方法。麻醉诱导均为芬太尼0.001mg/kg,丙泊酚1~2mg/kg,咪唑安定0.08~0.1mg/kg,维库溴铵0.8mg/kg,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醚以及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5~2.0μg/(kg·min),丙泊酚2.0~2.5mg/(kg·min)。胆囊管切除后Ⅱ组停用瑞芬太尼,吸入0.5%~1.5%异氟醚,I组持续泵注0.15肛g/(kg·min)瑞芬太尼,待有拔管指征时,拔除气管导管。记录麻醉前、拔管前1min、拔管即刻、拔管后3min的SBP,DBP及HR及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躁动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方式及术前血压、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组拔管后心血管反应平稳,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与Ⅱ组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躁动率I组与Ⅱ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拔管期不延长拔管时间,心血管系统平稳,躁动发生率低,优于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照研究在全麻剖宫产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和氯胺酮诱导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禁忌椎管内麻醉而须行全麻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氯胺酮组静注异丙酚1.5 mg/kg+氯胺酮1 mg/kg+琥珀胆碱1.5 mg/kg;瑞芬太尼组静注异丙酚1.5 mg/kg+瑞芬太尼1μg/kg+琥珀胆碱1.5 mg/kg诱导插管,胎儿娩出后均静注芬太尼2 g/kg、泵注异丙酚3 mg/(kg.h)和吸入异氟醚0.5MAC维持麻醉,阿曲库铵维持肌松。结果:瑞芬太尼组插管(切皮)后血压、心率升高幅度显著小于氯胺酮组,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瑞芬太尼用于产科全麻优于氯胺酮,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颅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ASAI~Ⅲ级在全麻下行颅脑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麻醉诱导静注咪唑安定、维库溴铵、依托咪酯、舒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维持采用持续泵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吸入七氟醚维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10min和拔管各个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间的躁动情况。【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在诱导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下降;插管后1min和拔管时芬太尼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升高。麻醉恢复情况舒芬太尼组优于芬太尼组。【结论】舒芬太尼相对于芬太尼组用于颅脑手术中全身麻醉更具优势,具有麻醉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完撤躁动发生率低等优点。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颅脑外科麻醉中更安全,实用,高效。  相似文献   

11.
瑞芬太尼在肝硬化脾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硬化脾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术前ASAⅠ~Ⅱ级肝硬化脾切除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30例)和芬太尼组(30例).常规诱导:瑞芬太尼组静脉给予瑞芬太尼1.5~2 μg/kg,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3~5 μg/kg.麻醉维持:瑞芬太尼组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芬太尼组输注芬太尼0.1~0.2 μg/(kg·min).2组均吸入异氟醚,间断静脉推注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分时段(T0~T3)观察2组患者诱导时血压、心率的变化,术中切皮不耐受、浅麻醉发生率,术中阿托品、麻黄素使用率,切皮和术中探查时血压、心率变化,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纳洛酮拮抗、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瑞芬太尼组诱导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同时间段芬太尼组(P<0.05);术中维持时瑞芬太尼组切皮不耐受、浅麻醉发生率低于芬太尼组(P<0.05),阿托品、麻黄素使用率高于芬太尼组(P<0.05),切皮和术中探查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芬太尼组,纳洛酮拮抗发生率低于芬太尼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应用于肝硬化脾切除术安全、有效,不仅可维持全身麻醉诱导和术中血压、心率稳定,还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在异氟醚麻醉下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定最佳瑞芬太尼输注速度。方法:45例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诱导成功后立即输注瑞芬太尼:A组0.05μg/(kg.min)、B组0.15μg/(kg.min)和C组0.25μg/(kg.min),术中维持0.8%异氟醚吸入浓度不变。记录各时段MAP和HR变化以及血流动力学控制的整体评价指标。结果:B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控制较A组和C组更平稳。B组追加和停输瑞芬太尼的病例百分数(20%和24%)介于A组(69%和8%)和C组(12%和85%)。结论:复合异氟醚麻醉的颅脑手术中,建议输注瑞芬太尼的最佳速度为0.15μg/(kg.min),其使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或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阿曲库铵效应室靶浓度及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组(A组)及七氟醚吸入麻醉组(B组),各30例。以TOF刺激方式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从诱导靶浓度2μg·mL^-1开始效应室靶控输注阿曲库铵,术中调节靶浓度维持T1≤5%。记录两组阿曲库铵靶浓度的变化、总药量、麻醉时间、恢复指数、停药至TOFR为0.9的时间。结果:两组持续给药30min后阿曲库铵效应室靶浓度显著下降(P〈0.05),B组靶浓度低于A组(P〈0.05);B组阿曲库铵期间用药量小于A组(P〈0.05),且恢复指数、停药到TOFR为0.9的时间短于A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均能呈时间依赖性地降低阿曲库铵效应室靶浓度,且前者的影响明显大于后者,停药后肌松恢复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5例.麻醉诱导:R组予瑞芬太尼1μg·kg(-1)(稀释后缓慢注射),F组用芬太尼3μg·kg(-1),其他用药均相同,为咪达唑仑0.1mg·kg(-1),丙泊酚2mg·kg(-1),阿曲库钱0.5mg·kg(-1);麻醉诱导后:R组持续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F组持续吸人异氟醚维持麻醉.记录2组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拔管时(T4)的MAP,HR,记录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再入睡率等.结果 2组T0,T1的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T2,T3,T4的MAP,HR均低于F组(均P<0.05);R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再入睡率均少于F组(均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较芬太尼、丙泊酚、异氟醚静吸麻醉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异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药效学的影响.方法:3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异氟醚组和丙泊酚组,麻醉诱导后分别给予异氟醚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术中肌松作用.结果:肌松恢复阶段异氟醚组TOFR25%,TOFR 75%,TOFR 90%及恢复指数比丙泊酚组延长.结论:异氟醚能够增强老年患者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但这种增效作用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短小手术瑞芬太尼与芬太尼联合应用的麻醉效果、麻醉恢复及呼吸抑制问题。方法择期短小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二组。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麻醉维持置喉罩后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切皮前单次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1继之瑞芬太尼0.2μg.kg-1.min-1持续输注,分别复合异丙酚和异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间均不用肌肉松弛剂。结果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使用无论是与异丙酚配伍还是和异氟醚配伍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维持在基础值的80~95%之间上下波动,且无一例患者因麻醉偏浅追加麻醉性镇痛药。二组患者手术结束至喉罩拔除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组患者呼吸抑制程度相似(P>0.05)。结论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无论与异氟醚配伍还是和异丙酚配伍均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70例美国麻醉学会手术前分级(ASA)Ⅰ~Ⅱ级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异丙酚合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异丙酚合芬太尼组)各35例。术前麻醉诱导用异丙酚(2mg/kg)和瑞芬太尼(2μg/kg)或芬太尼(2.5μg/kg),麻醉维持用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4mg/(kg.h)和瑞芬太尼0.2μg/(kg.min)或芬太尼0.3μg/(kg.min)同时吸入1%异氟醚。术中根据生体征变化和手术刺激强度调控麻醉深度。观察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后OAAS评分。结果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后清醒程度评分(OAAS)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作用强于对照组,术毕苏醒快,拔管早。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比芬太尼麻醉效果好,苏醒快捷、安全,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瑞芬太尼复合N2O、异氟醚与单纯吸入N2O和异氟醚麻醉对比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TCI泵入瑞芬太尼,吸入N2O、异氟醚,B组吸入N2O、异氟醚。结果:苏醒时间A组(5±2)min明显短于B组(8±3)min(P〈0.05),A组异氟醚用量明显少于B组用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复合N2O、异氟醚麻醉可以减少吸入麻醉药用量,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  相似文献   

19.
陈艳  蔡宏伟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033-1035
【目的】比较小儿腹腔镜疝囊高扎术中瑞芬太尼与七氟醚的麻醉效果。【方法】行择期腹腔镜疝囊高扎术患儿80例,AsAI级,年龄1~6岁,体重9~22k,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幼儿(1~3岁)组(R1组)和瑞芬太尼学龄前儿童(3~6岁)组(R2组)、七氟醚幼儿(1~3岁)组(S1组)和七氟醚学龄前儿童(3~6岁)组(s2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R1、R2组微量注射泵泵入瑞芬太尼1μg/(kg·min);S1、S2组高流量吸入8%七氟醚,四组诱导后均置入喉罩。麻醉维持:R1、R2组瑞芬太尼0.1~1/μg/(kg·min);s1、s2组持续吸入2%~6%七氟醚,术中患儿保留自主呼吸。四组均于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记录患儿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肺潮气量(VT)等指标,观察患儿诱导期不良反应、术中肢体活动的情况、苏醒期躁动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四组惠几术中麻醉平稳,无肢体活动,MAP、HR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R1组有4例、R2组有3例在麻醉诱导时出现呼吸抑制,予辅助呼吸后恢复。S1、S2组诱导时间较R1、R2组缩短,苏醒时间较R1、R2组长,R1组麻醉维持时SpO2、RR、VT较S1组降低,R2组麻醉维持时sp02、RR较S2组降低。S1、S2组拔喉罩时喉痉挛各1例,苏醒期躁动R1、R2组发生率较S1、S2组高,术后恶心呕吐等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瑞芬太尼与七氟醚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扎术中的麻醉效果均较好,两种麻醉方法各有其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在复合咪达唑仑、氯氨酮、阿曲库铵麻醉诊导,泵注瑞芬太尼和泵注芬太尼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恢复期安全性。【方法】200例病人分为两组,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期间,分别记录4个时间点的无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有无肌肉僵直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咪达唑仑复合泵注瑞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好地抑制插管对心血管应激反应,患儿术毕清醒早、清醒度高,并发症少。【结论】咪达唑仑复合泵注瑞芬太尼用于小儿麻醉是安全可行的,其较芬太尼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