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正>新生儿脐炎是由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脐残端被细菌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亦可由于脐血管置保留导管或换血时被细菌污染而导致发炎[1]。如不及时治疗,感染严重者,细菌经脐部侵入血液循环可并发腹膜炎或败血症等危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因为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可引起新生儿脐带渗血,脐带残端被细菌入侵,可引起新生儿脐炎。严重的脐炎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脐炎的预防在于脐部良好的护理,为了探讨新生儿脐部的有效护理方法,现将我们从2006年-2011年1632例新生儿脐部护理临床经验归纳几点。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出生时脐带被扎断包裹,脐带残端为一开放性伤口,如护理不当,细菌入侵繁殖引起感染。重者可向周围皮肤或组织扩散,引起败血症,皮下坏疽等。传统的护理方式是残端一直用纱布包裹,每天用75%酒精涂擦根部及脐轮两次,因消毒不到位,感染机率高。近年来,我们采用出生24小时后暴露脐带残端,每天用75%酒精涂擦脐部残端及脐轮两次,感染机率大大降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梁栋 《家庭中医药》2003,10(12):62-62
新生儿出生后,脐带被结扎留下了伤口,家长一定要注意护理它,不使它接触不洁之物,因为脐部很适合细菌的滋长而容易发生脐炎。给新生儿洗澡时不要让脐部着水,尿布  相似文献   

5.
答:脐疗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可治内、外、妇、儿各科多种疾病。吴尚先曾谓“中焦之病……敷脐为第一捷法”,“对上下焦之病,也可用敷脐而上下相应”。由于脐眼敏感度高,渗透力强,药物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是经穴给药的首选部位。临床常用的为贴脐法,根据药物剂型及病情需要又分为填脐、敷脐、覆脐、涂脐、滴脐、围脐、熨脐、缚脐等。现今临床常结合使用,如将药末或药糊填满脐眼,然后用胶布贴盖,为增强疗效,加快吸收,贴敷后再加热水袋热熨数分钟或结合使用艾灸或按摩,如此就包括了填、敷、贴、熨及灸疗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产科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共2848例中的45例(1.58%)新生儿脐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脐部感染与脐粗大、脐带结扎位置太高、剪脐不净、脐断端处理及护理不当有关,又加之新生儿抵抗力低,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个别护理人员对脐部处理重视不够,使细菌经脐部残端侵入繁殖而引起脐炎。结论:正确掌握断脐的方法和技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脐部的观察、护理和宣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并针对脐端不同临床表现采用不同护理方法,这是避免脐部感染、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产科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共2356例中的38例(1.61%)新生儿脐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脐部感染与脐粗大、脐带结扎位置太高、剪脐不净、脐断端处理及护理不当有关,又加之新生儿抵抗力低,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个别护理人员对脐部处理重视不够,使细菌经脐部残端侵入繁殖而引起脐炎.结论:正确掌握断脐的方法和技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脐部的观察、护理和宣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并针对脐端不同临床表现采用不同护理方法,这是避免脐部感染、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肝性腹水脐疗经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性腹水脐疗经验谈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226500)吴元祥贴脐疗法(简称脐疗),是我国传统医药的一种外治疗法,它是将一味或数味药物研末制成糊、膏样剂型敷贴脐部,治疗各种疾病。具有药效快、操作简便、安全性好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脐疗的药效机理,中医学认...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1,(1):260-264
目的:探讨生物被膜导致细菌耐药的机制、中药及单体小分子化合物抗细菌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归纳梳理具有抗细菌生物被膜的中药及单体小分子化合物。结果: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复杂,形成的被膜又可导致细菌耐药,而中药川贝、金银花、蒲公英等及单体小分子化合物黄芩素、人参皂苷、黄连素等是目前抗细菌生物被膜研究的热点。结论:中药及单体小分子化合物通过降低生物被膜菌相关基因表达、抑制eDNA释放、影响QS系统等机制抑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或清除已形成的生物被膜。生物被膜的形成使细菌耐药性加强,而中药及单体小分子化物有望成为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同时也为临床治疗生物被膜相关性感染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口给药时生药中的糖苷被肠内细菌代谢成苷元而被吸收。曾报道,代表性糖苷甘草酸在给予栓剂时糖苷被整体吸收。本次为了明确经直肠给药糖苷是否以原形被吸收,以番泻苷及黄芩苷进行了探讨。 方法:对小鼠经口给予甘草酸、番泻苷或黄芩苷或用栓剂。然后于下腔静脉取血,观察血清中药物的浓度,并探讨了栓剂给药剂量与血中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敷脐疗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敷脐疗法(简称脐疗)。是将药物制成适当的剂型,置入脐窝内或将药物敷于脐窝和脐周皮肤上或两者兼用。是中医内病外治常用的传统方法之一。兹就有代表性的用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脐疗的机理、方法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脐者肚脐也。经穴名称“神阙”,属任脉。又名气舍、脐中。脐疗是通过对神阙穴施用药物或艾灸等手段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此法简便易行,无痛苦,易被患者接受,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一、脐疗治病机理 “神阙”穴属任脉,任督相表里,又为冲脉循行之地。因任、督、冲三脉一源三歧,经气相通,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故通过药物敷脐,可使药理作用直达病所,  相似文献   

13.
孙秋凌 《新中医》1995,27(1):27-28
敷脐疗法临床运用举隅孙秋凌主题词中药外敷疗法,脐,遗尿/中医药疗法,胃脘痛/中医药疗法,复方(中药)/治疗应用敷脐疗法是通过中药外敷或外熨脐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近年来笔者临证时屡用敷脐疗法治病,疗效满意。兹简介如下。1葱硫饼疗遗溺高某,女...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见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多见。急性乳腺炎发病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乳头破裂或哺乳时乳头被婴儿咬破,细菌乘虚而入,引起乳腺发炎。二是初产妇缺乏哺乳经验,哺乳时往往不让婴儿将乳汁吸尽,细菌从乳头上的输乳管开口处侵入并上行到乳腺处,而乳腺内剩余的乳汁正好为细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给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这样容易引起乳腺发炎。本病在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若成脓,需及早切开,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 敷脐疗法又称贴脐疗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法之一。现将近几年来有关敷脐疗法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一、敷脐类别随着临床实践的发展,逐步从单一敷脐法,发展为多种敷脐法。主要有填脐法、贴脐珐、填贴混合法三类。填脐法有填药末、填药糊、填药饼等。贴脐法有贴膏药、贴布膏等。此外,还可根据治疗需要或用水调、醋调、酒调、药汁调拌等不同。1.填药末法:其方法是将所用药物研为细末,适量填脐中,胶布固定。2.填药糊法:其方法是将所用药物研为细末。用温开水,或醋,或酒,或药汁  相似文献   

16.
鱼腥草与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对生物被膜细菌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鱼腥草对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观察鱼腥草与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生物被膜的作用.方法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鱼腥草和左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用平板培养法建立生物被膜细菌体外模型;用MTT活菌计数法测定存活细菌数;用扫描电镜观察药物对生物被膜的破坏及清除作用.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培养7 d后可形成稳定的生物被膜.鱼腥草或左氧氟沙星单独作用,对生物被膜的形态及存活细菌数无明显改变.二者联合应用,能破坏生物被膜的结构,显著降低膜内存活细菌数.结论鱼腥草与左氧氟沙星联合运用对生物被膜细菌具有协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新宇 《科学养生》2009,(10):47-49
一提起细菌,人们对它印象都不太好,常常使人联想到疾病。做手术的患者和医生帮怕细菌,如果被细菌感染了,就麻烦了。白求恩医生就是做手术时,划破了手,被破伤风细菌感染而致命的。所以,人们往往将细菌视为致病源,认为是细菌就对人类有害。其实,这是人们对细菌产生的误解。  相似文献   

18.
智能齿冠周炎是口腔科的常见疾病,其病因是患者智齿(或阻生智齿)的牙冠仅部分萌出,大部分被游离的牙龈瓣覆盖,龈瓣与牙冠之间形成盲袋,冠内食物残渣及细菌滞留而发生肿胀,特别是由于咬合或其他机械刺激(如刷牙创伤、咬硬物等)时,细菌大量进入并敏殖,发生炎症,笔者运用火罐疗法结合双氧水治疗冠周炎,疗效满意,方法简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分析,探讨脐疗防治过敏性鼻炎的施术部位特性及刺激方法。认为脐的特殊解剖学特点是脐疗防治效应发挥的结构基础,其全息胚特性和神阙穴与肺、脾、肾的经络联系及其扶阳培元、整体调节等功效特质,在本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脐疗施术部位特点,并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关键,刺激方式以拔罐、艾灸或药物敷贴为主,脐罐法多用闪罐或较长时间留罐法,应达到一定量的刺激强度;脐灸法以艾条温和灸或灸盒灸较常用;敷脐法多选择温阳辛散药物,可与脐灸法结合运用,作用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细辛粉敷脐治疗鹅口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口腔炎症。当口腔卫生欠佳 ,奶瓶不洁 ,口腔粘膜擦伤 ,营养不良 ,慢性腹泻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机体抵抗力低下时 ,口腔霉菌得以迅速生长而致病。此时口腔粘膜上可出现白色点状凝块或乳凝样物 ,不易擦去 ,口腔粘膜炎性充血。我院近年来采用细辛粉敷脐治疗 ,可在短期内奏效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细辛 3g研为细末 ,置于脐眼内 ,以填平为度 ,上用胶布覆盖固定 ,2日后取下。一般经 2~ 3次敷脐即可消除症状。体会脐为神阙穴 ,是任脉、冲脉、督脉的交会处 ,为经络之总枢。此穴内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