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医大师路志正精通中医典籍,熟悉各家学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疑难杂症。本文从运用经典理论、经方、各家学说、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民间单验方,整体辨证观和调理脾胃等方面阐述了路志正治疗疑难杂症的思路和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
贾成祥 《中医学报》2019,34(3):453-456
"藏象"即内在之藏与外应之象,藏象学说是以外应自然现象联系来构建内在脏腑功能系统的学说,具有形象性、功能性、系统性的特点。意象思维是藏象学说得以构建的文化根源,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一以贯之的思维方法,其形成源于《周易》。意象思维的特点就在于使无形变为有形,使无形之物呈现出形象性和易见性。意象思维广泛应用于《黄帝内经》,而《素问·六节藏象论》也已用意象思维的方法以五行生克理论构建五脏的功能系统。从中国传统文化来探求中医藏象学说得以构建的文化根源,为认识和诠释中医藏象学说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三阴三阳系统与药性理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学的核心理论,是中药学发展的基础,是中医和中药联系的纽带。本文从阴阳学说出发,在阐述三阴三阳系统的内部作用机制及其与中医基础理论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中药药性的系统学意义以及中药药性理论发展的方法学基础,从而为中药组分配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理论形式,并为中医药基本原理在现代生命科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4.
王治英  孟长海 《中医学报》2020,35(5):945-948
中医在形态学方面认识丰富,但随着西医在中国的普及以及中医词汇被翻译引用,导致中医在形态学方面的话语权基本丧失。在中医内部,对形态学认知又因藏象学说等影响而走向了哲学化,造成了中医在现代语言环境下交流被动,并处于模棱两可的境地,影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新时代环境下构建中医形态学的思路有:①正确处理好中医经典形态学与现代解剖学的关系;②中医核心维护与中医发展空间阵地的拓展。但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中医理论内核与时代如何适应,是局限于中医内部还是有新的理论阐释;二是中医既往形态学基础该如何改造和利用,是废弃不用单用现代解剖学成果,还是有序改造继承发扬;三是中国能不能产生自己的中医解剖学,进而支持有特色的中国医学架构。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如何训练学生中医思维,一直是个难题。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制约着中医药教育的发展,很难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而基于网络课堂的E+教学模式则打破了这种局限,提出了新的思路。本文结合中医特有的思维特点,通过对传统教学摸式的分析,探讨基于网络课堂的E+教学模式对中医思维训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谈肠道菌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阴阳五行学说认识人体,认识疾病并指导治疗。从中医学的思维角度对肠道菌群进行理论分析,初步探讨中医阴阳五行与肠道菌群间的关系,不仅能够更好的认识人体、认识疾病,更能促进微生态学和中医药学的结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在治疗哮喘方面日益受到重视,现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临床治疗研究方面进行总结,同时结合中医整体观念及脏腑学说理论进行分析,提出肺肠同治法为哮喘中医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气机理论     
气机学说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认识人体生理、病理、阐述用药规律,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本文参考多部文献资料,从气机理论的发生、发展、完善过程进行回顾与分析,按照生理、病理、治疗的顺序阐述了气机在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现代医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其治疗的系列方法、方剂进行归纳性的回顾,探讨其治疗的临床思维。方法:选取近20年的核心医学期刊和相关的中医药书籍,从中收集中医论治RA的方法,综合论述目前中医药治疗RA的研究进展。结果: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外感风寒湿热、痰瘀互结、伏邪致痹;RA的治疗大致有辨证分型论治、专方应用、宣发膜原法等。意义:通过总结历代医家治疗RA的临床思维,了解目前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获得的研究成果,并发现其不足,以深入研究,补充和完善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中医解剖知识是构筑中医学理论框架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也是在中医解剖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中医应把中医解剖知识的文献整理和应用基础研究作为方向,正确认识中医解剖知识,以古代中医的理论思维为指导,运用现代科技的平台,古为今用,继承创新,为中医学的现代发展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医理论是以朴素的唯物论观点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为指导,中医学与现代控制论在方法论上有惊人的相似,即藏象经络学说形成的思维方法是现代崭新的科学认识论。研究中医学藏象模型的内容,为人体学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古代崇阴尊阳思想对中医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讨论崇阴尊阳思想的哲学渊源及其对中医理论的影响。指出道家的宇宙观和儒家的进取精神可能是崇阴和尊阳思想产生的哲学渊源,不同时代的崇阴尊阳思想促使了医学中温补、养阴等学派的产生;中医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应倡导阴阳平等协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哲学是以科学为分析和研究对象的一门哲学学科。本文从科学哲学的角度 ,分理论的逻辑可行性、理论的可检验性和理论的经验解释力三个方面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分析 ,探讨其与科学理论之间的差异以及向科学理论发展的可能性。目的是对从科学哲学这个新的视角审视中医基础理论进行探讨 ,力求发现中医基础理论的某些不足 ,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医名家冉雪峰先生以古典医籍为基,亲验于临床,致力于教学,为振兴中医倾其毕生之力。先生熟读《黄帝内经》,深研其学术思想,并对其内涵进行发挥,体现为经典与西学结合,义理与实践结合,继承与创新结合。  相似文献   

15.
数学思维方法与中医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对中医理论的内涵进行阐述,对于理解中医的科学性有重要意义。采用具体数学问题的不同层次解题方法,尝试性使用数学思维对不同层次的中医理论内涵进行分析,以加强中医与现代科学的联系,为利用现代科学理论进行中医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说,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体健康系统是人体系统的子系统。系统科学注重整体,从宏观层面研究系统的运行规律,这与中医学唯象理论在方法论上是一致的,因此系统科学相关理论可运用于中医理论体系下的人体健康系统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近代系统科学理论之一的协同学及其支配原理和序参量;通过分析中医体质与序参量的关系,指出中医体质是人体健康系统的序参量;运用协同学原理构建基于中医体质的人体健康系统的数学模型结构,解释体质可分论、体病相关论和体质可调论,为建立中医体质学与近代系统科学之间的联系,建立人体健康系统模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脾胃学说是中医药学说的重要内容,其内涵包括脾胃系统的生理、病因病机、疾病防治等内容;其外延涉及脾胃系统与其他脏腑间的相互影响、脾胃学说的现代应用、现代研究等,值得进一步研究、整理、总结、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深入剖析中西医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阐述了中西医结合是历史必然的思想,认为中西医之间的差别是医学发展的动力,未来医学既不同于现在的中医也不同于现在的西医,中西医结合必然酝酿新的医学产生。未来医学是以中医思维模式为主,结合现代医学手段的新医学。  相似文献   

19.
中医形神观源流与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观中的形神理论是重要的哲学命题,也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它由来古代灵与肉、形与神分离的二元认识,并逐渐由形神分离向形神相即、形神合一的方向发展.其内涵:形即形体,泛指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也包括精、气、血、津液;神指人体生命的一切外在表现,包括工作、摄食、代谢、生育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以及精神意识的思维活动.作为中医理论重要学术思想,在<内经>中有着广泛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中医、西医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不同文化根基的起源必然导致两者在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中医的宏观整体思维模式更接近于原始思维,因此当今研究中医现代化,就不能放弃中医初始的宏观整体的思维模式,而一味地追求微观的研究。用当代辩证综合哲学的相关科学理论研究中医,完成话语系统的转换,是中医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