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肺口服液对放射性肺炎大鼠肥大细胞和IL-6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平肺口服液对放射性肺炎大鼠肺组织肥大细胞的分布和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平肺口服液组.全胸单次照射20 Gy建立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模型,于照射前1周开始灌服平肺口服液,20 g·kg-1·d-1,共5周.分别于照射后2、4和8周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肥大细胞在肺组织中的分布,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照射后8周肺组织IL-6蛋白的表达,用RT-PCR方法观察照射后4周肺组织IL-6基因的表达.结果 大鼠全胸单次照射20 Gy后8周肺组织可见大量肥大细胞聚集(P<0.01),IL-6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照射后4周肺组织IL-6基因表达明显增高(P<0.01).中药复方平肺口服液可明显减少肥大细胞在肺组织的聚集(P<0.01)降低IL-6蛋白(P<0.01)和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 中药复方平肺口服液能够通过在肺组织抑制肥大细胞的聚集和IL-6的合成进而预防大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平肺口服液防治大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平肺口服液是否能防治大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方法:SD大鼠全胸单次照射20Gy建立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模型,于照射前1周开始灌服不同剂量(20g·kg-1·d-1、10g·kg-1·d-1、5g·kg-1·d-1)平肺口服液,共灌服5周.每周称体质量,分别于照射后2周、4周和8周取肺组织,计算肺指数,常规病理学染色.结果:大剂量平肺组(20g·kg-1·d-1)大鼠体质量在照射4周后增长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肺指数明显降低(P<0.05),病理学表现第4周和第8周炎症反应分别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平肺口服液20g·kg-1·d-灌服可明显减轻大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防治放射性肺炎的作用。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脉组、地塞米松组及模型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用直线加速器对大鼠双肺进行单次照射25Gy造模,照射后生脉组、地塞米松组分别用相应药物灌胃,另2组均用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2、4、6周时外观、体质量、肺系数及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照射2周后开始出现毛色无光泽,随着时间延长症状逐渐加重,出现照射区脱毛,同时体质量增长缓慢,肺系数逐渐增大,生脉组及地塞米松组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肺组织病理呈放射性肺炎改变,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肺组织病理评分逐渐加重,生脉组及地塞米松组明显较轻(P0.05),在第2、4周时生脉注射液组治疗效果优于地塞米松组(P0.05),但在第6周时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可明显减轻大鼠放射性肺炎肺组织病理改变,反向验证了气阴两虚是放射性肺炎的主要中医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放炎方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肺泡炎半定量评分变化。方法:以单次18Gy的剂量,采用6MV-X线加速器胸部照射制备放射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将10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放炎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另设立未行照射的空白对照组,每组18只。各组大鼠照射后第1天开始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每日1次,直至处死,分别于照射后2、4、6周随机选取各组大鼠6只,取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肺泡炎评分。结果:第4周大鼠肺泡炎症最重,地塞米松组及放炎方各剂量组大鼠的肺部炎症、肺泡间隔增宽、炎症细胞浸润、炎症渗出、血管损伤均明显轻于模型组。第2、4、6周放炎方各剂量组大鼠肺泡炎评分均较模型组低,第2周放炎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6周放炎方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炎方能改善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放炎方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探讨放炎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单次18Gy剂量、6MV-X线加速器胸部照射制备放射性肺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放炎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另设立未行照射的空白对照组,每组18只。各组大鼠于照射后第1天开始给予药物灌胃,每日1次,直至处死,分别于照射后2周、4周、6周随机选取各组大鼠5只,腹主动脉采血后处死,取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取血清样本检测TGF-β1、IL-6水平变化。结果:放炎方各剂量组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第6周肺部炎症恢复优于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1、IL-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放炎方能减轻放射性肺损伤大鼠的肺部炎症,减少渗出,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降低TGF-β1、IL-6因子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
王苏  杜欣颖  侯炜  赵彪 《北京中医药》2012,31(11):858-860
目的观察养阴清肺方对放射性肺炎大鼠的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放射性肺炎的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激素组、中药组、中药+激素组5组,用60Co对除空白组外的4组大鼠进行全胸单次照射,总剂量为20Gy。照射后第1天起各组即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每日1次,持续至处死。于照射开始后第2、4、8周3个时间点分别处死各组大鼠,每组取6只,取右肺中叶做HE染色,取血清标本进行ELISA检测,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相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血清TGF-β1的动态变化。结果各时相,激素组、中药组、中药+激素组受照射肺组织炎症程度均较模型组轻,且血清TGF—β1的水平较模型组低(均P〈0.05),其中中药+激素组最低。结论养阴清肺方可以有效防治放射性肺炎,联合激素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养阴清肺方调控放射性肺炎大鼠T细胞Notch信号受体1(Notch1)及Notch信号配体1(Jagged1)表达规律的影响,探讨其对放射性肺炎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将40只雌雄各半的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激素组、联合用药组,直线加速器对除正常组外的3组大鼠全胸单次照射,剂量为16 Gy。照射后第1天起各组予相应的药物灌胃。照射后4周,处死大鼠,取全肺称重计算肺系数,取大鼠肺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Notch1免疫组化染色,取全血标本进行免疫磁珠分选提取T细胞及流式细胞术检测Notch1比率,用提取的T细胞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Notch1,Jagged1 mRNA及蛋白表达,观察各组大鼠在放射后4周肺系数改变及Notch1,Jagged1表达的变化。结果:放射后4周,各组肺系数差异明显,正常组与联合用药组肺系数最为接近;与模型组比较,养阴清肺方联合泼尼松龙可明显降低Notch1 T细胞所占比例(P0.05),可明显降低Notch1,Jagged1mRNA表达(P0.05),明显下调Notch1,Jagged1相关蛋白表达(P0.05)。结论:养阴清肺方能明显下调放射性肺炎大鼠Notch1,Jagged1表达,可能是防治放射性肺炎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临床应用肺宁颗粒防治放射性肺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肺宁颗粒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利用6mv X线,对全胸进行单次照射,总剂量为20Gy,建立放射性肺炎大鼠模型。除正常对照组不进行胸部放射照射外,其余三组均进行胸部放射照射。肺宁颗粒组进行灌胃输入药液0.05g/100g体质量,地塞米松组进行灌胃输入药液0.05mg/100g体质量,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照射后第1天开始用药,每日1次,连续灌胃至照射后满6周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肺大体改变并计算肺系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结果:肺宁颗粒组及地塞米松组肺系数,肺组织炎性及纤维化改变,血清IL-6、TNF-α、TGF-β_1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均P0.05),且上述各项指标肺宁颗粒组均优于地塞米松组(均P0.05)。结论:肺宁颗粒可能通过抑制血清中IL-6、TNF-α、TGF-β_1的合成从而对大鼠放射性肺炎起到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凉血活血颗粒对放射性肺损伤大鼠凝血功能及全血黏度的影响。 方法: 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凉血活血颗粒治疗组,每组30只,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用6MV X线右胸一次性照射25Gy造模。造模前1周开始各组分别ig凉血活血颗粒或生理盐水,每日1次。在照射后7 d,30 d,90 d,每组处死10只,行肺组织HE染色,腹主动脉取抗凝血检测凝血4项及全血黏度指标。 结果: 模型组照射后出现放射性肺炎及纤维化表现,治疗组炎症及纤维化表现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模型组大鼠在照射后7 d,出现高凝、高黏改变;在放射后30 d,出现低凝、低黏改变;在放射后90 d出现低凝、高黏改变。治疗组大鼠在照射后7 d,凝血时间延长,血液黏度减低;在照射后30 d,凝血时间缩短,血液黏度升高;在放射后90 d,凝血时间缩短,全血黏度降低。 结论: 放射性肺损伤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及血液黏度异常,凉血活血颗粒对上述情况具有调节作用,能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抗放射性肺炎方(anti-radiation pneumonia decoction,ARPD)水提醇沉精制液和水煎剂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等效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初步精制ARPD水煎剂.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水煎剂组、精制液组和正常对照组.前3组均行直线加速器6MVX射线17Gy全胸单次照射.照射后每日分别给予ig生理盐水、ARPD水煎剂和精制液各35 g·kg-1,1次/d,每次10 mL·kg-1.各组大鼠分别于照射后第7,15,30,45,60天观察和取材,检测肺组织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①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炎症改变及胶原增生,肺组织和血清SOD活力下降,而MDA和HYP升高,与同期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②ARPD水煎剂组、精制液组两组肺组织病理检查炎症改变及胶原增生明显轻于同期模型组,两中药间无明显差异;③SOD活力下降,MDA和HYP升高,模型组甚于水煎剂组和精制液组(P<0.01),两中药制剂间无显著差异.结论:①早期应用ARPD可以明显减轻肺的放射性炎症反应,降低肺纤维化的程度;②ARPD精制液和水煎剂的抗放射性肺损伤疗效相当;③水提醇沉法是ARPD纯化精制的可行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