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EEG诊断及对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对于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临床确诊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患儿EEG的改变。结果本组EEG正常2.9%,异常率97.1%,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部分出现阵发性尖(棘)波或尖(棘)-慢波。结论 EEG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诊断标准之一及判断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严重程度的价值指标;EEG的动态监测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临床判断病情转归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呕吐对脑功能的影响及脑电图(EEG)的改变。方法对250例呕吐患儿进行EEG观察。结果EEG广泛轻度异常119例(47.6%),广泛中度异常114例(45.6%),广泛重度异常17例(6.8%),治疗后EEG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EEG检查对脑功能的损害程度和治疗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致迟缓性麻痹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肌电图特点。方法对75例手足口病致迟缓性麻痹患儿按是否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为2组,即感染组45例和未感染组30例。结果感染组肌电图异常44例,异常率98%;未感染组肌电图异常18例,异常率60%。结论手足口病致迟缓性麻痹患儿合并有中枢系统感染者肌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未合并感染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手足口病患儿137例,随机分为2组。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试验时间、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2组患儿均实施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静滴,观察组给予神经节苷脂静滴。对2组患儿神经系统好转时间、发热缓解时间及痊愈时间进行统计。于治疗10 d时测定2组患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评价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发热、皮疹、易惊是手足口病患儿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脑脊液细胞数升高是实验室检查中最常见的异常。观察组患者神经系统好转时间、发热缓解时间、痊愈时间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治疗时应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检查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36例临床确诊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进行EEG检查,并对所有患儿进行1~3次EEG复查,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 (1)36例HIE患儿中EEG异常的35例,占97.2%;正常的1例,占3.8%.(2)临床预后均较好HIE轻度患儿EEG异常率95.2%,中、重度HIE患儿EEG异常率均为100%.(3)临床后遗症发生率:EEG轻度异常预后均较好,中度异常者为33.3%,重度异常为100%.结论 脑电图检查能客观、直接的反映脑的功能状态及损害程度,对HIE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MRI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以提高对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确诊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头颅MRI检查,分析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患儿的阳性影像学特征。结果40例中17例脑内有异常表现,阳性率42.5%(17/40),病灶单发患儿8例,病灶多发患儿11例,累计延髓3例,脑桥5例,延髓+脑桥6例,中脑1例,脑干及小脑1例。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电图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0-03-2011-05收治的住院87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7例中正常11例(12.64%),异常76例(87.35%),EEG异常表现为在该年龄段正常脑波的基础上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的高波幅δ、θ波,或出现散发性的尖-慢综合波.结论 临床症状同脑电图慢波化成正比关系,即临床症状越严重,慢波化越严重,脑损伤越严重.EEG可作为判定病情轻重、脑内病变转归和判定预后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热性惊厥(FC)是指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的发热38℃以上引起的全身性抽搐,是小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急症,部分患儿可引起脑电图(EEG)不同程度改变,为此.2000-01-2005-01.我们对90例FC患儿做了EEG检查,以探讨FC的EEG表现,异常EEG与以后癫痫的发作、FC对脑功能的影响以及预防性治疗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现将我院2008—05~2010—04诊治的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138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婴幼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与脑电图关系.方法 对42例婴幼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脑电图(EEG)、检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EG异常40例,异常率95.2%,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增多,有的出现(NFDCC)样放电;脑脊液异常者,EEG均异常.治疗后EEG异常率大为减少(40.5%),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EG异常程度与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平行关系.结论 EEG改变与临床症状基本一致,与脑脊液异常具有一定相关性.EEG对协助婴幼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及早期诊断、疗效观察,了解脑功能状况、跟踪随访、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电图(EEG)检查对小儿抽动症的临床诊断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诊的小儿抽动症患儿66例,对其EEG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EEG检查对于患儿的临床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组66例患儿,EEG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的患儿48例,异常18例;EEG的异常表现:背景活动轻度非特异性异常患儿14例,其中包括α波指数有减少,基本节律比同龄儿童较慢;阵发性异常患儿5例,其中包括棘慢波、尖波、中央区、额区、颞区少量散发棘波;描记时实时的记录抽动发动32例,且同期AEEG、EEG未发现同步发作性异常波,在抽动前后,发现脑波无明显的改变。其中48例患者进行头颅MRI或CT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 EEG检查可用于小儿抽动症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重要依据,是一种可靠的辅助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迟缓性麻痹(AFP)患儿的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麻痹患儿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及肌电图(EMG)检查,共检测176条运动神经、88条感觉神经、98条神经的F波及285块肌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为52.8%,其中运动传导波幅下降占81%,未引出反应波者为15%,MCV减慢或潜伏期延长者为4%,感觉传导异常率为6%,F波异常率为10%,EMG出现自发电位者为28.4%,出现高大运动单位电位(MUP)者为48.1%,募集相减少63.9%.结论:HFMD合并AFP患儿有神经原性损害,以轴突损害电生理改变为主,多累及近端神经,以运动神经受累为主.神经电生理检查对HFMD合并AFP患儿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特点及救护体会.方法 对20例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儿通过机械通气肺水肿得到控制,意识清晰并恢复自主呼吸.呼吸机使用时间15 h~5 d.结论 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及时实施人工机械通气,加强气道管理,保持...  相似文献   

14.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并发严重脑水肿,脑水肿则常是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因素.颅内压(ICP)增加常妨碍脑血流量(CBF),而引起中枢神经损害,并使脑灌注压(CPP)降低致脑缺血.本文研究了17例患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处于深昏迷(格氏评分法<7分),年龄在45天到11岁的患儿脑灌注压.17例中有11例脑膜炎(64.7%),5例(29.4%)脑炎.13例作硬膜下插管.4例行脑室插管作连续颅内压监护.紧急情况时每小时对患儿的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及脑灌注压计算报告一次.脑灌注压是用平均动脉压减去此时最大颅内压来计算.存活组11例(64.7%)患儿与死亡组6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部分性癫痫发作发作间期EEG及与影像学的关系。方法对67例部分性发作的癫痫患儿行长程录像脑电监测(VEEG)及影像学检查,分析发作间期EEG及与影像学的关系。结果与发作间期EEG正常的患儿比较,EEG异常患儿影像学正常率显著降低,影像学异常率显著增高(χ2=5.154,P=0.023)。发作间期异常放电51例患者中,42例(82.4%)间期放电与发作期部位一致,其中20例(47.6%)影像学检查正常,22例(52.4%)影像学检查异常,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6)。结论发作间期EEG异常部分性癫痫患儿,影像异常率高,大多数患儿发作间期放电与发作期起始放电部位一致。  相似文献   

16.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近几年肠道病毒71型(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在全国范围内流行,EV71感染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发展成为重症病例,其中少部分病情进展急剧,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救治困难,病死率高。分析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其病理机制和疾病发展规律,早期发现危重病例预警指征,提前干预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389例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回顾如下。  相似文献   

17.
Jemsek 等对带状疱疹合并脑炎(HZAE)的诊断标准是:1.有脑病或共济失调的临床表现;2.有带状疱疹(HZ)的临床证据,3.弥散性异常EEG;4.符合脑炎的脑脊液改变。本文研究未并发脑炎的HZ 病人EEG 异常的发生率及常用于治疗HZ 的无环鸟苷(Acyclovir,AC)对EEG 的影响。本文包括:(1)HZ 组42名病人,男17例女25例,中位年龄(median age)69岁,有免疫活性,未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发疹后96小时内住院。7侧口服AC400毫克,5/日,连续5天,2例静脉给AC_(10)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可累及多系统、器官的损害.脑电图(EEG)检查可协助判断神经系统损害的程度、范围及恢复情况[1].我们医院内科2008-02~2009-12共收治肺炎支原体(MP)肺炎并发神经系统损害58例,现进行临床与EEG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者进行血小板活化检测,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 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CD62P (P选择素)表达. 结果 弥漫性病变及局灶性病变组的CD62P阳性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局灶性病变组的CD62P阳性率明显高于弥漫性病变组(P<0.05).结论 血小板大量活化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及脑血管病变可能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无临床表现的觉醒EEG显示弥漫性痫性放电状态的病例是罕见的,作者首次报道1例有该罕见EEG长达9年的患儿。 女性,8岁,1984年7月因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双眼斜视入院。入院前曾患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热,无癫痫家族史。神经系统检查及脑脊液正常。癫痫发作后13小时首次描记EEG,示双侧同步持续的2.5~3.5Hz尖波(SW)发放,后区偏胜,睁眼时这种异常EEG受抑制,被节律性δ活动及短暂不规则的SW取代。EEG描记时患儿无意识改变、无癫痫发作和行为异常。静注氯硝安定2mg,EEG无变化,未经治疗出院。在9年随访中,EEG基本未变,精神活动如计数、解答问题时EEG无明显改变。过度换气、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